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5:30:50
文档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共58.0分)1.古代亚非地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如图亚非文明发源地中,制定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2.如图是某一宗教的传播路线,该宗教是()A.佛教B.教C.教D.印度教3.“由于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古典希腊文化普及到整个中东,形成一个新文明”。这说明其征服()A.导致文明的单一性B.中断了世界走向整体C.导致了文明的衰落D.客观上促进文明交流4
推荐度:
导读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共58.0分)1.古代亚非地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如图亚非文明发源地中,制定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2.如图是某一宗教的传播路线,该宗教是()A.佛教B.教C.教D.印度教3.“由于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古典希腊文化普及到整个中东,形成一个新文明”。这说明其征服()A.导致文明的单一性B.中断了世界走向整体C.导致了文明的衰落D.客观上促进文明交流4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共58.0分)

1.  古代亚非地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如图亚非文明发源地中,制定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地区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如图是某一宗教的传播路线,该宗教是(  )

A. 佛教    B. 教    C. 教    D. 印度教

3.  “由于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古典希腊文化普及到整个中东,形成一个新文明”。这说明其征服(  )

A. 导致文明的单一性    B. 中断了世界走向整体

C. 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 客观上促进文明交流

4.  《奥林匹亚圣火辉映环球的希腊文明》写到:“雅典的民主制度就是通过公民自己参与国家的各类管理机构来实现他们的民主权力的。”据此看出雅典的民主制度体现在(  )

A. 主权在民    B. 小国寡民    C. 崇尚武力    D. 重视教育

5.  据如图的示意图推断,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查士丁尼法典》

D. 《罗马民法大全》

6.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式学习时搜集了下列图片,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 古代亚非文明遗址    B. 雅典民主政治    C.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D. 古代法律起源

7.  解读示意图,能得到的有效信息有(  )

①西欧封君封臣制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

②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

③封臣要直接承担国家的赋税兵役义务

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通过层层分封形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8.  “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各地,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这反映的时代是(  )

A. 原始社会的人类文明    B. 封建时代的欧洲社会

C. 封建时代的亚洲社会    D. 走向近代的欧洲社会

9.  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A. 农民阶级    B. 封建贵族阶层    C. 市民阶层    D. 工业无产阶级

10.  封建时代的欧洲,虽然处在教会神学的控制之下,但也孕育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下列对欧洲封建时代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庄园经济流行    B.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C. 西欧大学纷纷兴起    D. 伯里克利建立津贴制度

11.  “1453年5月29日,一种文化被无情地消灭了,它曾在学术和艺术中留下了光辉的遗产。它使所有的欧洲国家摆脱了野蛮,并给予其他国家文化精华。它的力量和智慧在几个世纪中一直保护着教世界。君士坦丁堡在11世纪中始终是西方文明世界的中心。”材料主要(  )

A. 探讨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B. 肯定拜占庭文化的深远影响

C. 赞美盛极一时的阿拉伯帝国    D. 论述奥斯曼帝国征服的影响

12.  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次改革(  )

A. 推动了社会性质的变化    B. 表明幕府统治的开始

C. 加强了武士集团的统治    D.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13.  “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的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这个“独特的民族”在文化上的突出贡献是(  )

A. 传播了古代文化    B. 创立了教会    C. 创造了完整几何学    D. 编制了“儒略历”

14.  如图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是(  )

A. 西欧城市的兴起    B.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 西欧庄园的出现    D. 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15.  文艺复兴的强大冲击力使欧洲的封建制度、封建精神和教会的愚民不能再钳制广大民众的思想和行为。这说明文艺复兴促进了(  )

A.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 资产阶级爆发

C. 人们思想的大    D. 古希腊罗马文化再生

16.  1522年9月6日,西班牙国王举行褒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给远航归来的勇士,他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以下属于这次远航经历的是(  )

A. 第一次到达美洲    B. 第一次到达非洲最南端

C. 第一次到达印度    D. 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

17.  “大发现是资本主义和封建的两种动力共同扩张的结果,是双重扩张。换言之,没有初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商人们的扩张,就没有地理大发现:但若没有国王和的领导,支持及贵族的参与,同样也可能不会有地理大发现。”下列选项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A. 欧洲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寻找海外市场

B. 欧洲封建主对黄金、香料等的需求使他们支持海外探险

C. 航海技术的进步是地理大发现的重要条件

D. 国王、贵族是推动地理大发现的重要力量

18.  16世纪中后期,西班牙将大量白银从墨西哥运抵亚洲,用以购买中国商品。中国丝绸等物品则从南部海岸运至菲律宾,集中装上马尼拉大帆船,送到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如图为贸易路线示意图,该图可以说明(  ) 

