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 容 提 要
麦可思最新研究报告 1 Ÿ
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7月份分析报告
麦可思简讯 11 Ÿ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麦可思召开毕业三年后大学生调查问卷研讨会 Ÿ
王伯庆博士再次参与二台《经济与法辩辩辩》节目录制 Ÿ
麦可思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达成合作研究意向 Ÿ 王伯庆博士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Ÿ
王伯庆博士接受《瞭望》记者采访
麦可思视点——伯客观察 11 Ÿ
大学就业难主要不怪教育提供者(新浪推荐博文)
他山之石 12 Ÿ 熊丙奇:大学生“被就业”说明了什么? Ÿ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高校评估发现“被就业”将被一票否决
麦可思故事 14 Ÿ
做人简单,做事复杂
责任编辑:罗惠文 版式设计:樊 磊
麦可思最新研究报告
麦可思与腾讯教育频道共同策划推出的“2009大学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7月月度报告于8月1日正式推出。该调查从2009年2月开始,每月进行1次,每月1日推出月度报告。
Ÿ 调查介绍
本月调查是从6月26日开始,7月25日结束。收回
IP 地址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有效答卷共21057份,其中本科10443份,高职高专10614份。调查方式是挂网调查,数据收集由腾讯教育频道负责完成,问卷设计、数据分析与解读由麦可思(MyCOS )负责完成。注意到腾讯挂网不是抽样调查,该调查结果只代表着被调查的2009届大学生人群的签约状态,可能与全国总体有代表性偏差。
Ÿ 调查解读
2009届大学毕业生7月底的全职工作签约率为49.5%,
这一数据与麦可思对2007届、2008届毕业生的抽样调查得到55.8%、52%的毕业时就业率有一致性。需要注意的是,按照劳动经济学的就业率定义,麦可思调查2009届签约率时只认同已经签约全职工作者才算就业。麦可思所采用的就业率统计排斥了读研、留学及入伍人群;其分子为实际就业人数,需有稳定的全职工作,包括被雇用和自主创业。
今年毕业时签约率低一点是可以预见的,这是由于经济萧条的原因。没有必要为毕业时的就业率相对稍低而忧虑,根据麦可思对往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研究,约三分之一以上的本科毕业生和近一半高职高专毕业生是在毕业后半年内才找到工作的。所以,2009届的毕业生的就业率应该在本年底趋于稳定。如果今年国民经济增长能与2008年持平,则2009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可望实现86%。国家对经济的救市行动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产生提升作用,但效果显现会稍晚一些。因
为支出的扩大产生的需求会首先消耗企业库存,然后促使企业满负荷运转生产,最后企业扩大生产而进行招聘;届时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会有明显提升。报告内容如下: 一、签约分析
1、2009届大学生被调查者截至七月底的签约现状
2009届本科被调查者截至7月底的签约现状
51%
49%
未签约已签约
2009届高职被调查者截至7月底的签约现状
52%
48%
未签约已签约
2
、2009届大学毕业生未签约者下一步计划
2009届本科毕业生未签约者计划
继续求职50%
准备出国2%
准备考研7%
准备自主创业 24%
其他 17%
全国2009届大学生被调查者签约率走势10%
20%30%40%50%60%
2009届高职毕业生未签约者计划
继续求职51%
其他 26%
准备自主创业 23%
全国2009届大学生被调查未签约者继续求职的比例走势
0%
20%40%60%80%100%底
底
底
底
底
底
底
底
底
底
全国20
09届大学生被调查未签约者准备自主创业的比例走势
0%
10%
20%
30%
3、2009届大学生被调查者已签约的雇主分类
2009届本科被调查者签约的雇主
非的非赢利组织(NGO 等) 1%
国有企业 22%
民营企业/个体
47%
中外合资/外资/独资 16%
机构/科研事业 14%
2009届高职被调查者签约的雇主
非的非赢利组织(NGO 等) 1%
国有企业 22%
机构/科研事业 11%
中外合资/外资/独资 16%
民营企业/个体
50%
4、2009届大学生被调查者签约量最大的行业
2009届本科被调查者签约量最大的前5位行业
500
10001500200025003000制造业
电信及电子信
息服务业
建筑业
文化体育教育和娱乐业
金融、保险、房地产业
薪资:元/月
(注:签约量从左往右递减)
2009届高职被调查者签约量最大的前5位行业
500
10001500200025003000制造业
电信及电子信息服务业
建筑业
文化体育教育和娱乐业
金融、保险、房地产业
薪资:元/月
(注:签约量从左往右递减)
5、各省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截至2009年7月底的签约率 被调查者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截至2009年7月底的签约率
截至2009年6月底的签约率
截至2009年5月底的签约率
截至2009年4月底的签约率
截至2009年3月底的签约率
截至2009年2月底的签约率
