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模具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模具专业必备的金属材料.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液压和气压传动知识,了解模具工程材料性能,能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懂得机械工作原理,了解气压.气压全动原理等;培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并为职业也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进行受力分析,会判断直杆的基本变形
2.掌握主要的机构和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特点及选用的方法。
3.了解机械的节能环保.安全防护.改善润滑.降低能耗和减小噪声等知识。
4.初步掌握液压.气压传动中常用元件的工作原理.图形符号及其使用,掌握典型液压.气压回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能参照说明分析常用机械设备的液压.气压系统图。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实训,使学生具备分析和处理一般机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
2.使学生具备获取.处理.表达技术信息,执行国家标准,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加机械小发明,小制作等实践活动,尝试对简单机械进行修改和维修和改进。
(三)职业素养养成目标
1.通过分组讨论和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沟通互助.技术交流能力。
2.培养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3.培养敬业精神
三、课程设计
| 教学项目 | 教学内容 | 活动设计建议 | 学时 |
| 绪论 | 1.认识机械的组成 (1)掌握机器的概念和机器的组成; (2)了解机器的结构和机械的类型; (3)会分析机器的各组成部分。 2.掌握机械零件的载荷和应力概念。 3.了解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 | 1.通过观看实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认识机器;通过现场示范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学习各种机器的传动;讲解机器的概念和组成部分。 2.通过播放视频和现场演示,讲解载荷和应力概念。 3.介绍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 | 4 |
| 工程材料 | 1.认识材料的性能 (1)理解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强度.塑性.硬度.韧性的概念; (2)熟悉常用模具材料的成分.性能.牌号及应用范围; (3)了解模具常用的热处理工艺及应用。 2.掌握典型模具零件的选材及热处理工艺 | 1.通过观看实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认识各种材料,介绍各种模具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2.通过播放视频图片或多媒体课件认识各种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3.通过观看实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讲解常用模具材料的性能.应用场合及选用原则 | 18 |
| 杆件静力分析 | 1.熟悉力的概念与基本性质 掌握力的基本知识. 了解静力学公理。 2.熟悉力矩.力偶.力的平衡 掌握力矩的基本知识. 了解力偶.力偶的等效和力的平移。 3.了解约束.约束反力和受力图的应用 (1)了解约束力和约束反力和受力的基本知识; (2)了解受力图的画法。 4.了解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 1.通过观看实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学习力的基本知识。 2.讲解静力学公式。 3.通过播放视频或现场表演,讲解力偶.力偶的等效和力的平移。 4.通过观看实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讲解约束.约束反力和受力图的画法。 5.讲解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 8 |
| 平面机构 | 1.掌握构件.运动副与平面机构 掌握构件及其类型; 掌握平面运动副和机构运动简图。 2.掌握平面四杆机构 掌握铰链四杆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于判别; 了解含移动副的四杆机构的分类与应用; 了解四杆机构的运动特征。 3.了解直杆的轴向拉伸与压缩 了解直杆的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内力.应力变形与应变的概念; 掌握拉伸与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4.了解凸轮机构.棘轮与槽轮机构 掌握凸轮机构的基本知识; 了解棘轮机构与槽轮机构的组成与原理 | 1.通过观看实物.图片.视频和多媒体课件学习构件.运动副与平面机构。 2.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和多媒体课件,讲解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判别与运动特性。 3.通过播放视频和现场表演,讲解直杆的轴向拉伸与压缩。 4.通过观看实物.图片.视频和多媒体课件讲解凸轮结构.棘轮机构与槽轮机构的基本知识。 5.在技能化教师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动作过程,了解凸轮结构.棘轮机构的槽轮机构的动作过程 | 10 |
连接及连接件 | 1.认识键连接与销连接 掌握平键连接的基本知识 了解花键连接和销连接。 2.熟悉螺纹连接 掌握螺纹连接的基本知识; 了解螺纹连接的类型与其应用 了解常用螺纹连接件; 了解螺纹连接的安装与放松, 3.了解联轴器与离合器 了解联轴器分类及其工作原理; 了解离合器分类及其工作原理 | 1.通过观看实物.图片.视频.现场演示和多媒体课件学习键连接与销连接。 2.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和多媒体课件,讲解螺纹连接的基本知识.类型及其应用。 3.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和多媒体课件,学习常用螺纹连接件及螺纹连接的安装与放松。 4.通过播放视频和现场表演,讲解联轴器和离合器的分类及其工作原理。 5.在技能化教室拆装螺纹连接.键连接,安装.找正联轴器 | 12 |
