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5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5:40:17
文档

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5

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满分为100分)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A.近景性内部动机B.近景性外部动机C.远景性内部动机D.远景性外部动机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A.望梅止渴B.叶公好龙C.画饼充饥D.谈虎色变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
推荐度:
导读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满分为100分)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A.近景性内部动机B.近景性外部动机C.远景性内部动机D.远景性外部动机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A.望梅止渴B.叶公好龙C.画饼充饥D.谈虎色变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
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

(满分为100分)

得分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

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

A.望梅止渴     B.叶公好龙      C.画饼充饥      D.谈虎色变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无选择性

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能动地接受教育

4.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传授知识          B.增强技能

C.发展能力          D.教书育人

5.班主任的工作是从(   )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建班集体

6.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过程      D.学习过程

7.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8.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冯特      B.桑代克      C.苛勒      D.华生

9.学生学习体操动作,这种学习属于(    )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辨别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

10.“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的问题属于(   )的问题。

A.有结构        B.无结构        C.一般性       D.认知性

11.可以准确地归纳出—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这属于(    )层次的认知。

  A.知道          B.分析          C.概括         D.解决问题

1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13.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牢记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审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4.新义务教育法中,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最低年龄是(   )

A.7岁       B.5岁       C.6岁      D.8岁

15.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16.人根据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   )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17.教育目的的功能在于(    )

A.导向、规范和权威功能     B.激励、评价和规定功能

C.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     D.规范、引导和评价功能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马斯洛       B.韦纳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

19.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秒钟。

A.1—2         B.70—80      C.60—70       D.20—40

20.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的哪一层的标准?(   )

A.非病状态    B.良好适应状态

C.理想状态    D.正常状态

得分评卷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        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的发展;二是        的发展。

3.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的阶段依次为       、        和        。

4.         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5.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是         。

6.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和         两个方面。

7.1879年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8.记忆的完整过程包括         、         、再认或再现等三个环节。

9.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         、         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10.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有         、         、序列性。

11.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         、         、         三种。

得分评卷人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教育多元化

2.课程目标

3.上位学习

4.智力技能

5.校本课程

得分评卷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学习动机的种类。

2.简述注意的品质。

3.我国普通学校应贯彻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4.简述新旧学习观的主要区别。

得分评卷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论述应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论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应用。

得分评卷人
六、案例分析(本大题共1题,共10分)

【材料】有位身材不高的女教师上一节课批评了一位不遵守纪律的高个子学生,下一节课这位学生擦完黑板后,故意把黑板刷放在黑板上沿。让女教师拿不着,出教师的洋相。

上课开始这位教师便发现了这种情况,学生们也在偷偷发笑。这位教师尽力控制住自己激动的情绪,像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一样。在黑板上出了一道改错题,叫那个高个子学生上黑板改错,要求擦去错处,改为正确的解答。这位教师的做法,使那个高个子学生深感惭愧,改完错后,他把黑板刷放在讲台上,并轻声地说:“sorry”。老师也轻声地说了“没关系”。

请根据教育学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参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是指由于了解活动的社会意义、活动结果的社会价值而引起的对某种活动的动机,这种学习动机既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理想色彩,又与个人的志向、世界观相联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起作用。

2.B【解析】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态度对象(条件刺激物)与引起积极或消极情绪的事物(无条件刺激物)之间的重复的、系统的联系,可以产生对该对象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

3.D【解析】略。

4.D【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5.C【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

6.D【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所有内容都是为了揭示学与教之间的心理规律,因此,学习过程是其研究核心。

7.D【解析】略。

8.B【解析】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形成。

9.B【解析】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体操正是如此。

10.B【解析】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条件影响因素不确立,不易找出解答线索,这是无结构的问题。

11.C【解析】对中心思想的归纳即为概括的过程。

12.A【解析】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13.B【解析】老师要求学生审清题意,目的在于理解问题即形成问题表征,必要时画示意图更是表征问题的具体形式。

