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人类所消耗的能源的70%来自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给地球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使人类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的威胁。科学家预言,尽管化石燃料能源未来仍将占有相当大比重,但其一统天下的局面将逐渐结束(地球上2亿年形成的化石燃料,大体只够人类使用300余年),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可望撑起未来世界能源供给的半壁江山。
太阳能的利用和研究是21世纪新型能源开发的重点课题之一。太阳能电池能够吸收光的能量,并将所吸收的光子能量转换为电能。目前硅太阳能电池应用领域除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外,已应用于许多民用领域:如太阳能汽车、太阳能游艇、太阳能收音机、太阳能计算机、太阳能乡村电站等。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绿色”能源。因此,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对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利用。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硅光电池的工作原理。
2、学习掌握硅光电池的基本特性及其测试方法。
3、了解硅光电池的基本应用。
二、实验仪器
1.光功率计 2.测试仪 3.光源 4.光电二极管(用专用连接线与光功率计相连接)
5.样品架(用于放置光电二极管传感器,以及待测太阳能电池样品,含遮光罩)
6. 导轨 7.单晶硅样品 7.多晶硅样品
图1 太阳能电池特性测试仪
1、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和多晶硅各1块:60×60mm2,有效面积50×45mm2,开路电压不低于4V,闭路电流不小于15mA;2、光功率计:三位半数显,量程200uw、2mw和20mW三档,数字按键档位切换;光功率计传感器采用高灵敏度光电二极管;3、精密电阻负载:0~99999.9Ω;4、测试仪:电压表:2.000V和20.00V两档;电流表:2.000mA和200.0mA两档;0-5V可调直流电源,带限流输出功能;5、光源功率:100W;6、导轨:长75cm;
三、实验原理
太阳能电池在没有光照时其特性可视为一个二极管,在没有光照时其正向偏压U与通过电流I的关系式为:
(1)
(1)式中,I为通过二极管的电流,和是常数,为反向饱和电流。
由半导体理论,二极管主要是由能隙为EC-EV的半导体构成,如图2所示。EC为半导体电带,EV为半导体价电带。当入射光子能量大于能隙时,光子会被半导体吸收,产生电子和空穴对。电子和空穴对会分别受到二极管之内电场的影响而产生光电流。
图2 半导体能隙结构示意图
假设太阳能电池的理论模型是由一理想电流源(光照产生光电流的电流源)、一个理想二极管、一个并联电阻RSh与一个电阻RS所组成,如图3所示。
图3中,IPh为太阳能电池在光照时该等效电源输出电流,Id为光照时,通过太阳能电池内部二极管的电流。由基尔霍夫定律得:
(2)
(2)式中,I为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流,U为输出电压。由(1)式可得,
(3)
图4 太阳能电池简化模型
图3 太阳能电池理论模型
假定RSh=∞和RS=0,太阳能电池可简化为图4所示电路。这里,。在短路时,U=0,;而在开路时,I=0,;所以
(4)
(4)式即为在RSh=∞和RS=0的情况下,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UOC和短路电流ISC的关系式。其中UOC为开路电压,ISC为短路电流,而、是常数。
当太阳能电池接上负载时,负载R从零变到无穷大的过程中,使太阳能电
池达到最大输出功率时,式中和分别为最佳工作电流和最佳工作电压,将与和的乘积之比定义为填充因子,
(5)
填充因子是代表太阳能电池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参,越大则输出功率越高。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硅光电池伏安特性测量。
在没有光照(全暗,即用遮光罩罩住样品)的条件下,测量太阳能电池正
向偏压时的U-I特性(直流偏压从0~3.0V)。画出U-I曲线,求出和。
测量电路如图5所示,注意不要正负极性接错(D代表太阳能电池,R=1000Ω为负载电阻,ε为可调直流电压源)。正向偏压从0~3.0V条件下,测量结果记录在数据表格1中。
图5 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测量电路图
2、硅光电池负载特性测试。
在不加偏压时,用光源照射,保持白光源到太阳能电池距离20cm,测量电池在不同负载电阻下太阳能电池的输出I与输出电压U特性。测量结果记录在原始数据表格2中。
3、太阳能电池的光照效应与光电性质测量。
取太阳能电池与白光源水平距离20cm为起始位置,用光功率计测量该处的光功率P0,光强度为标准强度J0;改变太阳能电池到光源的距离X,用光功率计测量X处的光功率P,光强度为J,光的相对强度为J/ J0,也即P/P0,可以得到光功率P与位置X的关系。测量太阳能电池在不同光功率条件下对应应的ISC和UOC的值。测量结果记录在数据表格3中。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硅光电池伏安特性测量。画出U-I曲线,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和。
表1 全暗情况下太阳能电池在外加偏压U1(V)时的伏安特性测量(R=1000Ω)
| U1(V) | U(V) | I(uA) | U1(V) | U(V) | I(uA) | 
| 1.7 | 2.3 | ||||
| 1.8 | 2.4 | ||||
| 1.9 | 2.5 | ||||
| 2.0 | 2.6 | ||||
| 2.1 | 2.7 | ||||
| 2.2 | 2.8 | 
画出U-I曲线图,求出短路电流ISC和开路电压UOC;画出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P=U*I和电压U的关系,求出太阳能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Pmax及相应电压;计算填充因子。
表2 光照情况下太阳能电池在加负载时的伏安特性测量
| R(Ω) | I(uA) | U(V) | P(mW) | R(Ω) | I(uA) | U(V) | P(mW) | 
| 200 | 5000 | ||||||
| 600 | 5400 | ||||||
| 1000 | 5800 | ||||||
| 1400 | 6200 | ||||||
| 1800 | 6600 | ||||||
| 2200 | 7000 | ||||||
| 2600 | 7400 | ||||||
| 3000 | 7800 | ||||||
| 3400 | 8200 | ||||||
| 3800 | 8600 | ||||||
| 4200 | 9000 | ||||||
| 4600 | 9400 | 
表3 太阳能电池的光电特性测量数据
| x/cm | U(V) | I(uA) | U1(V) | U(V) | I(uA) | 
| 光强JX | 2.3 | ||||
| JX/J0 | 2.4 | ||||
| ISC(mA) | 2.5 | ||||
| UOC(V) | 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