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讲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热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1.能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知道化学变化中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焓变)的概念。
3.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能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的计算。
4.了解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化学电源的重要性。认识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典型例题
例1.(2010山东卷)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不同
例2.(2011浙江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1,冰中氢键键能为20 kJ·mol-1,假设1 mol冰中有2 mol 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
B.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α,。若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则CH3COOHCH3COO-+H+向左移动,α减小,
Ka变小
C.实验测得环己烷(l)、环己烯(l)和苯(l)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916 kJ·mol-1、-3747 kJ·mol-1和-3265 kJ·mol-1,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的碳碳双键
D.已知:Fe2O3(s)+3C(石墨) 2Fe(s)+3CO(g),△H=+4.0 kJ·mol-1。
CO(g)+O2(g) CO2(g);△H=-283.0 kJ·mol-1。
C(石墨)+O2(g) CO2(g);△H=-393.5 kJ·mol-1。
则 4Fe(s)+3O2(g) 2Fe2O3(s);△H=-11.0 kJ·mol-1
例3.(2011重庆卷)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存在S-F键。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 .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则S(s)+3F2(g) === SF6(g)的反应热ΔH为
A. -1780kJ·mol-1 B. -1220kJ·mol-1
C.-450 kJ·mol-1 D. +430kJ·mol-1
例4.25℃、101kPa 下:
① 2Na(s)+12O2(g) === Na2O(s) △H1= -414 kJ·mol-1
② 2Na(s)+O2(g) === Na2O2(s) △H2= -511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B. 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 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D. 25℃、101kPa 下:Na2O2(s)+2 Na(s)= 2Na2O(s) ΔH= -317 kJ/mol
例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H=-0.3kJ·mol-1
B. 500℃、30MPa下,将0.5mol 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38.6kJ·mol-1
C. 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2++2OH-=Mg(OH)2↓
D. 氧化铝溶于NaOH溶液:Al2O3+2OH-+3H2O=2Al(OH)4-
例6.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
Na2O2(s)+CO2(g)=Na2CO3(s)+ ΔH=-22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的燃烧热为283 kJ
B.右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 ΔH>-452 kJ/mol
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
规律小结
1.反应热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不特别指明,即指25℃、1.01×105Pa。
2.反应热的大小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
3.反应热的大小与物质的计量数有关。
例如:2H2(g)+O2(g)=2H2O(g);△H=-483.6kJ/mol。
H2(g)+1/2O2(g)=H2O(g);△H=-241.8kJ/mol。
4.应用盖斯定律,把已给的热化学方程式乘以一定的系数,再进行加减可得要求的热化学方程式。
课堂练习
1.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下列做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A.发展氢能和太阳能
B.塑料制品的使用
C.提高原子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
D.尽量用纯液态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
2.一定条件下用甲烷可以消除氮氧化物(NOx)的污染。
已知: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574 kJ/mol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1 160 kJ/mol
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
A.CH4(g)+2NO2(g)===N2(g)+CO2(g)+2H2O(l); ΔH=-867 kJ/mol
B.CH4催化还原NOx为N2的过程中,若x=1.6,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3.2 mol
C.若0.2 mol CH4还原NO2至N2,在上述条件下放出的热量为173.4 kJ
D.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3.2 mol
3.某反应的Δ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
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
