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扎、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7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感受朋友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教学准备: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件礼物,老师把它们藏在了电脑里。
(出示纸船)瞧,这是什么?生答:纸船。师板书。
(出示风筝)这又是什么?生答:风筝。师板书。
纸船是在水中漂的,风筝是在空中飞的,它们之前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
师生共同在这两个词之间写一个“和”字。
(2)指名读,齐读课题。
“筝”一个人时读一声,和“风”交朋友的时候读轻声。
[设计意图:通过纸船和风筝这两种事物的展示与介绍,在上课伊始就激发起学生想要迫切知道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的兴趣,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到主人公是谁?
(1)生汇报主人公。师板书:小熊 松鼠
(2)谁能用上风筝、纸船、松鼠、小熊,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交流,汇报,师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练习把事情说完整,说清楚,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昨天,老师已经让同学们预习了本课的生字,记住他们的名字了吗?老师把它们从课文中请出来了,谁愿意来喊喊它们的名字,和它们打个招呼。
(2)课件出示会认的字:坏 莓 幸 福 吵 受 扎 抓
指生介绍每个字的读音、结构、部首、记住这个字的方法。
猜字谜:
莓 每天头上带草帽。
幸 土下小羊没了腰。
吵 很少动口见面吵。
(3)指导书写:扎 抓
指生说说写这两个字的注意点。
教师板演“扎 抓”两个字,边写边讲解两个字的占位,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提醒写字姿势。
(4)大家可真能干,都和这些生字宝宝成了朋友。咦?生字宝宝又跑到哪里去了?原来它们藏到儿歌里去了。
课件出示:折纸船,放松果。
扎风筝,挂草莓。
乐坏了松鼠和小熊。
吵架后,好难受。
小风筝,小纸船。
抓住幸福不放手。
[设计意图:我们的汉字具有音、形、义俱全的特点,充分利用汉字的这些特点,让学生学会学习汉字。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为以后学习更多的汉字创造条件。把生字放入儿歌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同时增加生字与学生见面的次数,切实起到巩固汉字的作用。]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品读第2-3自然段。
(1)指导看图1。你看到了什么?小熊是什么表情?(乐坏了)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此时的它?(手舞足蹈,一蹦三尺高……)它为什么如此快乐?
(2)指导朗读。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读出“乐坏了”的语气。
学生和老师分别扮演“乐坏了”的小熊,读课文,比一比谁最快乐。
品读第4-5自然段。
(1)指导看图2。你看到了什么?小松鼠的表情如何?
(2)指导朗读。(放手让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自己品悟小松鼠的心情)
(三)配乐齐读1-6自然段。
过渡语:每天,小小的纸船,把亲切的问候带给了小熊。每天,美丽的风筝把深深的祝福带给了松鼠。正当它们沉浸在这种幸福与快乐中时,这幸福和快乐却没了。
(四)感悟第7自然段。
(1)教师配乐范读。
(2)小朋友自由读,边读边体会有什么感受?
(3)指名读,并说感受。(伤心、想哭……)
(4)出示飘荡和漂流。
指生读、齐读这两个词语。
指生在黑板上找到这两个词语的位置,并说说为什么把它放在这?
教师小结: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秘密。
读儿歌:
小小纸船顺水漂,
美丽风筝风中飘。
水中漂用到水,
风筝飘用到风。
漂和飘,仔细瞧,
小小汉字真奇妙,
真呀真奇妙!
[设计意图:借助图画,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清楚表达的习惯。富有情感的朗读,让学生在语言情境中有了一次情感的经历,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仿佛就是那两只小动物。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朗读,随着情感的表达,语言也积淀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最终这些语言会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2、3自然段阅读的处理是指导读书。4、5自然段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培养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语感的学生个性化读书行为。“漂”与“飘”的区别比较,让学生知道看偏旁,辨字义。]
五、结课。
山顶上再也没有飘荡的风筝了,小溪里再也没有漂流的纸船了。我们的心情是伤心的,难过的,那么松鼠和小熊的心情会如何呢?故事接下去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设计意图:设下悬念,激发起学生下节课继续学文的兴趣。]
板书设计: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开火车读词语。
扎风筝 松鼠 幸福 但是 愿意 哭了
折纸船 抓住 取下 漂流 飘荡 祝愿
2.听写词语,同学互评。
扎风筝 折纸 祝福 抓住 但是 哭了 一张 纸条
3.选择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过渡:每天清晨,小小的纸船把亲切的问候带给小熊;每天傍晚,美丽的风筝给松鼠带来深深的祝福,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可是,有一天,他们因为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小熊和松鼠会怎么办呢?
