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 准考证号:
说明:
1.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和准考证号认真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全卷试题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和“习作”三部分,共8页。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全部用铅笔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其他题目请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请合理安排答题时间。
5.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一、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字的注音是错的。请把它找出来,并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jiá ɡōu mán tiǎo
1. A. 夹被 B. 勾当 C. 埋怨 D. 挑拨
bīn shí zuó suō
2. A. 缤纷 B. 侵蚀 C. 浑浊 D. 蓑衣
zhē lüè āi huǐ
3. A. 折腾 B. 掠过 C. 挨近 D.教诲
二、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词语含有错别字。请把它找出来,并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4. A.震憾 B. 磨蹭 C. 朦胧 D. 喉咙
5. A. 型号 B. 治炼 C. 逻辑 D. 铿锵
6. A. 面面俱到 B. 惟妙惟肖 C. 画龙点睛 D. 崇山俊岭
三、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词语和加点词语的意思最接近。请把它找出来,并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7. 率先
A. 事先 B. 优先 C. 领先 D. 率领
8.应有尽有
A. 琳琅满目 B. 无奇不有 C. 各式各样 D. 目不暇接
四、下面每道小题中,只有一个词语或成语填入画线部分最恰当。请你把它找出来,并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9.地震发生后,妈妈把年幼的孩子 在外婆家后,马上投入到救灾活动中去了。
A.安顿 B.安置 C.安放 D.安排
10.小军在“才艺秀”比赛中获得了冠军,我 地把消息告诉给了全班同学。
A.七嘴八舌 B. 趾高气扬 C. 迫不及待 D.沾沾自喜
五、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并把选择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11.小刚妈妈要参加演讲比赛,她在家里反复练习,小刚总听妈妈说“路漫漫其xiū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不知道其中的“xiū”字该怎么写。通过查字典,他选出了以下四个字,在这句话中应该用的是 。
A. B.
C. D.
12.下列四个选项中,不是拟人句的是 。
A.淘气的雨点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玩耍。
B. 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C. 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
D.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13.悠扬的钢琴曲在教室回荡,小斌表演完毕,同学们纷纷夸赞 “真是 ,
实在让人敬佩啊。”下面四句歇后语,最适合的一句是:
A.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B. 船到桥头——自会直
C. 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D.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14.画线处应该填入的一句是: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霜叶红于二月花。
A.两岸青山相对出 B. 小荷才露尖尖角
C. 等闲识得东风面 D. 停车坐爱枫林晚
15. 下面选项中描写秋天景色的一项是:
A.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B.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C.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D.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第二部分 阅读
请仔细阅读每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每个问题后面有A、B、C、D四个选项,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并把这个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一)壁虎胶带
壁虎能够自如攀墙,倒挂悬梁,几乎能攀附在各式各样的材料上面,甚至在水里、真空环境及太空中都能行走自如,所经之处不留任何痕迹。这脚上的“功夫”可谓“自然杰作”。
壁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本领呢?直到最近,科学家才真正揭开了壁虎在墙上爬行的秘密——“分子间的作用力”。研究发现,壁虎脚趾上约有650万根次纳米级的细毛,每根细毛直径约为人类毛发直径的十分之一。毛发前端有10—1000个类似树状的微细分支,每分支前端有细小的肉趾,能和接触的物体表面产生很微小的分子间的作用力。这个力虽小,但当壁虎脚上650万根细毛都与固体表面充分接触时,它们所产生的总粘着力可以吸附住质量为133千克的物体,相当于两个成人的重量。
以现在的科技,人类还没有办法研制出如壁虎脚一模一样的东西。不过,科学家们根据壁虎脚的结构,研制出了新的黏性材料——壁虎胶带。测试结果表明,这种人造胶带所具有的黏性足以支撑一个成人的体重,它可以让你在墙上行走如履平地。
