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慢性病的综合干预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5:32:42
文档

慢性病的综合干预

慢性病的综合干预慢性病是使身体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无法彻底治愈,需要长期治疗、护理及特殊康复训练的疾病。慢性病的特点:病因相似、起病隐匿、病程长、可不逆、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经济负担重慢性病包括哪些疾病1、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大血管病)2、恶性肿瘤3、代谢性异常(如糖尿病、血脂异常)3、精神异常和精神病4、慢性气管炎和肺气肿慢性病发生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单纯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阶段。处于此阶段的人尚未患有任何慢性病,但如果不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注意调整心理,机
推荐度:
导读慢性病的综合干预慢性病是使身体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无法彻底治愈,需要长期治疗、护理及特殊康复训练的疾病。慢性病的特点:病因相似、起病隐匿、病程长、可不逆、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经济负担重慢性病包括哪些疾病1、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大血管病)2、恶性肿瘤3、代谢性异常(如糖尿病、血脂异常)3、精神异常和精神病4、慢性气管炎和肺气肿慢性病发生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单纯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阶段。处于此阶段的人尚未患有任何慢性病,但如果不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注意调整心理,机
慢性病的综合干预

慢性病是使身体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无法彻底治愈,需要长期治疗、护理及特殊康复训练的疾病。

慢性病的特点:病因相似、起病隐匿、病程长、可不逆、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经济负担重

慢性病包括哪些疾病

1、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大血管病)

2、恶性肿瘤

3、代谢性异常(如糖尿病、血脂异常)

3、精神异常和精神病

4、慢性气管炎和肺气肿

慢性病发生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即单纯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阶段。处于此阶段的人尚未患有任何慢性病,但如果不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注意调整心理,机体会逐渐出现生物学指标的异常、甚至器质性病变——慢性病。

第二阶段:生物学指标异常阶段。此时血压、血糖、血脂、体重等生物学指标开始出现异常,但通过行为改变、心理调节或/和药物治疗,仍可将这些生物学指标控制在正常水平,可有效防止慢性病的发生。

第三阶段:慢性病阶段。此时机体已经出现了器质性病变,如冠状动脉狭窄、脑动脉血栓形成等病变。病情多不可逆,此时最需要做的就是防止病情的恶化和再发。 

危险因素的概念和种类

1、凡使心脏病、脑卒中、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病危险增加的因素都是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2、慢性病危险因素包括两大类:可改变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高血压等)和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如年龄和遗传因素)。

常见危险因素及其控制

——可改变危险因素    

高血压

1、血压升高可使心脏和血管系统的负荷增大,是心血管病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2、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和眼的损害。

3、高血压检出非常简单,控制也很容易,花费也可以很低。

4、但高血压通常没有症状,不头晕不量血压、不头晕不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大有人在。 

糖尿病

1、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可大大降低生活质量,可引起许多急慢性并发症。

2、心脑血管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直接死因。

3、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定期检查、规律用药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主要手段。

血脂异常

1、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总胆固醇(TC)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

2、LDL-C容易沉积在血管壁,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因此被视为“坏的胆固醇”。

3、HDL-C可帮助肌体运出多余的胆固醇,因此被认为是“好的胆固醇”。

4、TG是肌体脂肪存在的主要形式,可为肌体提供能量,也可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血中TG过高也可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5、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是防治血脂异常的重要手段。 

超重和肥胖

1、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BMI>=24即为超重,BMI>=28为肥胖。

2、腰围是判断中心性肥胖的指标,男性>=85cm,女性>=80cm说明存在中心性肥胖。

3、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骨关节疾病以及心血管病等密切相关。

4、能量摄入过多,身体活动较少是导致超重肥胖的主要原因。

5、合理膳食、有氧运动是减重的法宝。

*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

1、蔬菜水果所含能量相对较少,而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相对较高。

2、低能量有助于控制体重。

3、纤维素有助于预防胃肠道肿瘤。

4、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内环境稳定。

5、蔬果中的钾钙等离子对控制血压和情绪稳定也有重要的作用。 

缺乏身体活动

1、身体活动是能量消耗的主要决定因素,对能量平衡和体重控制至关重要。

2、身体活动可减少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危险并对多种疾病有极大的好处。例如,身体活动可降低血压,提高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善血糖水平,减少结肠癌和妇女中乳腺癌的危险。

