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现代汉语语法系列讲座】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5:31:39
文档

【现代汉语语法系列讲座】

现代汉语语法系列讲座(一)现代汉语语法系列讲座(一)一、什么是语法,语法包括哪些主要内容?1、“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语言中客观存在的语法结构规律,是语言中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组织结构规律,包括词的构造、变化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 二是指语法研究者对语法结构规律的理性认识与抽象概括,即语法学。 2、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词法主要是指词的构成、变化和分类规律;句法主要是指短语和句子等语法单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包括语结构规则、句法结构规则、句子类型等内容。 二、现代汉语词类系
推荐度:
导读现代汉语语法系列讲座(一)现代汉语语法系列讲座(一)一、什么是语法,语法包括哪些主要内容?1、“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语言中客观存在的语法结构规律,是语言中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组织结构规律,包括词的构造、变化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 二是指语法研究者对语法结构规律的理性认识与抽象概括,即语法学。 2、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词法主要是指词的构成、变化和分类规律;句法主要是指短语和句子等语法单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包括语结构规则、句法结构规则、句子类型等内容。 二、现代汉语词类系
现代汉语语法系列讲座(一)

现代汉语语法系列讲座(一) 

一、什么是语法,语法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语言中客观存在的语法结构规律,是语言中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组织结构规律,包括词的构造、变化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  

二是指语法研究者对语法结构规律的理性认识与抽象概括,即语法学。  

2、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词法主要是指词的构成、变化和分类规律;句法主要是指短语和句子等语法单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包括语结构规则、句法结构规则、句子类型等内容。  

二、现代汉语词类系统包括哪些词类?划分实词和虚词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将叹词和拟声词列为特殊类? 

1、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主要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2、实词和虚词是根据能作句子成分划分出来的。  

3、拟声词和叹词可以单独成句,可以在句中充当句子成分,但又不与其他词发生结构关系,是汉语词类中比较特殊的两类。  

   

六、汉语的功能单位包括哪些? 

语法的功能单位即句子成分,也称作“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中承担结构关系的组成成分。  

汉语的功能单位包括:  

1、主语和谓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或说明的对象。谓语是对主语的陈述或说明。二者之间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  

2、述语和宾语  

述语是述宾短语中支配、关涉宾语的动词性成分,表示动作或行为。宾语是述宾短语中述语所表示的动作所支配或关涉的对象,表示人、物或事情。述语和宾语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3、定语  

定语是名词性偏正短语中对中心语进行修饰或的成分。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4、状语  

状语是谓词性偏正短语中修饰、说明中心语的成分。状语与中心语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5、补语  

补语是述补短语中补充说明中心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补语与中心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  

6、中心语  

中心语是偏正短语中被修饰语修饰、的成分。 

五、汉语有哪些语法结构单位?这些语法单位之间有什么区别? 

汉语语法的结构单位分为语素、词、短语、句子、复句和句群六级。  

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语法分析的最小单位。语素是构成词的备用单位。  

2、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运用的语法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3、短语又称词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语法单位,是没有句调的一组词。短语一般加上句调就可以成句。  

4、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带有句调的语法单位。  

5、复句是由结构上互不包含、意义上密切相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的句子。  

6、句群是由在语义和语法上相关的几个句子组成的、表达一个中心意思的语法单位。  

  

  

词的类别:  

1.从语法功能上分:实词、虚词  

2.从意义上分: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意义的对比、意义的多少  

3.从内部构成上分:单纯词、合成词  

*实词  

名词:山、秋天、老师、前面、后天、逻辑、山海关  

形容词:勇敢、高大、长、聪明  

动词:跑、飞、学习、是、能够、请求、进攻  

数词:二、十、千万、第一  

量词:只、条、架、尺、(看一)下  

代词:我、你们、它、谁、这、那、这样、什么  

*虚词  

副词:很、刚刚、忽然、都、大概、不、  

介词:在、自、由、对、除了、从  

连词:不但、况且、所以、和、同  

助词:的、得、着、了、过、呢、吗、吧  

叹词:啊、唉、哦、呸、哎  

拟声词:呼、啪、哗啦啦  

*感情色彩  

褒义词:聪明、伟大、正直  

贬义词:凶狠、小气、恶毒  

中性词:高、山脉、结论  

*语体色彩  

口 语:土豆、妈妈、  

书 面 语:马铃薯、母亲、  

文学语体:缥缈、幽雅、豪情  

专门用语:正数、胚胎、核算  

*意义的对比  

同义词:坚决-坚定;愉快-高兴  

反义词:动-静;朋友-敌人  

*意义的多少  

单义词:广州、月季花、周恩来  

多义词:基本义─眼睛(近视)、修座(堡垒)、盐的(结晶)  

