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远程教育学院 《事故调查与分析》 期末复习题带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5:41:45
文档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远程教育学院 《事故调查与分析》 期末复习题带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事故调查与分析》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事故: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愿,并可能使有目的的活动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中止,造成人员伤亡或(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2.磨损:相互接触并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由于机械、物理和化学作用,造成物体表面材料的位移及分离,使表面形状、尺寸、组织及性能发生变化的过程。3.最小割集:在事故树中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4.韧性破裂:容器、管道在压力作用下,器壁上产生的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而发
推荐度:
导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事故调查与分析》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事故: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愿,并可能使有目的的活动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中止,造成人员伤亡或(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2.磨损:相互接触并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由于机械、物理和化学作用,造成物体表面材料的位移及分离,使表面形状、尺寸、组织及性能发生变化的过程。3.最小割集:在事故树中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4.韧性破裂:容器、管道在压力作用下,器壁上产生的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而发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事故调查与分析》  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事故: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愿,并可能使有目的的活动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中止,造成人员伤亡或(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2. 磨损:相互接触并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由于机械、物理和化学作用,造成物体表面材料的位移及分离,使表面形状、尺寸、组织及性能发生变化的过程。

3. 最小割集:在事故树中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

4. 韧性破裂:容器、管道在压力作用下,器壁上产生的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而发生断裂的破坏形式。

5.腐蚀:材料与环境间发生化学或电化学相互作用而导致材料功能受到损伤的现象。

6、化学爆炸:(或化学性爆炸)又称为化学反应爆炸,它是指物质发生极迅速、剧烈的化学反应而产生大量热量和气体产物,高温高压的产物对外膨胀做功而引起的瞬间爆炸现象。

7、疲劳:材料在反复加压、卸压过程中而在低应力状态下突然发生的破坏形式。

8、燃烧:是指可燃物与助燃物(氧或氧化剂)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是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大于消耗热量的反应,它包括产生局部急剧反应带的发火过程和反应带向未反应部分传播的传播过程。

9、事故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简称FTA)法又称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演绎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它是从结果到原因找出与灾害有关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的分析法。这种方法是把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放在图的最上面,成为顶上事件;按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与灾害事故有关的原因,这些原因可能是其他一些原因的结果,称为中间原因事件(或中间事件),继续往下分析,直到找出不能进一步往下分析的原因为止,这些原因称为基本原因事件(或基本事件)。土中各因果关系用不同的逻辑门连接起来,由此得到的图形像一棵倒置的树。

 10、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了提高对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根据实际情况预计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故,预先制定事故应急救援对策,为在事故中保护人员和设施的安全而制定的行动计划。

二、填空题

1、在生产过程中的隐患即危险因素主要有: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2、依据造成事故原因的不同,事故分为   责任事故   和 非责任事故    。

3、 压力容器爆破时,爆破能量在向外释放时以冲击波能量  、碎片能量和容器残余变形能量三种方式表现出来。

4、 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总目标是将紧急事故局部化,并尽可能予以消除,尽量缩小事故对

人和财产影响。

5、 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包括 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生产知识 教育和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教育。

6、容器、设备发生物理爆炸时通常在两种情况下发生,即正常操作压力下发生或  超压 情况下发生。

7、 大量的事故统计结果表明,事故具有以下几个特性:因果性、偶然性与必然性和潜伏性与预测性。 

8、 按人体伤害程度分,损失工作日低于105 日的失能伤害定义为轻伤。

9、 化学爆炸时,介质化学性质 发生变化  ,形成爆炸的能量来自物质迅速发生化学变化时释放的能量。

10、在事故树的最小割集中,任一基本事件不发生时,顶上事件不会发生。

11、噪声不仅损伤职工的听觉,对神经、心脏及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还会使职工的情绪烦躁,降低工作效率,甚至还会引起 事故 。

12、事件树分析是从 原因 推论结果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按事故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分析。

13、疲劳断裂过程包括疲劳裂纹的萌生、疲劳裂纹的扩展和  瞬时断裂   三阶段。 

14、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  实事求是  、 尊重科学  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

15、电器事故包括触电事故、 电器火灾  和爆炸。

16、液体泄漏后立即扩散到地面,一直流到低洼处或人工边界形成液池,如遇点火源则形成 池火灾  。

17、事故总损失为直接经济损失与 间接经济损失  之和。

18、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链锁理论的局限性在于把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发生完全归结于  人的缺点   。

