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纲要是依据本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方案结合排球教学特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制定的。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作为指导思想,在排球选项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力图构建分层递进教学的模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运动需求和运动体验。确保每一位参加排球项目学习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和获得运动乐趣,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运动基础。
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第一层次:初学阶段
(一)、教学目标:
培养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喜欢排球运动,初步学习和掌握正面上手传球、正面下手垫球、侧面下手发球、四号位上步扣固定球的基本技术环节和基本移动步法,享受打排球的乐趣。发展体能(速度、灵敏、反应、爆发力等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业余生活方式;在练习和比赛中学会情趣、磨练意志、增强自信、发展个性、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内容:
1、移动步法:并步、滑步、交叉步、跨步、跑步等基本步法。
2、传球法:正面上手传近、远球的基本动作;
3、垫球法:正面下手垫近、远球的基本动作;
4、发球法:侧面下手发球的基本动作;
5、扣球法:四号位上步扣固定球的基本动作。
(三)、教学要求:通过示范、互仿教学,要求学生模仿正确的技术动作,采用各种技术的辅助练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传球、垫球动作,初步建立主要动作的基本技术基础,初步掌握五种基本步法,本阶段学习不急于求成,难度降低,多进行各种个人与同伴各种技术点的练习,并以多种形式的练习内容交替进行,以便较好的掌握基本动作。
第二层次:基础阶段
(一)、教学目标:全面学习掌握规范技术动作,基本掌握传球、垫球、扣球的基本技术环节和五种基本移动步法,对各项基本技术建立一个比较清晰、准确的动作表象,享受打排球的乐趣。发展体能(速度、灵敏、反应、爆发力等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业余生活方式;在练习和比赛中学会情趣、磨练意志、增强自信、发展个性、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到排球运动和同伴之间,个人与集体的交往与友谊,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1、传球法:对传、三角传、各种移动传球;
2、垫球法:对垫、三角垫、各种移动垫球;;
3、发球法:侧面下手发球和正面上手发球的基本动作;
4、扣球法:四号位扣球和二号位扣球的基本动作;
5、拦网法:拦网的基本手型和步法。
(三)、教学要求:对各项基本技术建立一个比较清晰、准确的动作表象,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动作结构的正确性,在不产生错误动作的前提下逐步加大练习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的发展合理运用技术能力。
第三层次:提高阶段
(一)、教学目标:本阶段教学是在复习、巩固、提高已学过的基本技术动作的基础上,主要加强排球比赛战术上的运用,通过教学比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技术和战术的能力,使学生懂得排球比赛规则,提高比赛欣赏水平,享受打排球的乐趣。发展体能(速度、灵敏、反应、爆发力等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业余生活方式;在练习和比赛中学会情趣、磨练意志、增强自信、发展个性、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内容:
1、“中一二”进攻战术
2、“边一二” 进攻战术
3、“心跟进” 进攻战术
4、六人排球比赛规则
(三)、教学要求:
较好的掌握基本技术组合运用的战术方法,通过实战练习和比赛,培养实战能力,初步形成技术和战术等基本战术意识。战术练习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彼此之间的配合意识。使学生懂得排球比赛的规则,了解各项基本技术的动作规范和排球运动技术风格,初步具有区别正确与明显错误的能力。
三、排球教学计划:
教学单元 | 周 次 | 课 次 | 教 学 内 容 | 备注 | ||