引伸义─(深)秋、(拔)款  

比喻义─向科学(堡垒)进军、心血的(结晶)  

*单纯词  

单音词:听、跑、跳、喝、吃  

联绵词:澎湃、葡萄、缥缈  

译音词:好莱坞、奥林匹克、咖啡  

叠音词:哗哗、潺潺、沙沙  

拟音词:咩咩  

*合成词  

1、复合式  

并列型:强暴、开关、途径  

偏正型:新潮、气功、小说  

动宾型:动员、管家  

补充型:提高、说服、人口  

主谓型:耳鸣、地震、月亮  

2、附加式  

词缀+词根:老虎、小李  

词根+词缀:瓶子、鸟儿  

3、重叠式:姐姐、刚刚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系列讲座(二)

语法  词性 

词分虚词、实词两类。 

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名词 

一、名词的意义: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二、名词的分类: 

(一)   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 

(二)   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 

(三)   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 

(四)   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 

(五)   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六)   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 

动词 

一、动词的定义: 

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二、动词的分类: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 

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形容词 

一、形容词的定义: 

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二、形容词的分类: 

1.       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       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 

3.       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 

数词 

一、数词的意义: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二、数词的分类: 

1.       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 

2.       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       分数:三分之一、九成 

4.       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 

5.       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 

量词 

一、量词的意义:表示人、事物或行为的单位的词。 

二、量词的分类: 

1.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 

(1)       个体:个、位、尺、只、台、条 

(2)       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 

(3)       不定量:些、点 

(4)       度量衡:丈、尺、里、亩 

2.       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 

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如:画一笔、切一刀、工作一星期、学习一下午、踢一脚、送一车 

说明:在现代汉语中,数词本身只表示抽象的数的概念,在计算事物或动作的数量时,数词的后面必须加上量词。数词跟量词连用就是数量词。 

代词 

一、代词的意义: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短语和句子的词叫做代词。 

二、代词的分类 

1.       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 

大家、人家、你、我、他们、我们、自己 

2.       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 

谁、什么、怎样、哪、哪里 

3.       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 

这、那、这里、那里、这么、那么、每、各 

副词 

一、副词的意义: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然否等得词叫副词。 

1.       他终于来了。     (程度) 

2.       我们都参加了保险。(范围) 

3.       老汉心里格外高兴。(程度) 

4.       我们一定能学好汉语。(然否肯定) 

5.       他没有完成作业。(然否否定) 

6.       这本书大约四百页。(然否不定) 

7.       我就不相信鬼话。(语气) 

8.       他又唱又跳。(关联) 

二、副词的分类: 

1.       时间(动作行为的时间、频率) 

已经、正在、将要、快要、马上、顿时、不久、忽然、一时、终于、常常、往往、再三、向来、始终、永远、猛地、一旦、暂时、渐渐、赶紧、恰巧、仍旧、曾、才、在、将、就、先、再 

2.       范围 

都、全、总、只、仅、全部、总共、统统、只好、仅仅 

3.       程度 

很、最、太、更、还、非常、十分、格外、稍 

4.       然否 

(1)       肯定:必、必定、一定、准 

(2)       否定:不、没有、甭、未必 

(3)       不定:也许、或许、大概、大约 

5.       语气:可、偏偏、索性、简直、原来、反正、居然、难道、究竟、是 

6.       关联:又、也、再、还、才 

三、副词“白、怪、老、净”与形容词的区别。 

“白、怪、老、净”同名词组合是形容词,同动词和形容词组合是副词。 

     白布              白跑一趟 

     怪事              怪好看 

形容词  净水          副词  身上净是土 

     老人              老说不完 

连词 

一、连词的意义:能够把两个词或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来的词叫连词。 

二、连词的分类: 

1.       并列:和、跟、同、及、与、并、并且、而 

2.       递进:并、并且、而且、况且、不但…而且…、不仅…并且… 

3.       选择:或、或者、或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是…不是… 

4.       转折:但、但是、可是、然而、而、不过、虽然…但是… 

5.       假设:如果、假设、假若、倘若、要是、只要、即使、倘使、要不是 

6.       条件:只有、除非、无论、不论 

7.       因果:因为、所以、因此、以致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连词并说明关系。 

