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宏观背景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迅速发展,其国际贸易地位不断提升。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世界经济全面下滑,中国大幅度调整对外经贸,市场行情不断好转。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贸易数字显示,2009年中国已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而2010年以来中国外贸呈现恢复性较快增长态势。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下,外部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相互交织,国内要素成本呈继续上升态势,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对外贸易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1.2当地情况
湖北省既具备我国发达地区交通便利、工业发达、科教实力雄厚的优势,又拥有欠发达地区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较好、生产要素成本低廉的有利条件。
湖北省已有武汉、黄石、十堰和襄樊等市比照享受“东北”,有阳新县、郧县等多县(市)比照享受“西部”。武汉城市圈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制度创新、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产业布局上得到国家上的支持。2009年2月24日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顺利通过四部委验收,其正式封关运行后成为了集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分拨配送、国际转口贸易一体的运作平台,涵盖保税存储、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等各项保税功能。中心内注册企业自动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国际货运代理权、货物境内运输权等资格,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湖北省外贸的发展。
1.3 研究目的
投资、消费与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对外贸易为湖北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笔者生于湖北长于湖北,希望能够从所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角度来对湖北省的对外贸易作相关研究,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湖北省外贸发展概况及主要特征的分析,进一步指出影响湖北省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最后提出了一些促进湖北省外贸可持续发展并适应于当前实际情况的对策。
2 近几年湖北省对外贸易概况及主要特点分析
2.1 对外贸易规模呈稳定增长趋势,但在全国对外贸易中地位不高
2010年1~11月,湖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33.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1.7%。其中出口130亿美元,同比增长46%;进口103.4亿美元,同比增长59.4%。而2009年1~11月,湖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累计153.6亿美元,其中,出口亿美元,进口.6亿美元。这些数据显示,全省当前外贸走势已明显好于金融危机发生前的水平,实现恢复性增长。
表 1 2003~2009年湖北省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单位:%)
| 年份 | 出口额增速 | 进口额增速 | 进出口总额增速 | 进出口总额在全国所占比重 |
| 2003 | 26.53 | 32.29 | 29.23 | 0.60 |
| 2004 | 27.42 | 38.00 | 32.50 | 0.59 |
| 2005 | 31.50 | 37.03 | 34.27 | 0. |
| 2006 | 40.65 | 18.01 | 29.12 | 0.67 |
| 2007 | 30.60 | 19.85 | 26.57 | 0.68 |
| 2008 | 41.8 | 34.3 | 38.4 | 0.80 |
| 2009 | -14.8 | -19.4 | -16.8 | 0.78 |
2.2 外贸经营主体:外商投资企业有替代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趋势
2010年1~11月,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00.1亿美元,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42.9%,占据湖北省外贸进出口主导地位,其中出口51.4亿美元,增长69.2%,进口48.7亿美元,增长51.9%;国有企业进出口88.5亿美元,同比增长50.5%,其中出口42.6亿美元,增长32%,进口45.9亿美元,增长73%。下表中的指数:(某一类型企业的进出口贸易额/湖北省对外贸易总额)*100%。
表2 2003~2009年湖北省不同类型企业的进出口结构(单位: %)
年份
企业
| 类型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 国有企业 | 50.09 | 49.08 | 47.97 | 42.45 | 43.02 | 44.4 | 38.2 |
| 外商投资企业 | 39.51 | 34.62 | 35.30 | 39.71 | 37.4 | 35.5 | 40.8 |
| 其他企业 | 10.4 | 16.3 | 16.73 | 17.84 | 19.58 | 20.1 | 21 |
2.3 进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低 集中在欧盟、日、美
湖北省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了湖北省与贸易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下表中的指数由来:(湖北省对某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或进口贸易额/湖北省对世界出口或进口贸易额)*100%。
表3 2007~2009年湖北省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单位:%)
国家
| 年份 | 欧盟 | 日本 | 美国 | |||
| 出口 | 进口 | 出口 | 进口 | 出口 | 进口 | |
| 2007 | 24.13 | 27.48 | 5.06 | 15.02 | 12.38 | 5.76 |
| 2008 | 21.57 | 25.17 | 4.75 | 16.93 | 10.68 | 7.80 |
| 2009 | 20.34 | 25.52 | 6.21 | 21.79 | 10.72 | 6.21 |
2.4对外贸易依存度严重偏低
湖北省对外贸易依存度是衡量湖北省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它以湖北省当年的进出口总额在其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表示。(下表中的生产总值已按照当年平均汇率换算成美元)
表4 2003~2009年湖北省对外贸易依存度
| 年份 | 生产总值(亿美元) | 进出口(亿美元) | 对外贸易依存度(%) |
| 2003 | 626.2 | 51.10 | 8.1 |
| 2004 | 696.4 | 67.72 | 9.7 |
| 2005 | 780.6 | 90.92 | 11.6 |
| 2006 | 883.7 | 117.38 | 13.20 |
| 2007 | 1338.4 | 148.58 | 11.1 |
| 2008 | 1451.0 | 205.7 | 14.18 |
| 2009 | 1878.4 | 172.3 | 9.17 |
2.5对外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发展滞后
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都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而湖北省外贸方式主要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发展滞后。下表表示不同的贸易方式在湖北省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表5 2003~2009年湖北省不同对外贸易方式完成情况(单位:%)
| 年份 | 出口 | 进口 | ||||
| 一般贸易 | 加工贸易 | 其他贸易 | 一般贸易 | 加工贸易 | 其他贸易 | |
| 2003 | 74.57 | 25.13 | 0.30 | 77.49 | 13.32 | 9.19 |
| 2004 | 77.14 | 22.42 | 0.44 | 78.54 | 13.31 | 8.15 |