14.C【解析】略。

15.D【解析】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学校体育具有系统性。

16.D【解析】这是注意的转移的释义。

17.C【解析】略。

18.C【解析】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19.D【解析】短时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一般是30秒左右如果得不到复述,转眼就会遗忘。

20.B【解析】略。

二、填空题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2.生理;心理 

3.依从;认同;内化    4.教学    5.问卷调查法 6.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 7.冯特  8.识记;保持    9.认知;情感    10.目的性;认知性  

11.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三、名词解释

1.教育多元化:教育多元化是对教育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社会生活多样化和人的个性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教育思想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多元化。

2.课程目标:是课程计划中各个学习领域和这些领域之下的一些具体的科目所规定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应达到的要求。

3.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赅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4.智力技能又称心智技能,认知技能。是个体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认知活动的心智操作方式系统。如阅读技能、写作构思技能。

5.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学为主体,在其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堂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1.学习动机的分类:

(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为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2)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注意的品质主要有以下几种:

(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 

(2)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某一事物上所维持的时间,广义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某项活动上保持的时间。

(3)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4)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3.学校贯彻的德育原则有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新旧学习观的主要区别有:

(1)传统知识观认为学习时接受知识、记忆知识、占有知识、积累知识,新学习观强调学习是学生的经验生成,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碰撞,强调能力的生成,知识经验的建构。

(2)传统知识观强调学习是对人类经验的接收,获得间接的正面经验,(苏联凯洛夫教育学影响)新学习观强调学习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碰撞生成的学习,综合吸取正面经验和反面经验的多种营养,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经验

(3)传统知识观强调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教师讲,学生听。  新学习观强调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反思体验的学习方式,综合建构的学习方式,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发展,促进终身学习、终生发展所必备的知识的学习。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有赖于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要建立民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来说,有以下策略:

第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第三,发扬教育民主。教师要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第四,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矛盾是难免的。

第五,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第六,教学相长。 

作为学生,也要努力做到:一是尊重和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二是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自尊、自爱、自强,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三是主动与教师沟通和交流,努力与教师保持良好的关系。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不同的五个层次。

①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层的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存与种族繁衍的需要。

②安全需要,安全的需要是指对安全的环境,恒定的秩序,避免伤害和威胁的需要。

③归属和爱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就是指个体希望获得别人的爱和爱别人的需要,也就是希望与别人交往,并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需要。

④尊重需要,个体在前三种需要基本满足后,就会产生尊重的需要,尊重需要指个体追求体现个人价值的需要,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他尊两方面。    ,

⑤自我实现需要,就是指个体希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潜能的需要。

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系统地探讨了需要的实质,结构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这不仅对建立科学的需要理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且在实践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它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强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如父母离异使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六、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本案例涉及教师如何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突发事件,即教学机智问题。

    教学机智是教育智慧的表现形式,没有智慧就没有机智,而没有了机智-智慧最多也是一种内部的状态而已。加拿大当代著名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专家马克斯.范梅南将教学机智归结为教师的克制,对孩子体验的理解,尊重孩子的主体性等。     

    巧妙地“将计就计”,将“难题”让学生自己解决,一场可能导致师生矛盾激化的冲突就这样化解了。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克制力,高超的教学机智。可见将调皮学生故意出的“难题”巧妙地让学生自己解决,始终保持师生之间的正常关系不失为解决此类教学中突发实践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常言道“教学无法,贵在得法。”课堂偶发事件处理也是如此,它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锤炼过硬的机智应变本领。     

    这位女教师没有因为学生的哄笑而影响自己的情绪,更没有对那位高个子男生大发脾气,而是因势利导,机智地解决了教学突发事件。这样处理十分得体,体现了教师机敏而灵活的教学艺术。     

文档

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5

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满分为100分)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A.近景性内部动机B.近景性外部动机C.远景性内部动机D.远景性外部动机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A.望梅止渴B.叶公好龙C.画饼充饥D.谈虎色变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