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新铁德奥18号道岔技术参数:
1.设计参数:
1)设计轴重:170kN
2)设计时速:直向:350km/h
侧向:80km/h
3)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0.45m/s2
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增量:尖轨尖端处0.59m/s3
圆曲线结束点处:0.59m/s3
4)道岔适应的年最大轨温差:100°
5)动力学评定指标:稳定性系数:≤2.5
脱轨系数:≤0.8
减载率: ≤0.6
2.平面线型:
1)道岔角度:3°10′47.39″
2)线型特征:圆曲线,曲线半径1100m
3)道岔总长:69000mm
4)前长:31729mm
5)后长:37271mm
6)道岔的尖轨长度:22012mm
7)道岔的基本轨长度:24596mm8)可动心轨辙叉长度15014mm
3.道岔用钢轨:
1)尖轨:60E1A1
2)心轨:前部整体与后部钢轨焊接
3)基本轨:中国60kg/m钢轨
4)翼轨:中国60kg/m钢轨
5)材质与强度要求:R340HT
6)轨顶坡:1:40
4.扣件系统:
1)扣件类型:SKI 12 扣件
2)扣件系统静刚度:17.5KN/mm
3)扣压力:12KN
4)防爬阻力:8~10KN
5)垫板:硫化垫板
6)轨距调整方式:调整锥套
7)横向调距范围:1~12mm
8)高度调整方式:调高垫片Upf
9)高度调整范围:-4~26mm
5.转辙器结构特点:
1)FAKOP结构:有
2)尖轨跟端结构:限位器1
3)尖轨是否焊接:无焊接4)滑床板结构:可拆装式:硫化滑床板、弹性压条、滑床台板
5)滑床台与底板结合方式:弹性扣压
6)滑轮名床:BWG弹性滚轮
7)尖轨防跳:锁闭装置防跳
8)最小轮缘槽:>65mm
6.可动心辙叉特征:
1)心轨结构:前部整体心轨与后部钢轨焊接单肢弹性可弯
2)翼轨结构:60kg/m钢轨、外侧弹条扣压
3)翼轨固定结构:间隔铁
4)心轨滑床台与底板结合方式:弹性扣压
5)心轨跟端传力结构:间隔铁
6)护轨:无
7)心轨防跳:下拉装置防跳
7.其它
1)岔枕结构:整体道床
2)轨道绝缘类型:胶结绝缘
3)牵引点个数:转辙器3
辙叉2
4)锁闭装置允许尖轨的伸缩量:±40mm
二、GEDO CE 轨检小车测量方法
1. 新铁德奥道岔调整基础
红色钢轨为高程参考轨(含轨距加宽) 蓝色钢轨为平面导向轨
京沪高铁济南西站
2. GEDO Office 内业线形编辑
通过GEDO Office 软件,将现有的轨道参数转换成一个特定格
1)*.TDT - 水平定线(中线/参考线)
2)*.HDT - 竖直定线(坡度)
3)*.UDT - 超高
4)*.SPA – 轨距加宽
1)水平定线列表
2)竖直定线列表
3)超高列表
4)轨距加宽列表
道岔轨距加宽编辑方式:
¾点击“其它”功能菜单,选择“FAKOP gauge extension”
¾输入岔前里程,选择道岔类型
Switch strat 岔前里程
Switch type 道岔类型(例如可以选择新铁德奥18
号道岔或42号道岔)
Switch direction 里程方向(大里程或小里程)
Branch to 侧股方向(左开或右开)
大里程方向 大里程方向 小里程方向 小里程方向 左开 右开 右开 左开
3.GEDO CE外业数据采集
第一步,打开GEDO CE软件,在内业建立的项目文件下新建一个工作任务,将通过内业GEDO Office软件生成的轨道中线,坡度,超高,轨距加宽文件关联进来。如下:
1)点击“StartÆGedo CE”打开软件
新建一个工作任务,“文件Æ项目设置Æ任务文件”
在任务名处输入一个任务名,并点击右下角的接受。
2)点击“文件Æ项目设置Æ线路参数”将内业生成的线路中线,坡度,超高,轨距加宽文件关联进来。
当配置好轨道参数后正确选择相应的轨道检测小车“文件Æ项目设置Æ轨检小车”(该项操作只需要在第一次使用时选择即可以后工作过程中不需要重复进行,系统默认该小车配置文件)。
3)将CPIII控制点导入到当前任务文件下。“文件Æ项目设置
ÆCPIII数据”选择相应的文件,“选择”。
随后系统自动将该文件中的数据导入到当前任务下,并显
示导入点数目,“OK”。
第二步,利用CPIII控制点自由建站。
1)在自由建站前,首先要将手簿和全站仪通过电台连接起来,连接全站仪前,对于Trimble全站仪S6/S8需要配置手簿的信道和网络ID与全站仪的一致,(对于Leica TPS1200全站仪需要利用电脑软件设定TCPS 27电台通道);
“仪器Æ电台设置”
设置好全站仪的信道和网络ID后,绿色对勾“接受”。
返回到主界面后,点击“测量Æ连接全站仪”连接Trimble 或Leica全站仪。
2)连接到全站仪后,首先要对全站仪进行精平调整,点击 全站仪图标位置,或通过“仪器Æ天宝功能”菜单。
