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S 32 Fe 56 Cu 65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 )
A. 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B. 浓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
C. 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用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D. 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
2.五颜六色的颜色变化增添了化学的魅力,下列有关反应的颜色叙述正确的是( )
①新制氯水久置后→浅黄绿色消失 ②淀粉溶液遇单质碘→蓝色
③溴化银见光分解→银白色 ④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红色
⑤鸡蛋白溶液遇浓→黄色 ⑥碘化银的悬浊液中加入硫化钠晶体,振荡后变黑
A.①②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⑥
3.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确的是( )
A. 1mol乙醇完全氧化为乙酸,转移电子数为4NA
B. 标准状况下,22.4L乙烯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5NA
C. 3.6gD2O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的D2分子数0.1NA
D. 在1mol/L的NaF溶液中,F—的个数为NA
4.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
A. 闪锌矿(ZnS)经CuSO4溶液作用后,转化为铜蓝(CuS):ZnS + Cu2+ === CuS + Zn2+
B. 0.1 mol/L 的醋酸溶液pH约为3:CH3COOH CH3COO- + H+
C. 电解NaCl溶液,阴极区溶液pH增大:2H2O + 2e- === H2↑+ 2OH-
D. 钢铁发生吸氧腐蚀,负极反应为:Fe-3e- === Fe3+
5.用CuCl2·2H2O晶取无水CuCl2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入HCl可以抑制CuCl2的水解
B.先滴入浓硫酸,再点燃c处酒精灯
C.硬质玻璃管内部右侧会出现白雾
D.装置d中上层为苯,下层为NaOH溶液
6.常温下,分别向NaA溶液和MCl溶液中加入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L1表示lg 与pH的变化关系
B.Ka(HA)=1×10-5.5
C.a点时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D.0.01 mol·L-1 MA溶液中存在:c(M+)>c(A-)>c(OH-)>c(H+)
7. 空气中的硫酸盐会加剧雾霾的形成,我国科学家用下列实验研究其成因:反应室底部盛有不同吸收液,将SO2和NO2按一定比例混合,以N2或空气为载体通入反应室,相同时间后,检测吸收液中SO42-的含量,数据如下:
反应室 | 载气 | 吸收液 | SO42-含量 | 数据分析 |
① | N2 | 蒸馏水 | a | ⅰ. b≈d>a≈c ⅱ.若起始不通入NO2,则最终检测不到SO42- |
② | 3%氨水 | b | ||
③ | 空气 | 蒸馏水 | c | |
④ | 3%氨水 | d |
A. 控制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治理雾霾的有效措施
B. 反应室①中可能发生反应:SO2 + 2NO2 + 2H2O=H2SO4 + 2HNO2
C. 本研究表明:硫酸盐的形成主要与空气中O2有关
D.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铵态氮肥可能会加重雾霾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8分)
(一)必考题:包括3题,共43分。
8.(13分)
硫氰酸盐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如 NH4SCN在有机工业用于聚合反应的催化剂,医药工业用于抗生素生产,印染工业用作印染扩散剂等。Co(SCN)2可以用来检验可卡因的存在。
(1)Co(SCN)2可以用CoSO4(aq)+Ba(SCN)2(aq)=BaSO4(s)+Co(SCN)2(aq)来制备,也可用CoCO3与足量HSCN制备,请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小组为探究NH4SCN的热分解产物,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图中盛放NH4SCN的装置名称是___________,通入氮气的作用___________。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发现B瓶中溶液分层,分液后取下层液体,该液体可将硫磺溶解,由此判断分解产物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D瓶中的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蓝色,证明分解产物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瓶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反应完成后,取一定量B瓶上层溶液用盐酸酸化,然后滴入到0.1mol·L-1CuSO4溶液中,立即析出黑色沉淀,请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某同学指出该实验装置存在不足,请写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4分)
含氮化合物在材料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 甲胺(CH3NH2)是合成太阳能敏化剂的原料。工业合成甲胺原理:
CH3OH(g)+ NH3(g) CH3NH2(g)+H2O(g) △H
①已知键能指断开1mol气态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mol气态键所释放的能量。几种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 C-H | C-O | H-O | N-H | C-N |
键能/kJ·mol-1 | 413 | 351 | 463 | 393 | 293 |
②一定条件下,在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丁四个容器中,起始投入物质如下:
NH3(g)/mol | CH3OH(g)/mol | 反应条件 | |
甲 | 1 | 1 | 498K,恒容 |
乙 | 1 | 1 | 598K,恒容 |
丙 | 1 | 1 | 598K,恒压 |
丁 | 2 | 3 | 598K,恒容 |
(2)工业上利用镓(Ga) 与NH3在高温下合成固体半导体材料氮化镓(GaN),其反应原理为2Ga(s)+2NH3(g)2GaN(s)+3H2(g) △H=-30.81kJ·mol-1。
①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Ga与NH3发生反应,实验测得反应体系与温度、压强的相关曲线如图所示。图中A点与C点的化学平衡常数分别为KA和KC,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填代号)。
