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南京博物院--瓷器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0:59:30
文档

南京博物院--瓷器

清·乾隆斗彩八吉祥纹大盘高6厘米口径50.7厘米底径31厘米纹饰繁密,色彩艳丽,盘心由内向外分别绘有双凤穿花、缠枝牡丹、祥云托八宝、海水杂宝纹等。斗彩八吉祥纹大盘粉彩勾莲纹翎管清·乾隆高4.3—6厘米口径1.3—1.8厘米翎管是古代官帽上插花翎的用具,为中空的圆柱体,顶端有圆形小钮,可缝缀于帽顶。此件瓷翎管以白地粉彩为主,绘有勾莲、蝙蝠、如意、寿字等图案。粉彩三秋图笔筒清·乾隆高15厘米口径19厘米底径18.7厘米笔筒为六方形,口沿描金,外壁六个面上分别绘有粉彩石榴、山茶、菊花并题写行书《咏石
推荐度:
导读清·乾隆斗彩八吉祥纹大盘高6厘米口径50.7厘米底径31厘米纹饰繁密,色彩艳丽,盘心由内向外分别绘有双凤穿花、缠枝牡丹、祥云托八宝、海水杂宝纹等。斗彩八吉祥纹大盘粉彩勾莲纹翎管清·乾隆高4.3—6厘米口径1.3—1.8厘米翎管是古代官帽上插花翎的用具,为中空的圆柱体,顶端有圆形小钮,可缝缀于帽顶。此件瓷翎管以白地粉彩为主,绘有勾莲、蝙蝠、如意、寿字等图案。粉彩三秋图笔筒清·乾隆高15厘米口径19厘米底径18.7厘米笔筒为六方形,口沿描金,外壁六个面上分别绘有粉彩石榴、山茶、菊花并题写行书《咏石


清·乾隆

斗彩八吉祥纹大盘

高6厘米 口径50. 7厘米 底径31厘米

纹饰繁密,色彩艳丽,盘心由内向外分别绘有双凤穿花、缠枝牡丹、祥云托八宝、海水杂宝纹等。斗彩八吉祥纹大盘

粉彩勾莲纹翎管

清·乾隆

高4.3—6厘米 口径1.3—1.8厘米

翎管是古代官帽上插花翎的用具,为中空的圆柱体,顶端有圆形小钮,可缝缀于帽顶。此件瓷翎管以白地粉彩为主,绘有勾莲、蝙蝠、如意、寿字等图案。

粉彩三秋图笔筒

清·乾隆

高15厘米 口径1 9厘米 底径1 8. 7厘米

笔筒为六方形, 口沿描金,外壁六个面上分别绘有粉彩石榴、山茶、菊花并题写行书《咏石榴》、隶书《咏山茶》、篆书《咏菊花》诗三首,均为皇帝亲笔御书。石榴、山茶、菊花均是秋季花实,合称“三秋”图。

绿釉粉彩双风穿花瓶

清·乾隆

高23. 9厘米 口径7. 3厘米 底径8.7厘米

颈部贴朱雀形双耳, 内施湖绿釉,外翠绿釉上绘粉彩双凤穿花纹。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矾红篆书款。此瓶纹饰精细,釉色鲜艳,较为罕见。

粉彩灯笼瓶

清·乾隆

  高30.5厘米 口径11厘米 底径9.8厘米

瓶身似圆形长灯笼,外壁用粉彩绘有庭院婴戏图,远处山峦起伏,近处有小桥、流水、亭台、古松,三十个衣着艳丽的童子或手持福字灯,或燃放鞭炮,或敲锣打鼓,在庭院中嬉戏玩耍。

