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石化集团华北石油局(简称华北石油局)地处中原,北临黄河,西依嵩山,隶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直接管理的油气分公司,成立于2002年5月,其前身(地质矿产部华北石油局)是一支具有五十年光荣历史、勘探力量雄厚的油气勘探开发综合队伍,其主体队伍的足迹遍及中国22个省(市、自治区),为大庆等9个油田的发现发挥了战略性的先导作用,为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突出贡献。其总部机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工程施工、科研、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
华北石油局、华北分公司的主体队伍从事石油普查和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50多年,足迹遍及祖国22个省、市、自治区,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江汉油田、江苏油田、中原油田、塔河油田等10余处油气田的发现和建设,发挥了战略性先导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自2000年整体并入中国石化以来,华北石油局、华北分公司的整体优势得到发挥,油气勘探开发取得新的重大成果。率先解决了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低压、低渗、低产的世界级技术难题,以超常规的速度建成年产2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大牛地气田,跻身中型油气田的行列;鄂尔多斯南部镇泾油田百万吨产能建设已初见成效;油气工程施工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创造了一系列新的生产技术指标和新的施工业绩,企业步入持续有效发展的快车道。
二、生产、经营、科技、管理现状和发展前景
华北石油局目前拥有175支工种齐全的油气工程施工队伍,年钻井施工能力达到100万米,可承担全套油气勘探开发施工任务。拥有4700多台套专业门类齐全的装备,1137台套主要专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工程队伍分布在国内的西北、鄂尔多斯主要工区,以及东北、川东北、国外的哈萨克斯坦、沙特、也门等工区。以较强的专业技术和品牌服务优势赢得了广阔而稳定的市场,在生产实践中攻克了多项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工程技术难题,研发了多项工程工艺及技术方法,创造和刷新了一批国际、国内先进纪录和技术指标。安全优质地完成了亚洲第一深井——塔深一井(井深8408米)设计规定的所有钻探作业任务,创造了一系列国内外石油钻井工程技术新纪录。在鄂尔多斯盆地形成了“主源定型、相控储层、高压封闭、近源成藏”的近源箱型成藏理论;大型岩性圈闭和致密储集岩综合评价技术;相控薄储层和煤系储层三维地震综合预测技术;气藏精细描述、优化布井、产能评价、开发指标优化技术;优快钻井、储层保护、储层改造技术。水平井、分支井钻井实验取得成功,X射线荧光录井技术、定录一体化技术以及快速、优质、特殊工艺井测井等技术不断完善,水平井测井服务和井下连续压裂技术实验取得成功,保证了油气开发的增储上产。
华北分公司以油气勘探开发为主业,坚持在传承中创新,以科技为先导,率先解决了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低压、低渗、低产的世界级技术难题,以超常规的速度建成年产2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大牛地气田,成为中国石化向大华北地区供气的主要单位。目前,有“陕-蒙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牛地气田”、“甘肃鄂尔多斯南部镇原-泾川地区油气勘查”等油气勘探开发执行区块16个,总面积28300平方千米。天然气探明储量3522亿立方米、三级天然气储量7602亿立方米;石油探明储量1132万吨,三级石油储量24115万吨。为中国石化能源战略提供了雄厚的资源基础,以年产石油天然气200余万吨油当量的生产规模,跻身百万吨级以上中型油田企业的行列。
2009年实现经营收入52.06亿元,同比(下同)增长7.3%;实现利润1.92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10.87%。其中华北分公司实现经营收入27.99亿元,增长4.3%;实现利润1.65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11.36%。华北石油局实现经营收入24.07亿元,增长11 %;实现利润26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7.9%。向国家和地方缴税1.16个亿。
目前,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已经成为中石化“大华北”地区(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及内蒙等)的主要气源地,供气量占该地区供气总量的58%。油气工程施工在总体保证鄂尔多斯油气勘探开发的基础上,以西北、川东北和国外油气工程施工市场为重点,合理调整市场布局、增加先进装备、优化队伍规模、扩大服务领域,施工能力和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施工质量和业绩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基于近几年发展形成的良好基础,华北局、分公司2009年明确提出了“1133”中期发展目标:即在“十二五”末,经营收入达到100亿元,建成400万吨原油生产基地,保持30亿方天然气年生产能力,实现利润30亿元。
三、人才队伍现状、人力资源及主要激励措施
华北石油局、华北分公司现有员工9000人,正式职工4116人,劳务用工4884人。其中经营管理人员1242人、专业技术人员1104人、技能操作人员1581人。中石化专家11人,教授级高工13人,高工462人,中级699人,初级914人。华北局和分公司的正式职工主要是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主要岗位的技能操作人员,一般工种岗位的人员主要通过社会劳动力机构派遣劳务工。
