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并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 |
B.这场比赛的胜利,将决定我们能否顺利进入决赛阶段。 |
C.“低头族”是指在社交场合不关注身边的人,跟人聊天时老忍不住看手机。 |
D.凭借《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虽然与世长辞了,但其作品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
A.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
B.初一四班班长人品好,学习好,工作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 |
C.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
D.无论是个人技术,还是团队协作能力,中国队都略胜一筹。 |
A.嗥鸣(háo) 迭起(dié) 彭湃(bài) 义愤填膺 |
B.彷徨(páng) 花圃(pǔ) 深邃(suì) 迥乎不同 |
C.凹凼(dàng) 涎水(dián) 徘徊(huái) 烟雾潦绕 |
D.校注(xiào) 弄堂(nóng) 倔强(jué) 潜移默化 |
清晨,我沿着溪边步行,发现阳光正在苏醒,由重重的山与浓浓的云里拉开弓箭,万箭齐发地射到人间来, 。晨光的感觉不只停留在视觉上。
①原来灰沉的溪水,也浮出黄金的光影
②溪畔的繁花也都找到自己的颜色,欢欣鼓舞起来
③那看来沉郁的山景,突然被翡翠染绿了
④草叶间的露珠,显现七彩虹的光泽
A.①②④③ | B.①③②④ | C.③②①④ | D.③①④② |
A.原句:要把文字工具熟练地掌握起来是很困难的。 改句:要把文字工具熟练地掌握起来,不是很容易的。 |
B.原句:不能说这件事没有成功的希望。 改句:怎能说这件事没有成功的希望呢? |
C.原句:这货价钱便宜,质量也不错。 改句:这货价钱不贵,质量太好了。 |
D.原句:这个秘密终于被我发现了。 |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松下茅亭五月凉”,松下茅亭是诗人观赏稚川山水的立足点和题咏之处。 |
B.“晚”字暗引下文的乡思,笔法浑然无迹。 |
C.“秋风思”与上文“五月”所写的季节相矛盾。 |
D.末句所写的虽只是瞬间的感觉和联想,却既有似曾相识的神往,又含不期而遇的欣喜,甚至还有虽“似故乡”而终非故土的喟叹。 |
A这首题咏稚川山水的小诗,写得风光如画,感情充沛。
B.前两句即景描写,由远及近。
C.次句“汀沙云树晚苍苍”,是茅亭眺望所见的中景和远景。
D.这首题咏山水的诗之所以成为诗而非画,正在于三、四句融注了诗人独特的内心感觉,传达出一种特殊的生活况味。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短文,完成小题。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家贫樵牧①,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②圣贤学。知府张瑄悯其贫,周③之粟,谢不受。居父母丧,逾大祥④,始食盐酪。伦为人刚正,严于律己。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⑤也。里居⑥倡行乡约,相率无敢犯。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⑦,解以覆之。晨留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⑧。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学者称一峰先生。
【注释】①樵牧:打柴放牧。②志:崇尚。 ③周:接济。④大祥:父、母丧后两周年举行的祭礼。 ⑤治如:恬淡无欲的样子。 ⑥里居:住址。⑦殣(jǐn):饿死的人。 ⑧不为意:不放在心上,意思是罗伦并未因此感到尴尬。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A.四方/从学者甚众 | B.四方从/学者甚/众 |
C.四方从学者甚众 | D.四方从学者/甚众 |
(1)辍 (2)食 (3)或
【3】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
(1)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
(2)晨留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
【4】文段中除了明确指出罗伦“ 为人刚正、严于律己”外,还表现了罗伦哪些形象特征?
