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 考 资 料
白立军
各位作者老师:
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加入自己的特色,争取写出精品.特色是各方面的,比如例题丰富、课后习题多样、有配套课件及教学资源、内容新颖、紧跟社会需求,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如果教材没有特色会对市场推广带来严重后果,并且发行量也上不去,发行量上不去,不但会影响教材销售,更会影响作者的稿酬。另外,也会影响图书的评奖评优。
在图书编写过程中,文前部分(书名页、内容提要、前言、目录)、正文、文后部分(附录、参考文献等)一定要有。
1.封面和书名页
封面上应该有书名、著作者名和出版社名。
2.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应简明扼要地本书的内容、主要特点和读者对象,字数大概在200字以下。
3.前言
前言说明写作的目的、书的中心内容、特点、编写方法、读者对象、作者分工等内容,修订版应该有重版说明。
4.目录
一般目录列三级就可以了,因为有的老师有可能修改过目录,导致与正文中的内容不一致,所以一定要保证各层次标题与正文中的必须一致。
5.正文
作为本科生教材的图书,正文在250-300页之间最合适,因为学生一般是只学习一个学期就学习完了,如果厚度太大,因为学时有限,所以根本也学不完,精华的部分学习不到。如果是研究生的教材厚点也没有关系,这里说明的是,我不是从厚度上来说图书,不能为了厚度而厚度,为了编写的需要,厚点也没有关系,就怕写的不精,冗余的内容多。正文字体用5号宋体。
不要抄袭别人的作品,如果引用他人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形成自己的语言是最好的做法,否则有可能导致版权官司。
正文中的层次不要过多,要有统一的格式,在后面列出了。文中简化汉字、标点符号、数字用法、外文字母用法、名词术语、人名、地名、量和单位、插图、插表应符合国家标准。
6.附录
附录是正文的补充。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写作中参考的资料。
完成上述各个部分后,在“齐、清、定”后就可以发给我。“齐”指一次把稿件交清,不要一次一次地分批交;“清”指在作者写作时,每个字、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等应单独辨认无误;“定”指稿件全部内容最后确定,交稿后作者不再进行修改。
本材料可供作者编写图书时参考,在编写图书时请注意表1所示问题。
序号 | 问题描述 |
1 | 查看是否缺少内容提要、前言、参考文献和正文中的页码是否连续缺页。内容提要、前言、参考文献可以在开始的时候查看,正文中的页码是否连续缺页可以在查标题是否连续时确定 |
2 | 查看章节中的标题是否连续,图序、表序是否连续。这三个问题一定要注意,不能发生标题跳跃,图序、表序跳跃 |
3 | 正文的叙述要与图表中的一致,这个一定注意,容易遗漏 |
4 | 前后一致性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大,也比较隐蔽。一致性问题包括词的一致性问题,也就是说一个词的前后用法要一致;格式的一致性问题,包括说法用法等 |
5 | 错别字问题。这个问题一定要杜绝,对于不清楚地字的用法,不能简单地百度一下,因为互联网上面现在很多错别字,一定要比对下,这样才能确保正确。常见的错别字有挡位(挡位)、欧姆挡(欧姆档)、作为(做为)、其他(其它)、通信(通讯)、(的、地、得的用法)、账户(帐户)、烦琐(繁琐)、互联网(互连网)、联网(连网等,括号外是正确的,后面还会有说明. |
