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
1.综合性学习。
为深入挖掘巴渝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和精神内涵,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旅融合,从2019年3月25日起,重庆全市区县“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正式启动。110中学学生发展中心将开展“晒文化·晒风景·晒南岸”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我来邀请)
我校将于2019年5月6日下午2点在校阶梯教室开展“晒文化·晒风景·晒南岸”的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将邀请南岸区委郑向东来我校做关于《晒文旅》的报告。如果你是学校的宣传,你将怎样发出邀请?
(2)(我来推广)
为了大力推广“晒文化·晒风景·晒南岸”大型文旅推介主题活动,110中学学生发展中心请你通过微信公众号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3)(我来点赞)
如果让你向世界推荐南岸,你最想推荐什么?是瑰奇绚烂的城市夜景?还是山水一体的滨江风光?是岁月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是活力四射的生活方式……请大力推荐南岸,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尊敬的南岸区委郑,您好!我是110中学的宣传,我校将于2019年5月6日下午2点在校阶梯教室开展“晒文化·晒风景·晒南岸”的主题活动启动仪式,诚邀您来我校做关于《晒文旅》的报告,我们期待您的光临!
(2)南岸起风景,文化显底蕴。
(3)南岸区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重庆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重庆江南岸。南岸区境内山峦起伏,植被茂密,素有“山城绿色屏障”之称的著名南山风景,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160多处。始建于唐宋时期的慈云寺、涂山寺、老君洞等著名宗教寺庙、古刹,抗战时期的“陪都遗址”保存完好;“一棵树”观景台成为欣赏山城夜色最佳处。欢迎大家前来观光旅游。
【解析】【分析】(1)(我来邀请)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被邀请人、时间、地点、活动名称、邀请人身份、邀请内容,对信息进行组织。注意语气要得体。示例:尊敬的南岸区委郑,您好!我是110中学的宣传,我校将于2019年5月6日下午2点在校阶梯教室开展“晒文化·晒风景·晒南岸”的主题活动启动仪式,诚邀您来我校做关于《晒文旅》的报告,我们期待您的光临!
(2)(我来推广) 结合活动主题,注意语言简洁,带有鼓动性,修辞的运用。如:南岸起风景,文化显底蕴。
(3)(我来点赞) 结合题意,选择熟悉的一面,进行描写。如:南岸区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重庆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重庆江南岸。南岸区境内山峦起伏,植被茂密,素有“山城绿色屏障”之称的著名南山风景,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160多处。始建于唐宋时期的慈云寺、涂山寺、老君洞等著名宗教寺庙、古刹,抗战时期的“陪都遗址”保存完好;“一棵树”观景台成为欣赏山城夜色最佳处。欢迎大家前来观光旅游。
故答案为:⑴尊敬的南岸区委郑,您好!我是110中学的宣传,我校将于2019年5月6日下午2点在校阶梯教室开展“晒文化·晒风景·晒南岸”的主题活动启动仪式,诚邀您来我校做关于《晒文旅》的报告,我们期待您的光临!
⑵南岸起风景,文化显底蕴。
⑶南岸区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重庆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重庆江南岸。南岸区境内山峦起伏,植被茂密,素有“山城绿色屏障”之称的著名南山风景,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160多处。始建于唐宋时期的慈云寺、涂山寺、老君洞等著名宗教寺庙、古刹,抗战时期的“陪都遗址”保存完好;“一棵树”观景台成为欣赏山城夜色最佳处。欢迎大家前来观光旅游。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对材料的分析,提取信息,对信息进行组织,要注意用语得体,层次清晰,内容明确。
⑵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解答此题要结合活动的主题,要求考生要有较高的语言组织能力,注意修辞的运用。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生活的关注。考生要熟悉身边的人和事,注意平时的视野要宽阔,生活经验的积累。
2.最近,学校开展了以“我的语文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解一解】某同学的“趣解”汉字给了大家很多启发,也请你参照示例,“趣解”下面汉字中的任意一个。
备选汉字:相 从 闷
示例:您,趣解:心上有你,表示尊敬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品一品】这两则广告词的目的是什么?各表现了店主怎样的心态?