华北石油局、分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人才理念。积极建设和发展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操作人才“三支人才”队伍。我们十分重视人才引进、使用和开发工作,努力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通过人事制度、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科学、配套的人才任用体系、人才激励机制以及员工内部流动制度,达到人适其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管理目标,逐步完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操作人员三支人才队伍齐头并进、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培训体系。并加强推行导师带徒培养制度,使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学习更具有效性和目的性,缩短磨合期和适应期,尽早岗位成材。新引进的大学毕业生在国家规定的一年见习期内享受定级后的工资待遇。紧缺优秀毕业生、研究生到工作单位后将视具体情况给予适当补助,部分单位还将安排成套职工公寓。
华北石油局、分公司对员工尤其是基层单位在一线工作的员工有一定的激励措施:一是奖励制度,根据工作量完成及效率和个人贡献情况,有针对性的制订奖金考核分配体系。二是划分岗位系列,为了避免晋升途径单一化,采用行政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岗位三大系列并行而且可以交叉进行;将工作能力、责任大小、劳动强度等要素作为考核晋升的主要指标,不局一格选拔和使用人才。三是培训经常化、制度化。职工培训从三个方面开展,即知识技能类、基本素质类和综合能力类,制定并实施了内部培训管理程序和外部培训管理程序以及相应的各类培训方案计划,每年都选送外语好、业务精的员工到国外进行专业技术或管理技能学习培训。
四、单位内部会计核算制度
在这里,可以发现,我们可以实时调阅中国华北局石油各基层单位公司销售石油的总量、成本费用的发生情况,甚至可以清楚地查到地区公司每一个科目核算的明细,随时获取动态的财务信息。
将所有基础账务数据集中到股份公司总部,并直接生成股份公司各板块报表及合并财务报告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这就是中国石油的会计一级集中核算系统。
按照国际国内公司的一贯做法,合并会计报表一般都是基于报表的逐层汇总、抵销、合并。中国石油则以一套账自动生成报表的思维,简化合并抵销层次,合并报表由传统表抵法转变为账抵法,成为国内外同类规模公司从未有过的先例。可以看出,中石油会计一级集中核算系统的整体架构、理念以及应用架构、运行架构、网络架构都是非常先进的。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标准,因为做集中核算涉及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标准化的核算,包括会计业务流程的标准、指标体系的标准、代码体系的标准等等。只有在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的信息化才得以实施。财务管理有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在理论界经常会讨论二者的辩证统一。有人说这是哥德猜想,因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很难处理。太集中了,会统得太分散,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如何把握这个度是很难的。
集中管理虽然有很多优点,也有很多的缺点。比如说,可能有些财务权都集中在上面,下面的公司如果有些想要改变,那么要通过上面的同意和平衡,这样效率就会降低。
首先,应该积累经验,研究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的最完美结合点,明确哪些可以放,哪些必须集中。其次,需要加强内控。会计本身就应该加强对经济业务的监督。现在已经做到了集中核算的系统,那么下一步是否可以向集中核算和实时监控这个方向再做一下努力,把内控的思想嵌入到这个系统当中,使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从技术上讲计算机系统向来都有两大系统,一个是集中系统,一个是分散系统。不管是数据库管理还是数据处理,都存在两个系统的使用,但是这二者不是相辅相成的。集中管理系统和分散管理系统各有优缺点。另外,在风险方面一定要提高警惕。系统在运行的初期,大家的关注会比较多,时间长了很容易放松警惕。
五、五大能力分析与诊断
(一)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与诊断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
中国石化华北石油局和参照企业的流动比率表
华北石油局江苏油田天津石油
化工
安徽石油
勘探
2008年流动比率0.5731 0.4809 0.8586 1.2194 2009年流动比率0.63 1.9623 0.76 1.1494 2010年流动比率0.80 1.5239 0.8767 0.67 从表1-1可以看出中国石化华北石油局流动比率三年来一直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流动资产的增加,10年增幅达到28.9%。与同行业强企业相比,江苏油田2009年的流动比率的状况最好,接近基准值2。其他几家的速动比率均远远低于2,说明除中石油外,他们均面临着短期偿债的问题,其短期债权人需要注意。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验比率”(Acid-test Ratio),是指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中国石化华北石油局和参照企业的速动比率表
华北石油局江苏油田天津石油
化工
安徽石油
勘探
