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
项 目 | 描 述 | I 级 | II 级 | 实评 |
一、信息网络管理、机构、设置 | ||||
管理机构名称 | ||||
建制 | 要求建制 | 要求建制 | ||
机构级别 | 要求副处级以上 | 要求科级以上 | ||
职能范围 | 负责网络管理、MIS、网上信息、教育技术、多媒体课室、计算机教学 | 负责网络管理、网上信息、教育技术、多媒体课室 | ||
网络管理、MIS编制人数 | 不少于10人 | 不少于6人 | ||
二、校园网基础设施 | ||||
1、校园网连接状况 | 网络通达的教学、科研、办公建筑物数与比例(%) | " 不少于70% | " 不少于70% | |
网络已通达楼宇教学、科研、办公用房布线比例(%) | 不少于80% | 不少于80% | ||
学生宿舍楼光缆通达比例(%) | 100% | 不少于80% | ||
学生宿舍网络入室比例(%) | 100% | 不少于80% | ||
校园内教工宿舍楼光缆通达比例(%) | 100% | 不少于80% | ||
校园内教工宿舍网络入户比例(%) | 100% | 不少于80% | ||
校园网主干带宽 | 1000M | 100M | ||
校区间互连带宽 | 不小于100M | |||
接入互连网带宽(Mbps) | 不小于100M | 不小于10M | ||
接入省教科网 | 必须接入省教科网 | 必须接入省教科网 | ||
2、机房及基本设施 | 主机房 面积 | 不小于80平米 | 不小于50平米 | |
消防设备 | 必须有 | 必须有 | ||
地线与防雷 | 必须有 | 必须有 | ||
安全监控 | 必须有 | 必须有 | ||
UPS | 必须有并>=4小时 | 必须有并>=4小时 | ||
开发与办公场所面积 | 不小于80平米 | 不小于50平米 | ||
年度日常运行与维护经费 | 有预算并落实 | 有预算并落实 | ||
三、网络基本应用状况 | ||||
1、用户数、上网计算机数 | 上网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图书馆、资料室)生均比 | 生机比15:1/ 10:1 (宿舍连网/未连网) | 生机比15:1/ 12:1 (宿舍连网/未连网) | |
上网办公计算机人机比 | 不少于2:1 | 不少于3:1 | ||
上网教工个人计算机人机比 | 不少于2:1 | 不少于3:1 | ||
上网学生个人计算机生均比 | 不少于2:1 | 不少于3:1 | ||
院系维护的主页比例 | 〉50% | |||
职能部门维护的主页比例 | 〉50% | |||
校级新闻发布平台 | 必须建立 | |||
校级公共信息发布平台 | 必须建立 | 必须建立 | ||
电子邮件 | 必须建立 | 必须建立 | ||
内部BBS | 必须建立 | |||
FTP | 必须建立 | 必须建立 | ||
3、网络管理 | 用户上网管理办法 | 必须建立健全 | 必须建立健全 | |
4、网络安全管理 | 信息上网管理办法 | 必须建立健全 | 必须建立健全 | |
网上信息监控制度 | 必须建立健全 | 必须建立健全 | ||
网络防火墙 | 必须安装 | 必须安装 | ||
网络防病毒办法 | 必须建立健全 | 必须建立健全 | ||
数据备份 | 必须建立 | 必须建立 | ||
网管人员须获得省级专业培训资格证 | ||||
网络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 必须有 | 必须有 | ||
四、信息化应用 | ||||
1、数字化校园建设机制 2、课室多媒体化 | 设立了教育信息化校级领导机构 | 应有 | 应有 | |
有无校领导分管信息化工作并定期检查 | 应有 | 应有 | ||
制定了学校信息化规划 | 应有 | 应有 | ||
学校有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 | 应有 | 应有 | ||
学校建立了激励和资助教师进行课程信息化改造和整合的措施; | 应有 | 应有 | ||
学校有要求教师和行政人员接受信息化培训的规定; | 应有 | 应有 | ||
课室联网、布线的比例 | >50% | >40% | ||
课室配备多媒体设备的比例(投影、视频展示台、DVD机等) | >50% | >40% | ||
配电脑比例 | ||||
3、网络教学应用平台及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 | 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 | 逐步建立 | 逐步建立 | |
资源库管理平台、网上教学平台、网上备课平台 | 逐步建立 | 逐步建立 | ||
网上教学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指以多媒体课件、网络辅助教学、网上课程等方式的教学); | 逐步增加 | 逐步增加 | ||
学校及院系对课程的信息化整合投入经费或支持情况; | 应有 | 应有 | ||
教学资源库建设状况: | 应有 | 应有 | ||
多媒体素材库、题库、课件库、案例库、网络课程库; | 逐步建立 | 逐步建立 | ||
4、校务管理系统建设 | 校务管理基础数据库 | 具备不少于4个保持更新的数据库 | 具备不少于4个保持更新的数据库 | 学生学籍与成绩数据库; 师资与教学情况数据库; 设备与校产数据库; 人事与劳资数据库; 财务数据库; 科研数据库; 办公公文信息库; 校园地理信息库。 |
基础数据库是否符合《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 | 必须符合 | 必须符合 | ||
统一网上校务应用系统: | 逐步建立 | 逐步建立 | ||
统一认证系统 | 逐步建立 | 逐步建立 | ||
上述数据库之间是否可以信息共享 | 应有 | 应有 | ||
有辅助决策功能 | 逐步建立 | 逐步建立 | ||
有校级MIS管理部门及专人 | 应有 | 应有 | ||
学校MIS、OA发展规划 | 应有 | 应有 | ||
校级管理部门人员配备计算机比例 | 不少于2:1 | 不少于2:1 | ||
行政管理人员接受系统应用培训 | 应有 | 应有 | ||
应用校园“一卡通”系统进行身份验证和消费 | 逐步建立 | 逐步建立 | ||
5、数字化图书馆 | 参照教育部有关文件执行 | |||
附:学校基本状况调查 | 在校学生数: 其中: 研究生 本科生 专科生 成人教育 网络教育 在校教职工数: 其中: 专任教师数 校区数: 提供期刊与参考书目的比例 提供完整在线课程的比例 提供课程注册服务的比例 提供电子商务服务的比例 建成覆盖局部校园无线网的比例 建成覆盖全校校园无线网的比例 具备高速视频传输能力的比例 具备IP语音传输能力的比例 已制订鼓励教师应用IT的比例 已建立教学服务中心的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