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
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
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的绝对值均正确)
A.C2H5OH(l)+3O2(g)=2CO2(g)+3H2O(g); ΔH=-1367.0kJ/mol (燃烧热)
B.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 =+57.3kJ/mol (中和热)
C.S(s)+O2(g)=SO2(g); ΔH=-296.8kJ/mol (反应热)
D.2NO2=O2+2NO; ΔH= +116.2kJ/mol (反应热)
5.已知⑴ H2(g)+1/2 O2(g)====H2O(g) ; △H1=a kJ·mol-1
⑵ 2 H2(g)+ O2(g)===2 H2O(g) ; △H2=b kJ·mol-1
⑶ H2(g)+1/2 O2(g)===H2O(l) ; △H1=c kJ·mol-1
⑷ 2 H2(g)+ O2(g)===2 H2O(l) ; △H2=d kJ·mol-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a<b<0 B.b>d>0 C.2a=b<0 D.2c=d>0
6.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2等有毒气体,对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有毒气体相互反应转化成无毒气体。
(1)汽油在不同空/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时尾气的主要成分不同,空/燃比较小时的有毒气体主要是 (填化学式)。
(2)人们把拆开1 mol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已知:N2、O2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分别是946 kJ·mol—1、497 kJ·mol—1。
查阅资料获知如下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N2(g)+O2(g)=2NO(g) ΔH=+180 kJ·mol—1
N2(g)+2O2(g)=2NO2(g) ΔH=+68 kJ·mol—1
2C(s)+O2(g)=2CO(g) ΔH=-221 kJ·mol—1
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①一定条件下,N2与O2反应生成NO或NO2均能够自发进行,其原因是 ;NO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为 kJ·mol—1。
②CO与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CO(g)+2NO2(g)=4CO2(g)+N2(g) ΔH= 。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T2>T1)、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填代号)。
(1)CO(2)①△S>0 631.5②-1200 kJ·mol—1 乙
课后练习(1)
1.已知H2(g),C2H4(g)和C2H5OH(l)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411kJ/mol和-1366.8kJ/mol,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ΔH为
A.−44.2kJ/mol B.+44.2kJ/mol C.−330kJ/mol D.+330kJ/mol
2.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i) I2(g)+ H2(g) 2HI(g)+ 9.48 kJ (ii) I2(S)+ H2(g)2HI(g) - 26.48 kJ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54g 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 kJ
B.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C.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
D.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3.已知:CH3CH2CH2CH3(g)+13/2O2(g) == 4CO2(g)+5H2O(l) ΔH=-2878 kJ·mol-1
(CH3)2CHCH3(g)+13/2O2(g) == 4CO2(g)+5H2O(l) ΔH=-2869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4.已知:①断裂1molH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
②1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
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kJ/mol
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kJ/mol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kJ/mol
5.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B
6.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固体硫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C(石墨)=C(金刚石);△H=+1.90 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101kPa时,2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 2H2O(l) △H=-285.8kJ/mol
D.在稀溶液中,H+(aq)+ OH−(aq) = H2O(l) △H=-57.3kJ/mol,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大于57.3kJ
7.下列行为中不符合“促进低碳经济”宗旨的是
A.发展水电,开发新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依赖
B.尽量使用含 的产品,减少使用含 或 的产品
C.推广煤的干馏、气化、液化技术,提供清洁、高效燃料和基础化工原料
D.推广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植物桔杆、动物粪便等制成沼气以替代液化石油气
8.如图所示,把盛有几小块镁片的试管放入盛有25℃的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再用滴管滴2mL稀硫酸于试管中,下列对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描述及原因说明中正确的是