6 | 标点符号的用法,对一些明显的错误一定要杜绝 |
7 | 正斜体的用法,全角、半角的用法。一般的变量用斜体,常量用整体,具体用法参照相关手册。一般中文正文中用全角,英文字体、程序体中用半角 |
8 | 连贯性。一定要有好的语感,对不通顺的语句要适当改正,使说法准确,没有歧义 |
9 | 专业术语用法。这个难度最大,对有技术错误的地方一定要改正,但是必须是在确认的情况下才能改正,不能确定的不能随便改,要用铅笔标出 |
1.结构应合理
层次结构是图书的框架,直接影响图书的质量。计算机图书的层次不宜过多,要有一定的层次系统和统一的格式,根据内容轻重做到全书协调一致。
层次系统的格式统一如下:
[第1部分,第2部分……]或[第1篇,第2篇……]
第1章,第2章…… 附录A,附录B,附录C……(二号楷体或宋体,居中显示)
1.1,1.2,1.3……(四号黑体,居中显示)
1.1.1,1.1.2,1.1.3……(五号或小四号黑体,居左顶格)
[1.1.1.1,1.1.1.2,1.1.1.3……] (五号或小四号黑体,居左顶格)
1.,2.,3.……(五号楷体,缩进2个空格)
正文及以下层次均用五号宋体,英文及数字用新罗马体(Times New Roman)。
(1),(2),(3)……(五号宋体,缩进2个空格)
①,②,③……(五号宋体,缩进2个空格)
(1) 以上[ ]中的层次必要时才采用,一般情况下都不用。
(2)文中提到层次名时要准确对应,如“第1章”、“1.2节”、“1.1.2小节”、“步骤1”、
“步骤(2)~(4)”等。图书中的操作步骤尽量统一用(1)、(2)、(3)……及以下层次的编号。
(3) 文中不用Ⅰ、Ⅱ、Ⅲ、……,a、b、c、……,一、二、三、……及㈠、㈡、㈢、……作为顺序编号。也不建议用“●”、“◆”、“□”等项目符号作为标号,一般除非级别比较多是才会用到,用的话也要出现在……标题之下。
(4)文中各层次段落的缩进要遵循层层递进的原则。
(5) 标题由词语和短语组成,要简短明确,标题末不带标点。(1)、(2)、(3)……层次以下的内容一般不用标题,且一般只包含一段。同一层次的标题在语法结构上应尽量对等。
(6)不出现孤立的编号,例如,不应出现只有1.1.1而无1.1.2等后续编号的情况。如确实需要该标题,可采用不带编号和标志的标题,字体字号与同等层次标题相同(但在目录中不必列出)。
2.图、表、文一致
为表达清晰,使读者易于阅读理解,技术类图书中应有必要的、适当的图和表来辅助说明正文的内容。要求图、表、文内容(尤其是互相引用的文字)严格保持一致。
(1) 图、表均要求清晰、准确,摆放位置合理(左右居中,且与正文密切配合,图较小时可与正文串排)、大小比例适当、全书协调。图中文字一般用小五号或六号字。
(2) 应先见文后见图(表),即在文中应先提到图(表)号以后再出现相应的图(表),一律不用“如下(上)图(表)所示”的表达方式。图(表)应与第一次提到的正文尽量紧密配合,不能跨节。
(3) 图(表)号按章排序,以图(表)×-××[或图(表)×.××]的形式表示,如图12-3(或图12.3),以小五宋在图下居中排(表号和表名放在表的上方居中排),全书统一。
(4) 图必须有图名(题),且应尽量反映图的内容,简短明确,不带标点,与正文中的叙述相呼应(如图序图名为“图2-12 窗口及其组成”,正文中的叙述应为“××软件的窗口及其组成如图2-12所示。”),一般情况下,前后图的图名(题)不应雷同(看图速成及另有约定的书稿除外)。
(5)表必须有表名(题),应与表号间隔一字一起在表的上方以小五号黑体字居中排(也可以表序前空一字靠左排,表名居中排,均用小五黑)。
表可以加左右框线(0.5磅),也可以不加。上下可以用两根或三根粗线(1磅)。表中文字均用小五号宋体排(个别情况下表头用小五宋,表中内容用六宋排)。