第一层次 | 第二层次 | 第三层次 | ||||
第 一 单 元 | 一 | 1 | 1、稍蹲、半蹲、低蹲的准备姿势 2、传球的手型徒手练习 3、并步、滑步、交叉步、跨步、跑步五种移动方法 | 1改进提高五种移动方法 2带球配合移动练习 | 1带球的左、右、前、后移动练习 2带球的一扣一移动练习 | |
2 | ||||||
二 | 3 | 1、正面上手传球 2、模仿练习——手型 3、对墙自传 4、自抛自传 5、一抛一传 | 1正面上手传球 2两人对传 3三角传球 4一般二传 | 1正面上手传球 2一般二传 3背传 4跳传 | ||
4 | ||||||
三 | 5 | 1正面上手传球 2两人对面传球 3三人移动三角传球 4近、远定点传球 | 1正面上手传球 2三人中间背传球 3一正一侧传球 4两人一组侧传球 | 1正面上手传球 2顺网正面二传 3调整二传 4传快球 | ||
6 | ||||||
四 | 7 | 1正面双手下手垫球 2模仿练习——手型 3自抛自垫 4对墙自垫 5一抛一垫 | 1正面双手下手垫球 2一抛一垫(正面) 3一抛一垫(移动) 4两人对垫 5三人三角移动垫球 | 1垫球练习 2二人一组一扣一防 3三人一组一扣二防 4三人一组跑动垫球 | ||
8 | ||||||
五 | 9 | 1正面双手下手垫球 2体侧双手下手垫球 3跨步垫球 4低姿势垫球 | 1正面双手下手垫球 2背向双手下手垫球 3体侧双手下手垫球 4三人三角移动垫球 | 1垫球练习 2二人一组一扣一防 3三人一组一扣一防一传 | ||
10 | ||||||
六 | 11 | 1侧面下手发球 2自抛与挥臂击球(击空) 3两人一组对面发球 4对墙发球 5站端线后发球 | 1正面上手发球 2徒手模仿练习 3抛球练习 4击固定球练习 5抛球与击球练习 | 1正面上手发球 2徒手模仿练习 3抛球练习 4击固定球练习 5抛球与击球练习 | ||
12 | ||||||
七 | 13 | 1正面扣球 2助跑起跳练习 3挥臂击球练习 4自抛自扣 5上一步扣抛球 | 1正面扣球 2一步助跑起跳练习 3两步助跑起跳练习 4扣固定球 5完整扣球练习 | 1正面扣球 2击球手法练习 3四号位扣球练习 4二号位扣球练习 5三号位扣球练习 | ||
14 | ||||||
八 | 15 | 1正面扣球 2扣固定球 3四号位扣球练习 4三号位扣球练习 | 1正面扣球 2综合练习 | 1正面扣球 2综合练习 | ||
16 | ||||||
九 | 17 | 考核 1发球10次 2接发球10次 3三号位一般二传 4、四号位扣球10次 | 考核 1发球10次 2接发球10次 3三号位一般二传 4、四号位扣球10次 | 考核 1发球10次 2接发球10次 3三号位一般二传 4、四号位扣球10次 | ||
18 |
教学单元 | 周 次 | 课 次 | 教 学 内 容 | ||
第一层次 | 第二层次 | 第三层次 | |||
第 二 单 元 | 十 | 19 | 1背传球 2自抛自传 3三人一组背传 4四人一组背传 | 1调整传球 2调整高弧度传球 3移动调整传球 | 1传快球 2对墙自传快球 3自抛自传平拉球 |
20 | |||||
十一 | 21 | 1背传球 2四人一组背传 3网前换位背传 | 1跳传球 2对墙跳传 3对跳传 | 1传快球 2传出快球 3传出平拉快球 | |
22 | |||||
十二 | 23 | 1结合接发球的垫球 2向左右前后移动垫球 3三人顺逆时针移动垫球 | 1结合接发球的垫球 2一发一垫一传 3对发与接练习 | 1结合吊球、扣球的垫球 2接扣球 3多人移动接扣球 | |
24 | |||||
十三 | 25 | 1结合接发球的垫球 2一发一垫 3一发两人接发 | 1结合接发球的垫球 2发球与接发球的对抗练习 | 1结合吊球、扣球的垫 2多人防守练习 3单人防守练习 | |
26 | |||||
十四 | 27 | 1连续扣球 2四号位连续扣球 3四号位连续扣调整球 | 1连续扣球 2四、三、二号位扣3球 3两边启动连续扣高球 | 1规则与裁判法 2教学比赛 | |
28 | |||||
十五 | 29 | 1连续扣球 2四号位扣3个长短抛球 3扣快球 | 1连续扣球 2按4、3、2号位顺序扣球 3四号位扣扣后紧接快球 | 1规则与裁判法 2教学比赛 | |
30 | |||||
十六 | 31 | 1正面上手发球 2模仿练习 3巩固发球练习 | 1正面上手发球 2准确性练习 3攻击性练习 | 1规则与裁判法 2教学比赛 | |
32 | |||||
十七 | 33 | 1拦网 2拦网手型练习 3拦网移动起练习 | 1拦网 2结合球的完整拦网技术 3 | 1规则与裁判法 2教学比赛 | |
34 | |||||
十八 | 35 | 考核 1发球10次 2接发球10次 3三号位一般二传 4、四号位扣球10次 | 考核 1发球10次 2接发球10次 3三号位一般二传 4、四号位扣球10次 | 考核 1发球10次 2接发球10次 3三号位一般二传 4、四号位扣球10次 | |
36 |
明 | 本纲要所述三个层次的教学既可以用于同一个年级的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也可以用于三个不同年级的教学,如高一年级:第一层次;高二年级:第二层次;高三年级:第三层次。 |
评价的内容与要求
1、发球10次,计算成功率;
要求:动作基本正确,将球发在场内。
2、接发球10次;
要求:判断移动取位快,动作基本正确,一传弧度稍大,基本上能够接应二传。