上 海 60% 51% 48% 48% 41% 27% 青 海 56% 34% — 33% 36% — 江 苏 53% 36% 40% 40% 36% 21% 吉 林 53% 37% 32% 41% 33% 21% 四 川
53%
45%
41%
43%
37%
20%
被调查
者所在省/自治区/直辖
市
截至2009
年7月底的
签约率
截至2009
年6月底的
签约率
截至2009
年5月底的
签约率
截至2009
年4月底的
签约率
截至2009
年3月底的
签约率
截至2009
年2月底的
签约率
贵 州 52%36%35%37%27%20%安 徽 52%40%38%41%32%21%重 庆 52%37%42%43%36%18%浙 江 51%43%39%40%35%18%湖 北 51%39%39%41%34%16%湖 南 50%— 40%39%35%23%北 京 50%41%40%42%36%23%甘 肃 49%33%32%38%34%23%江 西 49%38%37%40%33%16%山 西 49%— 37%33%30%14%黑龙江 48%37%39%42%37%20%云 南 48%35%35%35%30%24%天 津 48%32%34%35%31%18%陕 西 48%37%40%41%36%21%广 东 47%37%35%37%29%19%福 建 47%35%36%37%31%24%河 北 47%29%31%35%29%13%山 东 46%31%30%33%26%14%辽 宁 45%39%38%38%35%16%新 疆 45%34%34%34%29%22%海 南 44%27%32%26%22%— 内蒙古 44%35%37%34%34%25%河 南 43%28%33%34%26%18%广 西 42%38%33%33%28%21%宁 夏 40%— 30%27%24%— 西 藏 — — — 38%17%—
6、2009届大学毕业生签约率排名前二十的主要专业
截至2009年7月底本科签约率最大的20个专业 截至2009年7月底高职高专签约率最大的20个专业
专业 签约率 专业 签约率 测绘类 68%指挥类 71%
能源动力类 67%食品药品管理类 68%
截至2009年7月底本科 签约率最大的20个专业
截至2009年7月底高职高专 签约率最大的20个专业
水利类
65% 资源勘查类 68%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62% 能源类 65% 电气信息类 60% 公共事业类 65%
材料类 60% 市政工程类 61% 体育学类 59% 司法技术类 61% 材料科学类 59% 机电设备类 60% 动物医学类 58% 安全类 60% 土建类 58% 水利水电设备类 60% 中国语言文学类 57% 石油与天然气类 59%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57% 公共服务类 57% 教育学类 57% 通信类 57% 环境与安全类 56% 法律实务类 56% 地质学类 56% 矿物加工类 56% 药学类 56% 旅游管理类 55% 工商管理类 55% 机械设计制造类 55% 化工与制药类 55% 铁道运输类 54% 图书档案学类 54% 电力技术类 54% 化学类
53%
材料类
54%
二、2009届大学生签约薪资分析
1、2009届大学生截至7月底的签约薪资和期待薪资
2009届大学生被调查者截至7月底的签约薪资、期待薪资、
工作与专业对口的比例
5001,0001,5002,0002,5003,000签约薪资
期待薪资
专业对口的比例
0%
20%40%60%80%100%元/月
全国2009届大学生被调查者签约薪资走势
5001,0001,5002,0002,500
3,000
2、本科与高职/专科毕业生不同雇主的截至7月底的签约薪资
2009届本科被调查者截至7月底的签约不同雇主的薪资
500
10001500200025003000中外合资/外资/
独资非的非赢利组织(
N G O
等)
国有企业
机构/科
研事业
民营企业/
个
体
元/月
2009届高职被调查者截至7月底的签约不同雇主的薪资
500
10001500200025003000非的非赢利组
织(N G O
等)中外合资/外资/
独资
机构/科研事业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
个体
元/月
3、2009届大学生被调查者签约行业截至7月底的签约薪资
4、主要省份的2009届大学生被调查者截至7月底的签约薪资 被调查者大学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本科薪资 (元/月) 高职高专薪资 (元/月)
上 海 2,615 1,824 北 京 2,526 1,845 广 东 2,359 1,761 黑龙江 2,256 1,668 天 津 2,232 1,719 吉 林 2,181 1,721 浙 江 2,173 1,729 湖 北 2,159 1,738 湖 南 2,138 1,723 内蒙古 2,103 1,671 四 川 2,100 1,716 福 建 2,092 1,675 江 苏 2,091 1,727 贵 州
2,053
1,718
被调查者签约行业
本科薪资 (元/月) 高职高专薪资 (元/月)
金融、保险、房地产业 2,401 1,834 批发业
2,312 1,694 电信及电子信息服务业 2,311 1,776 电力、燃气、公共环卫服务业 2,275 1,707 建筑业 2,260 1,756 采矿业
2,200 1,7 商务服务(咨询、法律、保安等) 2,196 1,670 其他 2,162 1,705 制造业
2,124 1,6 交通、物流、仓储和邮政服务业 2,080 1,682 文化体育教育和娱乐业 2,072 1,706 医疗、维修及个人服务 2,045 1,750 公共行政群众团体 1,975 1,700 旅游旅馆餐饮票务业 1,916 1,670 零售业
1,867 1,714 农业、林业、渔业
1,703
1,8
被调查者大学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本科薪资 (元/月) 高职高专薪资 (元/月)