(3)【选一选】请把王安石《元日》诗中与对联有关的一句诗工整地抄写在下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答案】 (1)从——两人相随。表示如果我们只知道盲目的跟从,那么就会缺乏个性,从而丧失创新精神。
相——用眼睛看树。表示如果我们眼里只有一棵树,就永远看不到宽阔的森林。
闷——心被关在门里。表示我们如果不释放心灵,封闭自我,就会感觉不到快乐。
(2)①目的:尽快转让经营的店铺。②甲店主心态:急切地想把饭店转让出去。乙店主心态:想把店铺尽快而顺利地转让出去。
(3)总把新桃换旧符。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在观察汉字结构(左右或上下等),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仿照示例,进行表达。
(2)广告语的目的,要抓住“兑”字字义分析。“兑”是“交换”,这里指转让店铺。两店主的各自心态,可根据两则广告词“急”和“吉”的不同表达,“急”侧重急切,“吉”侧重顺利,价钱也要好。
(3)答此题,平时要注意观察,积累各种对联。“桃符”是春联中经常用到的名词。答题时要注意书写工整。
故答案为:⑴从——两人相随。表示如果我们只知道盲目的跟从,那么就会缺乏个性,从而丧失创新精神;相——用眼睛看树。表示如果我们眼里只有一棵树,就永远看不到宽阔的森林;闷——心被关在门里。表示我们如果不释放心灵,封闭自我,就会感觉不到快乐;
⑵①目的:尽快转让经营的店铺。②甲店主心态:急切地想把饭店转让出去。乙店主心态:想把店铺尽快而顺利地转让出去;
⑶总把新桃换旧符。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汉字内涵的能力。结合汉字的发展史来理解该字的内涵即可。主要注意根据汉字的偏旁部首组成来“趣解”。
⑵本题考查理解汉字内涵的能力。结合汉字的发展史来理解该字的内涵即可,解答时,首先需要通读材料内容,把握总结性语句。
⑶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注意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结构要匀称,字迹要工整。所有的字应当恰当地书写在格子的中间,四边留有一定的空隙。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
3.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你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孝亲敬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古有“扇枕温衾”等24孝故事代代相传,今有“为父捐肾”等当代中国24典范。请你也讲一个你熟知的关于“孝”的故事。
(2)最近,学校开展践行《弟子规》活动。一天晚上,妈妈因某事严厉批评小明。小明刚要反驳,想到《弟子规》中“父母教,须敬听”的训规,低头不语了。对于小明的表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30字左右)
(3)活动中需要你从三个不同方面就“中学生如何尽孝”提出具体建议,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表述。
【答案】 (1)吴猛,晋朝人,八岁时就懂得孝顺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2)示例一:小明,你真是个孝顺的孩子,你是践行《弟子规》的典范,你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示例二:小明,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弟子规》的精髓之一,我们应遵从,但也应活学活用。你应该主动和妈妈沟通,表明自己的想法,如果你的想法是正确的,相信妈妈会尊重你的意见。
(3)①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②力所能及地帮父母干一些家务活;③经常与父母交流,拉拉家常。
【解析】【分析】(1)从自己了解的有关“孝亲敬老”的故事中选择一个,概述其怎样“尽孝”的内容作答即可。答案是多元的。
(2)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其次要从小明践行《弟子规》的角度对其行为进行肯定和褒扬来作答。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3)本题作答围绕着活动的主题“孝”,从一个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来提“如何尽孝”的建议。如努力学习,用成绩回报父母;力所能及地帮助家人做家务;尽自己最大努力为父母分忧等。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故答案为:⑴ 吴猛,晋朝人,八岁时就懂得孝顺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⑵ 示例一:小明,你真是个孝顺的孩子,你是践行《弟子规》的典范,你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示例二:小明,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弟子规》的精髓之一,我们应遵从,但也应活学活用。你应该主动和妈妈沟通,表明自己的想法,如果你的想法是正确的,相信妈妈会尊重你的意见。
⑶ ①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②力所能及地帮父母干一些家务活;③经常与父母交流,拉拉家常。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化积淀。从古至今关于“孝”的故事有很多,选取一个把梗概说清。
⑵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解答时,注意把握不同对象的称呼用语及措辞的委婉恰当,结合《弟子规》的内涵和对“父母教,须敬听”含义的理解,再针对题干中小明的做法,表示赞同或者有异议并且说明理由。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4.“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弘扬优良传统,你班将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她从8岁起承担起了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每天在上学之余要买菜做饭,替养母刘芳英洗漱梳头、换洗尿布、全身涂抹三种褥疮药膏。孟佩杰日复一日照料养母刘芳英,任劳任怨,不离不弃。
