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7年级 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5:31:46
文档

7年级 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中检测试题本试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匿笑(nì)吝啬(sè)确凿(záo)咄咄逼人(zhuō)B.静谧(yì)笃志(dǔ)菡萏(dàn)众目睽睽(kuí)C.憔悴(qiáo)敧斜(jī)盔甲(kuī)淅淅沥沥(xī)D.秕谷(bǐ)莅临(lì)贪婪(lán)踉踉跄跄(qià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决别皂荚树喜出望外美不胜收B.畅销绿茵茵人迹罕至油然而声C.分歧
推荐度:
导读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中检测试题本试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匿笑(nì)吝啬(sè)确凿(záo)咄咄逼人(zhuō)B.静谧(yì)笃志(dǔ)菡萏(dàn)众目睽睽(kuí)C.憔悴(qiáo)敧斜(jī)盔甲(kuī)淅淅沥沥(xī)D.秕谷(bǐ)莅临(lì)贪婪(lán)踉踉跄跄(qià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决别皂荚树喜出望外美不胜收B.畅销绿茵茵人迹罕至油然而声C.分歧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中检测试题

本试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匿笑 (nì)        吝啬(sè)      确凿(záo)    咄咄逼人(zhuō)

B.静谧(yì)      笃志(dǔ)      菡萏(dàn)     众目睽睽(kuí)

C.憔悴(qiáo)     敧斜(jī)      盔甲(kuī)      淅淅沥沥(xī)

D.秕谷(bǐ)        莅临(lì)       贪婪(lán)      踉踉跄跄(qi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决别  皂荚树  喜出望外 美不胜收   B.畅销  绿茵茵  人迹罕至  油然而声

C.分歧  赶趟儿  截然不同 各得其所   D.倜傥  汗岑岑  人声鼎沸   翻来覆去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灌木丛里又是哪只睡不着的小鸟还在呼朋引伴?

B.他十分勤奋,经常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问题。

C.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D.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男少女正向我们这边走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据统计,2017年第一季度,国内汽油行业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大约12.7%左右。 

C.深受读者喜爱的杨绛先生,在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学校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师生不患流感,确保全校师生健康安全。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写的回忆性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父亲的病》《范爱农》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B.《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是日本医学教授,虽对鲁迅友善,但身为留学生的鲁迅因“匿名信”事件与之绝交。

C.《城南旧事》是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D.《城南旧事》中兰姨娘心地善良,敢于追求爱情。小英子撮合同住家中的德安叔与兰姨娘,两人相爱并一起离开。

2、(共41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共9分,每小题3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期      B.相委而去  委:舍弃

C.下车引之    引:拉,牵拉      D.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可以为师矣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 相委而去    人不知而不愠

C. 学而不思则罔   《世说新语》两则 。     D.学而时习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七岁的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他的身上体现出古人崇尚诚信的理念。

B.本文中的“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C.首句“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对下文情节发展起铺垫作用。

D.陈元方小小年纪有理有据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1题。(共10分)

振我过也

晋中行文子①出亡过于县邑。从者曰:“此啬夫②,公之故人,公奚③不休舍且待后车?”文子曰:“吾尝好音,此人遗我鸣琴;吾好佩,此人遗④我玉环;是振⑤我过也。以求容于我者,吾恐其以我求容⑥于人也。”乃去之。果收文子后车二乘而献之其君矣。                                            

(选自《韩非子》)

【注】①中行文子:晋国大臣,即荀寅。中行,复姓:文子,谥号。②啬夫:本指农夫,后用作小官名。③奚:为什么。④遗:赠送。⑤振;这里是助长的意思。⑥求容:求得容身。此指求取(别人)喜欢。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画一处,将原句和答案写在答题卡横线上)(3分)

晋 中 行 文 子 出 亡 过 于 县 邑

10.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吾尝好音,此人遗我鸣琴。

                                                                            

11.中行文子不肯住宿县城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三)诗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每小题3分,共6分)

                   边城思         何逊(南北朝)

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

1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展现的画面。(3分)

                                                                            

13.本诗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3分)

(四)根据原文默写。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16分,每小题2分)

⑴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⑵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⑶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⑷                 ,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⑸不知何处吹芦管,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⑹君问归期未有期,                       。   (李商隐《夜雨寄北》)

母亲的行为儿子的态度
看麻雀飞落草丛,母亲喃喃的问不在意(随口)
不情愿
视线随着麻雀起落,母亲好奇地问
愤怒
麻雀飞走,母亲回屋,母亲一言不发沮丧
母亲回忆小时候儿子追问的情景
⑺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论语>十二章》中“                ,                     。”

讲了兴趣的培养对于学习非常重要。

   三、语言运用。(共6分)

15. 为了丰富校园生活,校学生会准备在近期举办一次“小风筝竞飞”活动。请你展开联想和想像,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富有创意的标语。(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3分)     