3、另外,身体活动对提高综合体质、维持平衡心理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4、最有效的身体活动是经常性、适当的有氧运动。

吸烟

1、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不低于糖尿病和血脂异常。

2、吸烟与多种癌症关系密切。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可使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下降,导致血管壁损害、斑块和血栓形成。吸烟还可通过降低HDL-C水平增加心脏病和卒中的发生风险。

3、戒烟难,但完全可以做到。戒烟后,危险水平可逐渐恢复到未吸烟时的水平。

——不可改变危险因素

年龄

年龄越大,发生各种慢性病的机会越大。慢性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但其病变的积累往往从青少年开始。慢性病的防治应该越早越好。

性别

1、与绝经前女性相比,男性多伴有更多的危险因素,患心血管病事件的可能性大而且早。对于肿瘤,除少数妇科肿瘤外,多数也是男性高于女性。因此男性本身就是一个危险因素。

2、女性绝经后,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迅速上升,并逐渐赶上同年龄段的男性。

遗传——与发病的关系

1、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冠心病、脑卒中和肿瘤均为多基因遗传病。即其遗传受很多对基因控制,每个基因作用都很微弱,但有累加效应,即致病基因越多,则患病的可能性越大。

2、这类多基因遗传病同时还受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3、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作用的总和决定一个人是否易于患病,即易患性。这种易患性高到一定的程度(超过阈值)才会发病

遗传——遗传强弱判断1、常见慢性病遗传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脑卒中、肥胖、肿瘤。

1、如果父母患有某种慢性病,自己患该病的可能性就会高于没有遗传背景者。

2、已发病患者与自己的亲缘关系越密切、发病时间越早、病情越重、亲属中发病人数越多,该病的遗传性越强。

遗传——家庭聚集性

1、生活在同一家庭的成员不仅有共同的遗传背景,还有共同的生活习惯和环境,慢性病的家庭聚集不见得主要取决于遗传。

2、食盐摄入过多也可导致高血压的家庭聚集。在一个食盐摄入过多的家庭,如果一家人血压都高,就不能草率下家族遗传的结论,而是需要首先减少食盐的摄入。

遗传——反对宿命

1、根据慢病发病的“阈值”理论,即便遗传度很高,如果严格控制环境和心理方面的不良影响,仍可以使其易患性达不到发病的阈值。

2、越是具有遗传背景,就越是要加强对“可干预”危险因素的控制。

3、那种只讲遗传,忽视可改变危险因素的干预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4、再次强调,80%以上的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40%以上的肿瘤都是可以预防的。 

综合干预:合理膳食、运动锻炼、戒烟限酒、心态平衡

(合理膳食、控制高血压、控制糖尿病、积极运动和维持健康心理、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调脂降脂)

慢性病防治中的常见误区

1、“慢性病不能预防,迟早都要发生”

的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传染病、营养不良和伤害所导致的死亡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最终的死因是慢性病(除非长寿到无疾而终的程度)。

预防慢性病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推迟慢性病的发生,延长人们的健康寿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最大可能地减轻对自己、家庭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和经济负担。

通俗讲,我们的追求目标就是:“生的好,活得长,病得晚、死得快,尽最大可能压缩带病生存时间”。

2、“儿童不会得慢性病”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共同作用,造成了慢性病的高发和发病年龄前移。除了肥胖外,高血压、糖尿病在儿童中已不少见。而且,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动脉脂质条纹在青少年中已很容易检出。

3、“慢性病起病慢,等老了再预防也不迟”

如上所述,慢性病在儿童时期就已开始萌芽,但要发展成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还需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然而,这些慢性病的病变通常是不可逆的,为推迟慢性病的发生,预防工作必须贯穿终生,绝对不能等老了再去预防,那时恐怕就“木已成舟”了。

4  “只要活得潇洒自在,少活几年也无所谓”