1.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       李红不但勤劳,而且勇敢。 

3.       你要么参加数学小组,要么参加语文小组。 

4.       他虽然发高烧,但是仍然按时上课。 

5.       如果明天下大雨,运动会就不开了。 

6.       在我国,无论是谁,都必须遵纪守法。 

7.       因为他学习刻苦,所以他的考试成绩较前有很大提高。 

助词 

一、助词的意义:附着在词、短语或者句子上,表示一些附加意义的词叫助词。 

二、助词的分类: 

1.       结构助词 

(1)       的、地、得、所 

我们的祖国欣欣向荣。 

一个老女人慢慢地倒下了。 

我要认真地学汉语。 

脸烫得像刀割一样。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2)           “的”字短语:“的”附着在词或短语后面,合起来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一个名词,这种短语叫做“的”字短语。 

(3)“所”字短语:所和后面的动词和起来组成的短语叫做“所”字短语.其作用和“的”字短语相同。 

①.我们要爱人民之所爱。②.我们要想人民之所想。 

2.       动态助词 

着 了 过 

(1)“着”表示动作,变化正在进行。如:他在笑。   他在看着。 

(2)“了”表示动作、变化已经完成。如:这本书,他看了。     他已经走了。 

(3)“过”表示动作、变化已经过去。如:我去过。   他昨天到我家来过。 

3.       语气助词。 

附着在句子末尾,表示说话语气的词叫语气词。主要有:“的、了、呢、吗、吧、啊”等几个。 

语气助词能表示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的语气。 

(1)           你这样做是不行的。(陈述)(2)我原先不喜欢学汉语,现在喜欢了。(陈述) 

(3)你喜欢文学吗?(疑问)咱们唱哪支歌啊?(疑问)(4)你再给我讲个故事吧!(祈使) 

(5)我不能讲了,就要开会了。(祈使)(6)时间过的真快啊!(感叹) 

(7)今天的少年儿童多幸福啊!(感叹) 

叹词 

一、叹词的意义:表示强烈感情或招呼、应答声音的词叫叹词。有:啊、哎、唉、呸、嗯、喂、哈哈 

叹词是一种特殊的虚词,它永远不跟别的词发生关系,总是单独用在句子的前面,后面或中间。如:1.喂!你在哪里?2.咱们工人有力量。3.你也有今天,哼! 

拟声词 

一、拟声词的意义:模拟事物、动作声音的次叫拟声词。拟声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很灵活,可以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或句末。 

如:1.砰,叛徒应声倒下了。2.他身上冒着呼呼的火苗。3.敌人吓的心里直扑腾。 

练习:指出下列词的词性: 

非常(  )这里(  )前后(  )小(  )哪里(  )终于(  )第五(  )已经(  )不(  )赋予(  )轰隆(  )得(  )大(  )忽然(  )简直(  )才(  )半夜(  )除了(  )很多(  )勇敢(  )思想(  ) 

啊(  )或许(  )只好(  )二万(  )迅速(  )进来(  )仅仅(  ) 

立刻(  )热爱(  )十几棵(  )喜欢(  )立刻(  )十几棵(  )大约(  )次(  )哗啦(  )下去(  )斟酌(  )怎样(  )起来(  )晚上(  )亩(  )前面(  )或者(  )对于(  )跟我学(  )是(  )三百(  )美丽(  )叮当(  )夏天(  )鲁迅(  )我们(  )批评(  )的(  )吧(  )平坦(  )有(  )变化(  )十分(  )自己(  )聪明(  )从(  )专家(  )扩大(  )缓慢(  )应该(  )按照(  )回来(  )喂(  )马上(  )消失(  )飞机(  )许多(  )简直(  ) 

汉语语法知识

一、语法知识概述 

  (一)词类  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 

  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副词: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介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连词: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成句。 

  拟声词: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二)短语 

  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规则可以组成短语,短语是词和词构成的比词大、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汉语里有许多种短语,最基本的是下面七种。 

  联合短语:由地位平等的词组成的短语叫做联合短语。如"白菜、芹菜""香蕉、橘子、甜橙""调查、研究""接受并且审理""雄伟、壮丽""又白又胖"。 

  偏正短语:偏正短语中的一部分是中心词,前面总是有修饰语。如"大城市、小村庄、优异的成绩、电子计算?(这是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慢走、努力工作、仔细地分析、特别大、最优秀"(这是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 