材料二: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2007年,陈斌强的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他将母亲绑在身后,骑着电瓶车每周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顾母亲和教学工作两不误,连续多年,风雨无阻。
材料三: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朱晓晖。从2002年起,朱晓晖一人挑起家庭重担,精心照顾弥漫性脑梗的父亲13年。朱晓晖以行动感动社会,彰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誉为“大孝之女”。
材料四: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成功提取青蒿素,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以上四则材料中不属于“孝亲敬老”这一主题的一则材料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你认为这些“孝亲敬老”模范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简述。
【答案】 (1)材料四;材料四表现的是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的科研精神,与“孝亲敬老”的主题不一致。
(2)①任劳任怨,不离不弃;②勇于克服困难;③持之以恒(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分析】(1)从材料四中“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成功提取青蒿素,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可知,这则材料表现的是屠呦呦积极进取、永不言弃的精神,与“孝亲敬老”这一主题不符。
(2)从“孟佩杰日复一日照料养母刘芳英,任劳任怨,不离不弃”“连续多年,风雨无阻”“朱晓晖一人挑起家庭重担,精心照顾弥漫性脑梗的父亲13年”可以提炼出人物的共同特点,注意分条概括。
故答案为:⑴ 材料四 ; 材料四表现的是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的科研精神,与“孝亲敬老”的主题不一致。
⑵ ①任劳任怨,不离不弃;②勇于克服困难;③持之以恒(答对两点即可)
【点评】⑴本题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四则材料,把握主要内容,明确 属于“孝亲敬老”这一主题的一则材料 ,并言之成理。
⑵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和概述,注意把握四则材料 “孝亲敬老”模范人物 的共同特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diàn下来了,沉diàn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________的笑容,就要zhàn开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 diàn | zhàn |
| 沉________ | ________开 |
成语________;意思:忍不住笑。
【答案】 (1)淀;绽
(2)忍俊不禁
【解析】【分析】(1)根据对汉字字形的积累答题,“沉淀”,①从溶液中分离出的沉淀物。②把溶液中不易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绽开”, 绽开是指植物的皮、壳等裂开,花儿开放,也比喻人们的笑脸。 这两个字是形近字,根据其意思选择合适的字,不要写翻了。
(2)根据对这个成语的积累以及语境可知,这个成语应为“忍俊不禁”。
故答案为:⑴淀;绽
⑵忍俊不禁
【点评】⑴本题考查积累汉字字形的能力。根据拼音写汉字,要读准拼音,结合语境来选择汉字,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⑵本题考查理解成语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成语,提高自己理解成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成语。
6.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你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
(1)请你仔细观察下边题为“孝”的漫画,并向同学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寓意。(不少于50字)
(2)请仿照所给例句写一句话,把你对“孝”的理解表达出来。
例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答案】 (1)画上画着一个戴红领巾面带笑容的孩子,背上背着一位满脸欣慰的老人。他们的身体在墙上投出一个影子,正是汉字——孝。该漫画告诉我们,“孝”字上面是“老”字,下面是“子”字。寓意儿女要尊重老人,时时把老人放在心上,这才是真正的孝。
(2)孝是设身处地的理解,孝是心动行动的付出。孝是知恩顺意的回报,孝是春去秋来的坚持。
【解析】【分析】(1)仔细观察画面,如:一位戴红领巾面带笑容的孩子,背上背着一位满脸欣慰的老人。墙上的汉字“孝”。揭示漫画寓意,要注意揭示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要看画面指向,对应相关现实。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画面思画外。语言简明讲究,一般可选用“反映”、“讽刺”、“揭露”等词语作为概括主题的谓语中心词。结合画面中的字分析,如:“老”在上,把老人放在心上,就是“孝”。
