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闭卷) 2012.6
考生须知:
1、本卷共有6页,有三大题3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将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并在答题卷上方填写好座位号,然后在规定的位置上答题。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基础题(本题共13小题,1—11题每题2分,12和13题每空1分,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
A、陈涛参加体育锻炼缺乏毅力、一曝(pù)十寒的事情在校会上被曝(bào)光,他感到十分羞愧。
B、小李哽咽(уàn)着对妈妈说:“我咽(уàn)不下这口气。”
C、小明的爸爸出差(chāi)去北京差(chà)不多半个月了。
D、我真舍(shě)不得离开住了这么多年的宿舍(shè)。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他们看起来和许三多他们一样:一样脏,一样累,一样饿,一样狼狈也一样地默契。
B、我们当然也知道某些情况下一味善良的不足恃。
C、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
D、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手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沧穹。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从上述事实中,证明党的方针是从群众中来的。
B、近年来,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D、我们要在思想上自觉地抵制不良的坏风气。
4、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电影《黄金大劫案》为我们演绎了一段尔虞我诈、爱恨交织的乱世传奇。
B、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C、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从未失信于人。
D、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种“低碳”提法也应运而生。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个小姑娘看起来只有十二、三岁。
B、“完了?”赵大爷不觉失声地说,“哪里会完得这样快呢?”
C、古时候河西走廊三郡(凉州、甘州、肃州)都是边塞地方,常有战争。
D、工人走进夜校,学习现代科技;农民跨出家门,搞起商品经济:工农都为四化大业作贡献。
6、下列不属于快速阅读常用方法的一项是( ▲ )
A、意群阅读法 B、大声阅读法 C、直读法 D、跳读法
7、在下列不同的情境中,表述比较得体的一项是( ▲ )
A、巴士内张贴的“文明服务承诺”,其中有一条是“收钱撕票请严格遵守”。
B、朋友创业失败,你安慰他说:“都说生意不好做,可你偏不听,愣往火坑里跳。这下倒好,血本无归了吧。”
C、夜深了,邻居家还在唱卡拉OK,你去规劝:“不要大叫大嚷,影响别人休息。”
D、某中学文学社发出一封信,邀请某知名作家担任顾问,信中写道:我们敬请您担任我社顾问,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8、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的一句是( ▲ )
A、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
B、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C、眼看着好像要下雨了。
D、一闻这酒,没喝就醉了。
9、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话,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病痛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最残酷、最强大和最无情的敌人。
②它从人刚刚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像影子一样追随着人们的脚步。
③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疾病,人类一大半“正常死亡”都可以避免。
④病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敌人。
⑤与这样的敌人战斗,人类自身的意志、毅力和高贵性才得以展现。
A、①⑤④③② B、②④①⑤③ C、④②③①⑤ D、①②④③⑤
10、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语体的分类多种多样,按语体色彩可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
B、词,又叫长短句,是近体诗中的一种。
C、戏剧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可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
D、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
11、尊老爱幼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下很多孤寡老人缺少关爱,作为中职生,我们有义务为他们排忧解愁。你班级拟举办一次“为孤寡老人献爱心”的主题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 (不超过 20个字)
12、名句填空(4分)
(1)行道迟迟, ▲ 。(《诗经·采薇》)
(2)故不积跬步, ▲ 。(荀子《劝学》)
(3) ▲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除了学校的老师外,社会上到处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所谓“三人行, ▲ ”,这话一点也不假。(《论语·述而》)
13、文学常识填空(4分)
(1)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期,流派纷呈,诗人辈出,被后世誉为“诗仙”的是 ▲ ,被誉为“诗圣”的是 ▲ 。
(2)按创作风格,宋词可为 ▲ 、 ▲ 两大流派。
二、阅读题(共40分)
(一)阅读下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材料,完成14—17题(本题共4小题,共10分)
“保护水资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材料
某班开展了一次“保护水资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
材料一: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科学实验表明,人离开了食物可以活七天以上,一旦离了水,恐怕三天都活不过。况且,如同水域占据地球的70%一样,我们身体的70%也是由各种水分组成。如此看来,人可真的离不开水呢。
材料二: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这话真是道尽了自然界物质的水和社会中平头百姓的特质。善待自然,善待百姓,有时是一个理。百姓被逼急了会起来造反,自然被逼急了也会反抗的。这些年来,世界各地的海啸、地震、天气变暖而引发的水灾,还少吗?
材料三:
文人骚客对于水,亦是情有独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的是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说的是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的是雪;“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说的是云;“平林漠漠烟如织”说的是雾;“月落乌啼霜满天”则说的是霜。至于道说河流汪洋的,更是不计其数。 这些文字所叙述的,从字面上来瞧,具备了液体、气体、固体等不同形状,但其本质,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一个“水”字。这就构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水”也似乎具备“多重性格”,随着时令季节的变换,随着环境(太阳、昼夜等)的更改,它因之变动,它好象总能于第一时间适应环境。照此看来,水确乎称得上我们这些生活在现实之中的社会人的老师啊。
材料四: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列世界第四位。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
材料五:水的温婉和水的雄壮,代表了截然不同两种气质。所以我认为,曹雪芹借贾宝玉之口说的那句名言有失偏颇,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他说这句话,因为他只看到了水的温婉气质,却忽略了它具有性的一面。不晓得天底下会有哪个男儿喜欢那具备雄壮气质、天天来一下你神经的女子?