  补充短语:这是补充成分在后面的短语,如"坐下、掉下去、拿起来、算得准、说得妙、放在这里"。 

  动宾短语:这是动词后面带着宾语的短语。如"买菜、写小说、看电视、走亲戚、跑材料、修理汽车、收购药材"。 

  主谓短语:被陈述对象在前,陈述者在后构成的短语,叫做"主谓短语",好像一个句子,但是没有句子的语气,因而没有句子的性。如"电灯亮、电话通、学校开学、山河壮丽、春雨绵绵、河水奔腾、祖国富强"。 

  介词短语:介词在前,其他词语(主要名词或者名词短语)在后组成的短语。?在中国、对他们、往、从今年、关于他、向大家、朝北京方向、以这种方式、为广大群众、比个人的利益 "。 

  的字短语:用"的"在最后组成的短语,相当于一个名词。如"教书的、开车的、走路的、先进的、手里拿把花的、头上打着蝴蝶结的"。 

  (三)句子成分  

  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1) 大伙都散了。(《分马》) 

  (2)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并不出众。(《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记的 是他的背影。(《背影》) 

  (4)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大自然的语言》) 

  (5)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 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这几句的主语是 "大伙""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我最不能忘记的""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这几句的谓语?都散了"" 并不出众"" 是他的背?"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把中心词看成是主语和谓语也是可以的。如: 

  (6)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驿路梨花》) 

  (7)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了。(《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 

  可以认为"竹床""技术"是主语,可以认为"铺""使用"是谓语。  

  宾语和补语: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如: 

  (1)桥脚上站在一个人,却是我们母亲。(鲁迅《社戏》) 

  (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3)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分马》)  

  (4)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斗争,世界才能胜利。(《纪念白求恩》) 

  字下有线的全是宾语。还有一种宾语叫做"双宾语",如: 

  (5)现在人们叫它 故宫。( 《故宫博物院》) 

  (6)我给她 一本书。 

  "它""她"是近宾语(间接宾语),"故宫""一本书"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7)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lt;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 《荔枝蜜》) 

  (8)我独自一人游荡< 在田野里 >。(《挖荠菜》) 

  (9)从化的荔枝树多得< 像一片碧绿的大海 >,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 忘记早晚 >,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 《荔枝蜜》) 

  (10)我那时真是聪明< 过分 >。( 《背影》) 

  (11)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 好几回>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尖括号里的全是补语,都补充说明了前面的动词、形容词。 

  定语和状语: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  

  (1)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 

  (2)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挖荠菜》) 

  (3)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4)李四光[这一生中][还从来]没有过一次[这样]舒畅和快乐的谈话。( 《地质之光》) 

  (5)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6)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 走到"北海"跟前。(萧乾《枣核》) 

  圆括号里的是定语,方括号里的是状语。 

  (四)复句 

  请注意各种复句的关联词语。 

  (1)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春》) 

  (2)叫号叫到他的时候,他不要马,也不要牛。(《分马》) 

  (3)我下了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橘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小屋的门口。(《小橘灯》) 

  (4)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七根火柴》) 

  上面的句子,(1)(2)是并列复句,(3)(4)是连续复句。连续复句常常没有关联词语。 

  (5)现在的书,不光花色品种繁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  

  (6)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中国的石拱桥》) 

  (7)又像是等着猫赦免了它,或是忽然来了个救星。(《小麻雀》) 

  (8)人还没有看见,已经先听到歌声了;或者人已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吴伯萧《歌声》) 

  上面的复句,(5)(6)是递进复句,(7)(8)是选择复句。 

  (9)老初和老孙头都劝她要一头,可是她说啥也不要。(《分马》) 

  (10)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1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谈骨气》)  

  (11)要让它呆在那儿,会咬死蜜蜂的。(《荔枝蜜》) 

  (12)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大自然的语言)  

  上面的复句,(9)(10)是转折复句,(11)(12)是假设复句。 

  (13)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14)只要占领了这个沃野,他们就可以强渡黄河,进入汾河或黄河河谷。(翦伯赞《内蒙访古》) 

  (15)竞赛结束的时候,无论纺得多的还是纺得少的,得奖的还是没得奖的,大家都感到胜利的快乐。(吴伯萧《记一辆纺车》) 

  (16)不管认识不认识,见谁都打招呼。(吴伯萧《歌声》) 