| 2005 | 78.73 | 21.19 | 0.08 | 73.41 | 15.03 | 11.56 |
| 2006 | 71.12 | 28.22 | 0.66 | 72.84 | 15.91 | 11.26 |
| 2007 | 70.79 | 28.17 | 1.04 | 75.29 | 15.04 | 9.17 |
| 2008 | 70.3 | 25.8 | 3.9 | 74.9 | 14.7 | 10.4 |
| 2009 | 60.6 | 33.4 | 6.0 | 71.9 | 20.6 | 7.5 |
在出口方面,钢材、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服装出口也保持着小幅增长之势;进口方面,铁矿砂、汽车零件、钢材、棉花进口增长较快,铜精矿进口也在小幅增长。
3 影响湖北省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分析
3.1对于武汉市的倾斜,导致省内的不均衡
除武汉市之外,湖北省内其他市(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缓慢。历年来,武汉市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始终占全省一半以上。湖北省针对武汉市对外贸易有优先发展上的倾斜,因此武汉市在上有更多的优惠。而其他市(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由于没能充分得到宏观的扶持,因此产生当地对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视程度不高、外商投资资金缺乏、产业单一以及市场缺乏竞争等问题,最终其他市(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和市场开放程度远不及武汉市,导致省内各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现象的出现。
3.2缺乏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优惠
湖北省的民营企业在近几年虽有所发展进步,但速度缓慢并远远滞后于其他对外贸易发达省份,不能对全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增长起到有利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湖北省针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发展的体系建立比较健全,但是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体系不完善,且缺乏优惠。
4 湖北省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4.1进一步完善并实施相关
湖北省要抓紧落实国家已有的外贸促进,结合实际制定新的支持促进,加大对重点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出口支持力度。要加强与海关、商检、国税外汇管理、信保、金融等部门的协作沟通,简化报关、报检各项手续,加快出口退税,全力做好外贸出口的服务保障要继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通讯设施,加快武汉新港的建设,加快建成湖北电子口岸通关信息平台,为进出口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逐步将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建成集物流配送、开发区、保税区、仓储、商贸于一体的口岸物流体系,提高其辐射能力。
4.2扩大进出口市场
目前湖北省外贸的主要市场是欧盟、日本、美国,在保持这种趋势不变的情况下,湖北省应该继续扩大这种趋势,加大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往来,同时还需要利用湖北省进出口贸易比较优势,积极挖掘新的对外贸易进出口市场,比如非洲、拉丁美洲和东欧市场。
所设立的对外贸易管理机构需发挥开拓者的作用,要积极加强与未开发市场的交流与联系,多举办对外贸易经济交流合作会,增加对外宣传本地区特色产业和对外贸易比较优势产业的机会,并为企业获取更多有利和有价值的信息以及争取贸易往来机会,将信息及时传递给省内各企业。企业则需要结合自身优势、提高技术水平、大力发挥本土进出口贸易比较优势。
4.3 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优化产业结构需要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规划和与之配套的体系,并将战略规划和体系具体实施于经济发展中。
湖北省虽然出口产品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但仍有很大的优化潜力,应继续扩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逐步提高机电、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要借助武汉·中国光谷的产业吸聚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光纤通信、计算机软件、汽车及零部件、钢铁、船舶等产品的出口;还要通过发展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加工贸易,如船舶、无线电话机、计算机等产品,进一步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进一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以及进行自主创新,提升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度,增加产品附加值,努力实现高新技术或设备进口—经济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提高进出口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拉动度和贡献度。
4.4 改变贸易方式 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在发展一般贸易的同时,要抓住国家调整加工贸易的机遇,跟踪承接沿海加工贸易向内地转移,促进加工贸易在湖北的发展和转型升级,以形成全省外贸发展尤其是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
首先,要明确加工贸易的发展方向。在坚持符合环保标准和国家产业的原则下,湖北省要根据自身优势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运输成本低和产品时效性弱的产业、就地采购原材料、零部件的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其次,要建设加工贸易工业园区。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的重要平台,要结合省内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建设一批加工贸易产业园,配套发展加工贸易产业链上的各项服务推动加工贸易集聚发展。最后,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加工贸易企业与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吸引公司把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高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湖北省。
4.5促进省内各市(地区)的均衡发展
目前,湖北省外贸的发展过度依赖于武汉市,不利于形成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形态。应积极挖掘除武汉市以外其他地市的潜力,形成全省对外贸易的合力。因此,省及其有关部门对其他地市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和有关外贸的建设项目要给予更多支持,以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
5 2010年湖北省促进对外贸易最新措施举例
例一,武汉海关实行网上缴税,网上支付减少了企业来回奔波之苦,缩短了时间,提高了通关效率。企业只需要利用互联网的电子口岸平台,在企业用户终端上缴纳相关税费,在正常情况下只需十几分钟即可完成税款缴付工作。
例二,武汉海关正式启动出口分类通关改革,在内陆海关首个试点推行分类通关作业,企业通关速度大大提高。该模式下,对大部分诚信守法企业的低风险出口货物,实施计算机自动审核验放或人工快速审核验放,对少数企业的高风险货物实施重点审核、加强查验等管理措施。
例三,武汉海关与武汉市签署备忘录,“量身定制”服务,武汉海关将重点支持武汉市汽车龙头产业发展,积极支持和配合襄樊市做好襄樊风神保税物流中心的报批和建设工作,积极支持襄樊市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发展,支持襄樊市国家鼓励类产业范围内的内外资项目建设,认真执行各项税收优惠;围绕重点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如指定专人担任协调员,提供咨询服务,协调解决通关难题,积极支持襄樊市创建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科研院所和企业技术中心,促进襄樊市开展自主创新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