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井点降水计算计算书_20170915_231045592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5:42:07
文档

井点降水计算计算书_20170915_231045592

井点降水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3、《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4、《基坑降水手册》姚天强编著一、水文地质资料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厚度hi(m)渗透系数ki(m/d)1填土112粉土30.13粉土634粉砂6125粉砂1256粉砂547细砂6108细砂68二、计算依据及参考资料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和
推荐度:
导读井点降水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3、《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4、《基坑降水手册》姚天强编著一、水文地质资料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厚度hi(m)渗透系数ki(m/d)1填土112粉土30.13粉土634粉砂6125粉砂1256粉砂547细砂6108细砂68二、计算依据及参考资料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和
井点降水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3、《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

    4、《基坑降水手册》姚天强编著

 一、水文地质资料

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厚度hi(m)

渗透系数ki(m/d)

1填土11
2粉土30.1
3粉土63
4粉砂612
5粉砂125
6粉砂54
7细砂610
8细砂68
 二、计算依据及参考资料

    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2012),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和姚天强等编写的《基坑降水手册》。

 三、计算过程

降水井类型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边界条件基坑远离边界
井点管露出地面高度h(m)

0.2降水曲线坡度i

0.5
过滤器工作长度l(m)

6过滤器半径rs(m)

0.025
降水井半径rw(m)

0.15单井出水量q0(m3/d)

110
降水影响半径R(m)

224.082基坑形状矩形基坑
基坑长度A(m)

30基坑宽度B(m)

25
基坑开挖深度H1(m)

7基坑底面至降低后的地下水位距离s(m)

0.5
水位埋深dw(m)

0.2含水层厚度H(m)

39.359
平均渗透系数k(m/d)

5.985
    计算简图如下:

示意图

  1、基坑等效半径

    矩形基坑:ro=0.29×(A+B)=0.29×(30+25)=15.95m

  2、平均渗透系数

    k=∑(ki×hi )/∑hi=(1×0.8+0.1×3+3×6+12×6+5×12+4×5+10×6+8×0.559000000000005)/(0.8+3+6+6+12+5+6+39.359)=5.985m3/d

  3、井点系统的影响半径R0

    Sd= H1+s-dw=7+0.5-0.2=7.3m

    Sw= H1+s-dw +ro×i =7+0.5-0.2+15.95×0.5=15.275m

    潜水含水层:R=2Sw(kH)0.5=2×15.275×(5.985×39.359)0.5=224.082m

    R0=R+ro=224.082+15.95=240.032m

  4、井点管的长度

    Hd≥H1+s+ro×i+h+l=7+0.5+15.95×0.5+0.2+6=21.675m

  5、基坑涌水量计算

    基坑远离边界:Q=πk(2H-Sd)Sd/ln(R0/ro)=3.14×5.985×(2×39.359-7.3)×7.3/ln(240.032/15.95)=3615.471m3/d

  6、井点管数量

    n=1.1Q/q0=1.1×3615.471/110=37

  7、集水管总长

    矩形基坑:La=2×(A+B)=2×(30+25)=110m

  8、井点的间距

    Ld=La/(n-1)=110/(37-1)=3.056m

  9、校核水位降低数值

    q=πk(2H-Sw) Sw /(ln(R/rw)+Σ(ln(R/(2r0 sin(jπ/n)))))=3.14×5.985×(2×39.359-15.275)×15.275/(ln(224.082/0.15)+Σ(ln(224.082/(2×r0×sin(jπ/n)))))=184.37m3/d

    Si=H-(H2-q/(πk)×Σln(R/(2r0sin((2j-1)π/2n))))0.5=39.359-(39.3592-184.37/(3.14×5.985)×Σln(224.082/(2×r0×sin((2×j-1)×π/(2×n)))))0.5=14.922m≥Sd=7.3m

    满足要求!

文档

井点降水计算计算书_20170915_231045592

井点降水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3、《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4、《基坑降水手册》姚天强编著一、水文地质资料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厚度hi(m)渗透系数ki(m/d)1填土112粉土30.13粉土634粉砂6125粉砂1256粉砂547细砂6108细砂68二、计算依据及参考资料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