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好!我今天试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的《生命生命》,现在的开始。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去搜集一些关于生命的格言,现在谁来分享一下?嗯!非常好!类似于这样的名言还有很多很多,老师也找了一句,大家想要听听吗?好!“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说出这句话的人,她很特别。她在12岁的时候就染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后来病情不断的恶化,差不多全身关节都损伤了,面对病魔的挑战,尽管她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她是谁?她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女作家杏林子。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读:生命 生命 (低)
师:课题是这样吗?这可是作家杏林子忍着极大的痛苦,强烈地在呼喊。应该是生命生命,老师要问问问大家,为什么作者要用两个生命呢,第一次和第二次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答:感情可能要再强烈一些
师:别着急,大胆说出来。非常好!在感情方面,要更加强烈一些。看来,作者对生命的感受非常强烈,所以用了两个生命,一起读
师;再强烈一些,再读
师:文中有很多就深刻含义的句子,现在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来读。好!圆圆你来。
生读第四段
师:嗯,请坐,同桌点评一下,她读得怎么样?
生:语言还比较流畅,就是很平淡,没有感情。而且有几个词她读得不准确。
师:嗯,很细心。刚才圆圆同学读得很流畅,预习工作完成得不错。就是在感情酝酿得还不够。另外,这段话中有几个重点词语,我们要掌握一下。好,看幻灯片,一起读读写写,“听诊器、糟蹋、震撼”。好,圆圆,你现在有感情地再读一次好吗?
评:掌声在哪里?哈哈,很好,这次她不仅读正确了,而且更有感情了
师:还有谁要试试?(生读第二段)嗯,很好!非常清晰流畅。现在其他同学也学学他的读法,注意这段中骚扰、鼓动、欲望这几个词。嗯,特别棒,看来同学们的朗读水平越来越好了。
师:好,还有哪位同学想展示一下? (生读第三段)
师:不错啊!重音也读出来来了。不过老师发现刚才有个字你不小心读错了,谁来纠正一下?(生及时纠正刚才同学读错的地方) 嗯!很细心!那么最后一段,谁来?嗯!你的声音相当有震撼力!读出了一种坚定与勇敢。很不错。
师:同学们,杏林子对生命有着强烈的感悟,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也给你带来了许多震撼,老师要问了,这篇课文一共写了几个故事?赶紧把手指伸出来。(生伸出三个手指)
师:嗯。大部分同学都对了,那么请你们再快速地读读课文,说说这三个故事分别讲了什么?你能用简短的话来概括吗?
生:第二段写了飞蛾不停地骚扰了作者……
师:他说得对不对?生:对,就是太长了。
师:嗯,的确有点长,但是他已经在每个句子中挑选关键词了,有一点方法了,谁能来帮助他说得简短一些,小组交流一下。
(生答) 师:他说,作者感受到了飞蛾求生的欲望。那谁还能用一个词组概括 (生答)
师:嗯!很准确,“飞蛾求生”师板书。
师:下面两个故事你能不能就用这种方法想两个小标题,请写在书上。
(请一生上黑板板书)
生板书:瓜苗不屈向上、香瓜子生命力强
生板书:聆听心跳
师:看看黑板上写的,可以吗?还有其他的吗? 生答。嗯,小瓜苗生长 师:还可以去掉一个字
生:瓜苗生长
师:嗯,很好。我们班同学很会读书,看来,大家都被杏林子的故事打动了,请大家自己再读读课文,也可以和同桌比较着读一读。然后在课文旁边写写批注。。嗯,老师把这几位同学写的批注放在投影仪上给大家看看。写的还不错吧!
师:好,那么哪几句话让你特别震撼,特别喜欢,谁来说说。
生:我喜欢。生读这一句。
师:好,第三段第三行。同学们都给你热烈的掌声了,说说你的感受。因为植物都在有阳光有水分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而它没有,即使它只活了几天,但它很顽强。
师:小瓜苗,我劝你啊,还是不要出来了,环境这样恶劣,好吗?
生齐说:不好。
师:有些同学已经准备好了。有些还没有冒出来,来,我们一起读没有这个句子。要读出环境的恶劣。
师:同学们,可我还想说,小瓜苗啊,你不能长成参天大树的,还是不要冒出来了。
生:我冒出来并不是想长成参天大树,我是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生命力。
生:我就是我,我不和别人比,我要活出自己的尊严。
师:哈哈,你们的回答让老师好欣喜。那现在我们一起读,读出瓜苗的坚定。可以站起来读。“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师:小瓜苗啊,你的生命很短暂,为了这么几天,你付出了这么多,太不值得了。
师:哇!你真厉害!同学们听到没有,他刚才说“生命并不于长短,在于勇气”,哈哈,你也可以当作家啦!那我们一起试着背背看。。嗯,很好!
