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型一:函数的相关概念
例题1:
(1)若函数y=(m+2)x|m|-3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 )
A.2 B.-2 C.±2 D.不为2的实数
(2)已知函数,当m= 时,函数为一次函数。
(3)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当-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 。
(4)已知y1是正比例函数,y2是反比例函数,并且当自变量取1时,y1=y2;当自变量取2时,y1-y2=9,求y1和y2的解析式.
变式训练:
1.已知一次函数,函数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增大,则的取值范围是 .
2.已知函数y=(m2-1)xm2−m−1,当m= 时,它的图象是双曲线.
3..一次函数,当时,对应的函数值为,则k+b= 。
4.当m_______时,函数不是一次函数.
5.反比例函数,当x≤3时,y的取值范围是 。
6.已知y=y1+y2,其中y1与x成正比例,y2与x成反比例,当x=1时,y=3;当x=时,y=7,那么当x=2时,则y= .
题型二: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例题2:
(1)函数y=(m2-1)x2-(3m-1)x+2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情况是 ( )
A、当m≠3时,有一个交点 B、时,有两个交点
C、当时,有一个交点 D、不论m为何值,均无交点
(2)已知一次函数y=(4—2m)x+(m+1)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m >—1 B.m <—1或m >2 C .m < 2 D.—1 < m < 2
(3)若直线不经过第三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 .
(4)一次函数y=kx-k2-1与反比例函数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位置是( )
A.B.C.D.
变式训练:
1.若正比例函数y=(1-2m)x的图象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x2时,y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m<0 B.m>0 C.m< D.m>
2.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不可能是( )
A.B.C.D.
3.已知一次函数y=(-3a+1)x+a的图象上两点A(x1,y1),B(x2,y2),当x1>x2时,y1>y2,且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 .
4.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点M(2a,)在第三象限,则a= .
题型三: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交点问题
例题3:
(1)如图,直线y=x+a-2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则当线段AB的长度取最小值时,a的值为( ).
A.0 B.1 C.2 D.5
(2)已知直线y=mx与双曲线y=的一个交点A的坐标为(-1,-2)。则它们的另一个交点坐标是 。
(3)若关于t的不等式组,恰有三个整数解,则关于x的一次函数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公共点的个数位______.
变式训练:
1.已知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交于点A(a,b),则= .
2.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则的为 .
3.点M(1,a)是一次函数y=3x+2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公共点,若将一次函数y=3x+2的图象向下平移4个单位,则它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为 .
题型四:反比例函数与不等式
例题4:如图,直线y=k1x+b与双曲线y=交于A、B两点,其横坐标分别为1和5,则不等式k1x <+b的解集是 。
变式训练:
5、如图,直线y=k1x+b与双曲线y=相交于A(1,2),B(m,-1)两点.
(1)求直线和双曲线的解析式;
(2)若A1(x1,y1),A2(x2,y2),A3(x3,y3)为双曲线上的三点,且x1<x2<0<x3,请直接写出y1,y2,y3的大小关系式;
(3)观察图象,请直接写出不等式k1x+b>的解集.
题型五:函数的综合题
例题5:如图,已知直线PA是一次函数y=x+n (n>0)的图象,直线PB是一次函数y=-2x+m(m>n)的图象.
(1)用m,n表示A、B、P点的坐标;
(2)若点Q是PA与y轴的交点,且四边形PQOB的面积是,AB=2,试求出点P的坐标,并求出直线PA与PB的表达式.
例题6:已知反比例函数(k≠0)和一次函数y=x﹣6.
(1)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P(2,m),求m和k的值.
(2)当k满足什么条件时,两函数的图象没有交点?
例题7:如图,D是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上一点,过点D作DE┴X轴于点E,作DC⊥y轴于点C,一次函数y=-x+m与的图像都经过点C,与X轴分别交于A,B两点,四边形DCAE的面积为4,求K的值。
变式训练:
1.如图,已知直线与双曲线(k>0)交于A、B两点,点B的坐标为(-4,-2),C为双曲线y=kx(k>0)上一点,且在第一象限内,若△AOC的面积为6,则点C的坐标为 .
2.如图,直线y=a分别与双曲线 和直线交于A,D两点,过点A,点D分别作x轴的垂线段,垂足为点B,C,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则a的值为 .
3.已知梯形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直线将梯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4.如图,定义:若双曲线与它的其中一条对称轴y=x相交于A、B两点,则线段AB的长度为双曲线的对径。
(1)求双曲线的对径;
(2)若某双曲线的对径是,求k的值;
(3)仿照上述定义,定义双曲线的对径。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若函数是反比例函数,则的值为( )
A、 B、 C、或 D、且
2.若与成反比例,且当时,,则与之间是( )
A、正比例函数 B、反比例函数 C、一次函数 D、以上都不是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kx-k与(k≠0)的图像大致( )
A.B.C.D.