由于壁虎胶带是利用细毛的粘性,它比其他胶带多一个突出的优点——可重复利用。科学家指出,这个研究还可以应用在航天、航海、水下探测、医学等重要领域。比如,现在医学绷带密封性不是很好,容易感染细菌,在从伤者身上撕下来时也容易拉伤皮肤。然而,未来的壁虎型绷带的透气性和密封性都很好,撕开时可以利用壁虎抬脚的原理不伤害伤者的皮肤。
壁虎胶带——这一来自幻想中的新技术,已经被专家们评为“最具市场冲击力的新技术”之一。然而,要利用壁虎胶带真正实现飞檐走壁的梦想,可能还需要科学家对这个产品做进一步改进。
16.下面对“壁虎脚的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脚趾上约有650万根次纳米级的细毛。
B.每根细毛直径约为人类毛发直径的十分之一。
C.毛发前端有类似线条状的微细分支。
D.每个分支前端有细小的肉趾。
17.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学家发现,壁虎能攀附在所有的材料上面,甚至在水里、真空环境及太空中都能行走自如。
B.科学家已经成功地研制出和壁虎脚一模一样的东西,并应用于诸多领域。
C.壁虎绷带的突出优点是可以重复利用。
D.让一个人悬挂在高层建筑物窗外擦试玻璃,在不久的未来是完全有可能的事。
18.文中第二段首句“壁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本领呢?”所起的作用是:
A.中心句,表明观点。
B.过渡句,承上启下。
C.总起句,概括全段。
D.疑问句,引起注意。
19.对画波浪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子与打比方,举出成人重量的例子,再用“相当于”一词打比方,生动地说明了壁虎可吸附的重量很大。
B.列数字与举例子,列出具体的数字,举出成人体重的例子,清楚地说明了壁虎可吸附的重量很大。
C.作比较与打比方,将壁虎可吸附的重量和成人的重量作了比较,再用打比方的方式形象地说明了壁虎吸附力强的特点。
D.列数字与作比较,将壁虎可吸附的重量和成人的重量作了对比,清楚地说明了壁虎吸附力强的特点。
20.若将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除,你觉得:
A.不可删除,“之一”表明“壁虎胶带”是“最具市场冲击力的新技术”中的一种,而非唯一一种,足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B.不可删除,“之一”表明“壁虎胶带”这项技术能否成为“最具市场冲击力的新技术”是非必然的,足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C.应当删除,“之一”一词没能将“壁虎胶带”的技术优势、市场前景充分地展现出来,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不符。
D.都可以,“之一”一词虽在意思表达上过于严谨,但放在文中也不太影响内容描述与情感表达,删与不删皆可。
(二)夜游雁荡山
暮色浓浓,景物朦胧。这浓,浓得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巨大的黑纱;那朦胧,又使人感到神秘。
我站在灵峰招待所门口,抬头看山峰,不禁连连叫绝!刚才阳光还未退去,我只感到山峰像刀削斧劈,十分奇特,现在更出奇了:暮色浓浓,山峰却轮廓分明;景色分明,却又带几分朦胧之意。
先来看看合掌峰吧。山峰像一只蓄势待发的雄鹰,随时准备振翅高飞;又像一位守卫神殿的勇士,时刻警惕着周围发生的一切。
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怀着浓厚的兴趣,跟随着人流,一路往前走,我来了到塔头岭,看到了双笋峰。向西望,山峰像一个梳了发髻的老妇,那眉毛、眼睛、鼻子和没有牙齿的嘴巴都十分逼真。她仿佛要与人诉说家务,讲讲儿媳妇的贤惠、儿子的孝顺、邻里的和睦……再向东南方走去,老妇隐去了,出来一位蓄了长须的老头。月亮出来了,云有时把月亮遮得忽明忽暗的,光线的变化使老头的胡须仿佛微微飘动了起来。顺着山坡下去,老头归去了,出来一个老僧,在拱着手拜月。故而当地人称这“三景”是婆婆峰、老头峰、僧拜峰。
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破坏了这朦朦胧胧的美。我去看金鸡峰。山峰像一个顽皮的小孩,躲在暮色里探头探脑地窥视四周,仿佛在和谁捉迷藏。又走了几步,只见一只犀牛正伸长脖子在望月亮,这就是犀牛峰了。
正看得兴起时,耳边突然听见有叫:“回去了,回去了!”于是,我便不自觉地跟了过去,可心中却有十万个不舍。我本是因为时间紧,才不得已夜游雁荡山的,想不到:
21.本文中作者依序游览了数座山峰,下面四项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合掌峰——双笋峰——婆婆峰——金鸡峰
B. 婆婆峰——老头峰——犀牛峰——金鸡峰
C. 合掌峰——双笋峰——金鸡峰——犀牛峰
D. 合掌峰——婆婆峰——犀牛峰——金鸡峰
22.文中说“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作者如此小心翼翼的原因是:
A.作者知道自己走路发出的脚步声很重。
B.作者不愿破坏夜色中雁荡山独特的美。
C.作者试图用心倾听夜晚雁荡山的声音。
D.作者不想打扰到与他同行的其他游客。
23.读短文第三自然段,可以判断作者写景的顺序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前后顺序
D.事情发展
24.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将“山峰”比作“老妇”,这样写的原因是:
A.显示出了“朦胧”之外的美。
B.作者首先想到了老妇的形象。
C.表现出山峰的样子十分逼真。
D.与后文中的人或物形成呼应。
25.下列四个选项中,哪一项填入文末横线处是不合适的:
A.雁荡山的夜景是这么的迷人。
B.天底下还有这么一个好地方。
C.也会跟着人们不自觉地回去。
D.雁荡美景竟然如此朦胧诱人。
(三)
图书馆时的每一本书都有一张目录卡片。比如,下面这张目录卡片:
第一行介绍了书的题目是《感动小学生的100篇童话》,作者是刘海涛。
第二行介绍了书的出版社是九州出版社,出版的时间是2005年5月。
第三行介绍了这本书一共有188页。
第四行介绍了这本书是童话。
根据这些信息,读者就可以快速地了解这本书的大致内容,节省了查找资料的时间。
26.请给下面这本书制作一张目录卡片。
(注意:把目录卡片的内容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第三部分 习作
27.人间处处就美景。不管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还是雄伟壮观的秦始皇兵马俑等都各有千秋,甚至是你日常所见的公园、校园、路边都各有美景。细心观察,写一处使你难忘的美景,题目自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