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
1. 仔猪生长的最适宜温度随日龄的增加而下降。( )
2. 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家畜的采食量增加。( )
3. 雏鸡生长的最适宜温度随日龄的增加而上升。( )
4. 动物的采食量越大,产生体增热越多。( )
5. 过度的红外线照射可以使家畜皮肤温度升高。( )
6. 在自然条件下,鸡的产蛋规律是春季逐渐增多,秋季逐渐减少,冬季基本停产。( )
7. 红外线具有光热作用,红外线灯可用于家畜的局部取暖。( )
8. 红外线既具有镇痛作用,又具有消肿作用。( )
9. 畜舍中的氨气主要来自于家畜的呼吸。( )
10. 在选择畜牧场场址时,应远离传染源。( )
11. 畜舍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大部分来自于舍外大气。( )
12. 加大畜舍的通风换气量可以降低畜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 )
13. 畜牧场的各区之间没必要设置防护设施。( )
14. 畜牧场的场址应当选择在向阳避风的地方。( )
15. 畜牧场内应设排水设施,以便及时排除雨雪水及生产污水。( )
16. 畜牧场的场址选择时,地下水是畜牧场首选的水源。( )
17. 畜舍窗户的透光角愈大,愈有利于光线进入舍内。( )
18. 外墙之两长墙叫做纵墙,两端短墙叫做端墙。( )
19. 畜舍窗户的入射角愈大,愈不利于畜舍的采光。( )
20. 在畜舍内使用垫草的方法有常换法和厚垫法。( )
21. 未经处理的家畜粪尿是造成畜牧场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
22. 家畜粪尿是很好的有机肥料,不但能供给农作物养分,还能改进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
23. 畜牧场的恶臭气味主要来自有机物的厌氧分解。( )
24. 化学耗氧量是衡量污水有机物质污染程度的指标。( )
二、名词解释
1. 体温:
2. 皮温:
3. 传导散热:
4. 温湿指数:
5. 相对湿度:
6. 光周期:
7. 红斑作用:
8. 色素沉着作用:
9. 短日照动物:
10. 微粒
11. 有害气体:
12. 灰尘传染
13. 飞沫传染
14. 地势:
15. 地形:
16. 场地规划:
17. 建筑物布局:
18. 联合通风:
19. 机械通风:
20. 入射角:
21. 自然光照:
22. 水体污染:
23. 环境污染:
24. 生化需氧量:
25. 化学好氧量:
三、简答题
1. 动物体内的热量主要来自哪几方面?
2. 动物体内的热量是以哪些方式散失的?
3. 气温对产蛋有何影响?
4. 如何防制太阳辐射热对家畜的影响?
5. 减少畜牧场有害气体的措施有哪些?
6. 减少畜牧场微粒的措施有哪些?
7. 减少畜牧场微生物的措施有哪些?
8. 微粒对家畜的危害有哪些?
9. 选择畜牧场场址时对地形和地势的要求?
10. 选择畜牧场场址时对土壤的要求?
11. 选择畜牧场场址时对水源的要求?
12. 选择畜牧场场址时对社会联系的要求?
13. 畜舍采用的蒸发降温措施有哪些?
14. .垫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使用方法有哪些?
15. 畜舍通风换气量计算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6. 机械通风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7. 畜牧场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包括哪几方面?
18. 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需要哪些条件?
19. 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需要哪些条件?
20. 水体的自净作用包括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
1. 影响家畜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因素有哪些?
2. 蛋鸡生产中恒定光照制度的控制与作用?
3. 为什么要减少畜舍空气中的微粒?措施有哪些?
4. 在进行养殖场建筑物布局时如何确定建筑物的位置?
5. 如何提高畜舍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设计?