A. 西班牙加速了殖民扩张    B. 美洲从帆船贸易中受益

C. 世界经济联系逐步加强    D. 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19.  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不断地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从这段史料中得出的结论是(  )

A. 殖民制度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 殖民扩张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C. 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 殖民扩张推动了殖民地经济发展

20.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提到:“这两者的关系不调解好,英国将永远在痉挛中震颤。终于,这个关系调解好了,不过,这次没有用对抗的手段,而是用融合的手段在融合中产生出崭新的制度……在此后三百年中,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动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材料中的“融合的手段”是指(  )

A. 英国资产阶级    B. 光荣    C. 英国工业    D. 三角贸易

21.  “17世纪,英国人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做法,既体现了英国人的政治智慧,也解释了英国变革得以成功的原因,同时还能让人领悟英国王室今天依然能够存在的历史渊源。”材料中“旧瓶装新酒”是指(  )

A. 处死国王,废除了封建君主制    B. 制定,实践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C. 设立议会,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 保留国王,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原则

22.  美国制定的参与者杰斐逊认为:“自由是建立在监督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基于这一理念,美国1787年(  )

A. 宣布脱离英国殖民统治    B. 加强了的权力

C. 宣布彻底废除奴隶制度    D. 贯彻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23.  18世纪前后,欧美国家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通过暴力手段推翻旧有上层建筑,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专政。下列关于早期资产阶级时期法律文献的表述,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史实结论
16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1776年,会议通过《宣言》

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
17年,制宪议会通过《宣言》

法国大取得最终胜利
1804年,拿破仑颁布《民法典》

宣告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4.  马克思在《资产阶级和反》一书中写道:18年,17年,这两次不仅反映了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  )

A. 实现民族国家和    B. 建立集权的君主统治

C. 实行君主立宪制    D.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25.  拿破仑曾经说过:“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法国民法典》之所以“永垂不朽”,主要是因为它(  )

A. 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法律    B. 首次提出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的基本原则

C. 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D. 标志着拿破仑的个人威望达到了顶点

26.  《剑桥欧洲经济史》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规律,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主要说明了工业(  )

A. 改变了生产方式    B.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C. 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    D.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27.  有学者认为:“工业与城市化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的确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由此造成多种传染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发生。”对这段话的解读最全面的是(  )

A. 工业化导致了环境污染    B. 城市化造成传染病流行

C. 工业是一把双刃剑    D. 当时英国经济非常落后

28.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 得到各阶层一致认可    B. 揭示了社会发展普通规律

C. 反对用暴力夺取政权    D. 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精华

29.  马克思曾说:“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这是基于巴黎公社(  )

A. 是历史上最早的工人运动    B.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D. 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他认为,教育应该从幼年开始,开始得越早越好:他主张 3-6岁幼儿集中管教;还重视对幼儿道德习惯的培养。但这些主张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社会既没有创办幼儿教育机构的足够物质基础,也没有相应的社会需求。 

——张广文主编《中外教育家教育故事》

材料二 18世纪中后期,英国的幼儿健康问题非常突出。低龄幼儿的母亲作为企业工厂的劳动者,早出晚归,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家庭生活贫苦,缺少必要的保护和营养补给,儿童保育不足。儿童过早的童工生活和超负荷、超强度的体力劳动,加剧了儿童的健康危机。 

——王棋纬等主编《新编外国幼儿教育史》材料三由于大工业生产创造了比农业经济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使社会具备了创办幼儿教育机构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因此,幼儿教育机构首先在欧洲诞生了。由于学校教育使欧洲掌握文化知识的社会成员迅速增加,加快了欧洲国家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速度,提高了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相结合的程度,进而提高了这些国家的知识生产力。 

——摘编自孙霄兵主编《推进教育优先发展与制度建设研究》等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学前教育思想的内容。

(2) 根据材料二,分析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幼儿健康问题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种问题的某重大历史事件。

(3)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育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1.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是人类社会的不懈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初,平民为了摆脱悲惨的命运,同贵族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其斗争的焦点之一就是反对贵族的司法垄断和专横,迫切要求制定成文法律。 

——摘编自李红《浅谈古代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材料二: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材料三:爆发于18世纪末的美国和法国。首先,两者都根源于同样的观念:自由、平等和正义;其次,两国在之初,曾经互相援助,互相鼓舞,许多法国将军和士兵曾参与了美国,美国政治家们也乐意为法国政体设计出谋划策;再次,两者具有相同的目标,即建立一种以公共主权和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 

