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试验本)p66
教学目标:
1、能合理地运用减法的运算性质使一些小数减法的计算简便。
2、经历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算法的过程,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感知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经历小数减法计算的过程,感知习得的多种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和符号特点合理地运用运算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5.6+4.4= 7.8-5.8= 2.5+5= 27.6+12.4= 4.3-3= 53.7-50.7=
4.8+6.2= 19.2-4.2= 2.9+4.2= 9.6-5.8= 6.7+5.9= 4.3-1.9=
二、新知探究
1、情境引入,明确目标。
边演示课件边口述:一根绳子长25.2米,先剪去8.8米,再剪去4.2米,还剩多少米?
2、自主探究,列出算式。
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尝试性运用多种算法进行解答。
(1)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综合算式:25.2-8.8-4.2
(2)根据算式尝试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3、全班交流,讨论算法。
(学生口答,教师进行板书,适当配合课件演示算法和算理)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出示课本第66页试一试。)
(1)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吗?
(2)学生演示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说出想法。
(3)你比较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板书:3.5-1.5-1.25
(4)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2、练一练:(出示第66页练一练第一题)
师述:在大家的帮助下,小白兔很容易就解决了问题,让我们继续协助我们的学习小伙伴解决王大伯的问题,好吗?
(1)学生完成练习。
(2)学生上台实物投影演示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说出想法。
(3)你比较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板书:950-(274.8+485.2)
=950-760
=190(平方米)
(4)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3、小结:刚才两题都是求剩下的数量,你为什么选择不同的方法解答?
板书:仔细观察数据的特点。
4、比一比: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下列各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12.34-5.66-4.34 12.6-7.4+2.6
9.8+3.7-6.8 14.9-(4.9+5.7)
问题:(1)根据题中数据的特点,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合理、更简便?为什么?
(2)除了仔细观察数据的特点以外,我们还应该注意观察什么?
板书:和符号
(3)这题告诉我们在解题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符号跟着数据一起移动。
(4)我们在运用运算性质计算的时候应该怎样?
板书:合理运用法则。
师述:灵活、合理地运用法则对我们的计算有什么帮助?
(不但可以加快我们的计算速度,而且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计算正确率。)
四、拓展运用。
算一算:超市运来了三箱货物(出示线段图)
你能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口头编一道应用题吗?(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尝试。)
1、学生尝试编题。
2、学生交流编的题目,教师出示题目。
3、请你们把刚才编的题目用你喜欢的方法解答一下,看谁想的方法最多。
4、集体交流。
五、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小数加减法中小数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的应用。
2、在小数减法的计算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1)仔细观察数据和符号的特点,
(2)符号应该跟着数据一起移动。
(3)合理地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师述:(1)减法的运算法则是什么?
(2)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练习中能注意刚才总结到的几点,逐步加快自己计算的速度,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