6. 请论述造成畜牧场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家畜环境卫生学答案
一、判断题
1. 对
2. 错
3. 错
4. 对
5. 对
6. 对
7. 对
8. 对
9. 错
10. 对
11. 错
12. 对
13. 错
14. 对
15. 对
16. 对
17. 对
18. 对
19. 错
20. 对
21. 对
22. 对
23. 对
24. 对
二、名词解释
1. 体温:指身体深部的温度,是衡量动物热平衡唯一可靠的指标,一般以直肠温度作为深部体温的代表。
2. 皮肤表面的温度称为皮温。它受身体本身和外界条件的双重影响。
3. 畜体体表将热量传递给与其直接接触的低温物体的过程。
4. 气温和气湿相结合以估计炎热程度的一种指标。
5. 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 单位:%
6. 光照时间和黑暗时间交替循环变动的规律。
7. 在紫外线照射下,被照射部位的皮肤出现潮红、隆起的现象。
8. 在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的共同作用下,皮肤颜色变深的现象。
9. 在秋季日照逐渐缩短的情况下发情配种的动物,如绵羊、山羊等。
10. 以固态或液态微小颗粒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的分散胶体,它们以空气 为介质,或混合,或化合,形成复杂的气溶胶。
11. 对家畜健康和生产性能产生有害作用,并且使人感觉不舒适的一些气体,主要指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
12. 病源微生物附着在各种固态微粒上所造成的疾病传播。
13. 病源微生物附着在各种液态微粒上所造成的疾病传播。
14. 指场地的高低起伏状况。
15. 指场地形状、大小和地物(场地上的房屋、树木、河流、沟坎等)情况。
16. 场址选定后,根据场地的地形、地势和当地主风,对畜牧场不同建筑功能区、道路、排水、绿化等地段的位置进行计划和安排。
17. 根据场地规划方案和工艺设计对各种建筑物的规定,对每栋建筑物和每种设施的位置、朝向和间距所作的合理安排。
18. 同时采用机械送风和机械排风的通风换气方式。
19. 利用通风机械(风机)强制进行舍内外空气的交换。
20. 窗户上缘外侧或屋檐一点到畜舍地面纵中线所引垂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
21. 让太阳的直射光或散射光通过畜舍的开露部分或窗户进入舍内以达到照明的目的。
22. 排入天然水体的污染物质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改变了水体的组成并使水质恶化,给人畜带来危害。
23. 当排入自然环境中污染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了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破坏,使生物的正常活动和生存受到影响,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明显的危害
24. 对水样进行5天的恒温培养,水中的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
25. 用化学药品对水中含有的有机物进行强制分解所消耗的氧量。
三、简答题
1.(1)基础代谢产热(basal metabolism heat production):指饥饿、休息、温度适宜和消化道没有养分可吸收的情况下的产热量,是动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最低产热量。
(2)体增热(heat increament) :
又称热增耗、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SDA)。
饥饿动物因采食饲料而增加的产热量称为体增热。
(3)肌肉活动产热:
由于起卧、站立步行、运动、争斗和劳役等肌肉活动所产生的热量。
(4)生产过程产热:
畜禽的生殖、生长和生产肉、蛋、奶等产品,都在维持的基础上增加产热量。
2.(1)辐射散热: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畜体皮肤温度时,畜体皮肤以长波辐射方式放散体热的过程。
(2)传导散热:畜体体表将热量传递给与其直接接触的低温物体的过程。
(3)对流散热:气温低于畜体体表温度时,通过空气的运动带走体表热量的过程。
(4)蒸发散热:通过畜体皮肤表面和呼吸道表面水分的蒸发散失体热的过程。
3. 产蛋的最适宜温度为24~27℃,生产环境界限为13~30℃。
环境温度过高引起产蛋率下降,蛋形变小,蛋壳变薄、变脆、表面粗糙;环境温度过低,特别是气温突然下降或持续低温,亦使产蛋率下降,但蛋较大,蛋壳质量正常。
4.(1)搭盖凉棚
(2)屋顶和棚顶喷水
(3)绿化
(4)改善饲养管理(舍饲制、夜间饲喂)
5.(1)合理进行场址的选择、场区规划和布局;
