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 邹万刚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就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生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我们应当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呢?近年来,笔者在英语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充分认识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德育教育应当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应当通过多种渠道来影响人的兴趣、情操与品性。德育最有效的途径是启发诱导、潜移默化,而不是单纯的说教。德育应当渗透到各课程之中,与各科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作用。这是学生道德人格成长最自然有效的途径之一。有人认为教英语就是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技巧。这种观点是狭隘和片面的。
众所周知,高中生正处于长身体和增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非常复杂,他们的德育观还很不明确和牢固。中学德育大纲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成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课堂上贯彻德育教育是新课标学科教学中的总体要求,同时也有着其他德育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首先表现在学生在校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学习文化知识中渡过的,因此学科德育在课堂上具有时间上的充裕保证,抓住了课堂德育的契机就是抓住了德育的主阵地。其次,德育教育脱离不了知识学习的过程,深厚的情感往往都是建立在深刻的认知基础上的。
二、英语教学应担负德育任务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高中教材中规定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促进心智、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整体提高人文素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引导他们调整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动脑思考,主动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英语教学是整个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利用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也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人的各种观念、情感意志能力必然与发展其它能力或品质有关,如果不共同发展,不但整体的成长受到影响,而且单方面的能力也不可能顺利培养。中国学生学外语与他的动机、态度、学习目标有关,而这些都与他的道德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英语教学不是孤立的,它必然与德育有着互相促进或互相妨碍的影响。我们在外语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就能收到两者互相促进的良好效果。
三、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
坚忍不拔的毅力,人生成功的保证。毅力是学习各科知识的保证,英语学习尤其如此。学英语和其它课程一样,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要踏踏实实,勤学苦练,不畏困难,才能学到知识,不断进步。学习的进步与良好的学风、品德的养成是密不可分的。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树立良好的学风,进而培养优秀品德。英语学习需要仔细严谨的作风,单词拼写,单词的使用,标点符号,粗枝大叶是无法学好的。英语学习也需要敏锐思考,好学深思,深入钻研,如阅读理解、分析英汉表达差异。学习英语需要勤学多练,勇于实践,精益求精,永不自满,虚心好学等多种优良品质。
中学生每个人都带着极大的热情和希望来学习英语,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他们发现外语的学习远比想象中要困难得多:需要记忆大量的词汇,语法;需要理解独特的句法;更需要学习中西文化。这一切都要求他们全身心投入,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甚至要完全改变中国人自己的思维习惯;更难的是那些五花八门的习语、俚语和典故。于是,学习者热情消退,渐渐失去信心。在这个阶段,离开了教师的正确帮助、引导,任其发展,许多学生就会放弃英语学习,甚至终生与英语绝缘。这时候,学生们需要的就是毅力。教师要用名人学外语成功的故事来激励他们,一步步走出“疲乏期”,从英语的记忆、学习中获得快乐,获得英语语言独特的智慧和美感——那种不同于中文的另类的赏心悦目的语言美,引领他们去交流、去沟通,走向无限广阔的英文世界。
四、教师自身素养是英语课堂教学德育顺利实施的关键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其学习的楷模,道德的标杆,人生的导师,教师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学生最重要的成长期,与其相处交流时间最长的是教师,教师的形象就象一面镜子,时刻影响着学生。对于一名合格的教师来说,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格,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积极进取的精神等多方面的素养。学校德育的组织实施需要教师去推动,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开放的教育思想,创新的教育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而不是机械地把教书和育人人为地割裂开来。
教师是构建师生关系的主导者。通过英语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师的表率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可塑性、模仿性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英语教师是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是让学生了解西方语言、文化、民族习惯、风土人情的窗口。教师在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用教师自己热爱科学、热爱知识、热爱祖国的激情,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感染学生,启迪学生,影响学生。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有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化学生。利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施加明确而又适度的心理期望,有效地启迪学生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倾注自己的情感,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激发师生间的情感共鸣,产生扣人心弦的力量,使“有情”为媒体,“有效”为目的,让学生在吸取知识营养的同时,从教师良好的师德上形成自己良好的品德。
五、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外语教学之中
有的高中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大,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为了高考,有的学生甚至说等我们中国强大了让外国人学习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住青少年这一心理特点, 进行外语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 把具有普遍实用性的经济、行政管理经验和其它有益的文化学到手, 学习英语与我国建设事业紧相连。在当前的形势下, 我们青年一代学好英语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行对外开放, 使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交往日益增多, 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日益增强。学好英语有利于我国科技、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为了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必须学好英语。
六、利用英语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我国编写了许多套英语教材,优秀教材在精心考虑外语学习规律的同时,也注意在德育、美育诸方面给学生良好的影响。英语这门功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要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就要去挖掘和整理教材内容与知识体系,吃透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将二者结合起来,德育教育便能在英语课堂中和谐进行,英语课堂也就能够充分发挥德育功能。要充分利用外语教材进行德育教育。新编高中教材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内容包括历史名人传记、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能源与交通、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音乐体育、妇女权利等。这些教学内容都包含德育因素,我们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在素质上得到更大提高,扩大他们的国际视野,增强爱国情怀,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七、结合其它教学形式渗透德育教育
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仅仅依靠课堂40分钟的教学进行思想道德的渗透是不够的。高中生在自主认识过程中,民主意识、参与意识、意识逐渐增强的情况下,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活动也是必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主体本质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也增强了学生对德育的亲身体验,使其留下深刻的记忆。所以应充分挖掘课外时间,开展第二课堂,以增加学生知识面,多方面、多层次渗透德育,如英语兴趣小组、英语角、英语广播、观看一些适用性英语录像等等,让学生在各种气氛和多种情景下接受教育与熏陶。
此外,在日常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会读到大量的关于世界名人逸事、文化风俗及各国礼貌礼仪的英语文章。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可以利用课堂上讲解文章或习题的机会,适时与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汲取精华,以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我相信,长此以往,学生的学识和品德都会日趋完善,我们的教育目标——教书育人,也终将会实现。
当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把握德育渗透的可行性,注重德育渗透的反复性。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紧紧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到一个应有的高度,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得到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