19、金属材料在长时间恒温、恒应力作用下,即使应力低于屈服强度,也会缓慢产生塑性变形而断裂的现象称为 蠕变断裂     。

三、选择题

  1、扑救浓硫酸与其他可燃物品接触发生的火灾时,如果浓硫酸量很大,应改采用( C )灭火。

 、水泥 、水 、干粉 、蛭石

  2、事故现场划分警戒区、轻微区和重危区,一般情况下警戒区范围为(  B  )。

A、1、2、5、300m

3、事件树分析是一种从(  B )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A、结果到原因 、原因到结果 、结果到结果 、原因到原因

4、韧性断裂宏观端口不平齐,且与主应力方向成( A )。

  A、45º 、60 º 、90 º 、30 º

5、重伤是指相当于表定工作日等于和超过( B  )日的失能伤害。

  A、100      B、105     C、50      D、30 

6、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   A  )。

 、2小时 、4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7、在工业生产中发生的化学爆炸事故,绝大部分是(  A )。

 、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简单分解爆炸 、复杂分解爆炸 、混合爆炸

8、易燃、易爆气体、液体泄漏后遇到引火源会被点燃而着火,其燃烧方式有( ABCD )。

  A、池火 、喷射火 、火球 、突发火

9、污染区域的化学洗消方法有(  ABC  )。

 、中和 、水解 、氧化 、还原

10、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 ABC )。

  A、安全生产思想教育  B、安全生产知识教育  C、安全管理理论及方法教育  D、安全培训

四、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述扑救危险品火灾总的要求。

答:1)先控制,后消灭

2)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

3)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主要途径

4)正确选择最适应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

5)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

6)火灾扑灭后,应当保护现场,进行事故调查

2. 普通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为哪几类?划分依据是什么? 

答:普通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

✓特别重大事故:一次造成30人以上(含30人)死亡;一次造成100人以上(含10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1亿元以上(含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

✓重大事故:一次造成10-29人死亡;一次造成50-9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5000万元-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

✓较大事故:一次造成3-9人死亡;一次造成10-4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1000万元-5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一般事故:一次造成1-2人死亡;一次造成1-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100万元-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3. 假定某故障树共有5个最小割集,P1={X4},P2={X1,X5},P3={X2,X7},P4={X2,X3,X5},P5={X3,X7,X6},判断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系数。

答:可通过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近似判断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系数

       1)第一个最小割集只有一个基本事件X4,所以X4结构重要系数最大。  

       2)在其他最小割集中,

基本事件X1、X6出现1次

基本事件X2、 X3、 X5、 X7出现2次              

利用近似判别式计算得

所以,结构重要度系数为I(4)>I(2)=I(5)=I(7)>I(1) > I(6)

4、简述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答:海因里希最初提出的连锁过程包括如下5个因素

  1)遗传及社会环境  可能造成鲁莽、固执、贪婪及其他性格上的缺点的遗传因素,妨碍教育、助长性格上的缺点发展的社会环境,是造成性格上的缺点的原因。 

  2)人的缺点  鲁莽、过激、神经质、暴躁、轻率、缺乏安全操作知识等先天或后天的缺点,是产生不安全行为或造成物的危险状态的直接原因。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诸如在起重机的吊荷不停留、不发信号就启动机器,工作时间打闹或拆除安全防护装置等不安全行为,没有防护齿轮、扶手,照明不良等机械、物的不安全状态等,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4)事故  这里把事故定义为,由于物体、物质、人或放射线的作用或反作用,使人员受到伤害或能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之外的,失去控制的事件。

  5)伤害  直接由于事故而产生的人的伤害。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强调了消除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在事故预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这一点多少年来一直得到广大安全工作者的赞同。但是,该理论的局限性是把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发生完全归因于工人的缺点。

5、写出事件树分析的基本步骤。

答:(1) 确定初始事件

 判定安全功能

 发展事件树和简化事件树

 分析事件树:1)找出事故链锁和最小割集;2) 找出预防事故的途径  

(5) 事件树的定量分析  

6. 简述构件发生疲劳断裂的特征。

1)答:破坏时无明显的塑性变形

2)由断口宏观分析可见疲劳裂纹产生、扩展和最后断裂等区域,前两者光滑,后者较粗糙

3)从开裂部位看,一般都是在局部应力很高的地区

4)从裂纹形成、扩展到断裂发展缓慢,只是一般开裂,出现裂缝口

5)通常在操作温度、压力大幅度波动且频繁启动、停车时发生。

7. 简述设备发生韧性破裂时的相关特征。

答:韧性破裂:容器、管道在压力作用下,器壁上产生的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而发生断裂的破坏形式