(2)合理设计排水系统、清粪系统和粪尿处理设施;
(3)加强畜舍的卫生管理;
(4)合理组织畜舍的通风换气系统;
(5)做好畜舍的保温、防潮工作;
(6)使用垫料和吸附剂;
(7)提高饲粮的消化率。
6. 1.选好场址,远离传染源;
设置必要的防疫设施;
畜舍、设备和人员要定期消毒;
保证通风换气系统的正常运转;
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
6.必要时使用除尘器、过滤器
7. 1.植树种草,全面绿化;
2.饲料加工厂远离畜舍并设防尘设施;
3.分发草料、清粪、翻动垫草等应趁家畜不在舍内时进行;
4.保证通风系统正常运转;
5.采用颗粒饲料、湿拌料、进气口安装空气过滤器等措施;
6.禁止在舍内刷试畜体、干扫地面。
8. (一)影响皮肤的正常功能
1.刺激皮肤,使其发炎、发痒;
2.堵塞皮脂腺,使皮肤干燥,保护功能下降;
3.堵塞汗腺,影响皮肤正常散热;
4.使皮肤的感受能力下降。
(二)危害呼吸系统
1.粒径>10µm,阻留在鼻腔,刺激,感染;
2.粒径5~10µm,进入气管和支气管,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
3.粒径<5µm,到达细支气管和肺泡,阻塞淋巴管引起尘肺病。
9. 1.地势要求: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平坦而稍有坡度。
地势高燥:至少要高出当地历史洪水线以上,地下水位要在2m以上。
背风向阳:坡地建场宜选向阳坡――夏季有利于通风降温,冬季背风防寒
坡度:1%~3%为宜,最大不超过25%
2.地形要求:地形整齐、开阔、有足够面积。
地形整齐,有利于建筑物的合理布局,提高场地利用率,缩短生产作业线,以及供电、供水、供热、供料线路,有利于管理和防疫。
场地开阔有利于建筑施工。
场地面积要根据家畜的种类、饲养管理方式、集约化程度和饲料供应情况的因素确定,并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
10. 1.场地土壤应是未受到污染、未发生过疫病的土壤;
2.场地土壤应是透气透水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和导热性小、质地均匀、抗压性强的土壤。
此类土壤不易泥泞、潮湿,不宜遭受污染,自净能力强、场区卫生状况较好、且不宜冻胀,场区空气和建筑物不宜受潮。
11. 水质良好,不经处理或经简单处理就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水量充足,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
便于防护,不易受到周围环境污染;
取用方便,设备投资少,处理技术简便易行。
12. (一)地理位置:既不污染周围环境,也不能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要求位于居民点的下风处,地势低于居民点,但要离开居民点污水排出口,且不应选在化工厂、屠宰场、制革场等容易造成污染企业的下风处或附近。(与居民点的距离: 一般场:300~500m;大型场:至少1000m;畜牧场之间的距离:一般场:150~300m;大型场:1000~1500m)
(二)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便利,但要保证畜牧场的卫生防疫工作。与交通干线的距离:国道、省际公路和铁路:500m;省道、区际公路:300m;县级和地方公路:200m;一般道路:100m;畜牧场要修建专用道路与主要公路相联。
(三)供电条件:必须具备可靠的电力供应。尽量靠近输电线路,并应有备用电源。
(四)饲料供应条件:饲料资源丰富,特别是草食家畜,最好有饲料地。
(五)其它社会条件:考虑产品销售,以及粪污和废弃物的就地处理。
13. 1)喷雾降温:喷雾机,适用于干热地区空气蒸发降温。
2)喷淋降温:喷头,用于畜体蒸发降温。
3)屋顶喷水、地面洒水
4)蒸发垫(湿帘)降温:吸水、透气的蒸发垫,风机,加水装置
14. 垫料的主要作用有保温、防潮、吸附有害气体、增加畜体的舒适感和保持畜体的清洁。
使用方法有常换法和厚垫法。
常换法:及时清除湿污垫草,换上新鲜垫草。
厚垫法:一次性铺设较厚垫草,然后每天增铺新草而不清除湿污部分,直到饲养期结束后一次清除出去
15.(1)根据CO2含量计算通风换气量
(2)根据水汽含量计算通风换气量
(3)根据热平衡要求计算通风换气量
(4)根据通风换气参数计算通风换气量
16. 机械通风的主要方式有负压通风、正压通风和联合通风,各自的特点如下:
负压通风:采用的风机为轴流风机。设备简单、投资少,管理费用也较低。要求畜舍封闭程度好。
正压通风:采用的风机为离心风机。设计复杂,造价高,运行费用高,易形成通风死角。优点是可对进入的空气进行加热、冷却以及过滤等预处理。
联合通风:适用于大型封闭舍,尤其是无窗舍。
17. 1.畜牧业经营方式及饲养规模的转变
2.畜牧场由农区、牧区转向城镇郊区
3.农业由使用有机肥料逐渐转向使用化学肥料
1堆体内充足的氧气供应(5%~10%的氧气浓度);
2.堆体内保持适宜的发酵温度(50~60℃);
(55℃以上维持3天--无害化标准)
