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三字经》试题汇总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5:43:40
文档

《三字经》试题汇总

《三字经》试题汇总一、填空题1、“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2、“六经”也叫“六艺”是指《诗》《书》《易》《礼》《春》《秋》。3、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是构成万物不可缺少的元素,并称为五行。4、“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臣之间言行要合乎义理,父子之间相亲相爱,夫妇之间和顺相处。5、我国古代图书按分为经、史、子、集四类,凡能自成一家的著作叫子书。6、仁、义、礼、智、信是处事做人的标准,并称为五常。7、圣人是指孔子,“老庄”是指
推荐度:
导读《三字经》试题汇总一、填空题1、“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2、“六经”也叫“六艺”是指《诗》《书》《易》《礼》《春》《秋》。3、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是构成万物不可缺少的元素,并称为五行。4、“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臣之间言行要合乎义理,父子之间相亲相爱,夫妇之间和顺相处。5、我国古代图书按分为经、史、子、集四类,凡能自成一家的著作叫子书。6、仁、义、礼、智、信是处事做人的标准,并称为五常。7、圣人是指孔子,“老庄”是指

                 《三字经》试题汇总

一、填空题

1、“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六经”也叫“六艺”是指《诗》《书》《易》《礼》《春》《秋》。

3、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是构成万物不可缺少的元素,并称为五行。

4、“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臣之间言行要合乎义理,

父子之间相亲相爱,夫妇之间和顺相处。

5、我国古代图书按分为经、史、子、集四类,凡能自成一家的著作叫子书。

6、仁、义、礼、智、信是处事做人的标准,并称为五常。

7、圣人是指孔子,“老庄”是指老子、庄子。

8、“此四时,运不穷。”中的“四时”是指春、夏、秋、冬。

9、《春秋》的“传”主要有三部:《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0、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及,“中”是正确的意思,“庸”是平常的意思。

二、选择题

1、“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中的“菽”指的是(C)。

A、小米      B、高粱      C、大豆      D、玉米

2、“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中的“豕”指的是(A)

A、猪      B、鸭       C、鸽子     D、狗

3、“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

A、要孝敬父母  B、要尊敬兄长   C、要认真学习

4、“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C)

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  

5、《孟子》共有(A)篇。

A、7篇        B、15篇        C、20篇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2分,共10分)

1、《论语》这本书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                                                           (     )

四、我会选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个故事发生在(B)身上。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2、“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

A、要孝敬父母 B、要尊敬兄长 C、要认真学习

3、“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C)

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

4、“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这句话是说(B)

A、要坚持锻炼身体。 B、做人要遵守礼节,讲求信用。

C、子女要孝敬父母。 D、要加紧时间学习。

5、《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孩子,五个孩子都很有出息。(A)

A、窦燕山 B、曾参 C、黄香 D、孔子

6、《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B)

A古诗 B四诗 C唐诗

7、《论语》共有(C)篇。

A、10篇 B、15篇 C、20篇

8、“如果不加以教育,一个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发生改变。”用《三字经》原文表达是哪一句?(A)

A.苟不教,性乃迁。 B.教之道,贵以专。C.人不学,不知义,D.幼不学,老何为。

9、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中的“粱”指的是(B)。

A.小米 B.高粱 C.大豆 D.玉米

10、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中的“豕”指的是(A)。

A.猪 B.鸭 C.鸽子 D.狗

11、王小清的爸爸对儿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只顾着自己打牌。你打算用哪句话来劝他?(B)

A.亲师友 习礼仪 B.养不教 父之过

C.昔孟母 择邻处 D.人不学 不知礼

12、三才者指的是(A)。

A 天地人 B 日月星 C 君臣义

五、我是小判官

1.《孟子三迁》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孔子身上的。 (×)

2.《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谦让。 (√)

3.《三字经》中窦燕山教育子女,很有方法,子女长大后,名扬四海。(√)

4.“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意思是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三次搬家,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气得剪断了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布,让孟子知道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5.“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的后一句是“子不学”。 (×)

6.君则敬,臣则忠是十义中的两义。 (√)

六、填空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2、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3、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4、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5、曰水火,土金木。此五行,本乎数。

6、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7、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8、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9、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善游说。

10、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11、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12、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1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14、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6、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17、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18、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19、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20、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21、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22、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2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2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七、按要求写原文或意思

1.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意思: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2.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间的差异不大。但是随着后天所处的环境以及所受教育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3.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三次搬家。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气的剪断了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布。

原文: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意思: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八、找错别字,将错别字圈出来,并改正在括号里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习远,苟不教。性乃,之道。贵以。

(近)(相)(迁)(教)(专)

孟母,处;子不学,断机。(昔)(择)(邻)(杼)

燕山,有方;教五子,俱。(窦)(义)(名)(扬)

养不,父过;(教)(之)

叫不,惰。(言)(师)(之)

子不学,所宜。(非)

幼不学,为?(老)(何)

文档

《三字经》试题汇总

《三字经》试题汇总一、填空题1、“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2、“六经”也叫“六艺”是指《诗》《书》《易》《礼》《春》《秋》。3、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是构成万物不可缺少的元素,并称为五行。4、“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臣之间言行要合乎义理,父子之间相亲相爱,夫妇之间和顺相处。5、我国古代图书按分为经、史、子、集四类,凡能自成一家的著作叫子书。6、仁、义、礼、智、信是处事做人的标准,并称为五常。7、圣人是指孔子,“老庄”是指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