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1年八省联考作文写作指导:铭记历史,迎接挑战(附文体详解及范文展示+八省联考语文试卷评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5:44:37
文档

2021年八省联考作文写作指导:铭记历史,迎接挑战(附文体详解及范文展示+八省联考语文试卷评析)

2021年八省联考作文写作指导: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十九万七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
推荐度:
导读2021年八省联考作文写作指导: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十九万七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
2021年八省联考作文写作指导: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十九万七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社会责任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审题

1.真实情境的。命题者选择“抗美援朝”作为作文材料的核心关键词,在作文材料中陈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壮举。并评价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的伟大意义,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这是题目展示的真实情境,考生写作当在此基础上进行。但是如果考生解题仅止于此,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材料最后一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才是题旨所在。也就是说中国人民一直在铭记历史,在以抗美援朝的精神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挑战,那么今天,在新长征路上,新的一代亦应铭记历史,以抗美援朝的精神迎接新的挑战。

2.典型任务的。“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这个指令规定了写作主题,考生不可以旁逸斜出;考生同时还要明白,这里要铭记的是抗美援朝的历史,抗美援朝的精神,否则会流于泛化写作。“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再一次提醒考生要基于材料内容展开分析和联想,不能忽视抗美援朝这一重实,另起炉灶。

3.价值判断的。题目对于抗美援朝时的伟大军民,对于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持褒扬态度,意在提醒年轻的一代铭记历史,在新的征程中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呼吁更多人继承这样一份伟大的精神遗产。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围绕“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征文主题,考生可以选择从大的层面切入,写抗美援朝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代的价值;也可以选择小的切口,比如从志愿军的角度,从后方广大支援者的角度写他们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如何面对艰苦卓绝的挑战,从而激发新一代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当然也可以综合立意。

2.联想是开放的。2020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周年性的时事热点,考生对抗美援朝的史实可以说并不陌生,因此,基于抗美援朝这一史实的联想是多样的。如考生可以通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联想当时新中国建设中发扬抗美援朝精神、迎接艰苦挑战的种种史实;可以思考抗美援朝精神的现实意义。联想的层面非常多。

3.文体是开放的。考生可以侧重感性表达,写成记叙文或散文,表达自己对抗美援朝精神的感受,突出学习抗美援朝精神的主旨;也可以理性表达,写成议论文。

解题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语料来自人民日报10月23日社论《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沿袭2019全国卷Ⅱ的命题思路,重点考查价值观,体现立德树人的宗旨。本题的命题材料由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具体事例和数据组成,如“先后有290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十九万七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等。命题者在摘取材料时从大处入手,数据的加入有利于考生真切地感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实在来之不易。最后,命题者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作为收尾,这一立意方向和任务部分的正文主题相呼应。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铭记历史,迎接挑战。

2.铭记抗美援朝精神,走好新长征路。

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4.感悟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密码”。

……

偏题立意:

1.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偏离材料的核心词)

2.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偏离核心任务)

3.历史已经过去,今天更加美好。(同上)

4.不怕艰苦,不惧强敌。(同上)

5.气势如虹,跨过“鸭绿江”。(同上)

下水文

铭记历史,迎接挑战

郑镇濠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面临严重威胁,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两年零9个月的艰苦卓绝的奋战,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70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来,中国人民勠力同心、风雨无阻,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砥砺奋进,谱写着中华儿女继往开来、英勇向前的华美乐章。70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华儿女不畏牺牲,砥砺奋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振奋人心的乐章,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光明前景。

新时代的我们必须铭记历史,在历史中汲取发展的能量。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因此,发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对我们今天坚定信念、勠力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2021年悄然而至,挑战不再是战场上的刀剑炮,而是科学技术,因此,我们应继承不惧艰辛、不畏艰苦的抗美援朝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铭记历史,迎接时代的挑战!

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继承中华民族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需你我同行。

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正是要以发展的思维、长远的眼光来审视历史、观察现实、思考未来,更好地汲取历史经验,从中获得现实和长远的教益,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今天,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进行着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挑战面前,我们要主动做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勇挑重担、勇往直前。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鉴往事,知来者。让我们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而努力奋斗。

稳中有变,创新命题,指点方向——八省联考语文试卷评析

一、模拟命题展现高考新动向

1.选材贴近现实生活

论述类文本阅读选取了两则文本,两则文本都是涉及人工智能话题,但对待人工智能态度各异,意在引导考生辩证思考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文学类文本选取了金克木先生的《国文教员》及其自评,关注传统语言文化及个人成长;文言文阅读则选择刚正不阿、秉公办事的霍光为传主,弘扬正能量。

2.考点覆盖全面参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命题,考点覆盖程度高,突出对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在山东新高考卷的命题模式下有所变化,全卷涉及对词语、病句、修辞等的考查,要求考生基于文本作答,既突出基础性又避免答题套话的出现,突出选拔性。

二、素养试题新亮点

1.新增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第3题增加了对论据的考查,要求考生选择最合适的论据用以支撑材料的观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而2020年全国卷Ⅰ则要求考生选择对材料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八省联考试卷在前三道选择题的题型分布上与2020年全国卷有所不同,重视论据的考查。论述类文本阅读第4题涉及论证手法的考查,第5题属于开放题,需要结合两则文本作出价值判断,相对于2020年全国Ⅰ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不复存在,转而被论述类文本吸收,在论述类文本中,论证方法、论证角度、论证特点等更容易被考查,因而出现频率增加。

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第9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列出评论要点,更偏向于开放题的命题形式。

文言文阅读第11题考查古今异义,更强调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第14题为新增主观题,分值达4分,降低了文言文翻译的分数,该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因此答案往往藏在文言文的个别情节中,属于细节题,这也对考生的文言文基本功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文字语言运用板块,命题人首次采取双文本模式,突破了全国卷的单一文本考查形式,选择材料更丰富,命题切面更大,在分值上,语言文字运用采取“9+11”的分值排布,但总分值没有改变。在考查病句修改时,命题人将病句修改考点由客观题改为主观题进行考查,考生需要知道病句修改的常见符号。新增概括段落大意以及对句式的考查。

2.特色题

作文第22题,虽然依旧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但是选取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命题的背景,同时,在命题材料的选取上,命题人从大的层面入手,引入诸多数据,有利于考生对抗美援朝战争产生更深刻的印象。本题的任务驱动要求考生围绕“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写一篇征文,考生在行文时应紧扣“铭记历史”和“迎接挑战”的逻辑结构,联系材料,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相比起2020年全国卷Ⅰ的历史人物评析,八省联考的作文命题更具时代意义,也更为考生熟悉,但考生需要把握主题,这就要求考生具有更强的思维能力,能读透命题任务。本作文题意在引导考生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作文命题既与时代热点相呼应,又能让考生有话可说。

三、2021年高考备考建议

1.提高阅读速度,科学安排复习时间。

就模拟卷的题型来看,基本稳定,但是题型内部的板块划分有增多的趋势,例如文学类文本阅读中,选取了两则文本,而两则文本既有独特性又相互联系,无形中对考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提高,增大了题目的难度。

2.提升语文学科素养

八省联考试卷借鉴了山东新高考卷的命题模式,但又有所区别,增加了诸如病句主观题的考查,在以往的全国卷中,病句修改一般为客观题,新高考模拟则一反常态,这也启示考生在复习备考时不应存有侥幸心理,应全面梳理知识点,唯有如此,才能在遇到语文基础知识时不再犯难。

文档

2021年八省联考作文写作指导:铭记历史,迎接挑战(附文体详解及范文展示+八省联考语文试卷评析)

2021年八省联考作文写作指导: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十九万七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