14、对于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我们需要进行分类整理,你认为最能和“材料一”归为同一类的是 ▲ 。(2分)
15、探究材料二的内容,如何理解“自然被逼急了也会反抗的”? ▲ (2分)
16、除了材料中有关水的诗句外,请再写出两句含有“水”字的诗句。 ▲ (2分)
17、根据以上材料,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节约用水。(写出2点)
▲ (4分)
(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21题(本题共4小题,共10分)
你在谁的伞下
⑴某个雷雨之夜我赶路回家,没带雨具,前面几步远的距离,一位姑娘持伞而行,那伞宛若一朵无雨的云。
⑵雷雨交加,街上行人稀少,那姑娘不时地回头望我,目光带着疑惑甚至惊恐,很显然,我的存在使她有后顾之忧。这虽让人心寒,但也不能怪她,因此情此景颇像一些虽不高明却足以令人紧张的小说情节了:深夜,一条汉子尾随一个年轻的女郎,在雨中。
⑶君子坦荡荡,为了她的安宁,我加速走到她前面去。我只担心在经过她身边时,她别吓得尖叫起来。电闪雷鸣之际再加上女人的尖叫声,会搞得这城市神经错乱的。
⑷我把背影留给她,这样便显得更纯洁些。我哼着小调,步伐坚定从容,并竭力装出好人的样子——大概世界上再没有比好人假装好人更加狼狈的事了。
⑸雨至滂沱,我已浑身湿透,忽然发现她竟跟了上来,走在我身边,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她有意无意地向我靠拢,慢慢地又将伞举到了我的头顶。雨被截住了,拍着伞。
⑹我给了她安全感,她给我信任和帮助。转眼之间,我们成为一柄伞下的同路人。在城市,这是很动人的一刻。人与人的心灵原是可以相通的,凭借着雨夜,伞是小小的道具。
⑺起初我挺拘谨,东张西望,有做坏事的心情,见四周一片茫茫,也就释然了。我接过伞来举着,路过自己的住所也未停下,像个真正的保镖一样,把她护送到家门口。她要我带走伞,我谢绝了,尔后我们像朋友似的道别。
⑻故事本可以到此为止,然而时隔数日,我在街头再次遇见那姑娘,互相一愣,犹豫了一瞬,又像陌生人一般擦肩而过,连招呼也未打。这是白天,没有雨,街上人涌如潮。
⑼这个破坏性的结果无疑令人失望。我为此假设过多种结果,反过来看看,唯有它真实得不可动摇。因为它绝对符合现代城市的性格。
⑽在日趋冷漠的城市里,人们习惯了隔膜与生疏,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挨得很近也无法连成陆地,孤独感使人对沟通和交流产生抗体,再没有什么比陌生更让人熟悉。想一想,人真可算作一种自相矛盾的生物。人类创造出现代文明来掩埋自身的情感,同时,又渴望着人性能够破土抽芽。城市实在是司芬克斯一般的怪物,人建造了它,住在里面,它却把人变成难以解开的谜。
⑾今夜又是雨夜,乱雨敲窗,不知此刻路上的行人,谁又在谁的伞下?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7段故事内容。 ▲ (2分)
19、雨夜,我走在年轻女郎的后面,让她感到了 ▲ ;后来,“我把背影留给她”,这时,她的表现是 ▲ 。(4分)
20、“这个破坏性的结果”指代的内容是什么?用文中语言回答。 ▲ 。(2分)
21、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今夜又是雨夜,乱雨敲窗,不知此刻路上的行人,谁又在谁的伞下?”作者以此问结尾,流露出对城市人们之间多些沟通与交流,多些友好互助的期盼。
B、文章以记叙为主,在叙事的基础上,发表议论,表达作者对现代城市性格的思索,对日趋冷漠的现代城市的不满。
C、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全文主旨虽然是在议论部分点明的,但前面的叙事中已多处留有伏笔。如“这虽让人心寒”“在城市,这是很动人的一刻”等。
D、文章叙事具体生动,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来刻画人物,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2—25题(本题共4小题,共10分)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22、第二段中指出“拿来主义者”应具有的个人素质是 ▲ 。(2分)
23、选文中作者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2分)
24、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鱼翅: ▲ 。 烟与烟灯: ▲ 。
25、鲁迅先生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联系实际,谈谈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 (2分)
(四)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26—29题(本题共4小题,共10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①强虏:指强大的敌人。有的版本写作“樯橹”,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风流人物 ▲ 早生华发 ▲
27、找出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景色的句子。(2分) ▲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29、词的下阕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三、作文题(30分)
成长是一场刻骨铭心的蜕变,唯有体会过才会懂得其中的酸甜苦辣。在成长的路上,我们走走停停,惟恐错过沿途的风景!成长的路上,我们拼搏过、努力过、羡慕过、嫉妒过,沿途洒下了难过的泪也留下了悦耳的笑。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饱含辛酸,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恼。它们如一个个脚印,印在我们充满坎坷的成长道路之上。
停步,回首往事会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如星星般闪烁在脑海的上空。其中,必定有一颗最亮的星星,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
30、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地名和人名。如须出现,一律用“×××”代替;
④不得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