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省电信有限公司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联合编制)
2009年6月
移动通信基站外电引入规范及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主要包括基站交流容量及开关的确定、引入电缆的选型,电缆的敷设及防雷工作等方面内容。
概述
基站工程外市电引入的高压部分,一般均委托供电部门完成设计及施工,因此基站配套工程中的交流引入一般指低压引入部分,包括基站交流容量及开关的确定、引入电缆的选型,电缆的敷设及防雷工作等方面。
基站交流容量及开关配置
(建议分成室外宏基站、共建共享宏基站、室外微基站等几种典型情况分别分析描述)
宏基站机房交流耗电包括设备耗电、电池充电耗电、空调耗电、照明耗电等几方面。
设备耗电:目前青海电信采用中兴厂家设备其宏基站设备耗电最大为2kW;传输设备耗电可按估算;即宏基站机房设备耗电约为。
电池充电耗电:3G基站电池配置一般为400~1000Ah/48V蓄电池2组,电池充电系数各厂家一般设为,则电池充电耗电约为~。(电池容量差别是否有这么大,请根据设计等实际情况核实一下。电池充电系数是吗?)
空调耗电:3G基站一般配置3匹空调2台,主备工作,耗电约为2kW。
机房照明耗电:可按估算。
由上可知:宏基站机房交流耗电约为`~,约为20~36A/380V或60~109A/220V,外电引入容量一般按20kW考虑。
如考虑和其它运营商共机房及共电源系统时,其设备耗电按照6kW考虑(考虑移动和联通)时,宏基站机房交流耗电约为`~,约为31~48A/380V或94~143A/220V。(此时电池容量是否也会增加?此时的外电引入容量也应增加)
在三相电时,基站AC屏输入开关可统一配置63A/3P;在个别基站使用单相市电时,应根据该站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输入开关容量。(对于共建共享基站,输入开关容量应增大)
室外微基站交流耗电包括设备耗电、电池充电耗电等几方面。
设备耗电:目前青海电信采用中兴厂家BBU+RRU组合设备,其设备耗电最大为+3* kW=;传输设备耗电可按估算;即微基站设备耗电最大约为。(对于分布式基站,似乎一般认为BBU设在室内,只有RRU才算室外微基站?)
电池充电耗电:目前室外微基站电池配置一般为150Ah/48V蓄电池1组,电池充电系数各厂家一般设为,则电池充电耗电约为。
由上可知:室外微基站交流耗电最大约为,约为12A/220V。
一般室外微基站采用单相市电引入,其基站AC屏输入开关可统一配置20A`~25A/1P;外电引入容量一般按5kW考虑。
引入电缆线径选择
外市电低压引入电缆需同时满足载流量、压降及机械强度要求。
(1)容量要求
宏基站机房要求电缆载流量不小于63A(这是普通宏基站情况),对应线径为不小于25mm2(铜芯);室外微基站要求电缆载流量不小于20A,对应线径为不小于25mm2(铜芯);。
(2)压降要求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技术要求(YD/T 1051-2000)中规定通信电源设备用交流供电时,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子处测量的电源允许变动范围为:额定电压值的+10%~-15%。
宏基站市电引入容量按20kW考虑时,其不同引入距离适用电缆规格如下表所示(不考虑机械强度要求情况下):
注:a、表格中深色部分表示此处电缆满足要求;
b、交流压降计算依据:人民邮电出版社 《电信工程设计手册》 十七分册 《通信电源》 第六章 6.3.2 “交流电力线的选择”。
有没微基站单相市电引入类似于上种的表格的?(谢清辉曾配合深圳移动进行过单相供电分析,我一下找不到那个文档,你可以直接找谢清辉或谢拥华要)
(3)机械强度要求
对于埋地敷设的电力电缆,直埋时要求套PVC或钢管,而沿电缆沟埋设时,要求走桥架,一般均可满足机械强度要求。对于架空架设方式的,如人民邮电出版社 《电信工程设计手册》 十七分册 《通信电源》 第六章 6.3.2 “交流电力线的选择”中给出按机械强度选择导线截面时低压架空裸线的最小线径如下:
铝及铝合金线:16mm2;
钢芯铝线: 16mm2;
铜线: 直径(约10mm2)
电力电缆引入方式和防雷要求
(1)380V交流供电系统应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方式,220V交流供电系统应采用单相三线制供电方式,可为TT或TN-S接地方式。