1.出示句子。
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1)师范读(配以忧伤的音乐),读这一句话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生回答)
(2)指名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此刻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2.出示第8、9自然段。
(1)教师范读,再让学生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自主
读、指名读,评议、齐读)说一说吵架后的小熊和松鼠分别是怎么做的。
(2)交流感悟:既然吵架了,谁也不理谁,可是老师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这是怎么回事呢?(师当小记者,指二生扮演小熊、松鼠。)
师:松鼠你好,你为什么这么不高兴?你为什么还折纸船呀?(小熊你好,我知道你和松鼠吵架了,你怎么还扎风筝呀?)
松鼠、小熊:虽然我们吵架了,可是我们都还想着对方,还想成为好朋友。
师:原来是这样啊!虽然你们吵架了,但心里还都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直到有一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于是,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他写的是什么呢?
3.出示句子。
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
(1)齐读。(这句话应该读出松鼠很想和小熊和好,很急切、很真诚的语气。)
(2)想象:纸船顺着溪流漂走了,松鼠会想些什么?
(3)他们和好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4)假如小熊也想写一张卡片,挂在风筝上送给松鼠,他会在卡片上写什么呢?
示例:让我们和好如初吧!
谢谢你愿意继续和我做朋友,我实在太高兴了!
4.出示第11自然段,指名读。
指导:“美丽的风筝”强调“美丽”,说明松鼠看见风筝很高兴、很激动、很惊喜。朗读时要带着激动、高兴的语气读。
思考:我们都为他们俩和好而感到高兴,我看到有的同学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松鼠也很高兴,可他为什么哭了呢?
明确:松鼠“高兴得哭了”,说明他重拾了与小熊之间的友谊,很激动。
过渡:就这样,一场误会消失了,纸船重新回到了小溪里,风筝又重新回到了天空中,他们的友情又回来了。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再读读最后一段。
5.给学生戴上课前老师准备的头饰,创设情境表演。
情境:松鼠将所有的纸船都放进了小溪,一只只纸船载着他深深的情意顺流而下,小熊看到这么多纸船向他漂来时,会有什么表现呢?
6.想象、拓展。
(1)经历了这一切,小熊和松鼠以后还会闹别扭吗?
(2)他们都学会了珍惜友谊,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赠送“幸福”,升华感情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小熊和松鼠成为好朋友,并得到了对方的祝福,他们都拥有了幸福!今天,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仅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而且书写也很漂亮,老师也想把祝福送给你们,祝你们越来越优秀。同学们想把祝福送给哪位同学?想对他说些什么?把你的祝福写在祝福卡上吧。(播放歌曲《友谊天长地久》)
1.出示句式。
我想把祝福送给 ,祝他(她) 。
2.写好后,把自己的祝福卡送给同学。
3.采访:我想问一下,收到了他的祝福后,你的心情怎么样?
小结:有了朋友的祝福,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希望大家都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呵护友谊,愿我们永远是朋友!
4.课外延伸: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反思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反思这节课的成败,成功之处在以下几点:
1.重视识字写字教学,扎实地落实新课标。
新课标明确指出“识字教学应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
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教者采用多种形式,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点。如:借助拼音读词语——开火车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认识多音字巩固认字——揭示(提手旁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字义——引导书写,互相评价等,这些活动环环相扣,整个教学活动充满了生动活泼,扎实有效。
2.以读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本节课堂教学充分地体现了由读通到读出感情的训练过程,并把读通课文与读好长句子和重点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到位,重点突出。教学中抓住“乐坏了”“他们再也看不到纸船和风筝了……”等语句,抓住矛盾,体验情境,让学生运用自读、引读、指名读、加动作读等方法,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了“飘与漂”的不同含义。
3.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语言文字训练。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我抓住这两个音同意异的字进行语文训练,出示两个句子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借机引导“飘”带风字旁和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指漂在水里,引起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好奇和热爱,进行语文的熏陶。同时在教学的最后环节,通过设计让学生说说“你想对小熊和松鼠说什么?”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得到巩固。
4.互送祝福,升华情感
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环节,让孩子们给自己的好朋友写祝福,孩子们随着音乐把祝福的话和小伙伴们分享,每个孩子都品尝到了得到祝福的喜悦心情,获得了幸福。他们乐于展示自己,他们更懂得关爱别人,他们的个性健康地发展。在互送祝福卡的时候,还有不少学生把祝福送了我,我也很感动于他们能把我当成他们的好朋友。
但课堂总是充满了遗憾,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
1.课堂教学设计得太满。可能出于向学生们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流程,不影响完整的故事情境的考虑,我的教学安排过于饱满,使得写字环节没能充分落实。也因此时间分配不合理,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前松后紧。
2.对于学生的回答,倾听的不够仔细,遗漏了一些精彩的课堂生成,如在识记“句”,学生说到“词”时,没有引导学生发现识记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