选择“Electronic Level”功能选项,在弹出的精平电子气泡界面,建议将全站仪精平到10″以下,“接受”。
3)当连接到全站仪后,点击“测量Æ测站Æ自由建站”进入自由建站程序界面。注意:在进行建站前应选择正确的棱镜常数和高度设置。
输入站点名称,代码(可空),仪器高(0.000m),自动计算测站高程前打对勾,“确认”,“接受”。
在后视点名称下拉菜单出选择相应的CPIII后视点,并选择正确的观测方法“角度和距离”,“确认Æ测量”。
当测量完两个CPIII后视点后,会自动生成一个残差列表,如下:
点击“+点”,将其余的CPIII控制点增加进来,采用同样的方法选择点,“旋转”Æ“测量”
注意:在选择完CPIII控制点后,必须先点旋转,再测量。
当增加完所有的6-8个控制点后,会自动生成一个点位残差表(第一测回盘左)
我们可以通过点击“选项”来输入测回数,比例系数,盘左盘右顺序等,通常选择自由比例因子类型。
“结束盘”全站仪会自动换盘并自动旋转测量对应的CPIII控制点,直到两个完整测回,最后显示控制点残差列表。
通常我们在测量时只使用盘左观测,所以在自由建站过程中,
利用盘左观测半个测回即可完成建站工作,特殊条件下可以采
用该功能按钮进行盘左盘右完整测量建站。
如果某个CPIII控制点的残差较大,我们可以通过选择该控制点,并点击“细节”选择是否参与测站点计算“是、否”
或者删除该点“删除”,“接受”。
“+测回”,如果当前测回完成后,控制点精度不是很好,可以通过点击“+测回”来增加测回数。
当测量后的所有点残差值都满足系统要求时(<1.5mm)点击“结果”,查看站点的坐标和中误差,通常测站中误差<1mm,“存储”。
之上完成了自由建站步骤,自动返回到软件主界面。
注意:当建站工作完毕后,在测量过程中,全站仪没电更换电池后,不必重新建站,只需要重新连接到S6后,点击“测站Æ
用上一次”使用上一次建站坐标即可。
第三步,检核校准小车并输入轨道几何形态参数。
每天工作之前首先要对小车的超高和轨距传感器进行检核和校准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每天调整的轨道数据精度正确性。 在这里建议采用全站仪测量的方式进行轨距和超高传感器的校准工作,首先在“配置Æ选项”功能菜单下选择“使用全站仪”
模式。
1)点击“配置Æ校准/标定Æ传感器”,选择利用全站仪测量方式校准传感器,则倾斜和轨距传感器同时执行。
利用全站仪测量方式进行传感器的校准时,必须在全站仪建站完成之后,保证校准精度最高,小车与全站仪之间的距离为20米左右。否则软件会弹出错误对话框;且校准过程中保持小车位于轨道上静止不动。
首先,将棱镜安置在小车固定端,全站仪瞄准小车固定端棱镜并点击测量。
其次,将棱镜安置在小车的活动端,全站仪瞄准小车活动端棱镜并点击测量。
可以通过“选项”按钮来设置测量限差值,如下:
距离偏差:2.5m,小车与全站仪之间距离范围20±2.5m。
最大测回数:10
最大偏差:超高(传感器)0.2mm;超高(全站仪)0.2mm。 轨距(传感器)0.2mm;轨距(全站仪)0.2mm。 (超高和轨距的偏差值表示各测回之间数值的差值限差)
当完整测量小车的固定端和活动端棱镜后(一个测回),软件会弹出一个残差列表,如下:
点击增加按钮,添加其他测回测量,从第二测回开始,全站仪会自动旋转到指定的棱镜位置,不需要人工瞄准,建议至少测量3个完整测回。
如果某个测回的数值偏差过大,可以通过“删除”按钮来删除。
最后,点击“结果”,有可能弹出“未达到最大测回数”的对话框,“OK”。
软件自动计算传感器偏差值并显示出来,“存储”Æ“Yes”即完成当前小车的倾斜和轨距传感器的校准工作。
注:每天使用小车测量之前传感器校准工作必须执行。
第四步,检查轨道几何形态参数。
“配置Æ轨道几何参数”,当前界面默认值为轨道几何计算参数,如下,以其中一侧铁轨作为参考并根据小车的几何关系来计算出轨道的坡度和超高等。
超高基准:1505.2mm(标准60轨道应为1505.13mm)
标准轨距:1435.0mm
平面参考:DB标准
高程参考:DB标准
间接里程计算
注:轨道几何形态参数设置只需要在初次使用时设置好即可,以后的使用过程中,软件自动默认。
第五步,测量并调整轨道。
当做好所有准备工作后,即可进行轨道测量精调工作。
1)“测量Æ开始测量”,开始测量为整个小车检核的核心界面,通过此界面可以将线路的线形参数测量并显示出来,这样指引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轨道调整。给定一个测量起始点名称、代码,选择一个测量点类型“标准”“约束点”“强制点”,为了正确的测量和计算,必须选择棱镜和小车固定端所在的方向;以及选择棱镜和小车固定端的参考是按照大里程或小里程方向;如下:
可以选择使用常规测量模式或跟踪测量模式测量。
警告:建议选择小车固定端在参考轨道(低轨)一侧,棱镜在小车固定端侧。如果输入的路线参数与实际轨道位置不符合,则在测量的对话框中没有数据显示,全为“?”