(2)本题中,注意仿照所给例句,把对“孝”的理解表达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⑴ 画上画着一个戴红领巾面带笑容的孩子,背上背着一位满脸欣慰的老人。他们的身体在墙上投出一个影子,正是汉字——孝。该漫画告诉我们,“孝”字上面是“老”字,下面是“子”字。寓意儿女要尊重老人,时时把老人放在心上,这才是真正的孝。
⑵ 孝是设身处地的理解,孝是心动行动的付出。孝是知恩顺意的回报,孝是春去秋来的坚持。
【点评】⑴仔细观察画面:漫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 看画中的语言文字 :漫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结合画面中的字分析,如:“老”在上,把老人放在心上,就是“孝”。
⑵此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语言表达题,没有统一答案。解答此类题要求仿句与例句的句式、修辞、内容一致。仿写时把对“孝”的理解表达出来即可。
7.下面的文段选自《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有改动),阅读后,完成各题。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甲)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行为是这样,思想也是这样。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乙)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1)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冒号 (乙)破折号
B.(甲)逗号 (乙)破折号
C.(甲)冒号 (乙)逗号
D.(甲)逗号 (乙)逗号
(2)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3)下列文章题目的结构类型与《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不同的一项是( )
A.《驿路梨花》
B.《一棵小桃树》
C.《泊秦淮》
D.《已亥杂诗》
【答案】 (1)D
(2)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3)C
【解析】【分析】(1)甲处,依据语句只说了“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并没有提示作用,所以应该用逗号,而不使用“冒号”。乙处,因句子后面使用了冒号,所以此处应该用“逗号”。据此,选D。
(2)语序不当,“思想”是“行为”的基础,所以应该把“行为是这样,思想也是这样”改为“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短语结构类型是“偏正短语”。C项“泊秦淮”是动宾短语。故选C。
故答案为:⑴D;
⑵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
【点评】⑴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本题要结合标点符号的知识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如问号、引号、顿号等。注意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
⑵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前后矛盾、表意不明、语义累赘等。仔细阅读原句,凭语感找出病因,看语句是否通顺、前后是否搭配、前后是否矛盾,然后修改。还可以压缩句子主干来辨析;
⑶做好本题需要把握所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
8.又盼到了“我的语文生活”综合学习时间了,同学们积极参与了以下活动。
【语文诗话】小琪朗诵了下面文字
①文的实质是什么?我认为,语文除了具有工具性,更具有精神性。
②我想,语文应该是热爱,没有一颗对生活热爱的心,怎会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热烈浪漫;怎会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的拳拳诗情?怎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陶醉……
③语文不仅表达着热爱,悠悠千古,浩瀚的文学海洋,更浮涌着多少忧愁,郁闷或是猛呼抗争。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学长卷都缀满一个个“情”字但也不乏冷静理性。
④“我以我的歌感动上帝,正如山以瀑布感动遙远的大海”。泰戈尔沉沉的喉音唱出的诗,感动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用语文抒写你的心灵,便是你自己的呢喃情话,同时也感动了你,我,他。
(1)小琪朗诵的这段文字改变了大家对语文的认识,你发现第③段中有一个错别字________应该改为________。
(2)对这几段文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①段为中心句,②至④都是围绕“语文的精神性”进行阐述。
B.“热烈浪漫”“痴迷神往”“拳拳诗情”“怡然陶醉”四个短语的类型各不相同。
C.第②段省略号后面还可以补充,如“怎会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浓浓乡愁”,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
D.“同时也感动了你我,他”一句中,“感动”是动词,“了"是动态助词,“你我,他”是人称代词。
(3)【语文乐园】小敏展示了三幅图片
“国”字,“口”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家”字,“从→,瑕a)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豕”,即猪;“孝”上面为省略了“ヒ”的“老”字,下面为“子”字。
请任选一个字,结合图片及下面的文字说说其内涵。
(4)【语文博览】请任选一部本学期课本中的名著,完成晓伟设计的人物名片。
人物名片
名著名称: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身份:________
故事情节:________
| 你的评价:________ |
(2)B