2008年速动比率0.5731 0.4356 0.8586 1.0119 2009年速动比率0.1580 1.8044 0.47 0.9238 2010年速动比率0.7996 1.1039 0.59 1.00 从表1-2可以看出,中国石化华北石油局2009年的速动比率均低于2008年、2010年,主要是由于2009年其速动资产较少,2010年,情况有所改善,但就指标分析,其短期偿债能力有待改善。就行业而言,江苏油田2009、2010年表现比较优秀,而安徽石油勘探则是相对稳定。
3、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一项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也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这个比率对于债权人来说越低越好。因为公司的所有者(股东)一般只承担有限责任,而一旦公司破产清算时,资产变现所得很可能低于其账面价值。所以如果此指标过高,债权人可能遭受损失。当资产负债率大于100%,表明公司已经资不抵债,对于债权人来说风险非常大。
中国石化华北石油局和参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表
华北石油局江苏油田天津石油
化工
安徽石油
勘探
2008年资产负债率0.5335 0.11 0.2905 0.5506 2009年资产负债率0.5377 0.6339 0.3740 0.5961 2010年资产负债率0.5843 0.6354 0.3872 0.6515 从表得知,2009年中国石化华北石油局资产负债率与2008年基本持平,比2010年低五个百分点。说明2010年比2008年、2009年的财务风险高;主要原因在于2010年负债总额增加了335亿元,所有者权益增加不多,而资产增加约543亿元,资产与负债增加不成正比。从行业看,中国石油资产负债率是最低的,但近年来也有上扬的趋势,说明其债权融资能力在进一步加强。相反,中国海油几年的值都是最高的,说明其偿债能力相对较差,应注意调整其资金结构。
(二)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与诊断
企业的营运能力主要是指企业利用资产的能力,目的是为了帮助分析与诊断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以及预测企业未来价值的发展趋势。本部分将分析与诊断以下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1、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
此处的平均存货是当年年初存货和年末存货的平均值,中国石化和参照企业的存货周转指标见下表。
中国石化华北石油局和参照企业的存货周转率表
华北石油局江苏油田天津石油
化工
安徽石油
勘探
2008年存货周转率12.559 2.6336 7.6317 13.0512 2009年存货周转率8.7193 14.5982 6.1625 13.8473 2010年存货周转率8.6524 8.6621 7.0913 1.5714 从年度对比指标看,中国石化华北石油局存货周转率逐步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石化存货数量逐渐增多,面对国际市场原有价格的变化和战略需求的考虑,中国石化进行了存货储备。从同行业对比来看,2009年中国海油和东华能源的存货周转率较均有所上升,主要原因是由于2009年成品油的价格的改革。2010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产值和主要石化产品产量继续大幅增长;对外贸易增速明显加快;石油和化工市场总体平稳,产销基本顺畅,价格保持稳中上扬态势;行业投资平稳增长,导致了各公司的存货周转率的下降。
2、应收账款周转率
公司的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司的应收账款如能及时收回,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便能大幅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就是反映公司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比率。它说明一定期间内公司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它表示公司从获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变成现金所需要的时间。
中国石化华北石油局和参照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表
华北石油局江苏油田天津石油
化工
安徽石油
勘探
2008年应收账款周
转率
80.8159 60.652 19.3927 2009年应收账款周
转率
67.9628 44.7099 36.7238 2010年应收账款周
转率
40.1854 43.2541 16.7768
从年度对比指标看,中国石化华北石油局应收账款周转率持续下降。分析与诊断其原因。2008年应收账款款项为130亿元,2009年上升至266亿元,2010年则为505亿元;但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44万亿元、1、35万亿元、2万亿元左右,应收账款与主营业务收入与之前比不成正比。从企业间对照来看,中国石化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相对较高,说明其应收账款周转率横向比较并不糟糕,并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企业获现能力分析与诊断
获现能力关系到上市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是投资者、经营者、及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主要有以下指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营业利润率、每股净资产、每股盈余。
1、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中国石化华北石油局净资产收益率表单位:%
2010 2009 2008