  (13)~(16)这四句,都是条件复句。条件复句的关联词语比较多,要特别注意。 

  (17)因为因为它们离地球非常远,因而看去仿佛是小点点了。(郑文光《火刑》) 

  (18)既然有了血痕,当然不觉要扩大。(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这两句是因果复句。  

  多重复句就是由各种复句组成的。上面这些复句的类型掌握得好,划分多重复句就不成问题了。下面仅仅举几个例子。 

  (19) 可是它的左翅也许是被养着它的或是别个孩子给扯坏了,/(因果)所以它爱人,//(转折)又不完全信任人。(《小麻雀》)  

  (20) 尽管三环路、机场路、京顺路三路在这里交会,/ (转折)它却没有偏重往立体发展,//(并列)而是向宽广铺开,///(并列)路向八方放射,///(并列)桥向八方伸展,///(并列)气势宏大。(《北京立交桥》) 

  (21)如果把一万种每本十五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假设)它的总重量大约有五吨,/ (并列)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十五公斤。(《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 

  (22)他如果骂,/(假设)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递进)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社戏》) 

  二、汉语语法和外语语法 

  现在大家都在学习外语,一般都是学习英语。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的区别相当大,学习汉语语法的时候,千万不要用英语语法来套汉语语法。 

  凡是事物都有一致的地方。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都是事物,当然也有一致性。比如说,汉语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人家英语也有。你会说"学生们热爱伟大的祖国",人家就会说"pupils love great motherland",一句话里面三种词都出现了。汉语里头有主语、谓语、宾语这些玩意儿,英语里头也有。上面那句话,"学生们"是主语,英语的主语是pupils;汉语的谓语是"热爱",英语的谓语也是love;汉语的宾语是"祖国",英语的宾语也是motheland;汉语的定语是"伟大",英语的定语也是great。你看,都一样,用英语语法来分析汉语难道不可以吗? 

  碰到两种语言一致的地方,当然凑合。为什么不说是"可以"而说"凑合"呢?因为严格说来,是不可以的。人家的主语、谓语等等,同汉语的主语、谓语等等都不完全一样。就拿前边提到过的he works来说吧,人家的主语he同谓语works在人称、数方面必须一致,汉语有这些名堂吗?没有。汉语的主语同英语的主语不是一码事,汉语的谓语跟英语的谓语也很不相同,所以严格说来,碰到了一致的地方,是不可以用一种语言的语法知识去分析另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的。说"凑合",是因为大体一致,把那些不同的地方扔掉不管,用这种语言的语法去说明那种语言的语法,也只能说是凑合着用吧。    而碰到两种语言不一致的地方,那就决不能用这种语言的语法去套那种语言的语法,连凑合都不可能。大家平时在课堂里学习,英语语法讲得多,汉语语法讲得少,同学们对英语语法知识更为熟悉,对汉语语法知识反倒生疏。一用语法知识去分析问题,就很容易用英语语法知识去分析汉语的句子。比如英语里有a pioneer ’s red scarf(一个少先队员的红领巾),人家的a是冠词,汉语里有冠词吗?没有,谁要是把汉语的"一个"说成是冠词,岂不让人笑掉大牙?英语里没有量词,谁要是把a cup of water(一杯水)的cup,把a piece of news(一条消息)的piece说成是量词,老外们也决不会认帐,那个a就说明它们是名词。这说明,用这种语言的语法知识去分析另一种语言的语法,是要碰钉子的。所以学习汉语语法,一定要注意同英语语法的区别。 

  第一,在词类方面不一样。 

  汉语的名词里头有方位词,如"里、内、外、上、下、前、后、左、右、中"等,其中的几个在英语里溶入了介词,如in、on、behind,有的成了形容词,如inner、outer、outside、middle。因此,见到了汉语的方位词,就不能说它们是介词或形容词。 

  汉语的许多动词后面能够加?着、了、过",于是有的同学便认为"着"是现在时,"了、过"表示过去时,这就是照套的结果。汉语的"着、了、过"可不是表示"时态"的,因为用了"着、了、过",既可以表示现在、过去的事情,也可以表示将来的事情。"他昨天吃着饭还看书呢",如果说这?着"是"过去时","他明天看着电影还会想到我的",如果说这个"着"又是"将来时",那汉语里还有什么时态呢?"他明天吃了饭到我家来""他后天吃过饭到我家来",这"了、过"是"过去时"吗?显然不是。 