很多人认为,该抽抽、该喝喝,为保证生活质量,少活几年也无所谓。其实这一想法大错特错。

其一,谁都愿意长寿,过分放纵会让人感到有后顾之忧(心里不踏实)。

其二,健康的生活习惯总会成为社会的主流,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害人害己,会变得被社会所不容,哪还谈得上潇洒自在和生活质量。明显的例子是:越来越多的地方禁止吸烟,暴饮暴食缺乏运动所致的肥胖会使生活不便。

其三,“潇洒自在”的后果往往不仅仅是少活几年,最可怕的是还未步入老年就可能患了冠心病或脑卒中,只能带病生活,不仅失去了健康,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负担。

5、“人有旦夕祸福,得冠心病、脑卒中或肿瘤都是天意”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有的是可改变的(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缺乏运动等),有的是不可改变的(如年龄和遗传)。只要我们能把可改变的危险降至最低,就会减少急性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我们的健康寿命就一定会明显延长。放任自流、听天由命是绝对错误的选择。

6、“补品或营养品能预防慢性病”

补品或营养品都具有不菲的价格。

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哪种补品或营养品预防慢性病的作用优于合理的膳食。

只要注意合理膳食,任何补品都不必使用。

对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缺铁缺钙问题,已在大力推广奶制品和铁酱油,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

除非有明确诊断,千万不可盲目进补,以免摄入过多的能量导致肥胖,不但起不到预防作用,反而会诱发慢性病的发生。

7、“某某一辈子不抽烟(或戒了烟),偏偏得了肺癌”

除吸烟外,肺癌的危险因素还有很多,如遗传、年龄、和空气污染。一个人从来不吸烟不见得就不得肺癌,但大量研究证明,吸烟者患肺癌的机会是不吸烟者的3~18倍。吸烟致癌作用的强度甚至不低于高血压对脑卒中的作用。不吸烟可以使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降至最低。

慢性病是危险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常需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少数多年吸烟的人,在戒烟后一段时间内得了肺癌,这是有可能的。但绝对不能说是戒烟导致的。恰恰相反,很可能是过去长期吸烟的结果。 

8“中药副作用小,包治百病,可以放心吃”

迄今为止尚未筛选出一种具有较强降压、降糖和降脂作用的中药或方剂。如果长期依赖效果不实的中药,而忽视了针对性非药物和药物治疗,可能会导致疾病状态长期得不到控制,久而久之,会导致脏器受损直至慢性病事件的发生。

一些不法药商,抓住群众认为“中药副作用小,可以放心吃”的心理,大肆宣传“纯中药制剂”,肆无忌惮的夸大其防治效果(可以防治各种慢性病),不仅延误病情,还给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一些中成药为保证治疗效果,还暗地里添加了廉价的西药成分,使得副作用无法判断。提醒广大市民注意:中药不是绝对无副作用、任何药物都不能包治百病。

如何识破医药热线 

1、一:咨询加推销

专家称:“你这个病属于xxx原因,这样的病例我遇到过很多。我建议你先服用xxx药一个疗程,基本上一个月就可以明显见效。”

破绽:真专家不会仅凭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的电话口述就做出明确诊断,更不会草率推荐某种药物。

2、二:买药附优惠

专家称:“买x盒送x盒,我们的优惠活动只有5天,一定要抓紧时间购买,否则就享受不到优惠了。”

破绽:有医德的真专家不是医药销售员,他不会因为可以赠送药而催促你买药,而是就病开药、有的放矢。

3、三:现身说法

患者曰:“我两年前患了xx病,病痛起来都不想活了!后来偶然听邻居的推荐,我服用了这个药,结果发现疼痛等病症慢慢消失了。”

破绽:这是一般医托的惯用手法。 根本不具备任何科学性,是当前打击的广告方式。百姓应该了解判断治疗措施是否有效的一般过程。

能让您和您家人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文档

慢性病的综合干预

慢性病的综合干预慢性病是使身体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无法彻底治愈,需要长期治疗、护理及特殊康复训练的疾病。慢性病的特点:病因相似、起病隐匿、病程长、可不逆、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经济负担重慢性病包括哪些疾病1、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大血管病)2、恶性肿瘤3、代谢性异常(如糖尿病、血脂异常)3、精神异常和精神病4、慢性气管炎和肺气肿慢性病发生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单纯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阶段。处于此阶段的人尚未患有任何慢性病,但如果不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注意调整心理,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