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复习(精编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0:56:22
文档

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复习(精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复习(精编版)一、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他有事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得动的东西,()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运不走的,就()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
推荐度:
导读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复习(精编版)一、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他有事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得动的东西,()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运不走的,就()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
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复习(精编版)

一、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他有事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   )能拿得动的东西,(    )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运不走的,就(     )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任意     实在     凡是       统统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掠走”“搬运”“毁掉”这三个词语写出了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的破坏行径,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打乱呢?同学们众说纷纭,请你判断他们的说法,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后面打“×”。

(1)不能打乱,三个词语一步步地写出了侵略者的贪婪、无耻,还从侧面说明了圆明园很大,奇珍异宝很多。从而揭示出侵略者践踏文明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_______)

(2)能打乱顺序,这几个词语都体现出侵略者行径的残暴和野蛮,揭露出侵略者的罪大恶极。  (_______)

4.选文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而今,当你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时,你会有哪些感想呢?动笔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课外短文《林冲棒打洪教头》,完成练习。

林冲棒打洪教头

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沧州。一天午后,两个差人押解(jiè)林冲来到了柴进庄上。柴进见了林冲,心中大喜,忙叫庄客杀鸡宰羊,厚礼款待。席间庄客来报:“洪教头来了。”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说:“这位是林教头。”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柴进说:“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洪教头见他退让,以为他真的不会棒,便越发要跟他交手。柴进说:“我也正想看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林武师就不要推辞了。”

月亮已经上来,照得厅堂外面如同白昼。众人来到堂前空地上。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两个教头就在月光下一来一往,交起手来。

战了四五个回合,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我输了!”柴进问:“还没见二位较量呢,怎么便输了?”林冲说:“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柴进连忙请两个差人开了枷,笑着说:“请两位教头使出本事,再试一棒。”洪教头提起棒来就要打。柴进说:“慢!二位教头比试,不同一般,这锭银子权且作为彩头,谁赢得就将这银子拿去。”说着将一锭二十五两重的大银丢在地上。

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躬身施礼:____________________  流配: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归纳第4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自然段中的“抡起棒一扫”中的“抡”“扫”两个动词好在哪里呢?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林冲遭陷害    ②大战四五回    ③洪教头上座

④扔银作彩头    ⑤棒扫教头腿

A.①②④③⑤    B.①④②③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短文中对林冲的刻画很细致,请分析下面的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A退让    B谦让    C礼让    D避让

(1)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    (____)

(2)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     (____)

(3)战了四五个回合,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我输了!” (____)

(4)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____)

6.林冲、洪教头分别有怎样的特点呢?请分别用两个词语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来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这个文段选自_______

2.写出下面的词语的近义词。  

喊—________    晒—________    摇—________

3.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花有什么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横线划出桂花落下来时像下雨一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好香的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个“浸”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这段文字应用(  )的语气来朗读。

A.焦急、无奈    B.沉重、低沉    C.自然、从容

2.对画“﹏﹏﹏”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写的是在圆明园内游览时的感觉,从侧面衬托出圆明园的辉煌。

B.这是一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圆明园中景物的特点。

C.这句话写出了圆明园的景物让人置身其中容易产生幻想的特点。

3.文中画“    ”的句子是个______句,在文中起到_________的作用。

第二自然段的结构是(_____)(填序号)

A.分——总    B.总——分    C.总——分——总

4.读了选文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圆明园的景观大致包括这几类: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二是根据_____________建造的,三是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这段话补充完整。

圆明园曾经______________,可现在它_____________,圆明园的经历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课外阅读。

散步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着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向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相信并佩服。    (          )

(2)意见不一致。    (          )

(3)形容水的明净。  (          )

2.读句子,回答问题。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这里的“熬”为什么不能换成“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信服”能换成“同意”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

(1)为什么"母亲本不愿意出来?"后来为什么同意去散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生分歧时,为什么"我决定委屈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

   本文通过对一家人散步情形的描写,(    )

A.赞美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B.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好风气。

C.渲染了一种对生命、对亲人朴素而真挚的爱。

六、 课内阅读。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⑥在清水田里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⑦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⑧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⑨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⑩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⑾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本段短文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文“②—⑧”为一段,又可分为两个层次,已经用“/”线分开。

第一层(②-⑤)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⑥-⑧)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⑥-⑧”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三幅图画的名字分别是:第一图:____________;第二幅图:______________;第三幅图: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⑤自然段作者从     、体型结构、      、     这四个方面来描写白鹭的外形,主要运用了一连串的 句式,突出了白鹭体态的      和     的谐调。

5.简要回答:“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阅读检阅台。

竹炭包说明书

(产品特点)竹炭能有效________空气,防腐除臭,________湿度,同时还有________负离子和远红外线、________电磁波的功能,是家居生活必备之选。

