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冲刺】2021年河南省郑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附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石蜡融化 .粮食酿酒 .水凝成冰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倾倒液体
D.过滤
3.下列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
A.空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氮气
4.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水的三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水通电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5.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C.④是一种阴离子 .②容易得到电子
6.水是重要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B.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C.电解水得到的H2和O2质量比为2:1
D.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间隔增大
7.科学家研制出以锶原子为钟摆的“晶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准的钟.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r为金属元素
B.乙图中X=2
C.锶原子的质量为87.62g
D.锶原子的质子数是38
8.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 . .
9.下列有关化合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B.在H2中,氢元素显+1价
C.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里,可能显不同的化合价
D.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里,一定显负价
10.世界卫生组织将某氧化物RO2列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则RO2的化学式为( )
A.NO2 .CO2 .SO2 .ClO2
11.二甲醚(C2H6O)具有清洁无污染、易于制备的特性,将有望成为一种全新的替代能源。下列有关二甲醚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B.二甲醚属于化合物
C.二甲醚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二甲醚不属于氧化物
12.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活动,枣庄市空气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测得目前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仍是PM2.5,下列做法应该继续提倡的是
①保护青山绿水②就地焚烧秸秆③发展共享单车④减少燃煤使用⑤燃放烟花爆竹
A.①③④ .①②④ .①②③④ .②③④⑤
13.有关尿素[CO(NH2)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4+1×2×2=46
B.尿素是一种氧化物
C.尿素中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7:1
D.尿素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100%
14.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选项 | A | B | C | D | 
| 实 验 设 计 | ||||
| 实验目的 | 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 探究石蜡燃烧后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二、填空题
15.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氢原子________;
②二氧化氮分子________;
③氢氧根离子________;
④五氧化二磷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__。
16.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___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1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如图所示是镁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回答:
镁元素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其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它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18.某钙镁咀嚼片的部分说明书如图所示。
××牌钙镁咀嚼片
主要成分:碳酸钙、碳酸镁
| 每片含量:钙 210 mg;镁 50 mg | 
(2)该保健品每片含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mg。
19.在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细铁丝代替红磷,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0.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由“”聚集成的物质_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此反应属于基本反应中的______。
2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3周期的元素,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a、C、SCF、ClDCl、Ar
(2)写出一条第3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22.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的组成元素相同,C、D为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①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当x-y=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23.下面是三个实验操作图,请回答:
(1)实验①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什么?
(2)实验②发生反应的主要现象是什么?
(3)③中是有多种功能的试剂瓶,若用该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氢气,操作是什么?
五、实验题
24.如图是小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
(1)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该装置中的一处明显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综合应用题
25.(1)根据图中的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
②用D装置制取氧气,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改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_(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④在实验室里,可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的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在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制取硫化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___________(填字母)。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及钙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钙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请画出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
②写出钙离子的符号___________。
③氯化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荣获了诺贝尔奖,根据化学式计算下列问题。(写出简要计算步骤,并算出结果)
①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青蒿素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14.1g青蒿素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C
【分析】
【详解】
酒精挥发、石蜡融化、水凝成冰这三个变化都属于物质的状态和形态的改变,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粮食酿酒过程中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2.B
【详解】
A、点燃酒精灯时,切忌用一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以防引起火灾;故本选项操作错误;
B、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本选项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和试剂瓶口紧挨,故本选项操作错误;
D、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应紧贴烧杯内壁,故本选项操作错误。
故选B。
3.B
【详解】
A、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太低,不足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选项错误;
B、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选项错误;
D、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选项错误,故选B。
4.D
【详解】
A、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水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选项A正确;
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闻到香味,选项B正确;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选项C正确;
D、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原子之间间隔变小的缘故,原子的大小本身并没有改变,选项D错误。故选D。
5.C
【详解】
A.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选项A正确;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③④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选项B正确;
C.④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选项C错误;
D.②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选项D正确。故选C。
6.D
【详解】
A.硬水转化为软水应用加热煮沸使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选项错误;
B.活性炭吸附一些不溶性或可溶性的杂质,不能淡化海水,选项错误;
C.电解水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选项错误;
D.液态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隔增大,选项正确。故选D。
7.C
【详解】
A.Sr的元素名称为锶,由偏旁“金”可知,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38﹣2﹣8﹣18﹣8=2,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87.62是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其实际质量,故错误,符合题意;
D.原子序数=质子数,锶的原子序数为38,则其质子数为38,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8.A
【解析】
A.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属于化合物;
B.图中含有三种物质的分子,属于混合物;
C.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一种原子,属于单质;
D.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一种原子,属于单质.