甘 肃 2,045 1,737 河 北 2,035 1,650 陕 西 2,021 1,697 辽 宁 2,015 1,709 江 西 2,009 1,694 重 庆 2,004 1,701 海 南 1,982 1,9 云 南 1,979 1,687 山 东 1,947 1,668 广 西 1,940 1,684 安 徽 1,928 1,681 河 南 1,905 1,677 山 西
1,825
1,631
5、2009届大学生被调查者主要专业截至7月底工作与专业对口比例
本科被调查专业
签约专业对口的比例
薪资(元/月)
测绘类 87% 2,173 地矿类 87% 2,568 土建类
85% 2,359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85% 1,978 仪器仪表类 84% 2,294 化工与制药类 83% 2,099 能源动力类 83% 2,257 水利类 81% 2,282 护理学类 78% 2,072 中医学类 76% 2,437 工程力学类 73% 2,105 中国语言文学类 72% 2,083 材料科学类 72% 2,301 化学类 70% 2,375 药学类 69% 2,035 轻工纺织食品类 69% 2,247 艺术类 68% 2,150 电气信息类 67% 2,179 环境与安全类 67% 1,936 新闻传播学类
62%
2,173
三、性别分析
1、截至7月底被调查男女签约率、薪资、薪资期待、专业对口的比例
2009届大学生被调查者截至7月底的签约薪资、期待薪资、
工作与专业对口比例、签约率
5001,0001,5002,0002,5003,000签约薪资
薪资期待
专业对口比例
签约率
0%
20%40%60%80%100%元/月
高职被调查专业 签约专业对口的比例
薪资(元/月)
护理类 88% 1,719 医学技术类 88% 1,822 土建施工类 86% 1,742 铁道运输类 84% 1,653 制药技术类 84% 1,666 测绘类 81% 1,743 建筑设计类 80% 1,822 建筑设备类 78% 1,7 矿业工程类 76% 1,7 市政工程类 76% 1,6 材料类
76% 1,763 水利工程与管理类 76% 1,762 临床医学类 75% 1,761 化工技术类 74% 1,685 地质工程与技术类 73% 1,828 石油与天然气类 73% 1,913 工程管理类 72% 1,821 财务会计类 71% 1,686 自动化类 69% 1,708 生物技术类
69%
1,718
麦可思简讯
7月31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麦可思联合召开研讨会,将在问卷设计等方面进年合作,研究毕业三年后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
7月24日,王伯庆博士受央视二台经济节目邀请,作为特邀嘉宾参与录制《经济与法-辩辩辩》节目,对高考加分相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该节目将于2009年8月中旬在央视二套播出。
7月22日,麦可思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达成合作研究意向,共同建设“80后”大学生基本状况调查系统。
7月20日,王伯庆博士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就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和《2009年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的失业分析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7月20日,王伯庆博士接受《瞭望》记者采访,回答了记者关于就业率统计的相关问题, 并提出了科学统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建议。
麦可思视点——伯客观察
大学就业难主要不怪教育提供者(新浪推荐博文)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存在多年,并不是金融危机造成的短期问题,最主要的原因也不在教育部门。中国大学生就业难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产业结构是一个低技术含量的产业结构,以出口加工带动的行业所占比例特别高,比如原材料、能源、玩具加工、家具生产,以及炼钢、炼铁、等基础工业和房地产建设为主,这些行业需要的劳动力是工人、农民工,而不是大学生。如汽车生产车间,即以低薪农民工为主力。近几年我国经济以高速增长,但这些增长是依靠低技术的劳工实现的,对大学生的需求比较有限。
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也处于10%的高速增长阶段,但它依靠的是技术出口实现的增长。因此,当时日本的大学生非常抢手,从进大学之日起就不断的有企业主动接近他们,请他们吃饭,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毕业求职时优先考虑自己的企业。所以说,在经济高速增长时,大学生的求职本不应该成问题,之所以中国出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主要原因还在于中国的经济结构吸收不了这么多大学生,这不是一个对大学生有较大需求的高速经济增长,而是需要农民工的高速经济增长。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次要原因是,供大于求的专业盲目扩张。麦可思调查表明,2008届本
王伯庆博士参与录制节目现场