(▲)拆开外包装将本品置于汽车、居室、柜子、冰箱等处。每个空间(1平方米以内)用200克竹炭包一包。

(▲)①本产品无须洗涤,使用1~2个月后,放在阳光下晾晒两个小时,即可恢复原有功能。②一般开封使用一年时间的竹炭包最好处理掉,这样更健康。处理可以是烧掉或是回收到垃圾站,还可以埋入泥土,改善土壤活性。

1.请把以下四个词语填入第一个语段的横线上。

释放  调节  屏蔽  净化

2.根据该说明书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不管多大的空间,只要放上一包竹炭包就可以防腐除臭。(  )

(2)用一两个月后的竹炭包清洗晒干后仍可以防腐除臭。(  )

(3)废弃的竹炭包既可以当垃圾回收,也可以埋入土壤再利用。(  )

3.本说明书从产品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该竹炭包。

八、 课外阅读。

我的童年,像彩色的梦!

沐浴在春天的阳光下,欢跳于锦簇耀眼的花丛中,和蜂儿嬉戏,和蝴蝶追逐……那,就是童年的我。

松软的海滩上,有位正在拾贝壳的小姑娘,她睁着一对黑钻石般的眼睛,惊奇地发现,离开了大海,玲珑剔透的贝壳就失去了光泽。她赶忙把一小堆五颜六色的贝壳放入海水里……那,也是童年的我。

满山红叶如火一般耀眼,一片片枫叶落到地面,把大地染得通红。一位小姑娘手拿一束枯叶,皱着眉,歪着头,站在爸爸的肩上,要把那手中的落叶安到树枝上,显得那么诚心,那么郑重……那,还是童年的我。

北国的雪花像鹅毛一样轻,一样白,飘落到哪里,哪里就银光闪闪。广场上,融化了的积雪又冻得像镜面儿似的。一位年轻的妈妈拉着自己的小女儿,鼓励她勇敢地滑行,要她像海燕一样勇敢、坚强,学会在冰上自由飞翔。她会意地点点头,放开了妈妈的手,向前滑去。跌倒了,爬起来,又跌倒了,再爬起来……然而,“小海燕”终于展开了柔嫩的双翅。妈妈甜蜜地笑了,小姑娘也笑了,笑得像妈妈一样甜……那,依然是童年的我。

充满新奇,充满幻想,充满温馨,我的童年,使我永远难忘。啊,童年,记忆中的明珠,你是我心灵上的彩虹!

1.给短文加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郑重: ______________。 

(2)柔嫩:  ______________ 。

3.作者把童年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选取了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镜头中童年的“我”,抒发了“我”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小海燕”指______________ ;“终于展开了柔嫩的双翅”是说 ______________。

九、 课外阅读。

幸福铃声

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每个周末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服上贴了一朵精致的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

并不是每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八分钱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何况父母亲并不识字,每次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内容。

没有信的日子,父亲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儿一切安好。于是,我能解决一切因难的聪明父亲想出一个绝妙办法: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后每个星期六晚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候在那里。

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我家所在的村庄离镇子有十里路,中途有一片宽广的白桦林。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我的父亲——一个东北汉子,会雄赳赳气昂昂地两次穿过那片白桦林。母亲说村子里的人这一天都能听到他嘹亮的歌声和笑声。

我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周末,那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他能接我的电话,我有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

可是我笑呵呵的父亲等到铃声消失后即刻站了起来,昂首走出了商店。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穿着红披风站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我……

1.第2、3自然段从四个方而写了“我”家的生活困难,请概括出来。

(1)__________(2)_________

(3)__________(4)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两次写“梦”的句子,并说出两次做梦分别表达了“我”内心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七段说,“我有 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联系全文,想一想“我”要对父亲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题目是“幸福铃声”,是因为父亲听见电话铃声,就知道_________,所以父亲是幸福的;“我”每次打电话,就想起___________,所以“我”也是幸福的。

十、 主题阅读拓展。

麻 雀

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几乎到处都有麻雀的踪影。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甚至被骂为“老家贼”,其实,这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麻雀素有“家雀”之誉。它适应能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于与人类为伴。麻雀的巢如同半个皮球那么大,通常筑在房顶瓦头檐槽之间的缝里,也有的筑在灌木或草丛旁。栖息在乡村和公园里的麻雀,很少飞离老家三里之外。

人们常用“自投罗网”来形容麻雀的愚蠢。一位研究麻雀的科学家认为,麻雀在鸟类中是比较聪明的。在一次试验中,只有3%的麻雀一次被捉。有的麻雀甚至在一旁等待那些敏捷的小山雀在罗网里把饵叼出来,然后“半路打劫”。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波尔特通过对麻雀的迷津测验,发现它的记忆能力可以和猴子相比。