3、三号位二传;
要求:动作协调和基本正确,二传弧度高与网口一米以上,落在四号位接球人附近,距边线、只线各一米。
4、四号位扣球10次;
要求:动作协调和基本正确。
排球班体育成绩评分表
评价内容 | 评价标准 | 自评 | 互评 | 老师评 | ||||
优秀 | 良好 | 及格 | 不及格 | |||||
发球10次 | 8-10次 | 6-7次 | 4-5次 | 3次以下 | ||||
接发球10次 | 7-10次 | 5-6次 | 3-4次 | 2次以下 | ||||
三号位二传 | 8-10次 | 6-7次 | 4-5次 | 3次以下 | ||||
四号位扣球10次 | 8-10次 | 6-7次 | 4-5次 | 3次以下 | ||||
备 注 | ||||||||
2008学年体育课选项指南
根据有关浙江省新课程实施的精神,结合我校实施新课程选项模块教学的2年实践成果,研究制定了我校体育课选项指南,望每位同学仔细阅读该指南,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地进行选项。
高中学段体育课学分分布和各学期模块内容设置
年级 | 必修项目 | 选修项目 |
高一(上) 2学分 | 田径 健康教育专题 | 1篮球水平一 3排球水平一 5足球水平一(男) 7乒乓球水平一 9健美操水平一(女) 11散打搏击水平一(男) |
高一(下) 2学分 | ||
高二(上) 2学分 | 健康教育专题 | 1篮球水平一 2篮球水平二 3排球水平一 4排球水平二 5足球水平一(男) 7乒乓球水平一 8乒乓球水平二 9健美操水平一(女) 11散打搏击水平一(男) |
高二(下) 2学分 | ||
高三(上) 2学分 | 健康教育专题 | 1篮球水平一(女) 2篮球水平二 3排球水平一 4排球水平二 5足球水平一(男) 6足球水平二(男) 8乒乓球水平二 9健美操水平一(女) 10健美操水平二(女) 11散打搏击水平一(男) 12散打搏击水平二(男) |
高三(下) 1学分 | 体操 | 无 |
说明: (1)1---12为各课程模块的代码 (2)高中学段体育共11个学分,其中停径、健康教育专题、体操为必修内容,各1个学分。其余8学分为选修内容。 (3)修习18课时便获得1个学分。 (4)田径学习18课时分布在第1学年中;健康教育专题学习18课时分布在地一---五个学期中完成;体操学习18课时在高三下学期完成。 (5)在模块水平层次的选择上必须是由低到高。例:篮球水平一没修习的不能直接修习水平二(个别基础技术较好的学生例外,直接进入水平二修习的必须由体育教师考核合格后方可) (6)对个别在某一模块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在新学年里不能进入该模块水平二的学习(可以继续修习该模块的水平一的学习或选择其他模块学习) |
三、上课排班形式:
(1)打破班级界限(甚至年级),将各行政班划分成若干个组合进行多个教学班进行教学;
(2)学生自主选择确定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填写志愿时只须填课程代码(如选足球水平一,只须填5即可)每人必须填报2个志愿,两个志愿必填不能空缺。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将首先满足你的第一志愿,当第一志愿不能满足时,我们将按第二志愿编班,若第二志愿也不能满足,根据具体情况再调节。
(3)原则上每个选项班班额控制在24—30人,个别项目不足20人不编班。
(4)乒乓球、排球教学班采取男女生并班上课的形式。
(5)足球项目每个班限报7——8人(男)、乒乓球项目每个班限报8人(男女不限);超出班额的按第二志愿编班或由学校随机编班;其他项目人数不限。
(6)一学期请假或缺课达到十分之一的,取消其考试资格,不予以学分的认定。
(7)高二段同学请注意:如果在前2个学年你只选修了1个项目,那么高三学年你必须得选第2个项目;在高中学段中,每位同学必须得选修2个项目(除必修内容外)
(8)请你在仔细了解每个模块学习内容和测试内容方法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填报志愿。
四.学生学年体育成绩的评定
1.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案》由学校统一安排组织考试(每学年测试一次,初步定于08年10月上旬)。
2008学年体质健康测试项目:1000米(男)、800米(女)、实心球、50米、身高、体重、肺活量。
2、根据不同学习模块进行模块测试。
模块选项成绩(100分)=三项技能之和(75分)+考勤(10分)+教师评价(10分)+学生自评或互评(5分)
3.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主要看体育课、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的学习态度及锻炼的积极性。
4.对于某一模块测试不及格的学生,应再次给予学生练习时间,允许学生再次补考。
请各位同学认真仔细阅读以上细则后,于本周三下午第三节班会课时(6月18日)以班级为单位填报志愿。检查正确无误后于课后把班级的志愿总名单上交到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