  人家的形容词也跟咱们的不一样。political study(政治学习)、American films(美国电影)、brown overcoat(棕色大衣),"政治、美国、棕色"在人家那里是形容词,咱们可不能把汉语的"政治、美国、棕色"当作形容词看待,它们在汉语里都是名词。一些同学老是把"中国人民"的"中国",把"经济形势"的"经济"当作形容词,就是这么造成的。 

  汉语里的许多形容词可以做状语,如"勤奋学习""认真工作""严厉批评"的"勤奋、认真、严厉"都是做状语的形容词。英语的形容词绝对同状语无缘。例如hard study(勤奋学习)、work seriouly(认真工作)、criticise severely(严厉批评),人家的"hard、seriouly、severely"都是副词,咱们就不能跟着人家把"勤奋、认真、严厉"说成副词了。 

  词类方面还有许多差别,这里只能举一些例子。 

  第二,在句子成分方面不一样 

  汉语里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六大句子成分。英语里缺个补语。汉语用补语表示的意思,英语把它放到状语里去了。英语里面有个表语,汉语把它放到宾语里头去了。所以,两种语言的句子成分都是六个。我们见到"他在这儿逗留了三个小时"(he stayed here three hours),就不能把"三个小时"当作状语了,因为它在汉语里是补语。见到了"他是学生"(he is a pupil)就不能说"学生"是表语,而应当说它是宾语。 

  汉语的主语和英语的主语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英语里有用句首引导词there和用it做主语的句子,汉语里可没有。如there is a picture on the wall(墙上有一幅画)、it is rainning(下着雨呢)。这当然不会导致我们按英语语法去分析汉语。成问题的是,汉语里的某些主语,在英语里是宾语或者定语。如"这几件新衣服他想要",按汉语语法来分析,"这几件衣服"是主语,可是在英语里只能说成he wants some new dresses,"some new dresses"非做宾语不可.,除非用被动式。 

  两种语言的宾语也不一样。在汉语里,有"一匹马骑两个人""一张床睡两个人""一间屋子住两个人""一锅饭吃十个人"这一类的句子,"人"是宾语。到了英语里,"人"非做主语不可。碰到这种情况,就不能跟着人家说"人"是主语了。当然,这几句可以说成"两个人骑一匹马""两个人睡一张床""两个人住一间屋子""十个人吃一锅饭",这就跟英语相像了。汉语的一部分主语和宾语可以围着谓语转圈。更有意思的是"老头晒太阳"和"太阳晒老头"意思差不多,"冰雪覆盖着大地"和"大地覆盖着冰雪"意思几乎一样,谁在动词前头谁就是主语,谁在动词后头谁就是宾语。英语里很难有这样的用法,除非是用被动式。汉语的某些主语和某些宾语可以倒过来,倒过去,十分灵活,我们就不要跟着英语语法把放在汉语动词前头的受动者当作汉语的宾语了,而应当把它们当作主语;也不能跟着英语语法把放在汉语动词后面的主动者当作主语,而应当看成宾语。汉语的主语、宾语是由位置决定的。    其他的句子成分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汉语里有把字句,如"他把书包拿走了","把书包"要分析为状语。英语里根本就没有把字句,英语的"书包"(schoolbag)在这句话的译文当中只能做宾语。英语的定语、状语等可以用从句表示,汉语没有地道的从句。例如we shall never forget the day when Nanjing was liberated(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南京的那一天),在汉语里,"南京"是主谓短语做定语,英语用的是定语从句when Nanjing was liberated,因此,见到了主谓短语做定语,就不要说那是定语从句。 

  第三,句式方面不一样 

  英语里当然有一些非主谓句,如Plane!(飞机!)Wonderful!(妙极了!)但是这样的句子极少。汉语里面的非主谓句要多得多。除了一个词构成的非主谓句(如"火!""好!""滚!")之外,汉语里有大量由各种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如"好球!""我的帽子呢?""我的老天爷呀!""这个王老师!""你这个小鬼!""瞧你!""下雨了。""刮风了。""他奶奶的!"见到这样的句子,我们管它们叫非主谓句,不要因为人家把"下雨了"说成it is rainning,就说汉语省略了主语,也不要因为人家把"我的帽子呢?"说成where is my cap?就说汉语省略了谓语和宾语。 