每个表要有表头,表头每一栏的内容应采用居中方式,字间视栏宽适当加空。当表只有顶线和底线两根粗线时,表头应加底纹。
表中内容一般应左齐排,当文字有转行时,首行应缩进一字,这时其他行的首字也应缩进一个字,行末不加标点。当某栏各行内容不长且长度相近时可以居中排。数字一般居中排,但各行应个位对齐。
表格要紧凑,表跨页时要加表头,并在跨页表的右上方(与表的右边线空一字)加小五号黑体的“续表”二字。
表中的内容与图有关的要与图和正文严格保持一致(包括大小写和标点)。
(5)文中描述与图(表)有关的内容时要相互呼应,能用图中文字表达的尽量用图中原文(以照顾不熟悉屏幕的读者),且遵循以下两点:
中文提示:所有中文提示(及包含中文的英文提示),如窗口、菜单、对话框及其上的控件(选项、按钮、标签、说明文字等)名称,均用双引号“”括起来,要确保引用内容与屏幕上显示的名称或文本完全一致。数字、单个字母、带标点的外文参考此项。
英文提示:所有英文提示均直接书写(不用【】、〖〗或“”隔开)。但要确保文中引用的内容、字母拼写、大小写与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完全一致(软件中有误的要坚持使用正确写法)。
3.名词术语统一
使用术语(或常用语)应严格做到标准化及全书一致、图文一致,对屏幕上各控件名称的引用及叙述尤其要准确无误。下面列出Windows 中常用术语的规范要求,未列部分及其他软件参照相应工具书(如《英汉计算机词汇》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1)鼠标操作
① 单击:指按一下鼠标左键。不用“点击”、“点取”等。
② 右击:指按一下鼠标右键。
③ 双击:指连续快按两下鼠标左键。
④ 拖动:指按下鼠标左键同时移动鼠标,使屏幕界面中的对象移动到指定位置或选取某一区域。
(2)键盘操作
① 按:在操作过程中,使用键盘上的按钮执行某一命令时,叙述为:“按××键”(不应叙述为:“键入××键”),指输入单个键或组合键。
② 键(输)入:当要在界面上的文字编辑区或文本框中连续输入文字时,应叙述为:“键入××”或“输入××”。
③ 键盘上的操作对象称为“键”,屏幕上的称为“按钮”。
(3)屏幕信息分类
屏幕信息分为桌面、窗口、菜单、对话框等。
① 桌面:指计算机屏幕,如Windows 98 的桌面由“开始”按钮、任务栏、图标、空白区组成。
② 窗口:指某一程序的使用界面,其中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最小化按钮、最大化/还原按钮、关闭按钮、滚动条(或称滑块)、窗口边框、编辑区、控制菜单图标等,如图1所示。
标题栏 菜单栏 工具栏 最小化按钮等
标尺 状态栏 编辑区 滚动条(滑块)
图1 Word窗口
③ 菜单:菜单(国家标准推荐用名为“选单”,若能全书统一,也可使用)是程序提供给用户执行功能的接口,典型菜单如图2所示。菜单名列在菜单栏中,引用时应表达为:打开“视图”菜单的形式。
菜单栏 菜单 菜单项 (灰色)菜单项 (普通)菜单项 级联菜单
图2 典型菜单
·菜单项:其类型包括普通菜单项,如图中的“普通”命令; 灰色菜单项,如图中的“大纲”命令,表示在当前情况下不能被选取; 带“…”的菜单项,如图中的“显示比例”命令。选择后会弹出一个相应的对话框; 带“”的菜单项,如图中的“工具栏”命令,选择后会弹出下一级菜单(称为级联菜单)。文中叙述时全书统一为只用其名称,不带“…”、“”等符号。
·命令(或称选项、菜单项, 统一用一种):为菜单中列出的各种执行命令。
·快捷键:指菜单项后面列出的组合键名,表示不打开菜单而直接按下该组合键即可执行该命令。
·命令字母:指菜单项后面()中带下划线的英文字母,表示打开菜单后按该字母键也可执行相应命令。
·分隔线:对菜单按功能分组。