粉彩“百禄”尊

清·乾隆

  高45.3厘米 口径1 6厘米 底径24. 4厘米

  牛头尊形,绘粉彩百鹿图,山坡上近一百头形态各异的梅花鹿或觅食、或戏嬉,充满静谧安详的田园气息。鹿与“禄”谐音, 百鹿即“百禄”,取厚禄之意。

 粉彩象驮宝瓶瓷塑

清·乾隆

  通高34厘米 长24.5厘米 宽17厘米

  象作回首状,施米灰色釉,棕毛毕现,元宝形鞍上驮有葫芦形珐琅宝瓶。这是宫廷中常见的陈设器, 象是太平盛世的象征, 象驮宝瓶喻意“太平有象”。

紫地珐琅彩牡丹纹碗

清·乾隆

  高4.4厘米 口径 11.9厘米 底径5.8厘米

  珐琅彩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宫廷烧制的名贵品种。此碗在紫色的胭脂釉上绘绿色的枝叶、蓝色的花瓣、红色的花蕾、黄色的花心, 色泽浓艳华贵。

青釉八卦纹琮式瓶

清·乾隆

  高28. 5厘米 口径8厘米 底径11厘米

  仿上古玉琮造型,施开片青釉,外壁模印凸起的八卦图案。

蓝釉描金粉彩开光转心瓶

  清·乾隆

  通高70厘米 口径20厘米 底径24厘米

  转心瓶是乾隆官窑创制的特有瓶式,工艺极为复杂,在镂空的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此瓶底施湖绿釉,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仿官釉渣斗

清·雍正

  高1 2厘米 口径1 2.5厘米

  官窑是宋代五名窑之一,其特点是青灰色釉面散布着竖纹大开片。清代仿官釉又称“仿铁骨大观釉”。渣斗是盛装肉骨鱼刺的用具。

斗彩皮球锦碗

清·雍正

  高5.6厘米 口径10.3厘米 底径4.2厘米

  斗彩创烧于明宣德朝。先于釉下用青花勾边,再在釉上填五彩或粉彩的瓷器装饰。右者为青花勾边的半成品,左者是填彩后的成品。

斗彩缠枝花卉碗

清·雍正

  高5厘米 口径1 0厘米

  先以釉下青花勾边,然后在釉上填粉彩图案。斗彩雍正、乾隆时期极为流行。此碗造型小巧,纹饰精细,绘有五彩缤纷的缠枝梅花纹。

五彩龙凤碗

清·雍正

  高6.3厘米 口径15厘米 底径6厘米

  清档中称之为“五彩红龙碗”,是皇室后宫中“常在”一级的妃子所用,自康熙朝创制直至晚清历朝均有烧造。

釉里红“福寿多子”纹碗

 清·雍正

  高5.4厘米 口径1 2厘米 底径4厘米

  白釉红果,绘有石榴、桃子、佛手,取多子、多寿、多福之意。

釉里红“富贵有余”纹碗

清·雍正

  高5. 3厘米 口径12. 3厘米 底径4. 3厘米

  白釉红鱼,碗壁绘有三条红色的级鱼,取意“富贵(鳜)有余(鱼)”。此碗系仿明宣德品种。

炉钧釉三系瓶

清·雍正

  高22 6厘米 口径5.3厘米 底径8.5厘米

  炉钧釉是清代官窑利用法翠为原料,在低温窑炉中二次烘烤而成。瓶肩设三系,肩、腹、胫部各有三道弦纹,底刻“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暗款。

仿钧釉双耳出戟瓶

清·雍正

  高34厘米 口径11.8厘米 底径13厘米

  仿宋代钧窑出戟尊造型。肩部增设了双环耳。釉面凝厚,以红色为基调,口部为天青色。底刻“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

仿哥釉瓷瓶

清·雍正

  高1 9厘米 口径9.9厘米 底径1 3.5厘米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仿哥釉以明成化制品最佳,清雍正、乾隆时期产量最大。清仿者又称“仿铁骨哥釉”。

仿汝釉花觚

清·雍正

高27.1厘米 口长22厘米 口宽19.4厘米

  施天青色釉,有鱼子样小开片。觚又称“花觚”,为仿商周青铜器造型。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清代仿汝釉又称为“仿铜骨鱼子纹汝釉”。