(2)各类缆线应尽量采用埋地引入,不宜采用架空方式入局。
(3)高压电力电缆入局时,埋地长度应大于200m;低压电力电缆入局时,埋地长度应大于15m(当变压器高压侧已采用埋地电力电缆时,低压侧电缆长度不限)。当变压器或电力线路终端杆与机房较近,电缆线地下埋设长度达不到15m时,可将电缆环绕机房迂回埋设。
(4)具有金属护套的电力电缆入局时,应将金属护套接地。无金属外护套的电缆宜穿钢管埋地引入,钢管两端做好接地处理。特别是,低压电缆的钢管套管或金属铠装层两端应就近妥善接地时,一端接变压器地网,另一端在进机房前可靠接地。
(5)当基站采用专用电力变压器时,10kV高压侧电力线按以下要求处理(如地供电部门有规定时按其规定执行):
当电力变压器设在站外时,对于受客观条件,电力线确实无法埋地进入机房,可采用架空方式敷设。对于地处年雷暴日大于20天、大地电阻率大于100Ω·m的暴露地区的架空高压线路,宜在其上方架设避雷线,其长度不宜小于500m。电力线应在避雷线的25°角保护范围内。避雷线(除终端杆外)应每杆作一次接地。为确保安全,宜在避雷线终端杆的前一杆上,增装一组氧化锌避雷器。同时机房内必须加装第一级电源防雷箱,并充分考虑SPD防护等级。
若已建的架空高压电力线路防雷改造采用避雷线有困难时,可在架空高压电力线路终端杆、终端杆前第一、第三或第二、第四杆上各设一组氧化锌避雷器,同时在第三或第四杆增设一组高压保险丝。
当变压器位于机房内时,其高压电缆应采用电力电缆埋地进入机房,电缆长度不宜小于200m。在架空高压电力线终端杆与铠装电缆的接头处,三相电力线应分别就近对地加装额定电压为(系统额定电压10kV)或(系统额定电压)的交流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对于建在郊区或山区的基站,避雷器应采用标称放电电流大于20kA的交流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强雷电避雷器)。
避雷线及避雷器的接地体宜设辐射形或环形。
(6)位于山区等经常遭受直击雷侵入的低压架空电源线,可在架空电源线上方1m处同杆架设避雷线(即架空地线),避雷线可以使用φ8mm以上的钢绞线,每隔3~5杆做简易地网接地,避雷线垂度应与电源线一致,原电杆的绝缘子铁脚等金属不再做接地处理。
(7)对高压避雷器及变压器频繁遭受雷击损坏的基站,可要求电力部门将变压器高压侧的5kA配电避雷器更换为强雷电负载避雷器。
(8)变压器的高压侧相线应分别就近对地加装氧化锌避雷器,低压侧相线应分别对地加装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
(9)变压器的机壳、低压侧的中性线(零线),以及与变压器相连的电力电缆的金属外护层,应就近接地。
(10)站内、外使用的电源配电箱不宜安装漏电保护开关,只安装断路开关。
电缆埋设要求
进入基站的低压电力电缆宜从地下引入机房,其长度不宜小于15m(当变压器高压侧已采用电力电缆时,低压侧电力电缆长度不限)。电缆埋设要求如下:
(1)电缆采用穿难燃PVC套管沿路边直埋,电缆在室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人行道下不应小于,车行道下不应小于。
(2)敷设时,应在电缆上面、下面各均匀敷设100mm厚的软土或细沙层,再盖混凝土、石板或砖等保护,保护板应超出电缆两侧各50mm。
(3)电缆穿过下水道等时需穿钢管保护,穿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倍。
(4)禁止将电缆放在其他管道上面或下面平行敷设。
(5)缆沿途每隔200米设一个检查井,检查井具体做法见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图集JD5-131~133 12#电缆人孔井。
电缆敷设示意图如下:
通信规范中基于防雷考虑认为外市电引入不宜架空进机房,故规范中也未明确架空进线时的技术要求。以下是一些主要基于防雷考虑的经验性要求,适用于电力、光缆等各种架空进线情况:
(1)线末杆(进机房最后一杆)需接地良好,可使用机房地网,但需离机房工作地接入点5米以上(最好10米,此要求与铁塔防雷地接入点要求一致);
(2)进线末杆处,固定用斜拉钢筋、线缆吊挂钢绞线等金属件需接地;
(3)空线进入机房后必需加设相应种类避雷器;
(4)空线引入路由需尽量避开铁塔等引雷设施;
(5)空线引入路由需尽量避开民用电缆等设施(以免引雷入居民家);
(6)空线引入路由需尽量避免凸现于山脊或山坡,成为雷击首选路径;
(7)架空线跨度不宜过大,以免被风刮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