特征:A、具有明显的形状改变和较大的塑性变形

B、断口宏观分析呈暗灰色纤维状,无闪烁金属光泽,断口不平齐,与主应力成45°

C、破裂不产生碎片,裂口或偶然发现少许碎片

D、破裂时,实际爆破压力与计算爆破压力相接近  。 

8、简述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程序。

答:1)不熟救援任务;2)控制危险区域;3)侦检事故现场;4)救援灾区人员;5)控制事故源头;

 )洗消污染区域。

四、事故案例分析

1、加油站爆炸事故

   1999年8月,江苏某加油站发生重大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7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22万元人民币。具体事故概况为:

该加油站位于某村庄旁,有平方3间,与加油站相连的南北隔壁有电器商店、缝纫店各1间。8月某一天14日30分,加油站向位于地下室内的70#汽油油罐灌装8240升70#汽油。由于油罐无安全附件,油罐上的排气管接装不规范,油气不能直接排入大气,致使大量的汽油蒸气进入放置油罐的地下室内,在地下室和管沟及加油机内形成了汽油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达到爆炸浓度范围的爆炸性混合气体。而且中间一台70#汽油加油机的防爆继电器安装不规范,继电器内一根相线的绝缘包皮被夹破,当时加油机连续工作近1小时,加油机电器线路发热,在继电器、相线绝缘性能下降的情况下漏电。当日16日30分左右,位于该加油站中间的一台70#汽油加油机开始向一辆拖拉机拉来的8只油桶内加入70#汽油1600升,在加油结束时,发生爆炸事故。炸毁上述5间平房,现场13人被埋入废墟,其中8人因房屋倒塌当场死亡,砸伤2人,3人从废墟中自救脱险,未受损伤;另6人被爆炸飞出的水泥块和砖块砸伤。

该加油站个体业主1995年底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加油站,存在严重事故隐患。且当时已是无证非法经营。1998年、1999年7、8月县计经委、工商行政管理局和消防大队有关人员曾先后到该加油站现场勘查,虽然指出了加油站存在严重事故隐患,并口头责令停业拆除,但未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处置,业主违反规定设立加油站,且不听劝阻;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人员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管理不严,导致了该加油站爆炸事故的发生。

问题:

1.试分析这起事故的性质。

这起事故是一起较大责任事故,违章操作引起的。

2.试分析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原因。

直接原因:

油罐无安全附件,油罐上的排气管接装不规范,油气不能直接排入大气,致使大量的汽油蒸气进入放置油罐的地下室内,在地下室和管沟及加油机内形成了汽油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达到爆炸浓度范围的爆炸性混合气体。(2分)。而且中间一台70#汽油加油机的防爆继电器安装不规范,继电器内一根相线的绝缘包皮被夹破,当时加油机连续工作近1小时,加油机电器线路发热,在继电器、相线绝缘性能下降的情况下漏电。导致了爆炸的发生,造成加油扎及毗邻的建筑物倒塌,引发火灾。

间接原因:

1)加油站未按国家规定及程序进行审批建站,设施、设备管理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如擅自将储油罐设在地下室,非法经营等,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2)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未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责任,各有关职能部门对加油站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未能及时认真地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和整改。

3.从这起事故得到的经验教训。

   1)责任意识不能有丝毫松懈

2)防范措施不能有丝毫疏漏

3)执法监督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2、某石化公司一氧化碳中毒事故(10分)

   2000年12月12日凌晨,某石化公司净化工段变压吸附岗位5A气动蜗杆式切断球阀出现故障,净化工段当班副操作工腾某打开旁路,切断变压吸附系统,当时系统内仍有1.6MPa的压力,CO浓度很高,存在泄漏的可能。班长电话通知计控处值班人员。1时10左右,计控处仪表工赵某来变压吸附岗位询问情况后,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独自一人到现场去查找故障(计控处安全规定明确要求,“到有毒有害区域进行作业,必须同时有2人以上,或必须有监护人,必须佩戴必要的防护器材,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腾某在操作时操作开关配合,过了一会,腾某出去听赵某说阀门出现故障,需要维修,腾某便回到了操作室。大约十几分钟后,腾某到外面看,没有看到人,以为仪表工回去了,便没有打电话询问,听说赵某在净化工段干完活早已回去时,许某立即到现场寻找,发现赵某躺在变压吸附平台上,许某赶紧喊人抢救,并立即送往医院,经诊断,确认死亡。