绿釉紫龙盘

清·康熙

高6.4厘米 口径31.8厘米 底径22.4厘米

  盘内外施低温绿釉,刻有五条赶珠龙纹,并填紫彩。此品种传世罕见,为皇室后宫中“贵人”所专用。

郎窑红折沿碗

清·康熙

  高7. 5厘米 口径1 9.2厘米

  康熙年间江西巡抚郎廷极主持景德镇御窑时所烧。釉色深沉、凝厚,釉面光亮有开片,底施苹果绿釉。郎窑红造型以各式瓶居多,碗类器较少。

黄釉刻双龙戏珠纹盘

清·康熙

  高6.9厘米 口径40. 9厘米 底径26厘米

  施纯正的低温黄釉, 又称“浇黄”。此釉系明代宣德(1426—1435)时创烧,康熙时产量较大,主要用做皇帝、皇太后、皇后的日常餐具,亦有少量的祭器。

斗彩和合二仙图花盆

清·康熙

  高32厘米 口长58.5厘米 底长41厘米口沿上绘万字锦地团寿纹和团鹤纹,腹壁六面分别绘有斗彩和合二仙图,神态各异。口沿下墨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横行款。

五彩花鸟纹花盆

清·康熙

  高32. 9厘米 口径60. 9厘米 底径39厘米

  施豆青釉,绘五彩八哥、梅花等图案,色彩艳丽、明快。边饰为富贵(牡丹)长寿纹。口沿下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横行款。

青花十二月花卉杯

清·康熙

  高5厘米 口径6.7厘米 底径2.7厘米一套十二只,分别绘有十二月花卉纹:正月水仙,二月玉兰,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荷花,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十一月月季花,十二月梅花。背面各题诗一首,并钤“赏”字方印。

青花鱼龙变化纹盘

清·康熙

高7.6厘米 口径39厘米 底径29.5厘米

盘沿外折,釉面滋润匀净。盘心绘青花鱼龙变化纹, 两条鲤鱼相互追逐嬉戏,一条出水蛟龙张牙舞爪,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青花《圣主得贤臣颂》笔筒

清·康熙

高1 6厘米 直径1 9 .3厘米呈直简形,施白釉。外壁用青料在釉下楷书《圣主得贤臣颂》全文。字体端正,排列

整齐。以釉里红作“熙朝传古”方印。

“储秀宫制”红彩九龙盘

清.光绪

高8.1厘米 口径47.6厘米 底径29.8厘米

此盘较为罕见,内外用釉上红彩绘有九条赶珠龙纹。底书青花“储秀宫制”四字篆书款。“储秀宫”是慈禧太后的寝宫。

黄地粉彩百花纹碗

清.乾隆

高8.1厘米 口径18.5厘米 底径7.5厘米

百花纹又称“万花堆”,是清乾隆、嘉庆时期景德镇粉彩瓷器中常见的花卉题材。器壁满绘各式花朵,犹如万花堆聚,五彩缤纷,寓意“百花呈瑞”。

黄地青花六龙捧寿瓶

清.乾隆

高57厘米 口宽12.4厘米 底宽13.1厘米

造型颀长挺拔,黄釉下绘青花六龙捧寿纹。此瓶是御窑厂专为庆贺高宗弘历六十寿辰而烧制的陈设瓷

金釉珐琅彩

清.乾隆

高27.6厘米 宽16.7厘米 底径10.8厘米

是佛家八宝之一,象征佛法永不熄灭,像轮子一样旋转不停。此器施金釉,饰珐琅彩。八根菱形轮辐代表佛祖释家牟尼一生传教的八件大事。

釉里红“五福”纹碗

清.雍正

高6.4厘米 口径15.2厘米 底径5.2厘米

白釉红蝙。五只蝙蝠形态各异,或展翅翱翔,或奋臂疾飞,或正视,或俯视,亦有侧视。画意取长寿、富贵、康宁、有好德、考终命等“五福”之意。

青花釉里红如意尊

清 雍正

高 23.5厘米 口径5厘米 底径10厘米

如意尊是雍正朝特有的造型。此尊呈葫芦型,有对称的如意形双耳。外壁绘缠枝西翻莲,以青花绘枝叶,釉里红作花朵,红花配绿叶更显清新雅丽。

青花赶珠龙纹大瓶

清.雍正

高58.5厘米 口径19.7厘米 底径29厘米

敞口、束颈、圆腹,器形硕大、端庄。主题图案为赶珠龙纹。青花发色浓艳。同类器多见于乾隆官窑,雍正制品罕见。

仿定釉花觚

清.雍正

高19.7厘米 口径14.1厘米 底径9厘米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清代康熙、雍正时期仿定釉尤其出色。此件为雍正年窑产品,造型仿商周青铜觚,釉色洁白,外壁印蕉叶纹。底刻“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暗款。