——摘编自(美)苏珊•邓思《姊妹——法国的闪电与美国的阳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共和国颁布的第一部成文法及其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居民争取自治的手段及其自治运动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与法国“互相援助,互相鼓舞”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的影响。

32.  棉花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农产品,一部棉花史,半部世界史。回顾近现代历史,棉花算得上最重要的商品经济,它不但孕育了现代工业,还无声地影响着不同国家的兴衰。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棉花,这一19世纪最主要的全球商品,把那些似乎截然相反的事物,奴隶制与自由劳动力、国家与市场、殖民主义与全球贸易、工业化与去工业化,联系在一起,然后以一种近乎炼金术的魔法将其转化为财富。棉花帝国依赖种植国和工厂、奴隶和受薪劳工、殖民者和被殖民者、铁路和蒸汽机——简言之,依赖一个由土地、劳动力、运输、制造业以及贸易组成的全球网络。

(1) 根据材料一,请判断以上史料所属的类别(只填序号)。 

A.实物史料:        图 

B.文献史料:        图 

C.口述史料:        图

(2)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图4数据,指出1720-1780年英国棉花输入量变化的趋势,并简析其变化的原因。

(3) 图5棉花最有可能出现在“三角贸易”中哪一行程?

(4) 解读材料二,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②处是两河流域。 

故选:B。

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

2.【答案】A

【解析】题干给出的图片是佛教对外传播示意图。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有了很大发展,并向外传播。向北,经中亚传到中国大部分地区,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和我国境内的傣族地区。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佛教。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

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3.【答案】D

【解析】“由于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古典希腊文化普及到整个中东,形成一个新文明”说明亚历山大的征服客观上促进文明交流。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故D符合题意;ABC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亚历山大东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亚历山大东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4.【答案】A

【解析】“雅典的民主制度就是通过公民自己参与国家的各类管理机构来实现他们的民主权力的”说明雅典的民主制度体现在主权在民。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伯里克利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l0个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这些团由各地抽签产生,团也经抽签产生。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说明雅典的民主制度体现在小国寡民、崇尚武力、重视教育,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雅典的民主制度体现在主权在民。

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是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及至欧洲法学的渊源,B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律,排除;《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法大全》都晚于《十二铜表法》,排除CD。 

故选:B。

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的影响。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是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掌握《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影响。

6.【答案】C

【解析】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罗马的代表性建筑有大竞技场,有引水道工程,还有凯旋门、方尖碑和宏大的宗教场所万神庙。根据题干图片可知,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而万神庙穹顶和罗马大竞技场都是罗马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故C项正确;古希腊与古罗马属于欧洲文明,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古希腊和罗马的雕塑和建筑成就,无法体现雅典民主政治,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古希腊和罗马的雕塑和建筑成就,无法体现古代法律起源,排除D。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成就,重点掌握古希腊和罗马的雕塑和建筑成就。

本题掌握古希腊和罗马的雕塑和建筑成就,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7.【答案】D

【解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包含①②④的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西欧封君与封臣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西欧的封建制度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欧封君与封臣的相关史实。

8.【答案】B

【解析】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欧洲封建社会。题干关键信息“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各地,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状况的相关知识。

9.【答案】C

【解析】据“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可知,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市民阶层。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故选:C。

本题以学者描述为依托,考查市民阶层。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古西欧封建社会的状况。

10.【答案】D

【解析】欧洲封建时代是指中世纪的欧洲;我们所说的西方的“中世纪”就是从此而来,中世纪是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从公元5世纪持续到公元15世纪,公元前5世纪后期伯里克利建立津贴制度,在奴隶社会时期,是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内容。ABC都是对欧洲封建时代历史的叙述。 

故选:D。

本题以封建时代的欧洲,虽然处在教会神学的控制之下,但也孕育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为依托,考查伯里克利建立津贴制度。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状况的相关知识。

11.【答案】B

【解析】“1453年5月29日,一种文化被无情地消灭了,它曾在学术和艺术中留下了光辉的遗产”反映的是拜占庭文化。排除AC;“它使所有的欧洲国家摆脱了野蛮,并给予其他国家文化精华。它的力量和智慧在几个世纪中一直保护着教世界。君士坦丁堡在11世纪中始终是西方文明世界的中心”肯定了拜占庭文化的深远影响。拜占庭文化对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拜占庭文化的影响,不是奥斯曼帝国征服的影响,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的兴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的兴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12.【答案】A

【解析】从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故选:A。

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知道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本题考查大化改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A