师:你们还喜欢课文的哪一段?好,你来。
生:我喜欢第二段,第四行。从这里我感受到了,飞蛾虽然被抓住了,但它很想要自己的生命。
师:嗯,谁也喜欢这段,很好,大家都喜欢,那一起背背看。
师:还喜欢哪一部分。
生:我喜欢第四段第三行。我体会到了作者不想让自己的生命失去,好好地对生命负责。不能糟蹋生命,糟蹋在课文中还有一个反义词。生:使用
师:很好,我们的杏林子就是好好使用生命的楷模,就是这样的一位残疾人,却做出了很多我们健全人做不到的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杏林子写的一段话,一起来读读课文中的这段话: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是的,同学们,生命是谁的?很好,自己的。谁要为我们的生命负责。对!就是自己!
师:婷婷,刚才老师看到你迫不及待的样子,是不是还有句子要分享?试着背出来!大家掌声鼓励一下。。嗯,不错,这段话的确写得很精彩。那么。现在我们交流一下,如何理解这段话,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嗯,看来大家都有一肚子的话要分享,快憋不住了吧!哈哈,好,你说,你也来一个。嗯,你们的发言都很棒,令人深思。
师: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又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板书。作者通过这三个事例,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告诉我们:生命是短暂的,在有限的生命里,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最后,我们一起酝酿一下。用饱满的情感,读出最强烈的勇气与坚定!开始!生命生命。。好!同学们回去之后,把你对生命的感言写下来,还可以再读一读杏林子的这篇原文或她的其她文章。下课!
《望洞庭》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 ...号考生,今天,我为大家试讲的题目是刘禹锡的《望洞庭》,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美丽的名山大川,比如: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万里长城;“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曲径通幽,巧夺天工,使人叹为观止的苏州园林。
师:今天,老师同样是要给大家介绍一处景点,它就是——洞庭湖,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入刘禹锡的《望洞庭》。(板书课题)
二、初读
师:“望洞庭”,刘禹锡是怎样望洞庭的?在望的过程中他都看到了些什么呢?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范读这首诗,在老师朗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标记上你不认识的生字词,并注意朗读的节奏。
师:好,老师开始了。
师:望洞庭 刘禹锡
师: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师: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好,老师读完了,现在,我们先找一位同学读一读多媒体上的生字词。
师:你的手举得最高,就你吧。
师:大家说,她读得怎么样?
师:声音洪亮,非常的有气势。
师:现在,我们将大家分为两组,女生为一组,男生为一组。我们比赛读一读,看看哪一组读的更好。
师:好,女生先来,嗯,声音柔美,老师仿佛都感受到洞庭湖的美景了。
师:男生再来,哦,丝毫都不逊色,特别的有气势。
师:那解决了朗读的问题,现在哪位同学,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刘禹锡呢。
师:你的眼神充满了自信,就你吧。
师:嗯,你说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看来你的课前预习做的很充分,老师给你点个赞。
师:现在,老师再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找一找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师:大家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看来大家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
师:第一组。
师:哦,你们小组最喜欢的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师:你们觉得这里描绘了湖光与秋月和谐一致的美丽景色。
师:哦,你说你好奇镜未磨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镜子呀,说的是我们古代的镜子。大家都知道古人用的是铜镜。如果不经打磨的话,是无法照人的。那这里说无风的潭面是未打磨过的镜子,是为了说明?
师:嗯,洞庭湖的平静,还有吗?非常好,朦胧美。
师:想象一下,每当清晨或是黄昏的时候,洞庭湖的水面上就会笼罩着一层水气,那该是多么美丽的一幅画面啊!
师:第二组同学也有想说的。你们最喜欢的是?
师:哦,你们说诗歌的后两句是诗人远眺的场景,他不仅看到了翠绿的洞庭山水,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洞庭山水相映的美景。
师:你们分析的可真到位,一看就是认真进行了讨论。
师:那这里,老师也有一个疑问了,作者说“遥望洞庭山水翠”,意思很明显就是——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山水都是翠绿的。
师:那既然是绿色的,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遥望洞庭山水绿”呢?
师:你的头啊,都快摇成拨浪鼓了,快来说说你的理由吧。
师:嗯,他说“翠”除了有“绿”的意思,还说明君山非常的美丽,更能体现诗人对洞庭山水的喜爱之情。
师:哦,你说,你仿佛眼前都出现了一幅君山倒映在水中的美丽场景。
师:那现在,老师就来给大家出示一幅图片,这就是诗中的君山,这就是美丽的洞庭湖,怎么样?