(3)“国”字用“□”表示疆域,“或”表示一个国家必备的人口、土地、,有固定的域,有必备的条件,即为“国”:楷体“国”表示我国地大物博宝藏丰富。“家”就是安定生活的居所,上面是“宀”,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孝”字上面是“老”字,表示老人,下画是“子”字,表示子女。合起来理解就是子女要承担照顾老人的责任,普于传奉父母长辈。
(4)《骆驼祥子》;祥子;车夫;三起三落;起初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后来变得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设计建造了“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知识渊博的工程师,神秘,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
【解析】【分析】⑴翰--瀚
⑵“热烈浪漫”和“痴迷神往”属于同一种,都是并列短语,“拳拳世情”和“怡然陶醉”都是偏正短语。故B说法不正确。
⑶结合文字的形和材料内容的注释,对汉字“国、家、孝”进行说文解字。示例:“国”字用“□”表示疆域,“或”表示一个国家必备的人口、土地、,有固定的域,有必备的条件,即为“国”:楷体“国”表示我国地大物博宝藏丰富。“家”就是安定生活的居所,上面是“宀”,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孝”字上面是“老”字,表示老人,下画是“子”字,表示子女。合起来理解就是子女要承担照顾老人的责任,普于传奉父母长辈。
⑷本题无唯一答案。以《骆驼祥子》和《海底两万里》为例:示例: 姓名:祥子;身份:车夫;故事情节:三起三落;评价:起初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后来变得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设计建造了“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知识渊博的工程师,神秘,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
故答案为:⑴翰--瀚
⑵B
⑶“国”字用“□”表示疆域,“或”表示一个国家必备的人口、土地、,有固定的域,有必备的条件,即为“国”:楷体“国”表示我国地大物博宝藏丰富。“家”就是安定生活的居所,上面是“宀”,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孝”字上面是“老”字,表示老人,下画是“子”字,表示子女。合起来理解就是子女要承担照顾老人的责任,普于传奉父母长辈。
⑷姓名:祥子;身份:车夫;故事情节:三起三落;评价:起初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后来变得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设计建造了“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知识渊博的工程师,神秘,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
【点评】⑴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课本内容易写错的基础字,考生在平时要注意识读,书写要正确。
⑵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了解和辨析你。解答此题要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对选项要逐项审读,仔细辨析了解,判断正误。
⑶本题考查对汉字的理解。考生要结合平时的知识对汉字的结构进行分析理解。
⑷本题考查名著有关知识的掌握。考查的篇目都是在考纲的范围之内,涉及到名著的名称、作者、体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精彩片段等。要求考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多读、反复阅读,读原著。
9.学校组织了以“同筑”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活动一:识梦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根据以上文字,概括“”的含义。
(2)活动二:寻梦
活动小组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了不同年龄段的1500人的梦想,下面是问卷调查及调查结果的统计表,请认真分析并写出两点探索结论。
最美梦想统计表
| 年龄(岁) | 梦想人数(人) | |||
| 更好的教育 | 更稳定的职业 | 更满意的收入 | 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 |
| 20-30 | 300 | 80 | 80 | 40 |
| 31-49 | 50 | 150 | 200 | 100 |
| 50-65 | 15 | 40 | 45 | 400 |
结论二:
(3)活动三:追梦
梦想是成功的翅膀,有梦才有未来。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你的梦想。(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不少于60字)
我的梦想是:________
【答案】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梦想是不同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社会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年轻人更加注重自身的成长,他们渴望能有更好的教育。
