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
总学时数:(60学时)
学分数:
适用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
1.必修课;
2.专业(理论)课
二、课程定位
旅游客源国概况是一门介绍、研究中国主要客源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等内容的学科。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主要客源国家各个方面的学习和研究,熟悉、掌握相关内容,学习旅游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尊重游客的风俗习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实际工作,更好地服务游客,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是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学生的基本必修课程之一。课程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时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是《旅游文化》、《旅游地理》《导游业务》的后续课。
三、课程设计思路
针对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培养目标和就业需求,及旅游、酒店服务职业岗位对员工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要求,本课程选取适用于酒店、旅游管理岗位职责需求的课程内容,强化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包括对世界旅游资源、世界旅游客流、中国旅游业和中国海外客源市场,以及世界旅游宏观管理等内容的系统分析,从而一改过去基本知识介绍多,基础理论阐释少的弊端。
1.按照旅游的职业工作过程,依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设计理念,突出能力为本位,采用项目式教学。通过任务驱动、情景模拟、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2.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调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相结合。
3.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解决问题”的训练,使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按照“五突出”原则(即突出行业特点、突出岗位特点、突出学校特点、突出师资特点、突出学生学习特点),建立科学、丰富、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专业基本能力实训、专业核心能力实训、专业综合能力实训”等三段实践教学项目。
四、课程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主要客源国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的认识,能掌握较为全面的客源国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自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也为从事饭店、旅游管理等专业工作者以优质服务接待各国来华游客打下坚实的基础。
2.职业技能目标:掌握我国主要旅游客源国的民族风情和饮食禁忌、生活礼仪等知识,具备为主要客源国人民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细心、周密、热情的服务意识,团结、协作、宽容的合作意识,灵活、克制、诚信的职业意识。
4.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五、先修课程
《旅游地理学》主要对中国旅游地理的一般理论、中国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旅游市场等内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重点对全国旅游协作区及各旅游省的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特征等内容进行阐述,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旅游文化》主要讲述旅游历史、旅游宗教、古建筑与园林、民族民俗、客源国概况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具备导游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基本能力。
《导游业务》主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入手,系统地学习导游的基础知识、服务技能及重要的业务工作和流程,并通过一定数量的案例分析,尽可能使学生对导游工作有一个比较真切的体会,使学生在学习导游业务理论的同时,获得对导游工作实际情况的一般了解。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课程教学内容
| 序号 | 单元(工作任务模块或实训项目) | 教学内容及要求 | 活动设计 | 课内学时安排 |
| 1 | 项目一:世界旅游业和中国入境客源市场 | 教学内容:世界旅游业和旅游区。教学要求:掌握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特征与前景 | 任务驱动、课堂讨论、案例研讨 | 2 |
|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业教学要求:掌握中国旅游业的历史性转变;加快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努力做好客源工作;努力培养和提高旅游专业人员的素质 | 任务驱动、课堂讨论 | 1 | ||
| 教学内容:中国入境客源市场。教学要求:掌握中国入境客源市场现状以及21世纪中国入境客源市场开发前景。 | 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 1 | ||
| 2 | 项目二:东亚之旅 | 教学内容:日本。教学要求:掌握日本的地理、人文和简史;文学艺术和文化名人;民俗禁忌和对外以及中日关系。 | 任务驱动、合作探究、情景模拟、课堂讨论 | 2 |
| 教学内容:韩国。教学要求:掌握韩国的地理、人文和简史;文学艺术和文化名人;民俗禁忌和对外以及中韩关系;旅游资源和景点。 | 任务驱动、合作探究、情景模拟、课堂讨论 | 2 | ||
| 3 | 项目三:东南亚之旅 | 教学内容: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教学要求:掌握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地理、人文和简史;民俗风情、禁忌和对外;主要旅游景点。 | 合作探究、情景模拟、课堂讨论 | 6 |
| 教学内容: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教学要求:掌握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地理、人文和简史;民俗风情、禁忌和对外;主要旅游景点。 | 合作探究、情景模拟、课堂讨论 | 4 | ||
| 4 | 项目四:南亚之旅 | 教学内容:印度、马尔代夫。教学要求:掌握印度、马尔代夫的地理、人文和简史;民俗风情、禁忌和对外;主要旅游景点。 | 合作探究、情景模拟、课堂讨论 | 4 |
| 5 | 项目五:大洋洲之旅 | 教学内容:澳大利亚、新西兰。教学要求:掌握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地理、人文和简史;民俗风情、禁忌和对外;主要旅游景点。 | 试讲评议 | 4 |
| 6 | 项目六:非洲之旅 | 教学内容:埃及、南非。教学要求:掌握埃及、南非的地理、人文和简史;教育和科学、文学艺术;民俗风情、禁忌和对外;主要旅游景点 | 自主学习 | 4 |
| 7 | 项目七:西欧之旅 | 教学内容:英国、法国。教学要求:掌握英国、法国的地理、人文和简史;教育和科学、文学艺术;民俗风情、禁忌和对外;主要旅游景点。 | 任务驱动、角色扮演、课堂讨论、合作探究 | 4 |
