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册次) | 二年级(下册) | 书写教师 | 杨芬 |
课题(内容) | 19 大象的耳朵 | 授课时间 | |
教学目标 1.会认“耷、咦”等7个生字,会写“扇、慢、遇、兔”等8个生字,掌握“似、扇”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 4.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理解。 | |||
教学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朗读课文,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理解。 | |||
学情分析:学生对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学习本课时会有较强的积极性。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时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 | |||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下搜集有关大象的资料。 | |||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 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打一动物) 2.出示谜底图片。 你们见过大象没有?你能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大象的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大象的课文。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一读,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在文中圈出以下生字和词语。 2.和同桌合作,互相指认字词。 3.出示卡片,指导学生识字。 (1)指名读生字。 (2)教师重点指导“似、扇”这两个多音字,出示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并指出这两个字在课文中的读音,引导学生用不同读音组词、造句。 (3)游戏识字:小组内“开火车”识字。 4.指名读词语,分组读,齐读。 5.把带有生字和词语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三、感知内容,读好问句 1.读课文,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找一找: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大象 小兔子 小羊 小鹿 小马 小老鼠)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指导学生读好问句。 (1)出示问句: ①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②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③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 ④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 (2)学生尝试读。 (3)学生猜一猜这些问句要读出什么语气。 (4)教师示范读。(第①句:惊奇;第②句:疑问;第③句:担心、不解;第④句:思考。) (5)学生再读。 六、写一写,写好生字 1.出示“扇、慢、遇、兔”4个生字,认一认,并为这些生字组词。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结构。 3.说一说在写这几个生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教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复习生字新词。 2.指名读问句。 二、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听课文录音,默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1~8自然段。 (1)指名分段朗读。 (2)想一想:大象的耳朵像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点? (像扇子。大象的耳朵很大。) (3)再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小动物指出了大象耳朵的问题。 ①当小兔子说大象的耳朵时,大象是怎么回答的?他又是怎么想的? “我生来就是这样啊。”大象此时可能在想,真奇怪,我的身体长得本来就是这样的啊。 ②后来,小羊、小鹿等其他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很奇怪时,大象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想的? 出示:“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A.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B.指导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 (自己对自己说,大象自己对自己说话。) C.由这句话想一想:大象此时的想法有了什么变化? (起初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决定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 (4)小组议一议,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想? (5)全班交流。 3.学习课文第9~12自然段。 (1)指名分段朗读。 (2)小组讨论:大象想出了什么办法?结果怎样? (3)你知道大象耳朵的作用是什么吗?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用横线画出大象说的话。 (3)此时大象的想法又有什么改变呢? (4)小组议一议:如何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6)教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长得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本领。不用羡慕别人,更不要因为自己与别人的不一样而觉得伤心难过,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坚持做自己。 五、指导书写 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会写的4个生字,跟随老师书空。 2.为“安、根、痛、最”找词语朋友,并读一读。 3.师范写并点拨: 4.学生观察这4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开始描红、临写。 6.展评优秀作品。 | |||
拓展活动: 收集小动物们耳朵的作用,并做成知识小卡片带到学校与班上同学交流。 | |||
板书设计: 大象的耳朵 耳朵耷拉着→让耳朵竖起来→做自己最好 | |||
教学反思: |
年级(册次) | 二年级(下册) | 书写教师 | 杨芬 |