A.烧杯中出现白色浑浊,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放出热量使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温度升高,溶质析出
B.烧杯中出现白色浑浊,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吸收热量使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温度降低,溶质析出
C.烧杯没有任何现象,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与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没有关系
D.烧杯没有任何现象,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既不放出热量,也不吸收热量
9.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的构想:将CO2变为燃料或有机化学品。其构想分成3个步骤:
①利用浓碳酸钾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
②将第①步吸收液电解产生H2和O2,同时分离出CO2;
③将第②步产生的H2和CO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CH4和水蒸气。
已知:H2(g)+ 1/2O2(g)=H2O(l) △H1= -285.8 kJ/mol
CH4(g)+2O2(g)=CO2(g)+2H2O(l) △H2= -8.6 kJ/mol
H2O(l)=H2O(g) △H3= +44.0 kJ/mol
⑴第③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找出CO2的等电子体___________(一到二种)
⑵若在第②步电解吸收液时产生11.2LO2(标准状况下),则第③步中最多可制得______ L甲烷(标准状况下)
⑶为探究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第③步反应的最佳投料比,某研究小组向恒温(T1、T2均大于100℃)恒容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CO2的物质的量测定达到平衡时CH4的体积分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c两点处所的平衡状态中,氢气的转化率的大小关系是α(a)_______α(c)(填“>”“<”或“=”),a、b、c、d四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对应的平衡常数Ka、Kb、Kc、Kd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4)H2和CO2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转化成甲酸。甲酸,空气,质子交换膜和惰性电极组成的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物为_______发生的电极反应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物为_________发生的电极反应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
(1)CO2(g)+4H2(g)=CH4(g)+2H2O(g) △H=-165.6kJ/mol;CS2、N2O
(2)5.6
(3)<;Ka=Kc>Kb=Kd
(4)HCOOH;2HCOOH-4e-=2CO2↑+4H+ ;O2、H+;O2+ 4e-+ 4H+ = 2H2O
10.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工业上可利用煤的气化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醚。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煤的气化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煤的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H2S用Na2CO3溶液吸收,生成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① 2H2(g)+ CO(g)CH3OH(g) ΔH=-90.8 kJ·mol-1
② 2CH3OH(g)CH3OCH3(g)+H2O(g) ΔH=-23.5 kJ·mol-1
③ CO(g)+H2O(g)CO2(g)+ H2(g) ΔH=-41.3 kJ·mol-1
总反应:3H2(g)+ 3CO(g)CH3OCH3(g)+CO2 (g)的ΔH=___________;
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该总反应达到平衡,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高温高压 b.加入催化剂 c.减少CO2的浓度
d.增加CO的浓度 e.分离出二甲醚
⑷已知反应②2CH3OH(g)CH3OCH3(g)+H2O(g)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00 。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 物质 | CH3OH | CH3OCH3 | H2O |
| 浓度/(mol·L-1) | 0.44 | 0.6 | 0.6 |
②若加入CH3OH后,经10 min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CH3OH) =_________;该时间内反应速率v(CH3OH) =__________。
(1)C+H2O(g) CO+H2 (2)H2S+Na2CO3===NaHS+NaHCO3
(3)-246.4 kJ·mol-1 ce
(4)①> ②0.04 mol·L-1 0.16 mol·L-1·min-1
课后练习(2)
1.在298K、100kPa时,已知:2 ⊿
⊿
⊿
则⊿与⊿和⊿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2⊿ B.⊿=⊿+⊿
C.⊿=⊿-2⊿ D.⊿=⊿- ⊿
2.火箭推进器常以联氨(N2H4)为燃料、过氧化氢为助燃剂.已知下列各物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N2H4(g)+O2(g)=N2(g)+2H2O(g) △H1=-533.23kJ•mol-1;
H2O(g)=H2O(l) △H2=-44kJ•mol-1;
2H2O2(l)=2H2O(l)+O2(g) △H3=-196.4kJ•mol-1
则联氨与过氧化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N2H4(g)+2H2O2(l)=N2(g)+4H2O(l) △H=+817.63kJ•mol-1
B.N2H4(g)+2H2O2(l)=N2(g)+4H2O(g) △H=-1.63kJ•mol-1
C.N2H4(g)+2H2O2(l)=N2(g)+4H2O(l) △H=-1.63kJ•mol-1
D.N2H4(g)+2H2O2(l)=N2(g)+4H2O(g) △H=-817.63kJ•mol-1