| 8 | 项目八:中欧之旅 | 教学内容:德国、瑞士。教学要求:掌握德国、瑞士的地理、人文和简史;教育和科学、文学艺术;民俗风情、禁忌和对外;主要旅游景点。 | 课堂讨论、合作探究 | 4 |
| 9 | 项目九:南欧之旅 | 教学内容:意大利和西班牙。教学要求:掌握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地理、人文和简史;教育和科学、文学艺术;民俗风情、禁忌和对外;主要旅游景点。 | 自主学习、比较学习 | 4 |
| 10 | 项目十:东欧之旅 | 教学内容:俄罗斯。教学要求:掌握俄罗斯的地理、人文和简史;教育和科学、文学艺术;民俗风情、禁忌和对外;主要旅游景点。 | 课堂讨论、合作探究 | 2 |
| 11 | 项目十一:北欧之旅 | 教学内容:北欧四国。教学要求:掌握北欧四国的地理、人文和简史;教育和科学、文学艺术;民俗风情、禁忌和对外;主要旅游景点。 | 案例分析、对比学习 | 4 |
| 12 | 项目十二:南美之旅 | 教学内容:巴西、阿根廷。教学要求:掌握巴西、阿根廷的地理、人文和简史;教育和科学、文学艺术;民俗风情、禁忌和对外;主要旅游景点。 | 合作探究、课堂讨论 | 4 |
| 13 | 项目十三:北美之旅 | 教学内容:美国、加拿大。教学要求:掌握美国、加拿大的地理、人文和简史;教育和科学、文学艺术;民俗风情、禁忌和对外;主要旅游景点。 | 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课堂讨论 | 4 |
| 14 | 项目十四:港澳台之旅 | 教学内容:、澳门、。教学要求:掌握、澳门、的地理、人文和简史;教育和科学、文学艺术;民俗风情、禁忌和对外;主要旅游景点。 | 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课堂讨论 | 4 |
| 合计学时 | 60 | |||
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本课程采用角色扮演、质疑激思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角色扮演
针对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导游知识的情况,在教师讲解完主要国家的主要景点之后,教师安排学生扮演导游的角色,设身处地的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的角色出发,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2.质疑激思
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思”。每一知识点学习后,由学生提出疑问,再由学生回答,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则由主讲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方式给出学生正确答案。
3.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教学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强调了学生自学能力、资料收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自我展现能力的培养。由学生组成小组选取一个角度对某国旅游发展情况做专题探讨,并制作成PPT上台演示研究成果。
4.任务驱动
下达学习任务书,将学习目标分解,让学生在一个个小的任务基础上掌握课堂内容的学习,体会学习成功的快感和学习带来的乐趣。,
5.课堂讨论
课堂上布置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讨论过程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试讲评议法
选取一部分内容由学生来讲解,教师帮助学生制定教学方案、教学思路等,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制作ppt,并在课堂上讲解,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以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八、教学评价建议
1.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
本课程是考试课,采用闭卷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考核学生的成绩,总成绩由期考卷面成绩和平时实训成绩所组成。
考核方式:闭卷、实操、文案报告相结合;各项实训成绩占本门课程总成绩的40%;期考成绩占本门课程总成绩的60%。
2.教学过程评价
包括学习态度10%、训练任务完成情况20%、课外练习10%、知识考核10%。3.集中实训评价(可参照以下表格进行评价)
| 序号 | 任务模块 | 评价目标 | 评价方式 | 评价分值 |
| 1 | 客源国风采展 或 | 培养学生对客源国民风民情的理解和掌握,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表现能力 | 现场模拟考核,分为学生小组观摩自评、任课教师考评、实训指导师考评等,从展示的正确性、清楚性、生动性、灵活性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评价。 | 10 |
| 2 | 接待各国朋友 | 培养学生对客源国民风民情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 现场模拟考核,分为学生小组观摩自评、任课教师考评、实训指导师考评等,从接待礼仪规范方面进行量化分析评价。 | 10 |
| 3 | 设计客源市场开发方案 | 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类产品的创意能力、市场推广能力、广告文案撰写能力、纪念门票设计能力等 | 以小组合作形式先网上考察某一客源国的景观特色,再将其进行品牌设计塑造,文案创作,融入文字与艺术包装,最后在校园媒体发布,投放学生市场,并检验其成果。 | 10 |
| 4 | 召开出境说明会 |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 分组合作,演示出境说明会流程,根据其表现进行量化分析评价。 | 10 |
主要有情境口试、课堂演讲考评、模拟角色演练考评、实地调查报告、实训报告等等,根据需要灵活采用上述方式来进行考核,实训成绩在本门课程总成绩中所占比例为40%。
九、课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要求说明
主讲教师:陈艳珍
要求:热爱教育事业,工作尽心尽责,注重师德修养,爱护学生,治学严谨,能够坚持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同时具有高等院校教学资格证书,本科以上学历,得到学校督导组的认可。
十、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
1.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设备,将有关内容全部制作成课件。
2.运用相关影音资料作为辅助教材。
3.从旅游报刊杂志、网站上搜集资料,尽量做到资料的新、齐、准。
十一、课程建设等级说明
先建设院级精品课
十二、教学资源的利用
1.使用教材:《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王兴斌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版别(2006年10月,第四版)
2.参考书:
李志勇.客源国概况.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王冬青,杨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杜炜,张建梅.导游业务.高等教育出版,2002年第一版
金海龙.中国旅游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http://www.cnki.net/ 中国知网
http://www.cotsa.com/ 旅研网
3.多媒体资源:多媒体教室、PPT课件
4.实验(训)室利用:导游模拟室
5.校外基地利用:
编制人:陈艳珍
编制单位:旅游航空系旅游教研室
编制日期:2010年2月28日
审核人:
教学单位负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