  汉语里有一种主谓谓语句,非常特殊,英语里没有这样的句式。?他脸色苍白""这个人鼻梁很高""这艘军舰,舰身长110米""这里的树,杨树居多""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谓语都是主谓短语。因为翻译成英语,肯定会翻译成"他的脸色苍白""这个人的鼻梁很高""这艘军舰的舰身长110米",于是就有人认为"他脸色苍白"的主语是"脸色"而不是"他",认为"这个人鼻梁很高"的主语是"鼻梁",也不是"这个人",认为"这艘军舰,舰身长110米"的主语是"舰身"而不是"这艘军舰"。这样的分析都是不符合汉语的特点的。这几句可以在中间加个"的"翻译成英语,那么"这里的树,杨树居多""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中间能够加"的"吗?"这里的树的杨树居多""这样的人血馒头的什么痨病都包好!"就不成话了。可见"他脸色苍白"这样的主谓谓语句是汉语里头的一种句子,跟"他的脸色苍白"这种主谓句不一样,可千万不要先翻译成英语,然后根据英语来给汉语的句子划分句子成分。 

  前面说过,汉语里的复句,没有地道的从句,有一点像?从句"倒是有的。如"那儿有一个人,他手里拿着一本书",翻译成英语是there is a man,who is taking a book in his hand,于是有人便认为"那儿有一个人,他手里拿着一本书"是主从复句,里头的"他手里拿着一本书"是定语从句。这样的分析也是不符合汉语语法的。在汉语里,"那儿有一个人,他手里拿着一本书"是并列复句。 

  上面只是举例性的谈到了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的区别,其实两种语言的语法,区别多得很。一句话,就是不能用人家的语法来套咱们的语法,汉语语法有它自己的的特点。 

  [题解] 

  一、下列各句加点的部分与"学校对我们的意见很重视"中加点的部分结构相同的一句是(1993年高考题) 

  A 老师对学生的表扬非常及时。 

  B 大家对他的关心使他很受感动。 

  C 他对我们的意见很不少。 

  D 我对你的长处了解得很清楚。 D  

  二、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空挡处最恰当的关联词语是(1991年高考题)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只能是两个文明同时建设、互相促进的结果。 两手都硬起来, 能两个文明一起上,单有一手硬, 可能有一时的效果, 最终两个文明建设都上不去。 

  A 只有 才 虽然 但 

  B 只要 就 即使 反而 

  C 因为 所以 尽管 可 

  D 既然 就 也 而A 

  三、"她是……教练"中的"教练"前有如下六个修饰成分,下列四项中排列妥贴的是(1990年高考题) 

  (1)优秀的   (2)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 (3)国家对里(的) 

  (4)篮球(教练) (5)女 (6)一位(教练) 

  A (1)(2)(6)(3)(4)(5) 

  B (3)(6)(2)(1)(4)(5) 

  C (1)(2)(3)(6)(5)(4) 

  D (2)(1)(3)(6)(4)(5)B 

  四、将下列四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1996年高考题) 

  ① 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 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A.②④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正确的顺序是"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马上扔下背包,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答案是C。 

  [练习] 

  一 1 在下列复句后面的横线上填上复句的类型。 

  A fuju,zhuanzhe医生原来要求,药品不能迟于四日黎明找到,可在黎明之前就送到了。(《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_____复句 

  B Fuju,binglie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鲁迅《记念刘和珍君》)_____复句 

  C fuju,tiaojian从此,一到冬天,阿婆烫伤的手背就要生冻疮。(王周生《这不是一颗流星》)_____复句 

  D fuju,zhuanzhe右边顶峰上一片白云像银片样发亮了,但阳光还没有降临。(刘白羽《长江三峡》) 

  E fuju,dijin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竺可桢《向沙漠进军》)_____复句 

  F fuju,lianxu她只有岁光景,瘦瘦的,脸色苍白,嘴唇冻得发紫,头发很短,穿着一身破旧的衣裤,光脚穿着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冰心《小橘灯》)_____复句 

  G 我的这个发言,与其说是一个老科学工作者的心声,无宁说是对一部巨著的希望。(郭沫若《科学的春天》)_____复句  

  二、在下列复句后面的横线上填上复句的类型。 

  A fuju,tiaojian无论植林种草,土壤中必须有充足的水分。 (竺可桢《向沙漠进军》)_____复句 

  B 天文学家们不但能把未来看到日食的时间和地点推算出来,而且能把过去看到日食的时间和地点计算出来。_____复句 

  C fuju,zhuanzhe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魏巍《我的老师》)_____复句 