| 机械传动 | 1.掌握V带传动 掌握带传动的原理与特点; 了解带传动的结构与材料; 掌握传动比的计算; 了解带传动的安装与防护。 2.掌握链传动 掌握链传动的原理与特点; 了解链传动的结构与材料 了解链传动的传动比计算及其安装与防护 3.掌握齿轮传动 掌握齿轮传动的原理与特点; 掌握齿轮传动的类型及其结构材料; 掌握齿轮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 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齿和条件; 了解齿轮的加工及精度; 了解齿轮传动的安装与防护。 4.蜗杆传动的失效与材料选用及其拆装与维护。 5.熟悉轮系与减速器 了解轮系的类型及其传动特点; 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了解减速器的结构特点及其标注 | 1.通过观看实物.图片.视频.现场演示和多媒体课件学习V带传动。 2.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和多媒体课件讲解链传动。 3.通过观看实物.图片.视频.现场演示和多媒体课件学习齿轮传动的原理.类型.主要参数.加工及其安装与维护。 4.通过播放视频和现场演示讲解蜗杆传动。 5.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和多媒体课件学习轮系的类型及其传动特点。 6.讲解定轴轮系的传动计算. 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和多媒体课件学习减速器。 7.在技能化教师安装.张紧.调试和维护V带(或练)传动,拆装减速器,安装轮系 | 18 |
支承零部件 | 1.掌握轴的结构 掌握轴的结构; 了解轴的分类及轴上零件的固定; 2.了解轴的受力与变形分析 了解轴的扭转; 了解轴的扭转变形。 3.掌握滚动轴承 掌握滚动轴承的结构; 了解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及其选用; (3)掌握滚动轴承实物安装.拆分.内外圈固定及其润滑密封。 4.了解滑动轴承 (1)了解整体式滑动轴承; (2)了解剖分式滑动轴承; (3)了解轴瓦材料; (4)了解滑动轴承的调整 | 1.通过观看实物.图片.视频.现场演示和多媒体课件学习轴的结构。2.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和多媒体课件讲解轴的受力与变形分析。 3.通过观看实物.图片.视频.现场演示和多媒体课件学习滚动轴承的知识。 4.通过图片.视频和多媒体课件学习滑动轴承的知识。 5.在技能化教室安装,拆卸轴承 | 20 |
机械基础实训 | 1.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动作过程,了解凸轮机构,棘轮与槽轮机构的动作过程。 2.或正确拆装螺纹连接.键连接。 3.会正确安装.找正联轴器。 4.会正确安装.张紧.调试和维护V带(或链)传动。 5.会正确拆装减速器。 6.了解轮系的安装。 7.会正确安装.拆卸轴承 | 1.在技能化教室结合专业对典型机械进行拆准.调试和分析。 2.分组合作完成项目,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 28 |
| 液压传动 | 1、了解液压传动 2.了解液压传动工作原理; 3.了解液压传动的四个组成部分及符号含义。 | 1.技能实训室模拟工作环境。 2.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液压泵原理图,讨论各类液压泵的区别。 | 8 |
| 气压传动 | 1、了解气压执行装置分类.原理与特征。 2、了解气缸的类型.工作原理与工作参数。 | 1.技能实训室模拟工作环境。 2.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液压泵原理图,讨论各类液压泵的区别。 | 6 |
(一)教学基础
充分利用技能化教室的设备条件,采用多媒体手段,用挂图.模型.典型零件.实物投影仪和多媒体课件等进行辅助教学。
(二)教学方法
1、立足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
2、按工作任务或项目组织教学,让学生接触企业产品图样。
3、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交流沟通及合作的能力以便于促进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形成。
4、教学基础实训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拆装机器及零部件,培养学生初步制定和实施计划。
(三)学习评价
1.评价的目的
通过教学工作,探索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结构.模式.评价方式及其管理机制等改革,建立具有职教特点的职业教育课程新体系,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落实就业导向。
2.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原则:即:“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3.评价方法
(1)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学生由评价客体变为评价主体,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的评价能力,要求教师从教师的“教”与“学”等方面形成一个较完整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可按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各占一定比例的方法计算总评成绩。
(3)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走访,了解学生所学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课程内容更好适应企业。
五、教材编写
1.教材编写应以本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
2.通过工作任务的需求,从有利于各专门化课程的学习出发,以够用为度为原则,设定能力目标,能力标准,引入中职学生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成本管理.盈利等实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4.应符合中职生的认知特点,尽量提供多介质.多媒体.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支持。
5.应选取来自企业的实际加工案例作为项目,项目内容以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的原则。教材应图文并茂,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兴趣,语言表达要精炼.准确.科学。项目编排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现状及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六、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教学资源,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录像.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文献.企业生产现场参观等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联合技术支持单位,组织力量开发相应的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PPT演示文稿资料,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