                                                             

    16.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立志”“拼搏”“奉献”开展三项活动。他已设计好前两项,请你帮他设计第三项。(3分)

活动一:讲“立志的青春”故事。  活动二:宣“拼搏的青春”誓言

活动三:                                        

四、现代文阅读(共2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

(一)一只麻雀的故事

    ① 宁静的夏日午后,一座宅院内的长椅上,并肩坐着一对母子,风华正茂的儿子正在看报,垂暮之年的母亲静静地坐在旁边。

  忽然,一只麻雀飞落到近旁的草丛里,母亲喃喃地问了一句“那是什么?”儿子闻声抬头,望了望草丛,随口答道:“一只麻雀。”说完继续低头看报。

  母亲点点头,若有所思,看着麻雀在草丛中颤动着枝叶,又问了声:“那是什么?”儿子不情愿地再次抬起头,皱起眉头:“我刚才告诉过您了,妈妈,是只麻雀。”说完  A  手中的报纸,又自顾看下去。

   麻雀飞起,落在不远的草地上,母亲的视线也随之起落,望着地上的麻雀,母亲好奇地略一欠身,又问:“那是什么?”儿子不耐烦了,  B   报纸,对母亲说道:“一只麻雀,妈妈,一只麻雀!”接着用手指着麻雀,一字一句大声拼读:“m—á—麻!q—uè—雀!”。然后转过身,负气地盯着母亲。

   老人并不看儿子,仍旧不紧不慢地转向麻雀,像是试探着又问了句:“那是什么?”这下可把儿子惹恼了,他挥动手臂比划着,愤怒地冲母亲大嚷:“您到底要干什么?我已经说了这么多遍了!那是一只麻雀!您难道听不懂吗?”

   母亲一言不发地起身,儿子不解地问:“您要去哪?”母亲抬手示意他不用跟来,径自走回屋内。

   麻雀飞走了,儿子沮丧地  C    报纸,独自叹气。

   过了一会儿,母亲回来了,手中多了一个小本子。她坐下来翻到某页,递给儿子,点指着其中一段,说道:“念!”

   儿子照着念起来:“今天,我和刚满三岁的小儿子坐在公园里,一只麻雀落到我们面前,儿子问了我二十一遍‘那是什么?’,我就回答了他二十一遍,‘那是一只麻雀。’他每问一次,我都拥抱他一下,一遍又一遍,一点也不觉得烦,只是深感他的天真可爱……”

   老人的眼角渐渐露出了笑纹,仿佛又看到往昔的一幕。儿子读完,羞愧地合上本子,强忍泪水张开手臂搂紧母亲,深吻着她的面颊……

   ⑪原来,母亲不是患有老年痴呆症,只是看到麻雀,回忆起往昔母子间的亲密,故意反复的提问。日记本中那位可爱的孩子,如今已长大成人,不再追着妈妈问“那是什么”,却只是低头自顾看报,对于身边的母亲,不再关怀。往日的温馨已成追忆,眼前的他,仅仅被母亲问了四遍就火冒三丈,不能耐烦。

   ⑫这是一个令人反思的故事:“二十一”与“四”之间的差距,不是数字,而是难以言说的爱!

17.通读全文,梳理本文故事情节。(8分,每空2分)

18.品味语言,回答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1)结合语境,从词的意义和表达效果角度品味第段加点词。    

然后转过身,负气地盯着母亲。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段划线句子。

儿子读完,羞愧地合上本子,强忍泪水张开手臂搂紧母亲,深吻着她的面颊……

                                                                            

                                                                            

19. 将下面的动词分别填入顺序依次为    A     ,    B     ,     C    。(6分)

一抖    扔掉   合上

20.结合文章说说你对“‘二十一’与‘四’之间的差距,不是数字,而是难以言说的爱!”这句话的理解。(4分)

                                                                            

                                                                            

21.指出加点词语的词性。(4分)

老人的眼角渐渐露出了笑纹(    ),仿佛又看到(     )往昔的一幕。

四、(共60分)

22.按要求作文。

请以“把我的快乐告诉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中检测试题补充练习

班级                姓名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决别  皂荚树  喜出望外 美不胜收   B.畅销  绿茵茵  人迹罕至  油然而声

C.分歧  赶趟儿  截然不同 各得其所   D.倜傥  汗岑岑  人声鼎沸   翻来覆去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灌木丛里又是哪只睡不着的小鸟还在呼朋引伴?