【解析】公元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教,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在古代,一条条海上、陆地商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联系在一起,其中连接欧亚的最著名的商路就是“丝绸之路”。在这些商路上奔波着各国商人,其中有不少是阿拉伯人。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据“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的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个“独特的民族”是阿拉伯民族。其在文化上的突出贡献是传播了古代文化。阿拉伯人创立的宗教是教,而不是教,选项B不符合题意;选项C与阿拉伯人无关,排除;古罗马人编制了“儒略历”,选项D不符合题意。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人在文化上的突出贡献的相关史实。“穆斯林”“它又是文明的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阿拉伯人在文化上的突出贡献的相关史实。

14.【答案】D

【解析】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自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13世纪,手工业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是欧洲农村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生产组织形式的资本主义化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生产组织形式的资本主义化的相关史实。

15.【答案】C

【解析】文艺复兴的强大冲击力使欧洲的封建制度、封建精神和教会的愚民不能再钳制广大民众的思想和行为。这说明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B符合题意。A在文艺复兴运动之前,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排除;B资产阶级爆发与文艺复兴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D古希腊罗马文化再生,只是文艺复兴运动的表面现象,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运动。

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州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6.【答案】D

【解析】由题干时间“1922年”结合所学,1519年到1522年,麦哲伦从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进入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回到欧洲,实现了首次环球航行,可知题干中的远航经历指的是第一次由大西洋经太平洋印度洋回到大西洋。 

故选:D。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识记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路线。

本题以新航路开辟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7.【答案】C

【解析】根据“没有初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商人们的扩张,就没有地理大发现:但若没有国王和的领导,支持及贵族的参与,同样也可能不会有地理大发现。”可知,新航路的开辟的推动因素有ABD.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C。

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影响。

18.【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西班牙开创了在菲律宾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之间的大帆船贸易,使得欧洲、亚洲、美洲的经济联系加强,世界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西班牙加速了殖民扩张,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帆船贸易使美洲大为受益,排除B项;材料仅反映了西班牙开创了在菲律宾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之间的大帆船贸易,这不能说明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结合题干“16世纪中后期......每一年,大笔白银自墨西哥运抵马尼拉。丝绸会从明朝南部海岸运送到菲律宾,然后装上马尼拉大帆船,向东运送到阿卡普尔科”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结合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扩张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

19.【答案】A

【解析】“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的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殖民扩张将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在客观上推动了殖民地的发展,但殖民制度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早期殖民扩张,学生要结合早期殖民扩张的过程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20.【答案】B

【解析】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詹姆斯二世的统治的非暴力政变--宫廷政变,这场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这次政变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势力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 1688年,英国发生的宫廷政变,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的完成,政变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即“用融合的手段在融合中产生出崭新的制度”。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光荣的实质。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用融合的手段在融合中产生出崭新的制度”。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本题的关键分析题干,注意掌握英国资产阶级的结果和历史影响。

21.【答案】D

【解析】“17世纪,英国人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做法,既体现了英国人的政治智慧,也解释了英国变革得以成功的原因,同时还能让人领悟英国王室今天依然能够存在的历史渊源。”反映的是16年,英国资产阶级,颁布《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王权提供了法律保证,保留国王,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原则,英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的史实。因此材料中“旧瓶装新酒”是指保留国王,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原则。 

故选:D。

本题以“17世纪,英国人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做法,既体现了英国人的政治智慧,也解释了英国变革得以成功的原因,同时还能让人领悟英国王室今天依然能够存在的历史渊源。”为切入点,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本题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美国 1787 依据分权制衡的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最高及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依据题干“建立在监督之上”可知,美国 1787 贯彻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故D正确;ABC与题意不符,故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美国战争的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美国 1787 的相关知识。

23.【答案】A

【解析】16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①对应关系正确,A项正确;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是美国1787年,②对应关系不正确,排除B项;17年,制宪议会通过《宣言》宣告了、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宣言》的颁布不是法国大取得最终胜利,③对应关系不正确,排除C项;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拿破仑颁布《民法典》,④对应关系不正确,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早期资产阶级时期法律文献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权利法案》《宣言》《宣言》、拿破仑颁布《民法典》的相关史实。

24.【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年和17年就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法国大,这反映出当时世界的要求,那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故D项符合题意;英国资产阶级前的英国和法国大前的法国国家都是的,排除A项;英国资产阶级和法国大都是建立要求建立资本主义统治,推翻封建君主,排除B项;英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法国主张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制,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资产阶级和法国大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英国资产阶级和法国大的目的的相关史实。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5.【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民法典》之所以“永垂不朽”,主要是因为它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1804年拿破仑称帝后,颁布了《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为欧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C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拿破仑法典》的相关史实。拿破仑把制定法典视为一生中最大的荣誉。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拿破仑法典》的颁布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26.【答案】A