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蹋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这里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麻雀的功过:18世纪,普鲁士国王曾因麻雀啄食他所喜欢吃的桃子,悬赏在全国消灭麻雀。由于麻雀被捕灭得所剩无几,结果毛虫泛滥成灾。19世纪时,美国波士顿的毛虫给庄稼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为消灭毛虫,从欧洲引进麻雀专门对付毛虫,使庄稼得以摆脱虫患。为此,人们在当地建起了一座“麻雀纪念碑”。我国现在的问题是某些地方甚至听不到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了,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自投罗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路打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麻雀素有“______”之誉。

A.害鸟    B.家雀    C.老家贼

3.麻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

A.列数字    B.举例子    C.作比较    D.打比方

5.为什么说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一句中的“几乎”,第二句中的“常”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本文,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麻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课内语段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         )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        )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按原文填空。

2.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_________、尝花生、_________这些内容,选文是在讲__________。我知道花生最可贵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3.“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好看”是指_______,“很有用”是指________。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写出了父亲对“我们”的希望,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课内阅读。

《梅花魂》节选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___________,不肯___________。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文中横线上填入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她”指的是_________,“他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我们从课外书或影视作品中认识了很多这样的人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

3.外祖父把墨梅图送给“我”,是希望我做一个“有梅花的秉性的人”,“梅花的秉性”就是___________

4.梅花与____、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我能写出一句和梅花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军神(节选)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你过奖了。”

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他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挥手让护士出去,然后关上手术室的门,注视着病人,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

“刘伯承。”

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东支队的将领,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刘伯承友好地把手伸了过去。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由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肃然起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说明下列两句中量词或数词叠用的作用。

(1)“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中的“一刀刀”是为了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中的“一次又一次”是为了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沃克医生的优点:他具有高尚的_______________和高明的___________。

4.举例说明刘伯承有哪些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 阅读课外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不为什么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额,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总之,她的爱,是摒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地劈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原素,而直接地来爱我的自身!

假使我走到幕后,将我二十年的历史和一切都更变了,再走出到她面前,世界上纵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只要我仍是她的女儿,她就仍用她坚强无尽的爱来包围我。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前后左右,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

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哧哧繁响。海波如山一般汹涌,一切楼屋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树叶子满空飞舞,鸟儿归巢,走兽躲到它的洞穴。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到她,投到她的怀里……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万物毁灭而变更!

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地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浅显,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建造起来的!”(有删改)

1.这篇短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她的原名是________。你还读过她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描写,这些描写,分别表现出“幼小的我”的__________和母亲的___________。

3.最后一段画“______”的句子说明了母亲的爱(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A.温馨            B.无私            C.博大            D.深沉

4.读一读画“﹏﹏”的语句,再照样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母亲的爱是“直接地来爱我的自身”?(用文中的陈述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删去最后一段对全文有没有影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 课外阅读。

又见樱花

在我工作单位的楼下有很多樱花树,三五一丛或独自一株,没有任何规律地散落在楼下的花坛中。

午后的阳光是那样的和煦,没有夏日的炎热与冬日的寒意,有的只是其乐融融的温暖。而眼前的樱花,就在这春寒料峭里三五一簇,淡淡地开着,没有浓烈扑鼻的花香,也没有光艳夺目的花色,有的只是如云似锦的花簇,随风轻轻地摇曳,像极了少女们浅浅矜持的微笑。

最难忘的是乡下我家楼下那一株樱花树。树很老了,但枝繁叶茂,粗壮、高大。儿时的我总爱在阑珊的春日中,待到无数璀璨的星辰挂上天空时,“少年不知愁何在”的我便会淘气地____上枝干,惬意地半____半靠在树枝上享受着乡村的幽僻。一阵微风____过,雪白的花瓣伴着风、____着舞飞进了我永远的梦里……

后来,上大学了,大学校园里也有两株樱花树,低矮得让人总是容易忽略。花期时花开得也不多,大抵就是那么几簇,在鲜花似锦的大学校园里的确算不得是一处赏春的风景。但每到夜晚,那些开着大团大团花儿的树下总会集聚纳凉的学子,或读书或低声交流。此时的我虽然站在樱花树下,但思绪已不在樱花树下了。

故乡和母校那些樱花,它们也正开着吗?