(3)示例: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画家,用我寥彩的画竿三描绘美丽的家园,那儿有清澈的小溪,碧绿的青山,蔚蓝的天空,还有快乐的小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要仔细读材料,抓住关键词概括内容。结合材料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概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本题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要看清楚表中的数据,有哪些项目,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理解所给数字说明的信息,找出规律,然后分别概括。分析“多数20至30岁的人期望更好的教育”“31-49岁的人多数期待更满意的收入”“50-65岁多数希望得到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可知,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梦想是不同的;在“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一栏中,“40、100、400”的数据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社会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更好的教育”一栏中,年轻人占300,说明他们更加注重自身的成长,渴望能有更好的教育。
(3)此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课外知识的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材料内容,再根据题目要求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答题即可。此题是开放性题,要先描述自己的梦想,然后回答实现梦想后贡献。想象合理,语言生动流畅、内容具体、字数符台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⑵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梦想是不同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社会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年轻人更加注重自身的成长,他们渴望能有更好的教育。
⑶示例: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画家,用我寥彩的画竿三描绘美丽的家园,那儿有清澈的小溪,碧绿的青山,蔚蓝的天空,还有快乐的小鸟。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当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找到材料中相关文字,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回答。概括材料主要内容的方法有:方法一:语句摘录法。通过摘录文中的中心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方法二:要点归纳法。把揭示文段中心内容的词语或者句子找出来,归纳组织成句子即可。方法三:层意合并法。先将文段分层归纳出层意。然后在层意的基础上提炼概括。
⑵此题考查学生根据图表探究结论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要扣住表格主题,注意表格名称;二要纵横分析数据,看出变化,找到规律;三要抓住要点,提炼主要信息,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即可。
⑶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综合运用能力。综合读写: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发挥能力,灵活地联系自身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或是梦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
10.某学校举办“走近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活动中,同学们倾听了汉语言文字和中国古典文学知识的讲座,参观了书法展和对联展,观看了戏曲演出,很有收获。请阅读小明同学所写的感想,完成下列小题。
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三千年间,我国重要典籍均为文言。各个时代的作品特色鲜明,如诸子百家散文、汉赋、魏晋人物志……有的质朴无华却nài人寻味,有的大气恢弘令人心旌动荡,有的幽默诙谐让人①________(忍俊不禁 情不自禁)。各个时代名篇迭出,《逍遥游》《洛神赋》《兰亭集序》《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一篇篇文言佳作仿佛从天上瑶池中②________(迸溅 迸射)出的仙露琼浆,【甲】________。这些用文言撰写的经典之作集合起来像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乙】________。这些经典与其他典籍一起化为文化基因,融入炎黄子孙血脉里,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和表达方式。
与图像相比,文言有自身的优势。图像直观、没有余味,文言的抽象性则给读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较之白话的直白和浅露,【丙】________具有无穷的“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为读者提供了巨大的再创造空间,品读文言的过程就是想象力的展开与激活的过程。并且,文言所特有的节奏和音韵,即在表达上所形成的一唱三叹、回环婉转、起伏跌宕、抑扬顿挫等等,使它具有白话所无法比拟的语言张力。晚年居住在的于右任先生用文言写下《望》一诗——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放眼古今中外,思乡的诗文千千万万。用古老的文言吟诵出来的绝唱,最能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的隐痛。
面对如此绝唱,对文言持有偏见的人应当深刻反思:时下国人言语之粗俗,整体文化教养之令人失望,是否与文言传统的断裂有某种关系?如果将来有一天文言在中华大地上成为鲜为人知的语言,那将不只是一种遗hàn,更是意味着我们的文化之源已经断流,精神之根已经枯死。到那时,我们的文化生命何以延续?
