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从汶川地震看网络传播特征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5:30:35
文档

从汶川地震看网络传播特征

从5.12汶川地震看网络传播的特征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历来是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震惊全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震撼了全国人民的心灵,牵动了全球媒体的神经。在对这场空前重大的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我国网络媒体的时效性之高、互动性之强以及对于社会监督的力量之大,均超过了任何一种传统媒体,有力的凸显出了网络媒体在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巨大优势,具体分析如下:一、网络传播的时效性强(传播与更新速度快)5月12日14时53分,据地震发生仅25分钟,首条新闻“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通过新浪网对外公开发布,
推荐度:
导读从5.12汶川地震看网络传播的特征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历来是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震惊全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震撼了全国人民的心灵,牵动了全球媒体的神经。在对这场空前重大的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我国网络媒体的时效性之高、互动性之强以及对于社会监督的力量之大,均超过了任何一种传统媒体,有力的凸显出了网络媒体在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巨大优势,具体分析如下:一、网络传播的时效性强(传播与更新速度快)5月12日14时53分,据地震发生仅25分钟,首条新闻“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通过新浪网对外公开发布,
从5.12汶川地震看网络传播的特征

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历来是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震惊全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震撼了全国人民的心灵,牵动了全球媒体的神经。在对这场空前重大的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我国网络媒体的时效性之高、互动性之强以及对于社会监督的力量之大,均超过了任何一种传统媒体,有力的凸显出了网络媒体在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巨大优势,具体分析如下:

一、网络传播的时效性强(传播与更新速度快)

5月12日14时53分,据地震发生仅25分钟,首条新闻“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通过新浪网对外公开发布,并迅速在网上传播,全国网民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到了灾情。紧接着,新浪、腾讯、搜狐三大门户网站纷纷推出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专题报道,追踪地震灾区的最新资讯,并且提供抗震救灾的最新进展。互联网正通过自己的方式让公众迅速、立体地感知这场四川特大地震灾害。其时效性超过包括电视、广播电台和报纸等在内的任何一种媒体。汶川地震发生20多天来,网络媒体分分秒秒都在“刷新”页面,对抗震救灾进行“现场直播”,报道内容更新的速度之快,大大高于以“时段”为更新时间单位的电视和广播,更远远强于以“天”为更新时间单位的平面媒体。

二、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在震后的几个小时内,众多门户网站已将关于汶川地震的大量最新消息以板块组合形式呈现与首页醒目位置,推出了相关的视频与博客,并不断更新,关于四川地震惨烈灾情和抗震救灾进展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迅速在各大网站铺天盖地。短短两天时间内,大部分网络媒体都对地震灾情以及救灾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其中许多消息是最新独家消息。让全国人民及时了解灾区准确情况,现场感强烈,有身临其境之感。网络大量各种信息的发布,党和国家发布的、决策、统计数字、公告等等,让更多人民看到灾区人民所需要的东西,并及时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去。

三、互动性强

地震发生后,全国广大青年抗震救灾热情空前高涨,很多志愿者自发前往重灾区参加抢险。因为地震抢险专业性极强,许多未受过基本训练的志愿者不仅不能帮助救灾,反而影响救灾,为广大救援人员增加麻烦。于是针对这一情况,灾区和民政部门在网络媒体上发出“希望志愿者不要盲目前往灾区”的呼吁,要求广大青年理性支援抗展救灾,不要盲目进人灾区。这一呼吁经过众多网络媒体转载放大,得到广大网民理解和响应,表示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支援抗震救灾,避免了大最志愿者盲目进人灾区。还有网民关于“救灾公益汇款,银行不应收取手续费”等建议,也很快被有关部门采纳。

网络媒体这种即时的互动性,不仅起到了一个媒体应该尽的职责,它更是作为一根连接全国人民的纽带,将所有的爱国之情拧在一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四、全球性

     汶川地震发生之后,几乎世界各地都知道中国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并从网络上了解灾区人民各种信息,更有若干国家派遣救援队帮助中国抗震救灾。

五、监督性之严

网络媒体的时效性高,互动性强的特性,不可避免的决定了它具有强大的监督作用,与传统媒体的监督功能相比,网络媒体更加开放、自由,起点更低,让每一个普通民众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正是由于这种特性,使网络媒体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发挥了“电子眼”的功能,随时随地监督那些损害抗震救灾利益的单位和个人,尤其是那些想发国难财、占抗震救灾便宜的人无处藏身。通过以上对于事实的分析,我们更加深入透彻地了解了网络传播在“5.12”汶川地震中所表现出来的时效性高,互动性强以及严格的社会监督功能,同时,网络媒体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虚假信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当作散布谣言的工具,混淆视听。这时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让我们的网络媒体真正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为中国的媒体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档

从汶川地震看网络传播特征

从5.12汶川地震看网络传播的特征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历来是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震惊全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震撼了全国人民的心灵,牵动了全球媒体的神经。在对这场空前重大的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我国网络媒体的时效性之高、互动性之强以及对于社会监督的力量之大,均超过了任何一种传统媒体,有力的凸显出了网络媒体在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巨大优势,具体分析如下:一、网络传播的时效性强(传播与更新速度快)5月12日14时53分,据地震发生仅25分钟,首条新闻“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通过新浪网对外公开发布,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