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6年高考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政治选修部分专题:训练4.1、4.2.doc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5:41:10
文档

2016年高考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政治选修部分专题:训练4.1、4.2.doc

训练1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训练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一、选择题1.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苏俄废止战时主义,于1921年3月至1928年实施()A.国家工业化B.农业集体化C.新经济D.市场化2.实施新经济有巨大意义,表现在()①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②恢复了国民经济③实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④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新经济与战时主义相比,主要“新”在()A.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推荐度:
导读训练1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训练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一、选择题1.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苏俄废止战时主义,于1921年3月至1928年实施()A.国家工业化B.农业集体化C.新经济D.市场化2.实施新经济有巨大意义,表现在()①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②恢复了国民经济③实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④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新经济与战时主义相比,主要“新”在()A.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训练1 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训练2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一、选择题

1.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苏俄废止战时主义,于1921年3月至1928年实施(  )

A.国家工业化              B.农业集体化

C.新经济                  D.市场化

2.实施新经济有巨大意义,表现在                                         (  )

①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②恢复了国民经济 ③实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④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新经济与战时主义相比,主要“新”在                        (  )

A.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

B.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

C.加强了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D.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4.列宁指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这说明,

  列宁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必须                                            (  )

A.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              B.重视发展生产力

C.建立高度发达的大工业          D.依靠工人阶级

5.列宁关于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认识曾作过精辟的论述:“试图完全禁止、堵塞一切私人的非国营的交换的发展……就是在干蠢事,就是自杀。”下列选项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

A.商品生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B.苏俄已经具备消灭商品经济的条件

C.苏俄要创造条件消灭商品生产

D.商品生产在苏俄当时落后的经济条件下仍要发挥其重要作用

6.在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上,斯大林认为,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                                                   (  )

A.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发展的结果

B.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表现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原因

7.斯大林认为,科学规律反映的是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这告诉我们                                                        (  )

A.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为力的

B.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既不能消灭规律,也不能创造规律

C.经济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只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规律

8.斯大林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把新经济看作是暂时后退的,建立起了排斥商品生产、交换的计划经济制度。这反映了斯大林                 (  )

A.在整个执政期间都反对发展商品经济

B.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C.曾经反对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商品经济

D.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有着根本不同

9.“商品生产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将社会引导到资本主义。”对此,斯大林认为(  )

A.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业会催生私有制,导致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C.商品生产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

D.国内存在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制度,商品生产会导致资本主义

10.针对当时有人否定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的观点,斯大林提出了高级赢利的产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观点。高级赢利观点说明                          (  )

A.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B.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会使企业无法获利

C.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可以使国家获得更多利益

D.计划与市场对资源配置都起重要作用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上的。他们认为,在那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存在商品和货币。

材料二 列宁曾经认为,只要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都无法消灭不平等和剥削。他在1918年提出,社会主义应该消灭商品生产,并强调要为消灭货币作好准备。

材料三 1921年春,苏俄政治危机爆发后,列宁指出,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把社会主义大生产同农民小生产结合起来的唯一途径是实行商品交换。同年10月,列宁号召党员“学会经商”。但在1922年3月,列宁又说:“退却所要达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个时期就要结束或者已经结束。”

当年的列宁关于商品货币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应由此得到什么启迪?

12.材料一 早餐一块黑面包、几块糖、一杯豆咖啡,午餐和晚餐外加一两碟菜,这是1921年实施新经济以前,苏俄提供给国际友人的最高饮食待遇。当时苏俄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更低了。

材料二 1921年五一劳动节到来时,人们再也抑制不住实施新经济以来的喜悦心情,纷纷走出家门,上街狂欢。

材料三 1921年苏俄大旱,1922年国民经济逐步恢复,自1923年起整个国民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三个材料中所提及的新经济的实施有哪些重大意义?

13.关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是否还存在价值规律,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社会上存在以下两种观点:一是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生产,自然也不存在价值规律;二是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存在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但苏维埃国家是无所不能的,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必须服从于苏维埃国家的经济计划。

(1)指出上述两种观点的错误之处。

     (2)斯大林对价值规律是怎样认识的?

答案

1.C 2.C 3.A 4.B 5.D 6.B 7.B 8.C 9.B 10.C 

11.(1)在实施新经济前,列宁受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思想的影响,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   

主义社会的对立物。

(2)但实践促使列宁认识到,由于苏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没有达到这一高度,不具备消灭商品经济的条件,所以列宁关于商品货币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从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到提出党人要“学会经商”,表明列宁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商品货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的合理性,他对有关商品货币及市场作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不过,有关情况还表明,当时列宁仍然把这些变化当成解决困难的权宜之计。

(3)当时及后来的理论与实践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在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特别是要充分认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最终决定作用。

12.(1)材料一说明实施新经济前,人民生活水平低,人民不满意,生产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材料二反映新经济实施后,人民情绪高涨;材料三反映尽管遭遇灾害,但国民经济依然快速发展的事实。

(2)新经济的实施有重大意义: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恢复了国民经济,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

13.(1)第一种观点否认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的存在,因而也就否认了价值规律的存在。第二种观点否认了价值规律的客观性,是唯意志论的表现。

(2)①在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是不能没有价值规律的。无产阶级国家要自觉利用价值规律。②价值规律的作用存在两种情形:一是在商品流通领域,主要是在个人消费品流通领域中,价值规律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调节者的作用。二是在生产领域,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有影响,但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者。在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各生产部门的配置是按国家计划进行的,不受价格、赢利等因素的影响,社会主义生产是由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调节的。他提出国有企业要按价值规律的要求来确定价格,进行经济核算,这有利于促使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赢利。

 

文档

2016年高考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政治选修部分专题:训练4.1、4.2.doc

训练1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训练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一、选择题1.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苏俄废止战时主义,于1921年3月至1928年实施()A.国家工业化B.农业集体化C.新经济D.市场化2.实施新经济有巨大意义,表现在()①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②恢复了国民经济③实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④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新经济与战时主义相比,主要“新”在()A.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