四、默写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一分)
(1)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
(2)故园东望路漫漫, 。马上相逢无纸笔, 。
(3)此夜曲中闻折, 。
(4) ,寒光照铁衣。
(5) ,赏赐百千强。
(6) ,惟解漫天作雪飞。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2017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大田县仙亭中学七年级(3)班开展以“我爱阅读”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2013年增加0.3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48本,比2013年增加0.13本。
结论:
【2】纸质书阅读和电子书阅读这两种不同的阅读形式,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六、其他
请以“我生命中的一位良师”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良师不仅仅是指教过我们知识的老师,也可以是对我们的学习、成长、生活等有过帮助的任何人物。)
要求:(1)以记叙为主,可以兼有议论、抒情;(2)600字以上。
江西初一初中语文期中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并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 |
B.这场比赛的胜利,将决定我们能否顺利进入决赛阶段。 |
C.“低头族”是指在社交场合不关注身边的人,跟人聊天时老忍不住看手机。 |
D.凭借《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虽然与世长辞了,但其作品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
【解析】A项应将“随时发现”与“及时纠正”交换位置。B项一项对多项,即一面和两面不对应,表意不明,应为“这场比赛能否胜利,将决定我们能否顺利进入决赛阶段。”C项无宾语中心语,应在“看手机”后面加上“的人群”。
【考点】病句判断。
点评:修改病句的五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 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妥当) 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
B.初一四班班长人品好,学习好,工作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 |
C.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
D.无论是个人技术,还是团队协作能力,中国队都略胜一筹。 |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总之,做好该题,理解词义是最关键的。B中“德高望重”指品德高尚,声望很高。 多称颂年高而有名望的人。此句用语初一四班班长,不恰当。故选:B。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3.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嗥鸣(háo) 迭起(dié) 彭湃(bài) 义愤填膺 |
B.彷徨(páng) 花圃(pǔ) 深邃(suì) 迥乎不同 |
C.凹凼(dàng) 涎水(dián) 徘徊(huái) 烟雾潦绕 |
D.校注(xiào) 弄堂(nóng) 倔强(jué) 潜移默化 |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应为彭湃(pài) ,B 正确,C应为涎水(xián)烟雾缭绕D应为校注(jiào)。故选B。
4.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3分)
清晨,我沿着溪边步行,发现阳光正在苏醒,由重重的山与浓浓的云里拉开弓箭,万箭齐发地射到人间来, 。晨光的感觉不只停留在视觉上。
①原来灰沉的溪水,也浮出黄金的光影
②溪畔的繁花也都找到自己的颜色,欢欣鼓舞起来
③那看来沉郁的山景,突然被翡翠染绿了
④草叶间的露珠,显现七彩虹的光泽
A.①②④③ | B.①③②④ | C.③②①④ | D.③①④② |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用语的简明、连贯、衔接能力,观察文本的上下文,提高语言运用的连贯与衔接能力。D选项最正确。
5.下列各句的句式变换,意思发生了变化的一句是( )
A.原句:要把文字工具熟练地掌握起来是很困难的。 改句:要把文字工具熟练地掌握起来,不是很容易的。 |
B.原句:不能说这件事没有成功的希望。 改句:怎能说这件事没有成功的希望呢? |
C.原句:这货价钱便宜,质量也不错。 改句:这货价钱不贵,质量太好了。 |
D.原句:这个秘密终于被我发现了。 |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变换句式。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C“质量也不错”与“质量太好了”意思差距大,故选C。
点睛: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的方法和步骤: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松下茅亭五月凉”,松下茅亭是诗人观赏稚川山水的立足点和题咏之处。 |
B.“晚”字暗引下文的乡思,笔法浑然无迹。 |
C.“秋风思”与上文“五月”所写的季节相矛盾。 |
D.末句所写的虽只是瞬间的感觉和联想,却既有似曾相识的神往,又含不期而遇的欣喜,甚至还有虽“似故乡”而终非故土的喟叹。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C:“秋风思”写的是思乡之情,与上文“五月”所写的季节不矛盾.理解不正确;故选:C。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题咏稚川山水的小诗,写得风光如画,感情充沛。
B.前两句即景描写,由远及近。
C.次句“汀沙云树晚苍苍”,是茅亭眺望所见的中景和远景。
D.这首题咏山水的诗之所以成为诗而非画,正在于三、四句融注了诗人独特的内心感觉,传达出一种特殊的生活况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词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词句,从修辞、写作手法、情感、词的风格,多角度分析选择。B:前两句即景描写,是由近及远,不是由远及近.赏析不正确。故选:B。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短文,完成小题。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家贫樵牧①,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②圣贤学。知府张瑄悯其贫,周③之粟,谢不受。居父母丧,逾大祥④,始食盐酪。伦为人刚正,严于律己。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⑤也。里居⑥倡行乡约,相率无敢犯。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⑦,解以覆之。晨留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⑧。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学者称一峰先生。
【注释】①樵牧:打柴放牧。②志:崇尚。 ③周:接济。④大祥:父、母丧后两周年举行的祭礼。 ⑤治如:恬淡无欲的样子。 ⑥里居:住址。⑦殣(jǐn):饿死的人。 ⑧不为意:不放在心上,意思是罗伦并未因此感到尴尬。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A.四方/从学者甚众 | B.四方从/学者甚/众 |
C.四方从学者甚众 | D.四方从学者/甚众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各处来跟他学习的人很多”来划分即可。
【2】解释短文中加点的词。
(1)辍 (2)食 (3)或
【答案】(1)停止 (2)吃 (3)有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食”在这里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吃。
【3】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
(1)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
(2)晨留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
【答案】(1)五岁的时候曾经和母亲一起到园子里去,有果子落下来,众人争着去拿,只有伦一个人让他们拿然后自己才拿。
(2)早晨把客人留在家里喝酒,妻子和孩子向邻居家借小米,到中午才做饭,他也不在意。在没有人去的金牛山上。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尝”,曾经;“竞”,争着;“及”,到;“方”,才。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4】文段中除了明确指出罗伦“ 为人刚正、严于律己”外,还表现了罗伦哪些形象特征?