课题(内容) | 20蜘蛛开店 | 授课时间 | |
教学目标 1.会认“店、蹲”等15个生字,会写“店、决”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示意图讲一讲这个故事。 3.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 |||
教学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根据示意图讲故事。 教学难点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件事情做起来都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简单。 | |||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后,在识字量、自学能力和讨论思考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他们喜欢听故事、讲故事。本课内容生动、故事性强,自然容易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 |||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蜘蛛的资料。 | |||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儿歌:小蜘蛛, 拉银丝, 织个网, 丝连丝, 捉到虫子它就吃。 1.师引生齐唱,边唱儿歌边做动作。 2.谈话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只无聊的小蜘蛛,他突发奇想,要开商店,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播放课件听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2.初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在文中画出课后要求会认的字,自己读几遍,读准确。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音: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飞虫 决定 商量 木屋 围巾 星期 (3)齐读词语,注意读准确、读流利。 (4)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5)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的蜘蛛分别卖了什么? 3.蜘蛛开店时遇到了哪些顾客?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 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把这些字记住的? 3.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4.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5.展评学生书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想想后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精读课文,学习讲故事 1.“开火车”读课文。 2.细读课文,弄懂蜘蛛换招牌的原因。 (1)找出文中描写蜘蛛换招牌的句子,画上“——”。 ◇第二天,蜘蛛的招牌换了。 ◇第二天,蜘蛛的招牌又换了。 (2)指导朗读上面两句话。 (3)小组探究,蜘蛛为什么换招牌?你觉得他这么做好吗? (4)教师总结:因为蜘蛛觉得织口罩和织围巾不像自己想得那样简单,就不停地换招牌。 3.同桌互读课文。 4.根据示意图讲故事。 (1)根据示意图,和同桌合作,尝试讲一讲。 (2)举行故事大王比赛,每组推选一名讲得精彩的学生在全班讲,其他同学当小评委。 三、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1.师:刚才大家的故事讲得可真好。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老师读这篇课文呀,总觉得没有结尾,蜘蛛后来又怎样了呢?他的店到底有没有开成功呢?不知道同学们能不能帮老师给故事续编个结尾? 2.讲方法:可以在练习本上写下故事的大纲,再根据大纲往里面添加内容。 3.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全班评选续编故事大王。 四、课堂总结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收获。 | |||
拓展活动: 蜘蛛还会不会再继续开店呢?他会接受教训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可以说给家人和小伙伴们听。 | |||
板书设计: 蜘蛛开店 蜘蛛很无聊 ↓ 开口罩编织店:河马来了----难 ↓ 开围巾编织店:长颈鹿来了----累 ↓ 开袜子编织店:见到蜈蚣----跑了 | |||
教学反思: |
年级(册次) | 二年级(下册) | 书写教师 | 杨芬 |
课题(内容) | 21 青蛙卖泥塘 | 授课时间 | |
教学目标 1.会认“卖、烂”等14个生字,会写“蛙、卖”等8个生字,掌握“喝”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3.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买泥塘了。 | |||
教学重点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不再卖泥塘的原因。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感受泥塘发生的变化,懂得通过我们的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环境。 | |||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对于语言也有了一些积累,所以学生已经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但学生在体会课文的主题思想方面比较欠缺,需要教师注重引导。 | |||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泥塘景色的图片、动物头饰等。 | |||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1.出示谜语: 宽嘴巴,叫呱呱,游泳跳高本领大。不吃米,不啃瓜,专吃害虫为农家。(打一动物) 2.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个故事,名字叫《青蛙卖泥塘》(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3.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读准。 2.老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会认字,带拼音认读生字。(2)去拼音认读生字。 3.读准文中的生词词语 4.读通课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听朗读录音,思考:青蛙为什么要卖自己的泥塘呢? 2.青蛙是怎样卖自己的泥塘的?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指名组词 2.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自主记忆。 