(1)下面对划线字的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仙露琼(qòng)浆 鲜(xiǎn)为人知 奈人寻味 遗憾
B.仙露琼(qiòng)浆 鲜(xiǎn)为人知 耐人寻味 遗憾
C.仙露琼(qòng)浆 鲜(xiān)为人知 耐人寻味 遗撼
D.仙露琼(qiòng)浆 鲜(xiān)为人知 奈人寻味 遗撼
(2)根据上下文推断,文中①处和②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忍俊不禁 ②迸溅
B.①情不自禁 ②迸射
C.①情不自禁 ②迸溅
D.①忍俊不禁 ②迸射
(3)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滋养了世代中国人 【乙】饮之令人沉醉 【丙】文言的含蓄和蕴藉
B.【甲】滋养了世代中国人 【乙】饮之令人沉醉 【丙】含蓄和蕴藉的文言
C.【甲】饮之令人沉醉 【乙】滋养了世代中国人 【丙】含蓄和蕴藉的文言
D.【甲】饮之令人沉醉 【乙】滋养了世代中国人 【丙】文言的含蓄和蕴藉
(4)文中画线句作为所在段的总起句,表达有所不妥,请加以改正。
【答案】 (1)B
(2)A
(3)D
(4)与图像和白话相比,文言有自身的优势。
【解析】【分析】(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琼浆”:用美玉制成的浆液,亦比喻美酒或甘美的浆汁。读“qiòng jiāng”,注意据义定音。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憾”与“撼”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再如“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注意据义定形。所以选B。
(2)①忍俊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幽默诙谐”的语境,自然选“忍俊不禁”。②迸溅:向四外飞溅。迸射:喷射。语境描绘的是从天上瑶池中喷出的仙露琼浆的情形,用来比喻美丽景象,应选“迸溅”。所以选A。
(3)一空,“仙露琼浆”一般比喻美酒,所以自然选“饮之令人沉醉”。二空,形容“河流”对人类的滋养,所以选“滋养了世代中国人”。三空,与“白话的直白和浅露”形成对比的,应该是“文言的含蓄和蕴藉”。所以选D。
(4)下文有“较之白话的直白和浅露”的内容,而“与图像相比,文言有自身的优势”漏掉了“白话像”,所以应改为:与图像和白话相比,文言有自身的优势。要注意,文段的总领句,一定要把语段概括全面,不能偏废其一。
故答案为:⑴B;⑵A;⑶D;
⑷与图像和白话相比,文言有自身的优势。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作答此类题目,如果确定自己会读或会写,直接作答即可;
⑵本题考查近义词的使用。难点是先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再对进行近义词的辨析,结合语境进行解答。答题时注意根据句意理解词语;
⑶本题考查学生衔接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具体分析,着重判断即可;
⑷本题主要考查语句的表达能力,要注意,文段的总领句,一定要把语段概括全面,不能偏废其一。
11.学校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孝心活动,作为学校的一名学生,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活动设计一条简洁、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
(2)下面是七一班学生拟定的“孝亲敬老月”活动计划:
【活动目标】
①了解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甲)
②积极参加孝亲敬老活动,树立心存感恩、孝敬父母、汇报社会的美好品德。(乙)
【活动主题】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活动步骤】
①……
②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布置宣传栏、 (丙) 、制作活动海报,积极宣传,营造校园孝亲感恩的氛围。
③……
Ⅰ(甲)句语序有问题,应将“________”与“________”互换。
Ⅱ(乙)句词语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请在(丙)处填上一种恰当的宣传形式________。
【答案】 (1)弘扬中华孝道,建设文明校园。
(2)发扬;继承;树立;培养;黑板报
【解析】【分析】(1)宣传语要围绕活动主题,中心明确,语言简洁有力,易懂易记,可用对偶的修辞。示例1:敬老从心开始,助老从我做起;示例2:敬天下老人,扬中华美德;示例3: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2)①“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中“发扬和继承”语序不当,不符合逻辑,应该要先继承然后才能发扬。②“树立心存感恩、孝敬父母、汇报社会的美好品德”中“树立”与“品德”不能搭配,可改为“树立心存感恩、孝敬父母、汇报社会的高尚人生观”或“培养心存感恩、孝敬父母、汇报社会的美好品德”。③活动的宣传形式注意要扣住主题,达到“孝亲敬老”的宣传目的。示例:进行演讲比赛、举行诗文朗诵。
故答案为:(1) 弘扬中华孝道,建设文明校园。
(2) Ⅰ 发扬 ; 继承
Ⅱ 树立 ; 培养
黑板报
