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迁
第一段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无比,无人能胜)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
知识整理
1.重点实虚词
(1)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 吏掾:(古代副官、佐吏的通称。)
(2)常左右之 左右:(帮助、辅佐)
(3)及高祖起为沛公 起:(起事,起兵)
(4)何常为丞督事。丞:(名词义:动词义:辅佐,帮助。这里指辅佐主要做事的官吏,府丞、县丞) 督:(察看,督促)
(5)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之:(动词,到)
(6)以何具得秦图书也。具:(完备)
2.一词多义
左右
余立侍左右。 (附近;两旁)
在帝左右 (身边)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近臣;随从)
他的行动为她所左右 (支配;控制)
常左右之 (帮助;辅佐)
3.古今异义词
(1)高祖为布衣时 布衣:( 平民)
古代老百姓的别称有:黎民、氓、氓隶、庶、庶民、庶人、民、草民、平民、白丁、布衣、黔首等。
(2)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 户口:(人口)
(3)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图书(文献档案)
4.特殊句式
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 句式:省略句 省略“于”。 翻译:萧何把韩信进言给汉王。
5.文化知识
亭长:战国时始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
6.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译文:沛公做了汉王,任命萧何为丞相。项羽和诸侯进入咸阳焚烧了一番就离去了。汉王之所以能够详尽地了解天下的险关要塞,家庭、人口的多少,各地诸方面的强弱,民众的疾苦等,就是因为萧何完好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的缘故。
7.翻译
(1)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
译文:汉高祖刘邦还是平民时,萧何多次凭着官吏的职权保护他。
(2)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译文:沛公进了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府库,分取金帛财物,唯独萧何首先进入宫室收取秦朝丞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等文献资料,并将它们珍藏起来。
第二段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yuè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知识点整理:
1.通假字
填抚谕告 填通镇, 镇定
2.重点实虚词
(1)汉王引兵东定三秦 引(带领)
(2)填抚谕告 谕:告诉 使明白
(3)辄奏上 辄( 总是、就 )
(4)许以从事 从事( 处理;处置 )
(5)即不及奏上 即( 如果,假如 )
3.词类活用
(1)汉王引兵东定三秦 名词作状语 向东
(2)上来以闻 闻:使动 报告,使……听说
4.古今异义词
(1)为法令约束 约束:规章制度
(2)辄以便宜施行 便宜: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自行决断处理。酌情处理。
5.特殊句式
使给军食 省略句 使(之)
6.文化知识
(1)王引兵东定三秦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秦朝故地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2)立宗庙 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 王室国家的代称。
(3)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希望土地神和谷神能保佑自己的国家。
7.翻译
(1)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
译文:汉王带兵向东平定三秦,萧何凭借丞相的身份留下治理巴蜀地区,镇守安抚告(2)谕百姓,让他们供给粮食。
辄奏上,可,许以从事;
译文:萧何总是上奏汉王,得到汉王认可,汉王允许他来处理这些事。
(3)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译文:如果有来不及上奏汉王的事,就酌情处理,汉王来后告知他。
第3段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zàn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知识点整理
1.通假字
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着
2.重点词语
(1)攻城略地 略(占领 )
(2)身被坚执锐 身(亲自)
(3)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 徒(只是、只管 ) 顾(反而 )
(4)汗马功劳:比喻征战劳苦。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
3.词类活用
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 坚硬的铠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 尖锐的武器
4.文化知识
食邑:指收指食禄的封地;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受封者以其中民户租税为食禄。
5.翻译
(1)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
译文:群臣争夺功劳,一年多功劳大小也不能决定,高祖因为萧何功劳最显赫。
(2)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译文:我们这些人亲自穿上铠甲拿着尖锐的武器,多的人参加了一百多场战争,少的人也参加了几十场战争,攻占城池和土地,大小战功各不相同。
(3)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译文:现在萧何没有这样的功劳,只是写写文章发发议论,没有参加过战争,反而位居我们之上,为什么呢?
第4段 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知识整理
1.重点词语
且诸君独以身随我 独( 只是 )
2.古今异义词
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指示( 指给……看 )
3.特殊句式
(1)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判断句 译文:打猎,追杀野兔的是狗。
(2)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判断句 译文:发现野兔踪迹指明野兔藏身之处的是猎人。
4.翻译
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译文:至于像萧何,发现猎物踪迹指明目标,功劳像猎人。
第5段 汉十一年,陈豨xī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知识点整理
1.重点词语
(1)未罢 罢(结束)
(2)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 拜(任命官职 )
(3)益封五千户 益(增加 )
(4)召平独吊 吊(哀悼 )
2.特殊句式
(1)淮阴侯谋反关中 省略句 译文:淮阴侯在关中谋反。
(2)上已闻淮阴侯诛 被动句 译文:皇上听说淮阴侯被诛杀。
3.翻译
(1)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
译文:让五百士兵和一个都尉做相国的卫队。
(2)诸君皆贺,召平独吊。
译文:每个人都祝贺,只有召平表示哀悼。
(3)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
译文:祸患从这里开始了。希望您辞让封地不要接受,全部把家里的私有财产用来捐助,那么皇上心里就会很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