  D fuju,dijin跟着尚二叔打猎,在我是欢乐的节日,帮着提提药葫芦,都感到是很美的差使。(吴伯萧《猎户》)_____复句 

  E fuju,yinguo"同志们,现在要全力处理这件急事,会议暂停!"(《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_____复句 

  F fuju,binglie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朱自清《春》)_____复句 

  G f uju,bl里面一片草坪,是理想的集体摄影地,也是幽静的休息场所。( 孙世恺《雄伟的人民大会堂》)_____复句 

  三、把下列的复句转换成另一种类型的复句 

  如原句:桃林前面,有老百姓种的荞麦,也有大麻和玉米这一类高秆植物。(茅盾《风景谈》) 

  改句:桃林前面,不仅有老百姓种的荞麦,而且还有大麻和玉米这一类高秆植物。(茅盾《风景谈》) 

  1、 如今,你若是从井冈山许多山坳走过,便能看到一条条修长的竹滑道。(袁鹰《井冈翠竹》)  

  2、 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3、 威尼斯最热闹的地方是这儿,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朱自清《威尼斯》) 

  4、 这时我既无心思看画,又无心翻历史。(杨朔《泰山极顶》) 

  5、 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翦伯赞《内蒙访古》) 

  6、 如果我们写文章的时候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尽最大的努力使文章形式作到准确而优美,那也会有助于我们的头脑日趋精密和活泼。(施东向(义理、考据和辞章) 

  7、 还有班蝥,倘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8、 如果不了解敌我友三方的宣传状况,我们就无法正确地决定我们的宣传。(《改造我们的学习》) 

  9、 即使站在十里外的山头上,也能看见那飞练的白光。(碧野《天山景物记》) 

  10、哪怕就在房檐下蹲一夜,也要省下这两角钱。(柳青《梁生宝买稻种》)  

  11、就是木船要想渡过青滩,也得请这儿的人引领过去。(刘白羽《长江三峡》) 

  四、词类练习 

  1、选出全是名词的一组 

  A、宇宙 行星 疾病 布匹 导电 

  B、车辆 明年 并联 氧气 鱼类 

  C、转炉 支 刚才 夏季 夜晚 

  D、蜘蛛 玻璃 花卉 还原 外角  

  (     )  

  2、选出不全是动词的一组 

  A、登陆 对流 飞行 尊敬 消灭 

  B、放大 发动 运算 修饰 建立 

  C、集合 建筑 改革 总结 构件 

  D、能够 应该 必须 愿意 佩服  

  (     )  

  3、选出不全是副词的一组 

  A、依然 稍微 逐渐 互相 尽量 

  B、仍然 分外 偶尔 赶快 居然 

  C、仅仅 恰恰 悄悄 统统 稍稍  

  D、一概 务必 即将 或者 果然  

  (      )  

  4、选出不全是介词的一组  

  A、被 向 把 对 通过 

  B、以 为 将 比 为了 

  C、从 由 当 去 随着 

  D、与 同 和 在 除了  

  (      )  

  答案 

  一、A转折 B并列 C条件 D转折 E递进 F并列 G选择 

  二 、A条件 B递进 C转折 D递进 E因果 F并列 G并列 

  三、1 、如今,你只要从井冈山许多山坳走过,便能看到一条条修长的竹滑道。 2、我不仅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能够进去,而且在朝鲜我也可以进去。 3、威尼斯最热闹的地方是这儿,而且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 4、这时我不仅无心思看画,而且无心翻历史。 5、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而且也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 6、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只要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尽最大的努力使文章形式作到准确而优美,就会有助于我们的头脑日趋精密和活泼。 7、还有班蝥,只要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8、因为不了解敌我友三方的宣传状况,所以我们就无法正确地决定我们的宣传。 9、如果站在十里外的山头上,就能看见那飞练的白光。 10、如果就在房檐下蹲一夜,就能省下这两角钱。 11、如果木船要想渡过青滩,也得请这儿的人引领过去。  

  四、1、C 2、C 3、D 4、C 

文档

【现代汉语语法系列讲座】

现代汉语语法系列讲座(一)现代汉语语法系列讲座(一)一、什么是语法,语法包括哪些主要内容?1、“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语言中客观存在的语法结构规律,是语言中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组织结构规律,包括词的构造、变化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 二是指语法研究者对语法结构规律的理性认识与抽象概括,即语法学。 2、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词法主要是指词的构成、变化和分类规律;句法主要是指短语和句子等语法单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包括语结构规则、句法结构规则、句子类型等内容。 二、现代汉语词类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