问题:

1.试确定这起事故的性质。

答:事故性质为违章操作。        

2.试分析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原因。

1)5A气动蜗杆式切断球阀阀杆密封垫片不严,虽然系统已紧急切断,但系统内仍有1.6MPa的压力,造成高浓度的一氧化碳泄漏,致使正在现场拆卸气源的仪表工赵某中毒。

2)仪表工赵某安全防范意识较差,按规定进行此类作业现场应有2人以上,赵某却独自1人到有毒有害岗位工作,且没有监护人,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属违章作业;计控处安全规定明确要求,“到有毒有害区域进行作业,必须同时有2人以上,或必须有监护人,必须佩戴必要的防护器材,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 

3)公司当班值班长在得知净化工段出现问题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未及时到现场进行处理。净化工段班长、变压吸附岗位当班副操作工腾某没有很好地配合仪表工工作,巡回检查不力,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3.从这起事故得到什么经验教训。

1)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3)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3、石化厂渣油罐爆炸事故

某市石油化工厂的锅炉车间450立方米渣油罐,原为锅炉燃料油罐。某年3月30日用此罐改非常压渣油罐前,该厂领导对此方案未交设计部门按有关专业国家规范进行设计,也未经热力学计算,未加任何换热、冷却装置及其他安全防范措施,违反了石油部规定:“油罐内油品的储存温度一般不高于90℃.如操作上有特殊要求,热油可以进罐,其进罐温度不高于120℃,热油罐的基础应加特殊处理”的要求。3月30日,365℃高温的热渣油从常压塔底出口通过管道输入该罐时,虽经管道自然降温,但经30小时输送,进入油罐时温度仍然过高,因此可能产生大量瓦斯,与罐内空气混合形成可爆性气体,该气体充满油罐后,可从罐顶透光孔、量油孔、排气孔向罐外溢出,形成爆炸危险区域。

   3月31日,为解决燃料渣油的质量问题,该厂决定将原液控塔搬迁到500立方米燃料渣油罐南侧8.3米处。此项工程由该市合成鞣剂厂承包施工。在工程即将结束时的当天,施工人员在液控塔最上一层平台的北侧进行电焊作业。电焊火花点燃了从渣油罐顶部放空孔溢出的可燃气体,引起渣油罐爆炸起火,摧毁距离8.2米远的防火墙,进而引起距该罐20米远的两个汽油罐(各1800立方米)起火爆炸。火灾覆盖面积5000立方米,历时5小时10分才扑灭。

问题:

1)试确定这起事故的性质。

答:这是一起典型的违章操作引起的事故。  

2)试分析该事故的原因。

事故原因:

(1)违章输送渣油,造成油温过高,罐区形成可爆性气体。锅炉车间450立方米渣油罐,原为锅炉燃料油罐。某年3月30日用此罐改非常压渣油罐前,该厂领导对此方案未交设计部门按有关专业国家规范进行设计,也未经热力学计算,未加任何换热、冷却装置及其他安全防范措施,违反了石油部规定:“油罐内油品的储存温度一般不高于90℃.如操作上有特殊要求,热油可以进罐,其进罐温度不高于120℃,热油罐的基础应加特殊处理”的要求。3月30日,365℃高温的热渣油从常压塔底出口通过管道输入该罐时,虽经管道自然降温,但经30小时输送,进入油罐时温度仍然过高,因此可能产生大量瓦斯,与罐内空气混合形成可爆性气体,该气体充满油罐后,可从罐顶透光孔、量油孔、排气孔向罐外溢出,形成爆炸危险区域。

(2)违章进行明火作业。3月31日,施工人员在渣油罐南侧距罐8.3米处的液控塔上进行电焊作业,电焊火花与罐外溢出的可爆性气体相遇引起爆炸,罐内渣油喷出酿成火灾。

(3)单位领导不尊重科学,不重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冒险蛮干。对于潜在的危险因素没有认真解决,造成此次恶性爆炸火灾事故的发生。

3)从这起事故应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提高安全意识,尊重科学,重视安全生产;

厂区严禁明火。

文档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远程教育学院 《事故调查与分析》 期末复习题带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事故调查与分析》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事故: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愿,并可能使有目的的活动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中止,造成人员伤亡或(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2.磨损:相互接触并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由于机械、物理和化学作用,造成物体表面材料的位移及分离,使表面形状、尺寸、组织及性能发生变化的过程。3.最小割集:在事故树中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4.韧性破裂:容器、管道在压力作用下,器壁上产生的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而发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