【解析】据题干“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规律,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主要说明了工业改变了生产方式瓦特完成了对蒸汽机的改进,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蒸汽时代。英国工业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完成了由手工工厂到大工厂的过渡,产生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相关知识的掌握,工业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完成了由手工工厂到大工厂的过渡。

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工业的内容与影响。

27.【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工业与城市化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的确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由此造成多种传染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发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和城市化的出现对人类历史产生的影响:工业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还造成多种传染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发生。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在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同时做到保护环境、平衡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注重科技发展,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生态与人口等问题。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对工业的评价,注意一分为二的评价。

重点掌握对工业的评价,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8.【答案】B

【解析】据“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可知,这是因为“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表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项正确;“得到各阶层一致认可”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精华”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际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

29.【答案】C

【解析】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是基于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C项正确;英国宪章运动是世界历史上工人阶级第一次争取普选权利的全国性政治运动,是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除A项;1848年《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B项;十月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的性质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国际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巴黎公社的相关史实。

30.【答案】【小题1】内容:教育应尽早进行;主张集中管教;重视道德教育和习惯养成。

【小题2】原因:母亲无暇照顾孩子;家庭贫穷;过早的超强度体力劳动。历史事件:工业。

【小题3】关系:社会发展推动教有进步,教育进步促进社会发展,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解析】本题以三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柏拉图学前教育思想的内容、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幼儿健康问题的原因、工业、教育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柏拉图学前教育思想的内容、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幼儿健康问题的原因、工业、教育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知识。

31.【答案】【小题1】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原因:平民为了反对贵族的司法垄断和专横。

【小题2】手段:举行(武装斗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金钱赎买。(答对任意两点)影响:促进西欧封建主义的瓦解;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小题3】表现:法国将军和士兵参与援助了美国;美国政治家们为法国政体设计出谋划策。影响: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解析】本题以三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十二铜表法》、西欧城市居民争取自治的手段及其自治运动的影响、美国战争和法国大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十二铜表法》、西欧城市居民争取自治的手段及其自治运动的影响、美国战争和法国大的相关知识。

32.【答案】【小题1】2

【小题2】3

【小题3】1

【小题4】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人生自述属于口述史料;图2蒸汽机属于实物史料;图3著作《棉花帝国》属于文献史料。因此A处应填2;B处应填3;C处应填1。 

(2)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图4“1720-1780英国棉花输入数据”可以看出,18世纪20年代起的40年,英国棉花输入量呈成倍增长态势;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棉花输入量增多,是因为英国爆发工业工命后,棉纺织业迅猛发展,棉花需求量大增。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指的是欧洲殖民者带着廉价的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然后带着满船的黄金、白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因此棉花最有可能出现在三角贸易中的归程。 

(4)第一问根据材料二,呈现了在19世纪棉花这一商品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一是棉花是一种重要的商品,即“把那些似乎截然相反的事物,奴隶制与自由劳动力。国家与市场、殖民主义与全球贸易。工业化与去工业业化联系在一起”;二是棉花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全球化进程又促进全球化进程。从而提出观点:棉花贸易和棉纺织业的变革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联系与发展;第二问可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海外殖民扩张与掠夺、工业等知识,加以论述。 

故答案为: 

(1)2;3;1。 

(2)18世纪20年代起的40年,英国棉花输入量呈成倍增长态势;原因:工业工命后,英国的棉纺织业迅猛发展,棉花需求量大增。 

(3)归程。 

(4)观点:棉花贸易和棉纺织业的变革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联系与发展。论述:18世纪中后期以来,英国棉纺织业率先采用大机器生产,进行工业,生产能力大大提高;英国迫切需要全球为其提供商品市场和原料——棉花;棉花种植和棉花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英国的棉纺织品倾销到全世界;英国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强力推行自由贸易,大肆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建立在棉花贸易和棉纺织品倾销基础上的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本题考查三角贸易与第一次工业,属理解层面的要求,有一定难度,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准确解读并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拓展三角贸易对欧洲、非洲、美洲的影响,第一次工业发生的背景、主要成就及影响,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应答。

文档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共58.0分)1.古代亚非地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如图亚非文明发源地中,制定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2.如图是某一宗教的传播路线,该宗教是()A.佛教B.教C.教D.印度教3.“由于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古典希腊文化普及到整个中东,形成一个新文明”。这说明其征服()A.导致文明的单一性B.中断了世界走向整体C.导致了文明的衰落D.客观上促进文明交流4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