科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有约35.9%的失业人数集中在少数的10个专业里,其中有8个专业同时也是2007届毕业生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我们国家有500多个本科专业,说明这部分专业确实是严重过剩了。但是明知道是这一点,部分学校为了能够扩大办学规模,还是通过各种渠道来争取设立这些专业,如法学、计算机、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会计等等。学生花很多钱去读,最后找不到工作,给毕业生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困难,把大学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拖下来了。当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产业的需求也是原因之一。
现在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都归咎到教育提供者是不公平的,至少他们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在解决大学就业难的问题上,教育部门和高校扮演不了最关键的角色,只有产业结构的技术进步才能拯救大学毕业生就业。今年出台了关于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一系列措施,主要是拓宽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如参军和当村官,上的鼓励如提供自主创业的启动资金、增加毕业生实习机会等。这些是短期的、而且效果非常有限,只有非常小的比例去当村官、参军和自主创业,譬如2008届的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只有1%,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解决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必须依靠企业的大量招聘来实现,这样做就要依靠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
他山之石
熊丙奇:大学生“被就业”说明了什么?|[点击查看全文]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造假已不是新闻。既已曝光的高校就业率造假,虽然高校已经突破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但通常还表现得比较“节制”,懂得提前告知学生、争取学生“配合”。比如,学校开家长会要求家长签署就业承诺书,承诺在某个时间之前,为子女找到工作;再比如,学校通知学生,拿就业协议书来换毕业证书;还比如,学校扩大就业认定的范围,把开网店、摆摊等,均纳入已就业进行统计。所谓“被要求就业”、“被认定就业”。
相比这些就业行动来说,“被就业”走向明目张胆的就业欺诈,完全无视学生的存在。可以说,就业率造假走到这一步,已经登峰造极,在某届学生刚开始毕业时,这所学校的签约就业率就可达100%——只要学校愿意。
从“要求学生就业”到“学生被就业”,一些高校的就业率造假日益疯狂,这反映出三方面问题。其一,教育部门对就业率造假的查处不严格,纵容高校的造假行为。其二,部分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前景暗淡,其他“造假”手法已经无法奏效。其三,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已成为某些地区高教系统的政绩工程。就业率于学校而言,不但关系到专业的生死,还影响学校的形象和招生(教育部门有将就业率与大学专业停办、减招挂钩的规定);于教育部门而言,关系到对的大学生就业是否落实到位,所管理的高校办学质量是否高、大学生是否受社会欢迎;对地方而言,则关系到对上级要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是否高度重视、执行有力。
本来,如果就业率统计能真实反映大学生就业情况,大学、教育部门、地方高度重视就业率,并无不妥;但是,如果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心思,集中到了炮制“好看”的数字上,就业率的统计,就会成为对学生的反教育。无论是“要求学生就业”,还是“学生被就业”,都是对青年学生的毒害,对诚信教育的摧毁;同时,炮制出来的高就业率,还会掩盖严重的就业困难、教育质量低、社会对大学生评价差等问题,由此所反映的“就业情况”失去对教育质量
的评价作用,失去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度调节作用,造成教育与就业的恶性循环。
需知,对于今年7月初教育部门公布的68%就业率(部分地区甚至公布70%、80%),很多人虽然认同有关方面对金融危机中的大学生就业所付出的努力,但却“打死也不相信”这一数据,“被就业”无疑进一步加重了怀疑情绪。高就业率未让大家欣喜,却消解了对教育的信任。
从客观上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不能由高校自行统计、上报教育管理部门发布,这难以保证就业率的客观、准确;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也不能与学校的拨款、招生指标、专业生死直接挂钩,在如此密切的利益关系下,高校造假的原始冲动难以杜绝。