豇豆红水盂

清.康熙

高9厘米 口径3.5厘米

此盂系文房用具,又称“太白尊”,是康熙官窑特有品种,与郎窑红齐名。釉下印有团螭纹,釉色淡雅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白色斑点。

青花携琴访友图花盆

清.康熙

高18厘米 长33厘米 宽22厘米

运用墨分五色的方法,将青花料分成浓淡不同的色阶,所绘山水画面近浓远淡,具有立体感,此法有“青花五彩”之誉。

清乾隆霁蓝釉描金双凤宝磬纹盆奁

霁蓝釉描金双凤宝磬纹盆奁是清代乾隆朝的官窑产品。一盆一托称为盆奁。在亮丽的宝石蓝釉上,以金彩描绘双凤宝磬纹,使花盆显得十分华贵。双凤宝磬纹由一对凤凰和一只磬组成。 磬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玉石制成,它的谐音吉祥,十分招当朝皇帝的喜爱。乾隆皇帝曾让百名乐师在紫金城的大殿上演奏磬,想必一定妙如方响,乾隆朝官窑瓷中常以磬作为纹样装饰亦不足为奇了。让人感叹的是,不仅在盆和托的表面绘有纹饰,在它们的底部也用金彩描绘出小朵花,以掩盖支烧的痕迹。乾隆皇帝有一方“惟精惟一”的印章.清代乾隆时期的金彩使用真金,在花盆的底部用真金描绘纹样,也为“奢侈”二字作了注解。

清乾隆蓝地粉彩御题诗纹轿瓶

轿瓶是挂在轿子内的装饰。乾隆皇帝一生中六下江南,四次东巡,每年还要到木兰围场打猎。迢迢万里,轿子是他重要的出行工具。乾隆皇帝共写了七首咏轿瓶的诗。您现在看到的轿瓶上写的这首诗作于乾隆七年,是32岁的乾隆皇帝在去木兰围场打猎途中写下。诗中吟道:“宋汝称名品,新瓶制更佳。 随行共啸咏,沿路撷芳华。往处轻车称,簪来野卉斜。红尘安得在,香籁度帷纱。”这首诗表达了轿瓶伴他出行的愉快心情。回京后,他下旨要臣下将诗写于新制的轿瓶之上以愉悦。

清康熙八骑献宝纹花盆

在色彩上,中国画讲究固有色,即色调一致,无光线感。五彩瓷的色泽也如此。西方绘画讲究条件色,即色调有浓淡之分,追求光感。珐琅彩瓷受西方绘画影响,亦表现光感,最明显的表现是花瓣有浓淡的层次。粉彩瓷在光的表现方面步珐琅彩后尘,并使之民间化,以它柔美粉嫩的质感,与贵族气息浓郁的珐琅彩瓷相媲美。八骑献宝纹的画面总体风格是五彩,但马与人物的衣褶又呈现出具粉质感的浓淡,以表现光感,且整个画面色彩柔和,较之深浓的康熙五彩瓷有异,但也与清雍正、乾隆朝的粉彩不同。送宝纹花盆的画面以万里关山叠嶂为背景,艺术化的描绘了异国使者来朝进贡的场景。一位驭手前引着马、鹿相套的满载珊瑚等珍奇异宝的两轮车,八骑异国使者手捧贡品,穿林越壑而来。这种纹饰是瓷画的传统纹样,习称“八蛮进宝”,但此名已不合时代风尚,故改为“八骑献宝”为宜。

清康熙青花万寿纹尊

官窑青花万寿纹尊高达77厘米。它胎体厚重,器内满釉。尊的周身绘寿字纹。口的上沿两周,每周77字;口的侧沿、圈足外沿每周48字;器身竖列75行,横置130排,共计整整一万字。字的大小随器物的造型曲线伸缩,规整而自然,造作而有风韵。烧制如此硕大的器物,需要高超的烧瓷技术;如此明丽的青花发色,需要上等青花色料描绘;表现如此繁缛多姿的异体“寿”字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如此非凡的整体策划更显示出封建帝王的威势和臣子们的恭敬。