中国石化华北石油局净
16.25 8.99 18.35
资产收益率
中石化华北石油局净资产收益率相对较平稳。其由于2009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下降的原因,导致净资产收益率在2009年也是大幅跳水,但总体上看,还是比较乐观的。
2、每股收益
中国石化华北石油局每股收益表单位:元
2010 2009 2008
中国石化华北石油
0.707 0.342 0.652
局每股收益
3、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
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流量/普通股股数
中国石化与参照企业的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表
2010 2009 2008
中国石化每股营业现金
1.832 0.8636 1.433
净流量
中国石油每股营业现金 1.46 0.966 1.1595
东华能源每股营业现金
-2.06 0.5988 1.0572
净流量
从表中可以看出,中石化的的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在同行业中最高,这说明中石化的经营现金流量的总额并不比中石油少,只是销售额的巨大抵消了销售现金比率,在同一水平上普通股股数,中石化的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仍是可观的
通过对中石化的获现能力诊断与分析,可以看出中石化的利润的取得与现金基础的相关性。
(四)企业发展能力分析与诊断
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可以用来衡量公司的产品生命周期,判断公司发展所处的阶段。
中国石化和参照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表单位:%
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东华能源2008年主营业务收
20.522 56.9169 28.0734 26.1679 入增长率
2009年主营业务收
-7.3720 47.5867 -4.972 43.94 入增长率
2010年主营业务收43.562 23.673 42.3687 -43.4782
从上表中我们发现中国石化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小幅下降,而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大幅攀升,销售形势良好。而在同行业中,中国海油表现最好,收入连年攀升,只是增幅有所降低。中国石化总结了2009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下降的原因,使得2010年增长加快。那么我们来通过实际数据看石化2009年业绩到底为何下降,哪些经验值借鉴呢?
中国石化2009年收入结构表单位:亿元
项目主营业务
收入主营业务成
本
毛利率(%)
合计13450.52 10358.15 29.8
其中:炼油7035.715407.07 5.3
其中:营销与分销7830.91 7184.13 8.1
其中:勘探与开采1238.35 744.70 34.1 可以看出,炼油、营销与分销是中国石化的核心主营业务,在收入中占绝对比例,但是毛利率不高,而勘探与开发毛利率却高达34、1%,是中国石化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各业务与2008年相比均有所下降,2009年之所以实现盈利,主要归功于成品油价格的改革。从市场环境看,我国生产持续增长,产品价格上升,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但原油缺口加大,炼油能力呈现结构性过剩。因此接下来的时间里,中国石化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发展前景。
2、总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是企业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同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本期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资产是企业用于取得收
入的资源,也是企业偿还债务的保障。资产增长是企业发展的一
个重要方面,发展性高的企业一般能保持资产的稳定增长。
中国石化和参照企业的总资产增长率表单位:%
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东华能源2008年总资产增长
3.0652 143.4002 11.7633 58.3733
率
2009年总资产增长
15.1867 7.5437 21.202 16.5396
率
2010年总资产增长
13.7980 8.6957 36.6529 205.6328
率
中国石化的总资产增长率与销售收入的增长和营业利润的增
长成正相关,表明中国石化正在为企业的后期发展积蓄力量。
3、每股净资产增长率
每股净资产增长率=每股净资产年增长额/年初每股净资产额,每股净资产增长率是反应企业每股净资的变动水平。
中国石化和参照企业每股净资产增长率表单位:%
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东华能源2008年每股净资产
9.680214.6703 17.027090.8730
增长率2009年每股净资产
14.263212.6668 6.92847.2765
增长率
2010年每股净资产
11.714410.9835 9.4382 6.6390
增长率
每股净资产值反映了每股股票代表的公司净资产价值,是支撑股票市场价格的重要基础。每股净资产值越大,表明公司每股股票代表的财富越雄厚,通常创造利润的能力和抵御外来因素影响的能力越强。而每股净资产增长率则反应了企业的发展状况。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到,中国石化的每股净资产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是中国评价星级最高的股票。