【答案】文明好学、知书达礼、勤奋好学、孝敬父母、淡泊名利、宽厚仁慈等。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还表现了罗伦文明好学、知书达礼、勤奋好学、孝敬父母、淡泊名利、宽厚仁慈等优秀品质。
四、默写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一分)
(1)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
(2)故园东望路漫漫, 。马上相逢无纸笔, 。
(3)此夜曲中闻折, 。
(4) ,寒光照铁衣。
(5) ,赏赐百千强。
(6) ,惟解漫天作雪飞。
【答案】(1)独坐幽篁里 明月来相照 (2)双袖龙钟泪不干 凭君传语报平安
(3)何人不起故园情 (4)朔气传金柝
(5)策勋十二转 (6)杨花榆荚无才思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默写时,要注意幽、篁、袖、柝、荚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2017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大田县仙亭中学七年级(3)班开展以“我爱阅读”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2013年增加0.3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48本,比2013年增加0.13本。
结论:
【答案】2014年我国人均阅读量比2013年略有增加。
【解析】此题考查提取材料信息。在答题时,要紧扣材料的每一句话,提取关键词,然后准确、精炼的概括主要内容。根据材料内容“2014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4.77本,比2013年增加0.3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48本,比2013年增加0.13本”,可知2014年我国人均阅读量比2013年略有增加。
【2】纸质书阅读和电子书阅读这两种不同的阅读形式,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答案】示例 (1)更喜欢纸质,可以心无旁骛地静心阅读.
(2)更喜欢电子,阅读更简捷、快速、方便。(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种类型的题目,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示例:更喜欢电子,阅读更简捷、快速、方便。
六、其他
请以“我生命中的一位良师”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良师不仅仅是指教过我们知识的老师,也可以是对我们的学习、成长、生活等有过帮助的任何人物。)
要求:(1)以记叙为主,可以兼有议论、抒情;(2)600字以上。
【答案】我生命中的一位良师
良师,如同夏日盛开的白莲,给人以凉爽与淡雅。良师,就像冬季绽放的红梅,给人以火热与激情。我心目中的良师,就是我们现在的数学老师——程老师。
程老师个子不高,长相平凡,如果你在人海中与他偶遇,定然不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如果你听过他的课,定会是难以忘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程老师是教数学的,也不是班主任,按理说其他的科目与他是没有多大关系的。但程老师经常会给我们挤出数学课的时间让我们读那些读背科目。程老师说:"数学固然重要,但是其他科目也同样重要。我们应该全面发展,尤其是读背科目,更应该下大功夫。"于是数学课前的政治、历史的读书声时常响起,我们一定不会辜负程老师的期望,争取在中招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程老师在闲余的课堂时间,或者在我们学了很久时候,总会停下来给我们说一些新闻或时事政治。这让他的课堂变得轻松,也让同学们在得到休息的同时了解一些国家大事,这对我们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程老师讲课时是最富激情的。他的声音很洪亮,很有感染力,而且讲课时总会用一些新潮而又无伤大雅的词语来活跃课堂气氛,他还经常用实物或上演各种情境来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数学题,对那些违反纪律的同学,他不会生气的批评,而是以一种非常委婉的的方式去提醒他们。夏天燥热的天气,就像蒸笼一样笼罩得人精神萎靡,昏昏欲睡。但是程老师的课堂上却没人打瞌睡,程老师用他那独特的讲课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劲头。
在这炎热的盛夏,在着紧张枯燥的学习生活中,程老师赋予了我对学习的热情,他永远是我心目中的良师!
【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只要理解这个题目的意思,难度不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大可小。从本题目中,我们可以得出关键词语:良师。写作时,围绕这个关键词语确定写作思路都可以。这个题目的含义是:某个人对我的教育与影响。应该用第一人称来写,写自己的故事和感受,只要围绕标题来写即可。写这种命题的作文,最好用具体的事例使文章生动具体,切记不要围绕这关键词语空发议论,那样会给人假大空之感。
点睛:这一题目带有明显的叙事性和抒情性,适合写记叙文和边叙边议的散文。如写记叙文,为避免简单化的“一事一果“的写法,可采用”一事”详写、同类事略写的方法,一定要插入必要的议论。如写散文,则要注意“多事“对”这样“的指向性,揭示其长大的内在联系.采用此文体,做到“一线贯穿,形散神聚”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