4.生在书上田字格里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认读复习。 2.齐读课文1、2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3~8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动物们为什么不买青蛙的泥塘呢? 2.指导读老牛说的话。(注意读老牛说的话时,语气要低沉,并读好转折) 3.为什么老牛会这么说?老牛是怎样想的? 4.青蛙听了老牛的话会怎么想,又会怎样做呢? 5.经过改造后的泥塘有什么变化?(到了春天,泥塘周围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 6.这一次青蛙又吆喝了。指名读青蛙第二次吆喝的话。比较两次吆喝 7.指名读野鸭说的话,想想野鸭不买泥塘的原因。 8.学生分组讨论:听了野鸭的话,青蛙是怎样做的呢? 三、学习课文第9~12自然段 1.读课文第9~12自然段。 2.学生质疑。读完后,你懂得了什么?有哪些地方还不懂? 3.青蛙种了草,引了水,泥塘卖出去了吗? 4.泥塘为什么没有卖出去?指名读第10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有哪些小动物从这里经过?他们说了些什么? 5.拓展:小鸟为什么说这里缺树?蝴蝶为什么说这里缺花?小兔为什么说缺路?小猴子为什么说缺房子?(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6.小动物们提了这么多的建议,青蛙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7.全班齐读第10自然段,指名说说青蛙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8.青蛙做了这么多,他的泥塘到底卖出去了没有? 9.这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下面吆喝起来了,自己试着读一读青蛙这次是怎么吆喝的。 10.青蛙说这里多好啊!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儿多好,把这些句子画下来,自己再读一读。 11.(出示改造后的泥塘图片)看到现在的泥塘,你觉得怎么样?如果你是青蛙你会想些什么? 12.思考:最后青蛙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看看课文中的两幅插图,青蛙的表情都有什么变化? 13.教师总结。青蛙用他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一个美丽、舒适的环境,同学们也可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起来改造我们身边的环境,让我们马上行动吧! 四、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讲讲课文内容。 3.小组分角色演一演,戴上头饰后上台表演。 | |||
拓展活动: 想一想,如果向同学推荐一样东西,如一本书、一种文具,你会说些什么? | |||
板书设计: 青蛙卖泥塘 青蛙卖(烂泥塘) 老牛 没有草 种草 野鸭 水太少 引水 小鸟 缺 树 栽树 蝴蝶 缺 花 种花 小兔 缺 路 修路 小猴 缺房子 盖房 青蛙不卖(美泥塘) | |||
教学反思: |
年级(册次) | 二年级(下册) | 书写教师 | 杨芬 |
课题(内容) | 22小毛虫 | 授课时间 | |
教学目标 1.会认“昆、怜”等15个生字,会写“整、抽”8个生字,掌握“尽”1个多音字。 2.朗读课文,了解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3.借助提示讲讲这个故事。 | |||
教学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朗读课文,了解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教学难点 1.借助提示讲讲这个故事。 2.懂得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唯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 |||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他们会非常喜欢小虫子。因此在学习本课时,学生会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但如何将学生从研究文本延伸至体会课文寓意、明白道理,是值得深思的一点。 | |||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 |||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各种蝴蝶图片)师:春天来了,小朋友,你们看——看到了什么? 2.(出示小毛虫的图片)师:再看看这是什么?它就是蝴蝶小时候的样子。(板书:小毛虫 蝴蝶) 3.神奇的大自然把这两种外貌完全不同的昆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小毛虫变成蝴蝶,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毛虫是怎样变成美丽的蝴蝶的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字读词 1.学生自读课文。 2.同桌合作,互相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 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读一读。 生机勃勃 尽心竭力 与世隔绝 色彩斑斓 笨手笨脚 “九牛二虎之力” 三、学习第1、2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出示句子:一条小毛虫趴在一片叶子上,用新奇的目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打量”是什么意思?(观察,仔细查看周围事物或现象) (2)“周围的一切”是怎样的?(指名读后面的内容) (3)小毛虫和其他昆虫有什么区别?(它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你觉得这只小毛虫可怜吗?(可怜)让我们读出小毛虫的可怜吧! 3.师生合作读第1自然段。 4.出示句子: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 (1)动画演示理解“挪动”,引导学生体会小毛虫的“笨拙”。 (2)指导理解“九牛二虎之力”。 5.出示句子: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练习读句子,把小毛虫笨拙的样子读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会认的字,指名读。 2.指名介绍小毛虫。出示:小毛虫真可怜,________。小毛虫真笨拙,________。 二、学习第3~7自然段 1.学习第3、4自然段。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悲观”“失望”“羡慕”是什么意思?(同桌交流) (2)小毛虫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小毛虫不悲观失望,不羡慕其他人,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3)出示句子: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学习第5~7自然段。 (1)指名读第5、6自然段。 ①小毛虫把自己裹进了茧屋,它由小毛虫变成了什么?(茧) ②出示句子: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成长方式) (2)自由读第7自然段,画出描写小毛虫变成蝴蝶后的样子的句子。想一想:变成了蝴蝶的小毛虫有哪些变化? 3.配乐朗读第3~7自然段。 4.说话练习:看到小毛虫变成蝴蝶,你想说些什么?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读一读。 2.指名口头组词 3.教师范写。 4.全班交流,学生练习书写,展示交流。 | |||