·级联菜单:选择带“”符号的菜单项时弹出的下一级菜单(又叫子菜单)。
·快捷菜单:在Windows中用鼠标右键单击对象时弹出的菜单。
④ 对话框:使用某一应用程序执行基本命令时弹出的矩形区域。对话框中包括标题栏、文本框、列表框、下拉列表框、选项区域(组)、按钮、单选按钮、复选框、微调按钮、标尺以及标签、选项卡等,如图3所示。
·标题栏:位于对话框顶部,用于标识对话框的名称。
·文本框:用于输入文本内容的空白区域。
·列表框:列出已有的选项供选择。
标题栏 列表框 标签 文本框 选项卡
单选按钮 选项卡 标签 下拉列表框 标题栏
复选框 【确定】按钮
微调按钮
图3 对话框
·下拉列表框:单击右侧的下三角按钮后弹出一列表。
·选项区域(组):将用于同一功能的所有选项用一个方框框住,形成一个区域,这个区域成为选项区域或选项组。
·按钮:对话框中的一种控件,其上标有控件功能。有些按钮单击后会弹出相应的对话框。
·单选按钮:一组选项中必须且只能选中一种,选中后其圆形按钮中出现黑点。
·复选框:可同时选中多个选项或不选,选中后其方形框中出现“√”标记。
·微调按钮:一种特殊的文本框,其右侧有向上和向下两个按钮,用于对文本框中的内容(一般为数字)进行调节。
·标签:在Windows 中有些对话框包含多组内容,用标题栏下的一排标签标识,标签上标有该组内容的名称。
·选项卡:单击标签后出现的每一组内容成为选项卡,选项卡由标签命名。
·标尺:指示数值变化大小的一种控件。
4.文本约定
(1)键名
在文中描述键盘输入键时应严格遵循以下规则:
·键名一定要与键盘上对该键的描述相符。由单词组成的按键书写方法如下:
Insert(Ins) Home PgUp(Page Up) PgDn(Page Down)
Delete(Del) Num Lock End Esc
Caps Lock Shift Alt Ctrl
Space(空格键) Back Space(退格键) Print Screen
Sys Rq Scroll Lock Pause Break
Enter(回车键) Tab F1~F12
·对组合键盘的描述:组合键盘指在执行某一命令时,同时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键盘按键。在叙述组合键时,每个按键之间应用“+”号进行连接。例如:
Alt+E键指同时使用Alt键和E键。Shift+Ctrl+E键指同时使用Shift、 Ctrl 和E键。组合键的书写顺序为Shift、Ctrl、Alt,如Shift+Ctrl+Alt+A。
·键名不要用引号、方括号等标出,可直接书写。
(2)菜单连写
为使行文简洁,连续操作的菜单可以采用“文件”︱“另存为”的方式,表示选择“文件”菜单后,在其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另存为”命令。英文版表示方法为File︱Save As。个别习惯用“文件”→“另存为”方式表示的则应做到全书统一。不论采取何种形式,全书只能用一种。
(3)操作步骤
计算机图书(特别是介绍应用软件的图书)的一个特点是操作性强,因此要求文中对操作的叙述一定要清楚、完整、准确。叙述时应从大到小最后锁定引用的对象,即:窗口→菜单→命令(菜单项); 对话框→选项卡→选项区域→按钮(选项)等控件名。叙述完整不要省略。
例如在Word中打开一个已知的文件,其操作过程叙述如下:
① 在桌面上双击Word应用程序图标,打开Word应用程序窗口。
② 打开“文件”菜单,选择“打开”菜单项(或命令),出现“打开”对话框。
③ 在“打开”对话框中完成各种控件的选择和设置。
④ 单击“打开”按钮,打开指定的文件。
(4)叙述角度(人称)