B.他十分勤奋,经常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问题。

C.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D.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男少女正向我们这边走来。

4.修改病句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据统计,2017年第一季度,国内汽油行业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大约12.7%左右。 

D.学校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师生不患流感,确保全校师生健康安全。

3、(共41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7.写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

A. 可以为师矣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 相委而去      人不知而不愠

C. 学而不思则罔     《世说新语》两则         D.学而时习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

(三)诗歌阅读理解。                   边城思         何逊(南北朝)

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

1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展现的画面。(3分)

                                                                            

(四)根据原文默写。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16分,每小题2分)

⑴我寄愁心与明月,                    。⑷                 ,应傍战场开。  

《<论语>十二章》中“                ,                     。”讲了兴趣的培养对于学习非常重要。

四、现代文阅读(共2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

(一)一只麻雀的故事

    ① 宁静的夏日午后,一座宅院内的长椅上,并肩坐着一对母子,风华正茂的儿子正在看报,垂暮之年的母亲静静地坐在旁边。

  忽然,一只麻雀飞落到近旁的草丛里,母亲喃喃地问了一句“那是什么?”儿子闻声抬头,望了望草丛,随口答道:“一只麻雀。”说完继续低头看报。

  母亲点点头,若有所思,看着麻雀在草丛中颤动着枝叶,又问了声:“那是什么?”儿子不情愿地再次抬起头,皱起眉头:“我刚才告诉过您了,妈妈,是只麻雀。”说完  A  手中的报纸,又自顾看下去。

   麻雀飞起,落在不远的草地上,母亲的视线也随之起落,望着地上的麻雀,母亲好奇地略一欠身,又问:“那是什么?”儿子不耐烦了,  B   报纸,对母亲说道:“一只麻雀,妈妈,一只麻雀!”接着用手指着麻雀,一字一句大声拼读:“m—á—麻!q—uè—雀!”。然后转过身,负气地盯着母亲。

   老人并不看儿子,仍旧不紧不慢地转向麻雀,像是试探着又问了句:“那是什么?”这下可把儿子惹恼了,他挥动手臂比划着,愤怒地冲母亲大嚷:“您到底要干什么?我已经说了这么多遍了!那是一只麻雀!您难道听不懂吗?”

   母亲一言不发地起身,儿子不解地问:“您要去哪?”母亲抬手示意他不用跟来,径自走回屋内。

   麻雀飞走了,儿子沮丧地  C    报纸,独自叹气。

   过了一会儿,母亲回来了,手中多了一个小本子。她坐下来翻到某页,递给儿子,点指着其中一段,说道:“念!”

   儿子照着念起来:“今天,我和刚满三岁的小儿子坐在公园里,一只麻雀落到我们面前,儿子问了我二十一遍‘那是什么?’,我就回答了他二十一遍,‘那是一只麻雀。’他每问一次,我都拥抱他一下,一遍又一遍,一点也不觉得烦,只是深感他的天真可爱……”

   老人的眼角渐渐露出了笑纹,仿佛又看到往昔的一幕。儿子读完,羞愧地合上本子,强忍泪水张开手臂搂紧母亲,深吻着她的面颊……

   ⑪原来,母亲不是患有老年痴呆症,只是看到麻雀,回忆起往昔母子间的亲密,故意反复的提问。日记本中那位可爱的孩子,如今已长大成人,不再追着妈妈问“那是什么”,却只是低头自顾看报,对于身边的母亲,不再关怀。往日的温馨已成追忆,眼前的他,仅仅被母亲问了四遍就火冒三丈,不能耐烦。

   ⑫这是一个令人反思的故事:“二十一”与“四”之间的差距,不是数字,而是难以言说的爱!

18.品味语言,回答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1)结合语境,从词的意义和表达效果角度品味加点词。    

然后转过身,负气地盯着母亲。

                                                                            

说完一抖手中的报纸,又自顾看下去。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儿子读完,羞愧地合上本子,强忍泪水张开手臂搂紧母亲,深吻着她的面颊……

                                                                            

                                                                            

他挥动手臂比划着,愤怒地冲母亲大嚷:“您到底要干什么?我已经说了这么多遍了!那是一只麻雀!您难道听不懂吗?

                                                                            

                                                                            

20.结合文章说说你对“‘二十一’与‘四’之间的差距,不是数字,而是难以言说的爱!”这句话的理解。(4分)

                                                                            

                                                                            

21.指出加点词语的词性。(4分)

老人的眼角渐渐露出了笑纹(    ),仿佛又看到(     )往昔的一幕。

原来,母亲(  )不是患(  )有老年痴呆症,只是看到麻雀(  ),回忆起往昔(  )母子间的亲密,故意反复的提问(  )。

文档

7年级 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中检测试题本试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匿笑(nì)吝啬(sè)确凿(záo)咄咄逼人(zhuō)B.静谧(yì)笃志(dǔ)菡萏(dàn)众目睽睽(kuí)C.憔悴(qiáo)敧斜(jī)盔甲(kuī)淅淅沥沥(xī)D.秕谷(bǐ)莅临(lì)贪婪(lán)踉踉跄跄(qià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决别皂荚树喜出望外美不胜收B.畅销绿茵茵人迹罕至油然而声C.分歧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