从以上分析与诊断来看,中国石化的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同时由于具有国企背景和行业优势,发展能力被普遍看好。
(五)综合分析与诊断
从以上分析和诊断可以看出,中国石化在经济2008年的增长和2009年的低迷后,2010年增长迅速,而关于2009年,虽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受成品油价格改革,还是取得了不凡的收益。但与国际化的大石油公司,如埃克森美孚、BP以及壳牌
相比,中石化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既有自身管理的问题,也有行业竞争加剧的问题。
第一,企业自身问题
1、炼油能力结构性过剩。由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石油消费也在迅速上升,但国内石油资源比较贫乏,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石油累计探明可采储量61亿吨,累计已采出36.1亿吨,剩余可采储量仅为24.9亿吨;剩余石油可采储量中,低渗或特低渗油、重油、稠油和埋深大于3500米的占50%以上。2009年我国原油产量位居世界第五位,这是近10年来我国原油产量增长最高的一年,依然无法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当年进口原油同比增长15.19%,达到6900多万吨,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30%。中国石化炼油加工能力的利用率一直较低,2009年中国石化加工原油1.196亿吨,同比增长4.6%,开工率由2007年的68%提高到76%。解决炼油结构过剩问题着重两方面:一是增加对含硫原油的炼制能力;二是在关闭部分低效率小炼油厂的同时改造大炼油厂形成规模经济。
2、中国石化的利润率较低,成本偏高。中国石化的主营业务生产加工销售等均在国内,而国内劳动力富足,劳动成本低廉。那么为何会出现成本畸高,而利润率不及同等国外企业的五分之一呢?主要原因之一是企业的管理结构导致了这一后果,由于中国石化是国企,在工资福利等方面相对偏高,同时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没有做到资源最大化,岗位劳动力过剩,从而导致了企业的成本增加,而在销售额的持续增长下,企业的利润却不成正相关。
3、中国石化的销售费用增长远超出营业收入增长,可能效率下降,利润减少。
第二、行业问题
中国石化行业的SWOT分析:强势分析:生产持续增长,产品价格上升,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弱势分析:原油缺口加大,炼油能力呈现结构性过剩;石油进口将继续增加,外汇支出负担重;我国尚未建立安全储备,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差。
机会分析:充分利用国内的石油资源,加强勘探开发,不断提高国内石油产量更有可能;积极参与海外石油勘探开发,争取获得国外石油资源。
风险分析:进入3月份以后,国内市场汽柴油国家定价应提未提,市场信心受到打击;国际市场价格的传递可能影响我国企业成本和内需增长。
石油行业仍然面临着以下问题:石油战略储备问题、石油期货问题、成品油价格问题、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动,这些问题的不定性将给中国石化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不可预测性。
第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中国石化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与诊断,中国石化虽然在2009年出现了负增长,但纵观全局,中国石化的发展还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根据以上数据进行预测,中国石化在接下来的“十二五”中将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但在买你对国际市场环境的挑战时,还需要审时度势、运筹帷幄。
通过上述分析与诊断,结合中国石化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流动资产管理,提高公司偿债能力;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中国石化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低于基准值,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收到了严峻的考验,面对石油行业巨大的变化,建议中国石化应该加强流动资产的管理,提高公司偿债能力,降低公司运营风险。
2、扩大资源,拓展市场;
由于中国的地域,中国的探明原油存储量远远少于其他经济大国,众所周知,石油是经济的命脉之一,如果没有石油的支撑,将会极大的制约经济的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原油市场,中国石化应该进行原油的存储,进行国家经济战略调整;利用已有的技术手段探测更多的原油;向国外扩展,收购其他国家的油田,为我所用。同时面对同类型的企业的竞争,中国石化在国内的直营加油站已经占有将达的优势,在未来的发展中,希望能够继续巩固此战略。2010 年公司将受益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国内石油石化产品需求的稳步增长,公司盈利水平将有进一步的恢复。随着上游油气勘探开发加大,集团海外资产注入,公司的资源基础将不断增强,天然气业务正在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
(一)降低主营业务成本,加强资本运作,提高公司整体利润率。
根据之前的财务指标分析,中国石化的主营业务成本较高,降低主营业务成本的同时,不但可以使企业的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同时能够为企业节省资金,进行进一步的扩张发展。据了解,目前中国石化的资本运作仍在进行中,符合财务指标分析的结果。发行债券是其目前的选择,但考虑到成本,建议扩增股票,进行股权融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