a.纵轴a表示NH3的转化率 b.纵轴a 表示NH3的体积分数 c.T1 (3)用氮化镓与铜组成如图所示的人工光合系统,利用该装置成功地以CO2和H2O为原料合成CH4。铜电极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电极放出O2和CH4相同条件下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为提高该人工光合系统的工作效率,可向装置中加入少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盐酸”或“硫酸”)。 10.(16分) 锰的化合物在工业、医疗等领域有重要应用。某兴趣小组模拟制备KMnO4及探究锰(II)盐能否被氧化为高锰(VII)酸盐。 I.KMnO4的制备: 反应原理 步骤一:3MnO2+6KOH+KClO33K2MnO4+KCl+3H2O 步骤二:3K2MnO4+2CO2 =2KMnO4+MnO2+2K2CO3 实验操作 步骤一:将一定比例的MnO2、KOH和KClO3 固体混合加热,得到墨绿色的固体,冷却后加水溶解得到碱性K2MnO4溶液放入烧杯C中。 步骤二: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后装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当C中溶液完全变为紫红色时,关闭活塞停止反应,分离、提纯获取KMnO4晶体。 装置图如下: (1)检查装置A气密性: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在B中加入蒸馏水至液面超过长导管口,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B中试剂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未能及时分离KMnO4晶体,发现C中紫红色溶液变浅。该小组同学认为是碱性K2MnO4溶液中的Cl-将生成的MnO4- 还原,导致颜色变浅,指出含有Cl-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 II.该小组继续探究Mn2+能否氧化为MnO4-,进行了下列实验: 和15%H2O2 混合液 ii.KMnO4在酸性环境下缓慢分解产生MnO2。 (4)实验①中生成棕黑色沉淀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②中迅速生成棕黑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比实验③和④,实验③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同学猜测实验④中紫红色消失的原因:酸性条件下KMnO4不稳定,分解产生了MnO2,乙认为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认为是溶液中的Mn2+将MnO4- 还原,并设计了实验方案证明此推测成立,其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结果:酸性条件下下,某些强氧化剂可以将Mn2+氧化为MnO4-。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1.(15分) 钛被誉为“21世纪的金属”,可呈现多种化合价.其中以+4价的Ti最为稳定.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Ti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电离能:I2(Ti)=1310kJ/mol,I2(K)=3051kJ/mol.I2(Ti) ①铁的配位数为________,碳原子的杂化类型________. ②该配合物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___(填字母标号). a.离子健 b.配位键 c.金属健 d.共价键 e.氢键 (4)钛与卤素形成的化合物熔沸点如下表所示: 分析TiCl4、TiBr4、TiI4的熔点和沸点呈现一定变化规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TiO2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氧钛,硫酸氧钛晶体中阳离子为链状聚合形式的离子,结构如图所示,该阳离子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阴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TiN晶体的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若该晶胞的密度ρ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为NA则晶胞中Ti原子与N原子的最近距离为________pm.(用含ρ、NA的代数式表示) 12. (15分) 化合物H具有似龙延香、琥珀香气息,香气淡而持久,广泛用作香精的稀释剂和定香剂.合成 它的一种路线如图: 已知以信息: ① ② 核磁共振氢谱显示A的苯环上有四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且取代基的位置相邻; ③ 在D中滴加几滴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 ④ 芳香烃 F的相对分子质量介于90~100之间,0.1 mol F充分燃烧可生成7.2 g水; ⑤ R1COOH+RCH2ClR1COOCH2R+HCl。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 ,由C生成D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由F生成G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 (3)H的结构简式为 。 (4)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且其中两个与A中所含的官能团相同,同时又能发生银镜反应的C的 同分异构体有 (不考虑立体异构)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有5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2∶2∶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任写一种即可)。 (5)由苯酚和已有的信息经以下步骤可以合成化合物 反应1所用的试剂为 ,K的结构简式为 ,反应3所用的试剂为 。 参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2.A 3.A 4.D 5.D 6.C 7.C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8分) 8. (1) 2HSCN+CoCO3=Co(SCN)2+H2O+CO2↑ (2)①硬质玻璃管 防止空气(或氧)干扰实验结果 ② 二硫化碳 ③ 氨气 防石蕊溶液倒吸 ④ Cu2++H2S=CuS↓+2H+ ⑤ 在D装置后面添加尾气吸收装置 9.(1) -12 kJ·mol-1 甲>乙=丙>丁 (2)bd GaN+3H2O+OH- NH3↑+Ga (OH)4- (3)CO2+8H++8e-=CH4+2H2O 2:1 硫酸 10.(1) 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移开热毛巾后,有一段液柱回升 (2) 饱和NaHCO3溶液不与CO2反应且除去HCl,同时生成CO2 (3)反应产物中含Cl-,且操作中未除去Cl- (4)空气中的氧气在碱性环境中将Mn2+氧化为MnO2(或2Mn2+ +O2+4OH-=2MnO2+2H2O) (5) Mn2++H2O2+2OH-= MnO2+2H2O (6) 排除HNO3将Mn2+氧化的可能 (7) 资料表明缓慢分解产生MnO2,而实验④中紫红色很快消失并产生棕黑色沉淀 取5mL0.1mol/LMnSO4溶液于试管中,加入0.5mL 0.1mol/L稀HNO3,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KMnO4溶液,立即生成棕黑色沉淀 11. (1) (2) K+失去的是全充满的3p6电子,Ti+失去的是4s1电子,相对较易失去,故I2(Ti) (4) 三者均为分子晶体,组成与结构相似,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升高 (5) TiO2+ 正四面体 (6) 12.(1)2-甲基苯酚(或邻甲苯酚) (2) 取代反应 (3) (4) 6 、 (5)C(CH3)3CCl/AlCl3 浓HI
已知:i.MnO2为棕黑色固体,难溶于水;装置图 试剂X 实验现象 ① 0.5mL 0.1mol/LNaOH溶液 生成浅棕色沉淀,一段时间后变为棕黑色 ②0.5mL 0.1mol/LNaOH 立即生成棕黑色沉淀 ③ 0.5mL 0.1mol/LHNO3溶液 无明显现象 ④ 0.5mL 0.1 mol/LHNO3溶液和少量PbO2 滴加HNO3无明显现象,加入PbO2立即变为紫红色,稍后紫红色消失,生成棕黑色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