1.请将下列四个词分别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跳    拂    躺     攀

2.选择恰当的选项填在横线上。(填序号)

文章一共写了三个地方的樱花,其中最难忘的是______,第二段中“眼前的樱花”是指______,尽管______在校园里算不得是一处赏春的风景,但是仍然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A.工作单位楼下的樱花

B.家乡的樱花

C.大学校园里的樱花

3.读文中画线句子,说说作者的“思绪”在哪儿?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凡是 统统 实在 任意

2.承上启下

3.    √    ×    

4.对圆明园毁灭的可惜和悲痛

5.我看着圆明园的废墟,我想大声说:“唉!多好的建筑啊,现在全没了。这里曾是一所金碧辉煌的建筑,现在留下的只有几根破柱子了。”我想,那里曾是一座雕刻十分精美的小桥,现在留下的只有一堆破烂,这里缺一块砖那里缺一块砖的破桥了……这些都是谁干的?是侵略军。当时他们的武器十分先进,不费吹灰之力就闯了进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让他们不敢再来侵略我们。

2、

1.弯腰行礼,很有礼貌。    把犯人发配到偏远地方。    

2.林冲棒扫洪教头。

3.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林冲的武艺高强,能够找到对方的要害之处。

4.C

5.C    B    A    D    

6.林冲:谦虚礼让。 洪教头:骄傲自大。

3、

1.桂花雨

2.叫    晾    摆    

3.“我”童年时摇桂花的欢乐场景。

4.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还可以做糕饼。

5.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6.桂花

7.说明了两方面:一方面说明了桂花香气的持久;另一方面说明了桂花在人们生活中重要地位,桂花不仅让空气芳香,更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4、

1.C

2.A

3.    过渡句    承上启下    C    

4.    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    西洋景观    

5.    很辉煌,让我们感到骄傲    已化为灰烬    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

5、

1.(1)信服 (2)分歧 (3)水波粼粼

2.(1)因为母亲老了,身体也不好,用"熬"字比用"度"字更准确、传神。    (2)不能。因为联系上文,母亲本不愿出来,"我"劝说后她才出来走走,"信服"比"同意"更能反映母亲的状态。    

3.(1)母亲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2) 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4.BC

6、

1.    白鹭    郭沫若    

2.    白鹭身段匀称,颜色适宜    白鹭觅食、休息、飞行都很美    

3.    白鹭垂钓图    白鹭瞭望图    白鹭起舞图    

4.蓑毛   长喙    脚     排比    匀称     颜色

5.作者对白鹭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7、

1.净化 调节 释放 屏蔽

2.(1)× (2)× (3)√

3.    使用方法    产品使用后的处理方法

8、

1.童年的梦

2.    严肃认真地对待    柔弱、娇嫩    

3.彩色的梦 记忆中的明珠 心灵上的彩虹

4.花丛中嬉戏 海滩上拾贝壳 树林中安落叶 广场上学滑冰 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5.“我”    “我”学会了在冰上滑行

9、

1.我依赖特困生补助和微薄的奖学金生活。    我为省路费大学四年没回过一次家。    我还穿着高中时候穿的旧衣服。    我为省邮资,写的信不全寄出去。    

2.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

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穿着红披风沾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我……

第一次做梦表达了我对家乡、对父母的思念之情。第二次做梦既表达了我对父母的思念,也表达了我希望自己家的生活越来越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的思想感情。

3.老爸,我又得到了学校的奖学金了,是全校最高的呢!还有,我写的论文也发表了,还有一笔稿费呢!我还要大声对您说,老爸,生日快乐。

4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父母对自己的牵挂和关爱 

10、

1.自己投到罗网里去,比喻自己送死。    半路上利用机会掠夺东西。    

2.B

3.适应能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于与人类为伴。

4.ABCD

5.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蹋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

6.不能删去。“几乎”说明并非每一处,到处;“常”表示程度,说明麻雀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被人们认为是害鸟。这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7.我们应该保护麻雀。

11、

1.鲜红嫩绿  爱慕之心  分辨  体面

2.收花生    议花生    议花生    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3.花生外表不好看    花生的味道美,可以榨油等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不要做华而不实的人,要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质,要做像花生那样对社会有用的人。生活中的清洁工、教师等,他们默默无闻,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

12、

1.    顶天立地    低头折节    

2.    梅花    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    李大钊    刘胡兰    

3.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4.    松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13、

1.    本意是衷心的,出自内心的。文中指沃克医生发自内心地说。    本意是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文中指沃克医生面对刘伯承恭敬钦佩的心情和态度。    

2.    手术复杂,要有忍受剧痛的思想准备    军神的坚强    

3.    医德    医术    

4.坚强的意志,高度的事业心,镇定乐观的精神,机智,善于识人。

14、

1.冰心    谢婉莹    《繁星·春水》    

2.语言    动作    年幼无知    爱女情深    

3. B    C    

4.海上的波涛,绸缎般舞动起伏,沙沙作响。

5.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

6.有影响,最后一段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歌颂和赞美。

15、

1.攀 躺 拂 跳

2.B    A    C    

3.作者的思绪在故乡和母校,从中体会到作者对故乡和母校的怀念之情。

文档

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复习(精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复习(精编版)一、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他有事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得动的东西,()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运不走的,就()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