3.堆肥底料适宜的碳氮比(C:N=26~35:1 );
4.堆肥底料水分含量合适(40%~60%);
5.堆料的容重为600kg/m3左右。
19. 1.沼气池应密闭,保持厌氧环境;
2.原料中含有充足的有机质(干物质:水=1:10);
3.合理搭配原料,保证合适的碳氮比(C:N=25:1);
4.保持适宜的发酵温度(沼气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35℃);
5.保持沼气池内pH为6.4~7.2。
20. 1混合稀释作用;
2.沉降和逸散作用;
3.日光照射作用;
4.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5.水栖生物的拮抗作用 ;
生物学转化及生物富集 。
四、论述题
1.动物种类:大型动物的临界温度低,等热区宽,小型动物则反之;
年龄和体重: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加,动物的临界温度降低,等热区变宽;
皮毛状态:被毛绵密、皮下脂肪厚的动物,临界温度较低,等热区较宽;
饲养水平:饲养水平越高,动物的临界温度越低,等热区越宽;
生产水平:生产力水平越高,动物的临界温度越低,等热区越宽;
管理制度:群饲、较厚的垫草或保温良好的地面,都可使临界温度降低,等热区变宽;
对气候的适应性:长期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动物,临界温度较低,等热区较宽,炎热地区的则反之;
其它气象条件:风速的增大、湿度的提高,都使临界温度提高,等热区变窄。
2. 0~3日龄:23L∶1D或24L∶0D,全日照使仔鸡熟悉周围的环境,找到料槽、水槽。
4日龄~20周龄:8L∶16D,短光照推迟性成熟,使蛋鸡达到充分的体成熟
20~32周: 每周增加45分钟光照,至32周龄时为17L∶7D,渐增光照促进产蛋。
32周~71周:17L∶7D,长光照维持高产。
3. 畜舍空气中存在大量的未来时会影响皮肤的正常功能,刺激皮肤,使其发炎、发痒;堵塞皮脂腺,使皮肤干燥,保护功能下降;堵塞汗腺,影响皮肤正常散热;使皮肤的感受能力下降。而且,还会危害呼吸系统,对呼吸系统产生刺激,使其感染,如进入气管和支气管,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当粒径<5µm,可到达细支气管和肺泡,阻塞淋巴管引起尘肺病。
采取以下措施可减少畜舍空气中的微粒:
选好场址,远离传染源;
设置必要的防疫设施;
畜舍、设备和人员要定期消毒;
保证通风换气系统的正常运转;
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
6.必要时使用除尘器、过滤器
4. 1.根据建筑物在生产中的功能和相互关系统筹安排。
2.饲料库、贮粪场的安排,做到净道、污道互不交叉。
3.将防疫要求高的畜舍设置在地势较高处和上风向。
5. (一)屋顶、天棚的保温隔热设计
1.屋顶失热多的原因:面积大于墙壁;温差大于墙壁。2.提高屋顶、天棚保温能力的措施
(1)设置天棚:形成空气缓冲层,铺设炉灰、锯末、玻璃棉、膨胀珍珠岩、矿棉等保温材料;
(2)保证屋顶和天棚的结构严密、不透气;
(3)采用新型合成材料:玻璃棉λ=0.06,聚苯乙烯泡沫塑料λ=0.05,石棉水泥隔热板λ=0.09,铝箔波形纸板λ=0.063
(二)墙壁的保温隔热设计
1.选择导热系数小的材料
2.确定合理的保温隔热结构
修建空心墙:中间充填锯末、炉渣、珍珠岩等保温材料。
修建空斗墙:利用空气间层提高墙体的热阻值。
空心墙和空斗墙的承重能力及坚固性不如实心墙,但自重轻、省砖、较易保温。
3.减少门窗失热
(1)外门设门斗,设双层窗,单层窗钉塑料膜;
(2)单框双层玻璃;
(3)南侧窗多,北测窗少;
北测窗面积=(1/2~1/4)×南侧窗面积
(4)南侧窗为立式,北测窗为卧式 。
4.降低畜舍净高;
5.精心施工,防止墙体受潮和透气。
沟缝严密,灰浆饱满,
设防潮层、墙裙、散水和勒脚等措施。
(三)地面的保温隔热设计
1.地面隔热的特殊意义
2.几种常用地面
三合土地面:
保温隔热性能好,但仅用于产生水分少,
又无重载通过的畜舍,如鸡舍、羊舍。
水泥地面:
坚固、耐久、不透水,但既硬又冷。
改进:畜床加木板、厩垫或垫草。
(四)选择有利保温的畜舍形式与朝向
1.畜舍形式
严寒地区:封闭舍
炎热地区:棚舍或无窗舍
冬冷夏热地区:开放舍或半开放舍
大跨度舍保温性能优于小跨度舍
2.畜舍朝向:座北朝南
6. 1)畜牧业经营方式及饲养规模的转变
畜牧业由分散、小规模、副业、农牧结合的形式转变成目前的大规模、集约化的产业,致使粪污由固态、半固态的形式变为液态的形式,从而导致废弃物量大而集中,形成了目前的环境污染;
)畜牧场由农区、牧区转向城镇郊区
由于城镇郊区的交通便利和配合饲料的出现,为了便于产品销售,畜牧场由农区、牧区转向了城镇郊区,从而导致了农牧脱节;由于城郊土地少,粪尿无法及时处理和利用,导致环境污染。
3)农业由使用有机肥料逐渐转向使用化学肥料
由于化肥价格低,运输、贮存、使用都比较方便,而家畜粪肥的体积大,使用量多,装运不便,且需长途运输,价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