为使书稿语言简洁、连贯、通顺,不致产生歧义或逻辑错误,叙述时一定要用统一的人称。中文图书一般要求全部采用第三人称的角度,并尽量用祈使句的表达方式。少用“用户”、“读者”等词,一般不用“我”、“你们”、“你(您)”等。但在翻译稿中,可根据原书的情况而定。
注意保持句子的完整,不要丢失句子的成分(如缺主语)。
(5)注意容易混淆的字、词
以下是一些容易混淆的字、词,写作或翻译时就应准确使用,全书统一。
与“像”有关的词:如画像、录像、偶像、人像、神像、塑像、图像、像素、肖像、绣像、遗像、摄像、影像、映像、铜像、音像、相像、(天)好像(要下雨)、成像等。
与“象”有关的词:抽象、表象、病象、形象、脉象、气象、旱象、景象、幻象、天象、意象、印象、星象、假象、险象、物象、现象、想象、万象(更新)、象形(文字)、象声(词)等。
“缺省设置”统一为“默认设置”,除非确实是缺省,即未进行设置。
其他的词:如不用“其它”、“通讯”、“帐号”、“座标”、“比特”,要用“其他”、“通信”、“账号”、“坐标”、“位”等。
注意“图形”、“图像”含义的正确区分。
注意“电影”、“动画”含义的正确区分。
注意“的”、“得”、“地”的用法。
(6)标点符号
标点能起到明析层次、易于理解、不致引起歧义及逻辑错误,保证句子完整的作用。因此要多学习国标“标点符号用法”,用好每一个标点符号。例如:每一层次叙述完后用句号(。),尽量不用分号(; ); 列举并列时一般用分号(; ); 列举并列词语时一般用顿号(、)
而不用逗号(,),英文单词参照此项或全书用逗号。
低层次的标点中不能包含高层次的标点,如用分号(; )隔开的内容中不能包含句号(。)。
应用类图书更应注意尽量用简洁的短句,少用长句。
(7)数词和量词(单位)
① 书稿中有统计意义的数字要求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0个功能等;
② 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中的数字仍用汉语表示:
如农历表示法(正月十五);
成语中的数字(一箭双雕、十拿九稳);
数制(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等。
③ 量词:量词的使用应符合汉语语法的习惯,且全书统一,如5台计算机等。
④ 关于单位:有固定字母符号的单位应统一用字母表示,如厘米应统一用cm表示。如果屏幕图上用汉字表示,正文中也应尽量统一为字母符号。个别情况可以全书统一用汉字表示。对于不常用的单位,可在字母后用括号注明其汉语意义。
注意KB、Kb、b/s(不用bps)、pps等的使用。
(8)外文单词拼写、大小写
叙述过程中涉及驱动器名、目录和文件名、操作命令时,在拼写无误、图文表一致的基础上,是全部采用大写、首字母大写还是全部小写,应遵循习惯用法,全稿统一。
对于C和C++语言来说,语句和函数的大小写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所以要严格遵循语法的规定。比如:goto是C语言中的关键字,Goto则不是; printf是C语言的一个内部函数,Printf则不是。
在Delphi、Visual Basic、Visual FoxPro、Pascal等语言中,大小写所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因此书写时采用单词首字母大写的约定,如Write、If 、Then、FileOpen、FileClose等。
能够在屏幕图中找到的应严格按图中英文单词的拼法及大小写书写。
对控件、构件及普通单词等还应注意拼写正确,不要出现缺少(或多)字母、顺序混乱、大小写不规范的现象。
(9)程序
程序代码录入时用等宽字体,如courier字体,作者应对其拼写和所用符号严格审查。程序要严格按相应语言的语法规范书写,要求全部上机通过,正确无误。程序注释要完整,不要中英文混写。
