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3岁儿童__。A.不能很好地区别各种颜色的色调B.虽不能很好地区别各种颜色的色调,但已能认清基本颜色C.不能认识混合色D.还不能认清基本颜色
2、17年,心理学家__发现了社会助长作用。A.约翰逊B.哈特斯C.奥尔波特D.特理普里特
3、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E:重视个别差异
4、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__A.焦虑B.紧张C.情绪低落D.注意障碍
5、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6、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A:1903年B:1913年C:1924年D:1934年
7、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更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____A:系统性B:预见性C:结构性D:实效性
8、真实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和行为模式是__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
9、教育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是()。A.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B.文化的发展C.人口的增长D.科学技术的发展
10、教育与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现代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A:社会生活B:科学技术C:生产劳动D:经济建设
11、渴望同伴接纳自己,希望自己得到老师的表扬,这种表现反映了幼儿()。A.自信心的发展 B.自尊心的发展 C.自制力的发展 D.移情的发展
12、律诗和绝句都属于()A:自由诗B:白话诗C:格律诗D:古体诗
13、注意创造自由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的领导属于。A:型领导B:监督式领导C:参与式领导D:民主式领导
14、在幼儿园月计划、周计划中,教师制定的目标是__。A.全园教育目标B.中期目标C.近期目标D.行为目标
15、是衡量一个测验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即一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16、19年ll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旨在体现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的公约。这个公约叫做()A:《学生权利公约》B:《学生保护公约》C:《儿童权利公约》D:《儿童保护公约》
17、性的成熟是一个人生长过程中生理发育极为重要的特征,这个特征出现时期是在__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人期
18、教育内容既要符合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这符合。A:发展适宜性原则B:价值性原则C:基础性原则D:兴趣性原则
19、属于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的是____A:现场教学B:个别教学C:复式教学D:小组教学
20、某人在判断行为的好坏时,关注的是行为的具体结果或与自身的利害关系。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种道德判断水平属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普遍伦理水平
21、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____A:生存B:情境C:教材D:学生
22、教育一经指定和公布,在一定时期内()A:可以随意变动B: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改变C:不能随意变动,应保持相对的稳定D:不能有任何改动
2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空气就哭是()A:操作性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经典性条件反射D:理性条件反射
二、多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世界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人类祖先是。A:北京人B:蓝田人C:元谋人D:南方古猿
2、马斯洛认为,下列哪一种需要永远也得不到完全满足____A:正强化的性质与奖励相同,负强化的性质与惩罚相同B:奖与惩两种手段使用的目的相同,都是制止某种不当的行为C:在教育中,可以多使用施予式惩罚,多使用剥夺式惩罚D:在教育上使用惩罚时,只有在积极的目的下,使之符合负强化的原理,惩罚才会产生教育价值.
3、下列合作学习的各种模式中,为阅读和作文教学设计的是__。A.学生小组B.成绩分钟C.小组辅助教学D.合作性综合阅读和作文
4、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收集和分析教与学的状况,并作出相应反应的教学行为是()A:教学反馈B:教学反思C:教学研究D:教学评价
5、教师机智、灵活地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个体性
6、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具有育德、促智、健体之功能,这是美育的功能。A:直接性B:间接性C:循环性D:超美育
7、”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性作了最好的诠释?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复杂性
8、”环境决定论”完全否定了__A.遗传的作用B.教育的价值C.家庭的影响D.文化的功能E.人的能动性
9、下列属于信息的是。A:纸张上的文字B:身份证中的相片C:屏幕中显示的图像D:信息媒体所表达的内容
10、为儿童创设一定环境,让儿童在其中自我疏导其身心的某些不平衡,这种教育方法是()A:疏导法B:排遣法C:发泄法D:环境体验法
11、发展适宜性原则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即年龄适宜性和。A:群体适宜性B:小组适宜性C:个体适宜性D:社区适宜性
12、人的身心发展的典型观点有()。A.内B.外铄论C.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论D.性善论
13、欣赏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____A:巩固知识B:审美能力C:接受一切D:毫无热情
14、下列关于不可见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靠近光谱中红光的不可见光是紫外线B:紫外线可以诊断疾病C:可以用红外线来遥控电视D:红外线可以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
15、下列表现符合心理防御机制中文饰的是__。A.明明内心自卑感很重,但却总表现出自高自大,傲慢不羁B.考试不及格,则说考试太难超出要求C.把失恋的痛苦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D.学习成绩平平,但体育成绩突出
16、金某(15周岁)在课间因小事与同学沈某发生争执,金某一拳击中沈某头部,致使沈某倒地,送医院不洽死亡,问金某应当负什么责任?()A:应负相对刑事责任B:不应负刑事责任C:应负完全刑事责任D:应负刑事责任
1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课程()A:以综合课程为主B:分科与综合相结合C:以分科课程为主D:以实践课程为主
18、”隐性课程”一词最早出自A:杰克逊B:博比特C:施瓦布D:泰勒
19、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__A.积极作用B.消极作用C.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D.没有作用
20、学生林某课外活动时在学校的操场上翻单杠,单杠因年久失修突然断裂,林某从单杠上落在硬地上造成脊椎严重骨折。谁应对林某的伤害承担责任?A:林某自己负责B:林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负责C:学校负责D:以上各方均不负责
21、外部分组按照学生的____来编班。____A:年龄B:发展水平C:知识经验D: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
2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教科书编制的要求____A:思想性与科学性。观点与材料关系B: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的广度和浓度C:基础知识与当代科学新成就D:教材选编的原则以及教学法建议
23、在五育中起方向和动力作用的是()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