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0:54:34
文档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一、《终不知车》方孝孺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辊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敞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注释】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辊(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一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推荐度:
导读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一、《终不知车》方孝孺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辊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敞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注释】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辊(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一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终不知车 》方孝孺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辊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敞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释】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辊(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一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4分)

    (1)辐腐而轮败 (            )  (2)以为车固若是(            )

(3)效而为之者相属(            )(4)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2)及寇兵侵其境。

3.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3分)

   二、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①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②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王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③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 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后汉书·班超传》)

[注释]①徐令:徐县县令。②执:操持,做。③研:通“砚”。

32.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分)

①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学习)

②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广泛搜寻)

③尝辍业投笔叹曰(停止)

④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罢官)

⑤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报酬)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33.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与“不耻劳辱”中的“耻”字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居家常执勤苦。

C.外连横而斗诸候。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3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两项是(    )(    )(1分)

A.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

B.卿弟安在

C.兄固被召诣校书郎D.立功异域E.豫州今欲何至

35.“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这句话的正确翻译是           (    )(1分)

A.家境贫寒,班超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B.家境贫寒,班超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C.家境贫寒,班固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D.家境贫寒,班固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36.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2分)

(1)班超、班彪、班固这三个人是什么关系?

(2)班超在为人、品行方面有哪三点比较突出?

三、[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  ②平生于书(      ) ③或答人简札(     )④少不当意(      )

2.翻译

①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②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3.下例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饮于河、渭       平生于书B.书遂大进         肃遂拜蒙母

C.日以十本为率     自为其名D.故日月星辰移焉   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4.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四、【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去:(       )    方:(      )欲(       )    还:(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补充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

(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        )曰:"欲作针。

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答:

五、《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      ) ②秦青弗止(           )③响遏行云(        ) ④薛谭乃谢求反(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六、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6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

 ③冀复得兔(       )  ④而身为宋国笑(         )

2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七)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           ___    ②吾欲之南海:__           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          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             ___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子何恃而往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           _______。

 

 (八)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暮归  归:回来    B.父怒挞之   之:代词,代王冕 C.执策  执:拿,握  D.冕因去    去:到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听已,辄默记

 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3.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4.我国古代有许多勤学的故事,除了王冕好学,你还知道哪些勤学的故事?(至少写出2个)

  九、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苦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   。

孟母曰:“自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1、  解释词语

孟母方绩            孟子惧而问其故               问则广知

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               孟子之少也

2、  翻译句子

孟母以刀断其织。                旦夕勤学不息

3、  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他成功了,你能从文中探知孟子成功的原因么?     

4、孟母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使人信服,你能对她的教育方法加以评点么?

十、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  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尝        工          过           疵

2、  指出下列句子中“之”指代的含义

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多作自能见之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

十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在文中括号内解释加点的字

2、翻译句子。    华捉而掷去之:

十二、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解释词语  或      弗受           以示玉人     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      丧宝         人有其宝

2、翻译句子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3、你是怎样看待子罕“珍宝”观的?

十三、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而揠②之者,芒芒然③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④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①闵:担心,忧虑。②揠:拔。③芒芒然:疲劳的样子。④槁:枯死。

1、  文章第二段批评了哪两种人?他们的错误实质是什么?

 

2、  说说这则寓言的现实意义。

文档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一、《终不知车》方孝孺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辊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敞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注释】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辊(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一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