拓展活动: 绘画一幅小毛虫变蝴蝶的画。 | |||
板书设计: 小毛虫 不悲观 不失望 (可怜、笨拙)小毛虫―→蝴蝶(灵巧、轻盈) 尽心竭力 | |||
教学反思: |
年级(册次) | 二年级(下册) | 书写教师 | 杨芬 |
课题(内容) | 语文园地七 | 授课时间 | |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认识一些劳动工具。 2.规范地书写汉字。 3.运用汉字的构字特点来猜一猜汉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将字音与字义弄准确。 4.认识比喻句,学写比喻句。 5.写一写自己想养的一只小动物及想养它的理由。 | |||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2.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教学难点 写一写自己想养的一只小动物及想养它的理由。 | |||
学情分析:“字词句运用”中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要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享受自主学习的快乐。学生容易忽视“书写提示”中汉字变成了偏旁后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教师要注意引导。“写话”对于学生来说依然是难点,教师要让学生对“写话”产生兴趣 | |||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月亮的资料。 | |||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五种劳动工具的图片:扫帚、抹布、拖把、水桶、簸箕。 2.请学生说一说这些劳动工具的名称。 3.相机出示名称,指导识字。 强调“扫”是个多音字,在“扫帚”中读“sào”,在“扫地”中读“sǎo”。 4.出示玻璃、垃圾图片,引导学生识字。 5.同桌互认生字,出示词语,齐读词语。 6.说一说你在家中能做哪些家务。 二、字词句运用 1.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再查查字典,看看猜得对不对。 出示书中的三个句子。 (1)和同桌一起合作,一人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一人查字典。 (2)四人一组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猜字的方法及查字典的结果。 (3)教师小结。 “摸、读、揭”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表示字音,一部分表示字义,如“摸”中的“扌”表示字义,意思为用手去抚摸,“莫”表示字音。 “读”字不易猜,我们就直接查字典。 2.读句子,说一说你的发现。 (1)出示书中的三个句子。齐读,指名读。 (2)分组讨论:从这三个句子中,你有哪些发现? (3)指名说这三个句子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师生评议。 三、书写提示 1.出示“劝、堆、转、特”四个汉字,请学生认一认。 2.在书上圈出这些字的偏旁,读一读。 3.观察这些字的偏旁,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字的偏旁都是一个单独的汉字。) 4.试着写一写这些偏旁作为一个单独汉字时的写法。 5.比较一下区别。(有的字变成偏旁后,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要发生变化。有的字变成偏旁后,笔顺也发生了变化。) 6.总结规律。 (“又”变成偏旁后,捺变成了长点;“土”变成偏旁后,末横变成了提;“车”变成偏旁后,最后一笔变成了横,且此横变成了提;“牛”变成偏旁后,最后一笔变成了末横,且此横变成了提。) 7.学生在书上描红、临写,注意偏旁的写法。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播放《二十四节气歌》视频。 2.你知道二十四节气中有哪些节气吗? 3.教师出示二十四节气。 4.简单介绍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 5.学生对照节气歌说节气。 6.学生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7.尝试背诵。 二、我爱阅读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阅读。 “有时圆圆像个盘子,有时弯弯像只船,要问这个是什么?晚上抬头向天看。”(学生自由猜) 2.播放录音,学生思考:故事里说了件什么事? 3.学生根据图片讲故事。 (1)月亮姑娘为什么要做衣裳? (2)月亮姑娘为什么三次都没做成衣裳? (3)月亮姑娘是怎么变的呢? 4.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月亮姑娘是怎样变化的? (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月亮的词句。如:①细细的,弯弯的,像眉毛。②好像弯弯的镰刀。③像只核桃。④变得圆圆的,像一只圆盘。) 5.你有观察过月亮吗?你能说出月亮一个月之内的变化吗?(学生自由发言) 6.欣赏视频《月亮儿歌》。 初一月亮看不见, 初二月亮一根线。 初三初四像镰刀, 初七初八月半边。 一天更比一天胖, 直到十五月才圆。 十七十八月出迟, 廿二半夜月半圆。 一天更比一天瘦, 廿九三十见月难。 三、写话 (一)课前猜谜,导入。 1.出示几个谜语,猜一猜。 (1)扁扁嘴巴,叫声嘎嘎,走路摇摆,爱吃鱼虾,脚荡双桨,游泳专家。这是什么呀?(鸭子) (2)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 (螃蟹) (3)凸眼睛,阔嘴巴, 尾巴要比身体大, 碧绿水草衬着它,好像一朵大红花。(金鱼) 2.你们怎么一下子就猜出来了?为什么这么容易猜? 正是因为谜语抓住了它们的特点,所以我们一下子就猜出来了。看,抓住特点多么重要呀! (二)激发兴趣,说话。 1.出示主题:我最想养的小动物。 2.出示一组小动物的照片。(配上生动的音乐和动物的叫声) 3.看了照片以后,你们想说点什么呢?用一两个词说说它们最大的特点。(学生自由发言) 4.学生说一说自己最想养什么小动物,以及为什么想养它。(小白兔、小猫、小狗、小乌龟等) (三)给予提示,写话。 1.我最想养的小动物是 , 因为 。 2.写好后,自己多读几遍,再修改一下。 3.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修改评价。 4.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作文。 | |||
拓展活动: 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搜集比喻句 | |||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劝 堆 转 特 我最想养的小动物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