为此,必须调整就业率统计方式。从统计者看,应委托具有公信力的社会中介机构,对每所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具体岗位、薪资待遇、用人单位评价进行调查,目前,这样的中介机构正在兴起,比如前不久刚发布我国第一本大学生就业蓝皮书的麦可思教育数据咨询公司,教育部公布的2007年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为72%,而该公司调查得到的数据为55.8%。
从调查统计时间看,应从重点统计8月31日之前的初次就业率,转向跟踪统计毕业生毕业半年、一年、两年甚至三年的真实就业情况,因为调查显示,至少有20%的大学毕业生是在毕业半年之后找到工作,在美国高校,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就业质量的一个指标,比就业率更合理,是校友捐赠率。
从就业率的功能看,不能用来作为部门确定高校拨款、招生计划的“硬武器”——这是计划管理思维——而应作为一种公开信息,提供给受教育者,以便他们更好地选择高校、选择专业;提供给高校,以便高校能集合自身办学传统与特色,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提供给用人单位,以便用人单位能招聘到适合自己的大学生人才。这才能让就业数据,真正为教育发展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
(本文作者:熊丙奇,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高校评估发现“被就业”将被一票否决|[点击查看全文]
据我们了解,各个高校在统计就业率方面还是非常认真的,而且统计的数据也非常准确,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学校违规造假的情况,这是极为个别的现象。这其中,可能是个别学生,也可能是个别学校。
教育部会在就业工作当中,在统计就业率上推行“一票否决”,即如经查实发现有问题、不符合实际或一项指标不合格,就全部否决。同时,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教育部已经对就业率造假的高校,在教学综合评估中实行了一票否决。
就业率只是考查学校就业的一个标准,而不是唯一的标准。其他方面还包括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如何等。大的就业由人保部来出,教育部负责学生在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工作,以及课程设置上是否更能满足学生需要,更有利于以后的就业。
(引用来源:《东方早报》)
麦可思故事
做人简单,做事复杂
进入麦可思,不只是进入到新的团队,更让我对做人、做事有
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做人热情、诚实、正直,简单而不平凡;做事
科学、专业、公正,复杂而不繁琐。这样的企业文化深深感染着每
一位麦可思人。
所谓“做事复杂”,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是指每做一件
事之前都要全盘思考,尽可能地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有可能会遇到
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比如高校研究项目开始的前期,如何
找到学校的直接负责人,第一次沟通怎样做、开口的第一句话怎么
说;如何找到合适的时机来介绍麦可思研究等等,这些前期工作看起来很简单,但是里面的每个细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一环扣一环,紧密相连互相影响,有可能某一个小问题就能让研究的服务质量降低。因此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是要经过认真思考后才可以实施的。如果将整个研究项目比作一个工程,那么前期沟通就可以看做是打地基,只有稳固的地基上才能造出出色的建筑!为了教我这个“新人”如何做好前期沟通,同事艳丽特意抽出两个半天的时间对我一个人进行培训,帮我反复练习。我们经常在工作之余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每当遇到困难时,我们互相勉励;得到高校肯定时,我们相互喝彩。王博士时常也鼓励我们:用心就可以学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做成大事!
再所谓“做人简单”,是指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工作之余,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谁工作、生活方面遇到了什么问题,都会毫无顾忌地说出来,大家一起出谋划策。王博士也经常参加我们的讨论,与我们分享他的人生经验,教会我们如何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如何惬意盎然的享受生活。每每这个时候,没有了上级与下级之分,也没有了部门与部门之分,每个人此刻都各抒己见、献计献策,尽可能把自己知道的都讲出来,都热心真诚地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一位优秀的学者,带领着一支有理想、有活力、训练有素地团队,运用科学、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做着一件对国家和社会都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期待麦可思的精彩未来,5年、10年、20年、50年……
(本文作者:蒋莹,麦可思高校服务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