【点睛】化合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含有不同的原子。
9.C
【详解】
A、原子团有化合价,其化合价等于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选项错误;
B、H2是单质,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是0,选项错误;
C、一种元素在同一种物质中也可能显不同的化合价,如NH4NO3中的N元素分别显﹣3、+5价,选项正确;
D、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里也可显正价,例如:H2O中的H元素显+1价,选项错误,故选C。
10.D
【解析】
试题分析:RO2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x:32=71:得x=35.5,所以R为氯元素。
考点:化学式的计算
11.C
【详解】
A、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46,故正确;
B、二甲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正确;
C、一个二甲醚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错误;
D、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二甲醚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故选:C
12.A
【详解】
①保护青山绿水,正确;②就地焚烧秸秆,错误;③发展共享单车,正确;④减少燃煤使用,正确;⑤燃放烟花爆竹,错误。故选A。
13.C
【详解】
A.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应为12+16+(14+1×2)×2=60,故选项A错误;
B.尿素由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故选项B错误;
C.尿素由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4×2):(1×4)=3:4:7:1,故选项C正确;
D.尿素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应为×100% ,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14.C
【解析】
A、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没有放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伸入放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二氧化锰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时,即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也不能说明已经收集满氧气,这是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后,导致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
15.2H NO2 OH-
【详解】
①2个氢原子表示为2H,②二氧化氮分子表示为NO2 , ③氢氧根离子表示为OH- , ④五氧化二磷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为.
【点睛】
根据化学符号的意义分析,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元素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和一个分子,表示多个分子,化学式前加相应系数;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上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表示多个离子,在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元素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16.氧气(O2) Al2O3
【解析】
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2O3
17.金属 24.31 失去 2
【详解】
镁是“钅”旁,属于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每一格中最下面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4,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所以它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
18.元素 525
【详解】
(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这里的“钙、镁”是指元素。
(2)碳酸钙(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则该保健品每片含碳酸钙的质量为 。
19.不能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详解】
在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不能用细铁丝代替红磷,理由是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20.可能 化合反应
【详解】
氧化物是指有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由“”聚集成的物质可能是氧化物,由微观模拟图可以看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
21.B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左至右依次递增或电子层数相同
【详解】
(1)每一族(竖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A.Na、Cl属于同一周期,故错误;
B.O、S属于同一族,故正确;
C.F、Cl属于同一族,故正确;
D. Cl、Ar不属于同一族,故错误;
故选:BC
(2) 第3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左至右依次递增或电子层数相同.
22. 分子构成不同 2-
【分析】
由于A、B的组成元素相同,C、D为单质,且A分解成B和C,所以A为过氧化氢,B为水,C为氧气,水分解生成氧气和D,所以D为氢气,带入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 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因此A、B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3) 由于x-y=8,因此x=8+y,即核电荷数比核外电子数小2,是阴离子,故y=8,x=16,粒子符号为S2-。
23.(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先将瓶内注满水,然后将H2从b导管口通入。
【详解】
(1)实验①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实验②中硫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若用③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氢气,具体操作是先将瓶内装满水,然后将氢气从导管口b端通入瓶内。
24. 试管口没放棉花团
【详解】
(1)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因此该装置中的一处明显错误:试管口没放棉花团。
25.集气瓶 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增大 或BE或C 2+ 2 (12×15):(16×5)=
【详解】
(1)①由图示和仪器的作用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集气瓶。
②为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用D装置制取氧气时, 试管口略应向下倾斜。
③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氯酸钾在加热和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前后固体的总质量减小,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会增大。
④实验室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的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应选用固液常温型,所以可选用A、B、C作发生装置;在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密度比空气大,应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收集装置选用E。故装置组合为AE或BE或CE。
(2)①由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钙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钙离子,所以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②由上述分析可知,钙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带2个正电荷的钙离子,所以钙离子的符号为Ca2+。
③在氯化钙中,氯元素显-1价,钙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氯化钙的化学式为CaCl2。
(3)①由化学式可知,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22+16×5=282。
②由化学式可知,青蒿素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6×5)=9∶4。
③由化学式可知,14.1 g 青蒿素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