4.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kx与(k≠0)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5.设点A(x1,y1)和B(x2,y2)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当x1<x2<0时,y1<y2,则一次函数y=-2x+k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二、填空题
1.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则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 。
2.已知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则的取值范围是 。
3. 已知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线段,那么的最大可能值为 。
4.直线与双曲线 相交于点P ,则 .
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双曲线>0)的图象相交于点A,B,设点A的坐标为(),那么长为,宽为的矩形面积和周长为 .
6.已知直线y=kx(k>0)的图象与双曲线交于点A(a,b),B(c,d)两点,则ad+bc= .
7.已知关于x的一次函数是一次函数,则m的值为 .
8.反比例函数,当y≤3,则x的取值范围是 。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反比例函数满足:当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若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直线都经过点P,且,则实数k= .
10.直线l与双曲线C在第一象限相交于A、B两点,其图象信息如图所示,则阴影部分(包括边界)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俗称格点)有 个。
11.如图,已知点(1,3)在函数(x>0)的图象上.正方形ABCD的边BC在x轴上,点E是对角线BD的中点,函数(x>0)的图象又经过A、E两点,则点E的横坐标为 .
12.如图,平行于y轴的直线l1分别与双曲线(x>0)和双曲线(x>0)交于A、B两点,平行于y轴的直线l2分别与这两支双曲线交于D、C两点,若AB=2CD,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
13.如图,已知第一象限内的图象是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个分支,第二象限内的图象是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个分支,在x轴的上方有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l与它们分别交于点A、B,过点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若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8且AB<AC,则点A的坐标为 .
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x<0,常数k<0)的图象经过点A(-1,2),B(m,n)且(m<-1),过点B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C,若△ABC面积为2,求点B的坐标 .
三、解答题
1.已知函数y=y1+y2,且y1与x成反比例函数关系,y2与(x-2)成正比例函数关系.当x=1时,y=-1;当x=3时,y=5.求x=5时,y的值.
2.如图,函数y1=﹣x+4的图象与函数y2=(x>0)的图象交于A(a,1)、B(1,b)两点.
(1)求函数y2的表达式;
(2)观察图象,比较当x>0时,y1与y2的大小.
3.如图 ,已知一次函数(m为常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k为常数,)的图象相交于点 A(1,3).
(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及其图象的另一交点的坐标;
(2)观察图象,写出使函数值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如图,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相交于A、B点,已知点A的坐标为(4,n),BD⊥x轴于点D,且S△BDO=4。过点A的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交于另一点C,与x轴交于点E(5,0)。
(1)求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结合图像,求出当时x的取值范围。
5.如图,已知,是一次函数的图象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两个交点.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直线与轴的交点的坐标及△的面积;
(3)求关于x的方程的解(请直接写出答案);
(4)求不等式的解集(请直接写出答案).
6.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与x轴、y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已知OA+OB=5(O为坐标原点),且S△AOB=3,求此函数的解析式。
7.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1,2),且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和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之和为6,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8.如图,直线PA为,直线PB为,点Q是PA与y轴的交点,且四边形PQOB的面积是,AB=2,求点P的坐标以及直线PA、PB的解析式。
9. 已知直线l:交y轴于A,由点C(3,0)作y轴的平行线CB交直线l于点B。若四边形AOCB的面积为9,求直线l的函数解析式。
10.已知直线与x轴交于点P,与直线的交点Q的纵坐标为4,且,若直线与x轴交于点M,求的值。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b小于0)的图像分别与x轴、y轴和直线x=4交于A、B、C,直线x=4与x轴交于点D,四边形OBCD的面积为10,若A的横坐标为,求此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12.已知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现以线段AB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一个正三角形ABC,如果在第一象限内有一点且,求m的值。
13.如图所示,直线AB与反比例函数图像相交于A,B两点,已知A(1,4).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连结OA,OB,当△AOB的面积为时,求直线AB的解析式.
14.如图,等边△OAB和等边△AFE的一边都在x轴上,双曲线(k>0)经过边OB的中点C和AE的中点D,已知等边△OAB的边长为4.
(1)求该双曲线所表示的函数解析式;
(2)求等边△AEF的边长.
15.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相交于A点,与y轴、x轴分别相交于B、C两点,且C(2,0),当x<-1时,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当x>-1时,一次函数值小于反比例函数值.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函数(x>0)的图象与(x<0)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在(x>0)的图象上取一点P(P点的横坐标大于2),过P点作PQ⊥x轴,垂足是Q,若四边形BCQP的面积等于2,求P点的坐标.
16.如图,一次函数的函数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Rt△ABC,且使∠ABC=30°.
(1)求△ABC的面积;
(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m,),试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APB的面积,并求当△APB与△ABC面积相等时m的值;
(3)是否存在使△QAB是等腰三角形并且在坐标轴上的点Q?若存在,请写出点Q所有可能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