在测量前,棱镜的常数和棱镜的高度需要输入正确,小车棱镜架上表面到轨道表面的距离为固定值(17cm),而实际棱镜高是棱镜支架固定值+棱镜实测高度值,小车标配棱镜高度为4cm,常数为-34.4mm。
当所有的设置都完成后,就可以进行测量工作了,调整值界面随后显示出来,我们可以通过点击“>”来切换不同数据界面。
△ 左轨中线:7.3 mm
△ 左轨高程:3.3mm
△ 右轨高程:4.2mm
△ 右轨中线:6.9mm
备注:黑色的三角符号表示调整方向。
里程:191340.2700m
左轨高程:8.3940m
右轨高程:8.3947m
移动距离:0.0010m(小车当前位置到前一点距离)
超高:0.5mm
△超高:-0.5mm
中线:0.7108m(标准值为0.7175m)
轨距:1433.7mm
E:490172.4804m 棱镜东坐标
N:85368.9918m 棱镜北坐标
H:8.3941m 棱镜高程
△中线高程:0.0030m
2)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建议使用全站仪标准测量模式(精度高于跟踪测量模式)。保存轨道数据并导出“文件Æ导出”,GEDO
格式(*.csv)数据格式给GEDO Calc后处理软件
4.GEDO Calc后处理软件
¾把GEDO CE外业采集软件导出的GEDO格式*.csv文件导入到GEDO Calc软件当中
¾如果精调数据显示在限差范围内无超限情况,打印数据报表和波形图提交监理审查备案。
¾如果精调数据显示超限就把数据再次导出为*.csv格式
5.长轨精调软件
¾把GEDO Calc导出的*.csv文件导入到长轨精调软件,进行内业模拟试算调整
¾模拟试算调整完毕后导出并打印扣件调整量报表,并指导工人进行扣件更换。
三、 GEDO CE轨道精调系统注意事项
GEDO CE轨道检测小车应用为高速铁路上轨道检测,为高精度仪器,所以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要格外小心注意,避免不必要的碰撞及人为破坏,也应该注意在使用时软件方面的操作等。
1 轨道几何参数输入正确性,避免精调过程中出现错误数据。对于
右侧轨道,根据实际设计情况输入里程参考线。
2 使用全站仪建站过程中,保正CPIII棱镜面朝向全站仪,并且查
看建站的精度指标,保证建站的中误差在±1.5mm内。
3 全站仪的架设应保持与小车棱镜在同一条轨道上方,并且架设高
度要尽量低,以保证观测过程中水平角和竖直角的变化范围最小,保证测量的精度性。
4 观测方法采用由远及近的方式,尽量避免利用往返测量方式,否
则会造成往返测观测数据不一致性(0.5-1.0mm)。
5 由于全站仪及观测环境的客观因素,每站观测范围为10-70m之间,
以保证测量数据的精度。
6 调整过程中可以不记录数据,但调整完毕后需统一进行等间距测
量(每个轨枕测量一次),保存调整后数据生成报表和图形备案。
7 在进行轨道调整时,相邻两站之间应保持10m左右的公共搭接区
域,以保证整条轨道的顺延性。
8 建议将小车的固定端安放在内轨侧(低轨),将棱镜与活动端安放
在外轨侧(高轨)。
9 建议小车上棱镜安放应保持,棱镜面朝向全站仪,避免左右、上下的偏转,否则会照成测量数据的错误性。
10 每天精调工作前需做小车的检核工作(倾斜和轨距),且保证校准
工作的精度可靠性。
11 由于TSC2控制器CPU处理速度和GEDO CE软件本身的局限性,在
点触屏幕菜单时,应保持稳妥,等待上个命令执行完毕后再发送下个命令,否则容易造成死机现象。
12 如果TSC2死机,可按住电源键5秒重新启动,但中心启动后需检
查手簿和小车之间的Bluetooth连接设置。
13 TSC2不允许同时打开Survey Controller和GEDO CE两个软件。
14 一个任务下的数据量不要过大(<500k),否则导出及处理速度会
很慢。
15 轨道小车校准工作一定要准确,超高可利用小车本身掉头方式测
量两次做为数据检测,轨距可利用轨道尺测量出轨距值为基准数据。
16 观测过程中不要遮挡棱镜与全站仪,如被遮挡则放弃本次测量,
重新测量该点。
17 由于客观因素引起的测量中断,可重新启动GEDO CE软件进行相
关的测量工作。
18 对于高精度测量仪器而言,注意日常保养和清洁工作,以保证精
度的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