3.已知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2A+B=C+3D+4E.现将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A气体mg与适量的B充入一个密闭容器内,恰好完全反应,有少量液滴生成,在相同的温度下测得反应前后压强分别为6.06×106和1.01×107Pa,又测得反应共放热Q 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为气体
B.C为液体
C.E为气体
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A(g)+B(g)=C(g)+3D(l)+4E(g);△H=-2MQ/mkJ/mol
4.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的ΔH=-99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A、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______。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图中△H=___________kJ·mol-1;
⑶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果反应速率v(SO2)=0.05 mol·L-1·min-1,则v(O2)=___________mol·L-1·min-1、v(SO3)=___________mol·L-1·min-1;
⑸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 kJ·mol-1,计算由S(s)生成3molSO3(g)的△H(要求计算过程)
(1)反应物能量;生成物能量;无;降低;因为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历程使活化能E降低
(2)-198
(3)SO2+V2O5==SO3+2VO2、4VO2+O2==2V2O5
(4)0.025;0.05
(5)S(s)+O2(g) =2SO2(g)△H1=-296 KJ·mol-1,SO2(g)+1/2O2(g)SO3(g) △H2=-99 kJ·mol-1,3S(s)+9/2O2(g)=3SO3(g) △H=3(△H1+△H2)=-1185kJ·mol-1
5.水煤气(主要成分:CO、H2)是重要燃料和化工原料,可用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炭层制得。
已知:①C(s)+H2O(g) CO(g)+H2(g);ΔH=+131.3 kJ·mol-1
②C(s)+O2(g)===CO(g); ΔH=-110.5 kJ·mol-1
③CO(g)+O2(g)===CO2(g); ΔH=-283.0 kJ·mol-1
④H2(g)+O2(g)===H2O(g); ΔH=-241.8 kJ·mol-1
⑤H2(g)+O2(g)===H2O(l); ΔH=-285.8 kJ·mol-1
⑴将2.4 g炭转化为水煤气,再完全燃烧,整个过程的ΔH=________ kJ·mol-1。
⑵最近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饱和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后使之变为可再生燃料甲醇。“绿色自由”构想技术流程如下:
在合在塔中,若有4.4 kg CO2与足量H2恰好完全反应,可放出4 947 kJ的热量,试写出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小亮同学拟用沉淀法测定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他查得CaCO3、BaCO3的溶度积(Ksp)分别为4.96×10-9、2.58×10-9。小亮应该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实验时测定的数据除空气的体积外,还需要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8.7(2)CO2(g)+3H2(g)催化剂加热、加压CH3OH(g)+H2O(g);ΔH=-49.47 kJ·mol-1
(3)Ba(OH)2(或NaOH溶液和BaCl2溶液) 实验时的温度、压强,沉淀的质量
6.烟气的脱硫(除SO2)技术和脱硝(除NOx)技术都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
⑴烟气脱硫、脱硝的环境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的脱硝原理为:6NOx+4x NH3=(3+2x)N2+6xH2O
①上述反应中每转移3mol电子,生成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L。
②已知:2H2(g)+O2(g) =2H2O (g) ΔH=-483.6 kJ•mol-1
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
N2(g)+O2(g)=2NO(g) ΔH=-180.5kJ•mol-1
则反应6NO(g)+4NH3(g)=5N2(g)+6H2O(g)的Δ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下表列出了目前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的3种燃煤烟气的脱硫技术和脱硝技术的原理.
| 方法Ⅰ | 用硫和氮的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联合进行的脱硫和脱硝技术 |
| 方法Ⅱ | 用乙烯作为还原剂将氮的氧化物还原为N2的脱硝技术 |
| 方法Ⅲ | 用电化学原理将SO2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H2SO4的脱硫技术 |
NO2(g)+SO2(g)+H2O(l)=H2SO4(l)+NO(g) △H1
NO(g)+NO2(g)=N2O3(g) △H2
N2O3(g)+2H2SO4(l)=2NOHSO4(s)+H2O(l) △H3
4NOHSO4(s)+O2(g)+2H2O(l)=4H2SO4(l)+4NO2(g)△H4
2SO2(g)+O2(g)+2H2O(l)=2H2SO4(l) △H5
则△H1、△H2、△H3、△H4、△H5之间的关系为△H5= 。
Ⅱ.方法Ⅱ的脱硝机理如图1,脱硝率与温度、负载率(分子筛中催化剂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出该脱硝过程中乙烯和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达到最佳脱硝效果,应采取的条件是 。
Ⅲ.方法Ⅲ中用电化学原理将SO2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H2SO4的装置如图(3)所示.
①写出通入SO2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
②为使该脱硫过程稳定持续进行,硫酸溶液的浓度应维持不变,则通入的O2和加入的H2O的质量比为 。
⑴防止酸雨、光化学烟雾的发生⑵①(16.8+11.2x)/x②−1807.5⑶Ⅰ.2△H1+2△H2+2△H3+△H4Ⅱ.①2C2H4+6NO2=4CO2+3N2+4H2O②350℃(或340℃~360℃)、负载率3%Ⅲ.①SO2+2H2O-2e-=SO42-+4H+②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