(10)文中注释和特殊段落
文中若需对个别内容加注释(如全称、缩写等),应在正文中该内容第一次出现时进行,并在以后内容中统一写法。正文中尽量少出现全称和缩写交替混用。注释的一般格式如下: RAD(Rapid Applicaion Development,快速应用程序开发环境)。
叙述英文版软件的书需要注释时一般先英文后中文,用括号隔开,如File(文件); 中文版软件则相反。
提到图中控件需要加图标时,一般是在第一次提到时直接加在名称后面,再提到时就不必加了。
文中用“注意”、“提示”、“试一试”等标识的的补充段落,其内容可以用小五楷排,左右各缩进两字,首行再缩进两字排。提示符号(“注意”、“提示”等)用黑体排。
应该尽量使用最新国家标准。
5.著(译)、审(校)、编职责及要求
著(译)者应根据“约稿合同”或“出版合同”和本须知以及组稿编辑的具体要求提供齐、清、定的书稿。要求内容完整,结构层次合理,图文表清晰准确,不出现技术性(知识性)问题,文字表述简洁通顺,词语使用准确规范、合乎逻辑,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切忌文句冗长晦涩、重复繁琐、欧化倒装。著(译)者在著(译)前应多了解本社已出图书(丛书尤其应按已有丛书规范)的风格体例,所提供书稿应是最后定稿(包括内容简介、前言、目录、正文、图、表等),交稿后原则上不应再有大的变动。译稿应忠实原文,不删不漏,语言表述简洁流畅,用词合乎中文语法(译者认为原文中有不妥的内容需改写或删除的,应先征求编辑意见)。书稿页码应全书统一编号; 带盘稿应确保盘和书稿内容的一致。著(译)者文责自负,有侵权行为的则按有关著作权(及专有版权)要求作相应处理(委托翻译除外)。
文中(包括屏幕图、正文、尤其是翻译稿)不应有涉及政治、色情、封建迷信及其他不健康的内容。
译文应符合中文阅读习惯,少用被动语态,少用长句,少用后置语式,原则上应直译,个别情况下可意译。
多人合作的作品应有专人统稿,以确保名词术语、内容、语言表达风格等的统一。
翻译稿除了按有关要求及上述约定外,应提供常用名词和术语的中英文对照表。
[附1] 退稿,退改
(1)退稿:所交稿件与列选时设计和要求的出入较大,或有比较严重的结构层次不合理、技术性(知识性)错误、逻辑及语法错误,修改比重新编写需要更多的精力,直接作退稿处理,著(译)者除非重写重译,否则不再反复修改讨论。
(2)退改:结构层次、技术性(知识性)、逻辑及语法基本符合要求,有较多未按本须知,或经编辑指出有较多不合理内容的,退还给作者修改后交稿。著(译)者在接到退改稿后应及时、严格按编辑要求对全稿进行修改。退稿可视情况在原稿上修改或重新打印(按编辑要求)。如经反复(2~3次)退改或著(译)者对退改书稿不作认真修改的,则作退稿处理。
有因以上原因被退稿或退改的,均属当事人原因,由当事人负责。固定合作者有连续多次(2~3次)被退稿或退改的,应按出版社所付的工作量赔偿经济损失,或终止后续合作关系。属漏写、漏译,或者对退改书稿不认真修改或有意拖延时间的,出版社可酌情扣除者(译)
者的部分稿酬。
[附2]退给著(译)者解决问题,著(译)者通读一校样
(1)解决问题:编辑加工完成后,对书稿中存在的问题需退还给作者处理。著(译)者拿到书稿后应及时按校对符号(即编辑符号)进行处理,字迹清楚,需要换的图贴在原图位置处,并划掉编辑所打的问号(?)以示确认。著(译)者还应根据编辑意见解决其余问题(如通读并修改部分问题较多的章节,通读并确认编辑改动之处等)。全部工作用钢笔或圆珠笔进行。
(2)通读:著(译)者根据情况对一校样(清样)进行认真通读,尤其应注意图、表、公式、符号、标题等内容,并修改存在的问题。此为书稿最后一次与著(译)者见面,但原则上著(译)者对书稿内容不应有大的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