师:是不是就像诗人的比喻一样,远远地望去,就像在白银盘里放着一只小小的青螺。
师:那通过简短的四句,你们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师:嗯,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师:嗯,诗人也一定像我们一样陶醉在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之中。
师: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与赞美之情,再来齐读一遍整首诗。
师:望洞庭,1、2,起。
师:嗯,果然理解的到位,读的都不一样了。
师:好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理解了诗意,了解诗人介绍,同时体会了诗人对于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其实,诗歌的魅力远不止如此,课下就请同学们继续朗读这首诗,并尝试进行背诵。
师:同时,请同学们搜集相关资料,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可以是阳光下的洞庭湖,也可以是四季中的洞庭湖。
师:好,同学们,下课。
三、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试讲稿
试讲要求:
1、试讲10分钟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设置小组讨论试讲
【参考演讲稿】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的2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乡下人家》,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音乐情景体验导入(1分钟)
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歌没有?这首歌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今天就让我们踏上乡间的小路,哼着乡间的小曲,嗅着乡间的芬芳,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
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长句子和生字一定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另外,读的时候还要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开始吧!
师:孩子们,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不能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
师:美好、快活、诗情画意,多美啊!其实啊,作者在课文里面也用了一个自然段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是哪个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作者认为它有一道怎样的风景?咱们再读读这个句子。
师:你们的表情告诉老师,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想去看看了。那好吧,让我们沿着乡间的小路,先来到乡下人家屋前的瓜架下,去感受那独特迷人的风景吧。
三、品读语言,感受美景师:
谁的朗读最好?同学们给老师推荐一个人吧?来,请你读读这一段。
师:读得非常不错!不过有一个字咱们得注意它的读音,“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这里的“种”要念四声,这样吧,我们把这一句话一块儿念念。
师:作者说呀,在这儿,有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到底哪些景物构成了这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我们读读下面的句子。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有哪些景物?师:有瓜、藤和叶。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样的?请大家读读这两个句子。
师:为什么说这些瓜呀、藤呀、叶呀构成的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呢?我们城里有没有那样的装饰?师:是啊,你们看,这个瓜架图颜色多么丰富!抬头一看,满瓜架都是。还看到什么了?那瓜的种类有什么?师:是的,叶子很密,密密的叶子下面有南瓜、有丝瓜。再瞧瞧那些瓜的样子。
师:这些瓜颜色不一样,形状也不一样,这颜色丰富、生机勃勃的瓜架真是太可爱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个句子。
师:乡下人家的那些瓜藤比高楼大厦门前蹲着的石狮子、竖着的大旗杆可爱。可是我们这大旗杆、石狮子也有它的可爱呀。今天就把它们搬到乡下人家屋前,你感觉怎么样?
师:是呀,感觉不协调,比咱们那色彩丰富、生机勃勃的瓜架逊色多了。这色彩丰富、生机勃勃的瓜架让我们感觉这是一道怎样的装饰呀?师:正因为有了这别有风趣的装饰,我们才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
师:下面,我们按照老师给大家的建议,自由读课文。
①默读,想想你看见了哪几处乡村风景。
②自由轻声读,想想你对哪一处乡村风景最感兴趣,把能表现这一处风景独特、迷人的语句勾画下来,准备交流自己的体会。师:谁先来说说?你的眼睛告诉我你特别想先来说。来吧!
师:为什么喜欢那笋刚刚长出来时的风景?师:觉得“探”字用得好。刚才老师发现有好几个同学都喜欢“春笋”这一处。你们从这个字看出了什么?
师:你怎么觉得他们很新奇?它像什么啊?师:多有好奇心的笋娃娃啊!这都是别处看不到的,只在乡下才有的美景啊!
师:说他最喜欢雄鸡耸着尾巴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的风景。为什么?
师:它像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保护着母鸡、小鸡。这是一位多负责任,多有爱心的鸡爸爸啊!除了鸡爸爸,鸡妈妈呢?
师:鸡妈妈也一样耐心负责!真是幸福的一家子!其实,城里我们偶尔也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可是,为什么作者说它是乡下独有的呢?注意,老师这儿要变一个句子了。这儿删除了“照例、总、肯定”三个词,我们不读这三个词,然后把这一段话再念一念,比较一下,和删除前意思有什么不同?
师:对呀,如果将“照例、总、肯定”全部去掉的话,就说明乡下只有几家几户有鸡,其他的都不养鸡了,就跟咱们城里人家差不多了。所以啊,这就是乡下人家独有的美景。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师:还有同学说喜欢门前的几株颜色绚丽、生机勃勃的花;那温馨的院落晚餐;秋天纺织娘“织,织,织,织呀”的歌声!其实啊,咱们乡间的美景还多着呢!你们看这些乡村美景图。师:乡间的美景真是让人看也看不够啊!四、回归整体,归纳升华。
师:不知不觉,我们今天的乡间之旅就要结束了。此时此刻,相信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打开你的本子,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轮流表达自己的想法,选一个人归纳总结,之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分享自己小组的想法,同学们做小评委,看看哪一组的想法最好。
师:是啊,乡村生活非常自然,非常清静,乡下人家自然亲切,优美宁静,作者向往着、热爱着乡村生活。学了这篇课文,我们都已经深深爱上这里了。乡下美丽的景色将永远都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师: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五、板书
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