宣德青花寿山福海纹炉

明青花寿山福海纹炉上虽然没有书官窑款,但它不仅是明代宣德朝官窑瓷,而且是官窑瓷中的重要器物。炉高58厘米,造型仿青铜鼎。它与一般白地蓝花的青花器不同,是蓝地白花,即以青花为地,白釉表现海浪。浓重的青花发色、青料略有蕴散的缺陷美、仿青铜鼎的造型与满器似要外溢的海浪相融于一体,使青花炉具有憾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令观者为之动容。完整的宣德青花寿山福海纹炉仅存一、二件,足以见其珍贵。

明永乐青花云龙纹扁瓶

青花云龙纹扁瓶是明永乐朝(1403—1424)的官窑瓷,高46厘米。因它腹部的造型是圆形,前人浪漫的将瓶与明月相联想,所以老古玩界的人们亲切的称之为宝月瓶。同许多明代永乐朝的官窑瓷一样,青花云龙纹扁瓶带有异国色彩,这与郑和下西洋的事件有关。您看,它的造型据有教器物的特征,绘青花所用的颜料是产于今天伊朗的“苏泥渤青”料,特点是发色浓重,有铁质黑斑。在器物扁硕的腹部,对称绘着两条好像要腾飞而出的蛟龙。虽然器物上没有绘官窑款,但是腾龙尽显帝王之气。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1957年3月,在江苏省江宁县东善桥响龙山附近,被当地农民叫作“娘娘坟”的土包上,发现了一座明代墓葬,出土了47件文物,这件岁寒三友纹梅瓶即是其中的一件。墓主人是明代洪武朝駙马都尉宋琥和安成公主。梅瓶是作为墓主人生前喜爱之物下葬的,也是墓主人高贵身份的象征。岁寒三友纹梅瓶高41.7公分,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岁寒三友指松树、绿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是元代文人画的常用题材。也许是追求画面对称的缘故,明代洪武朝的岁寒三友纹饰都添绘一株芭蕉。这种情况沿袭明、清两代,甚至在清代岁寒三友纹中,芭蕉成为主要纹饰。这件梅瓶美中不足的是其釉里红的釉色欠佳,但瑕不掩玉,它于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组定为国宝级文物。

明洪武红彩云龙纹残盘

19年初春时节,南京明故宫玉带河的疏浚工程中出土了一批明代瓷片,从中捡出了这块红彩龙纹盘残片,残盘的复原口径是15.6厘米,内心绘三朵短脚飘带云,内、外壁各绘两条龙纹。以不同的品种表现同一种纹饰,是明洪武朝(1368-1398)官窑瓷的特点之一。盘上所绘的云龙纹是明代洪武朝官窑瓷的典型纹饰,还见到有红釉印花、蓝釉印花、外酱釉内蓝釉印花、青花印花等品种的完整器,但这种釉上红彩品种没有完整器传世;同时,残盘也是仅有的半件明代洪武朝的釉上红彩器。古瓷鉴赏家们在为它的完整性感到遗憾时,也为其展示了明代洪武朝的一个瓷器品种而感到庆幸。

文档

南京博物院--瓷器

清·乾隆斗彩八吉祥纹大盘高6厘米口径50.7厘米底径31厘米纹饰繁密,色彩艳丽,盘心由内向外分别绘有双凤穿花、缠枝牡丹、祥云托八宝、海水杂宝纹等。斗彩八吉祥纹大盘粉彩勾莲纹翎管清·乾隆高4.3—6厘米口径1.3—1.8厘米翎管是古代官帽上插花翎的用具,为中空的圆柱体,顶端有圆形小钮,可缝缀于帽顶。此件瓷翎管以白地粉彩为主,绘有勾莲、蝙蝠、如意、寿字等图案。粉彩三秋图笔筒清·乾隆高15厘米口径19厘米底径18.7厘米笔筒为六方形,口沿描金,外壁六个面上分别绘有粉彩石榴、山茶、菊花并题写行书《咏石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