【点评】(1)此题考查了宣传标语的拟写。回答此题时要注意以下问题:做好广告(宣传)语拟写试题,在语言上应具有语言精炼、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的特点,要突出创意的新颖、独特。可借助恰当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双关等,让广告(宣传)语达到好说,好记好理解的目的。撰写此标语时一定围绕着主题来回答,要求语句简练优美,主题突出,一下让人记住。
(2)ⅠⅡ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最后一问考查活动栏目的设计,注意结合主题,设计切实可行的栏目。
12.综合性学习。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在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
(1)请写出一句关于爱国的名言或诗句。
(2)请结合本期所学课文及人物,谈谈你对“天下国家”的看法。
【答案】 (1)示例: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李清照——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
(2)示范:本册书中的《桃花源记》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和平的、富足的、民风淳朴的、自由的、没有压迫剥削的美好世界,在在这个虚构的世界里我看到了陶渊明对于天下家国的爱。他在自己的现实世界里实现不了这样的理想,只能把自己和天下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点向往寄托在这里。从他身上,我明白了“天下家国”是每个普通百姓对于生活的一点点美好的向往,这份向往其实非常微小,吃饱穿暖,自由平等,这“天下家国”每个普通百姓的微小愿望组成的,没有他们就没有这“天下家国”,而作为其中一员,我们都要像陶渊明一样,尽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去努力,即是失败也不怕,只要怀抱美好的追求,必有实现的一天。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积累。注意要求:名言或诗句;关于爱国的。名言示例:①别林斯基: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②鲁迅: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诗句示例:①陆游: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②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明确要求:结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上的人物、课文,谈出对“家国天下”的看法。首先,选择一个本册书中的人物,其次结合其经历行为谈自己对“天下家国”的认识。示范:本册书中的《傅雷家书》中的父亲傅雷的言行让我对“天下家国”有了新的认识。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父亲,在这一封封家书里面,他的每一句话都在告诉自己的儿子,你不仅是你自己,你还是中国的一员,你的努力和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你必须通过自己的付出去创造,去获得荣誉,不为自己,而是为国家。你今天的获得不仅是你自己的努力,更是国家给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傅雷先生身上,我明白了“天下家国”不是别人的事,而是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我们每个人构成了这个“天下家国”,它是我们的依靠,我们是它的未来,我们互相依赖,互相成就,这样的生命才能更加光彩,更加有力量。
故答案为:⑴示例: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李清照——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
⑵示范:本册书中的《桃花源记》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和平的、富足的、民风淳朴的、自由的、没有压迫剥削的美好世界,在在这个虚构的世界里我看到了陶渊明对于天下家国的爱。他在自己的现实世界里实现不了这样的理想,只能把自己和天下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点向往寄托在这里。从他身上,我明白了“天下家国”是每个普通百姓对于生活的一点点美好的向往,这份向往其实非常微小,吃饱穿暖,自由平等,这“天下家国”每个普通百姓的微小愿望组成的,没有他们就没有这“天下家国”,而作为其中一员,我们都要像陶渊明一样,尽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去努力,即是失败也不怕,只要怀抱美好的追求,必有实现的一天。
【点评】⑴本题考查古诗和名句的积累。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写出有关爱国的古诗句或名言即;
⑵本题考查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解答这类题,要在对问题的内容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