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单跨单层厂房,跨度L=30,长度54m,柱距6m,厂房内无吊车、无振动设备,屋架采用梯形钢桁架,铰接于混凝土柱上,上柱截面尺寸为400*400,屋面采用1.5×6.0m太空轻质大型屋面板。屋面坡度i=1/11,雪荷载为0.30kN/m2,钢材采用Q235-BF,焊条采用E43型,手工焊。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柱网布置图
2 屋架形式、尺寸、材料选择及支撑布置
采用平坡梯形屋架,i=1/11,屋架计算跨度,端部高度取,中部高度取,根据荷载性质,钢材可采用Q235-BF,屋架连接方法采用焊接,焊条可选用E43型,手工焊。根据车间长度、屋架跨度和荷载情况,设置上、下弦横向水平支撑、垂直支撑和系杆,如下图所示。屋脊节点及屋架支座处沿厂房通长设置刚性系杆,屋架下弦沿跨中通长设一道柔性系杆。凡与支撑连接的屋架可编号为GWJ—2,其它编号均为GWJ—l。
3 荷载和内力计算
3.1 永久荷载标准值
大型屋面板 0.902 kN/m2
防水层 0.10kN/m2
屋架及支撑自重 0.15kN/m2
悬挂管道 0.05kN/m2
总计 1.202 kN/m2
3.2 可变荷载标准值
雪荷载 0.30 kN/m2
屋面活荷载 0.54 kN/m2
3.3 荷载组合
3.3.1 全跨永久荷载+全跨可变荷载
全跨节点永久荷载及可变荷载设计值:
按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按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永久荷载荷载分项系数;屋面活荷载或雪荷载,荷载分项系数;组合系数;组合系数;
3.3.2全跨永久荷载+半跨可变荷载
全跨永久荷载设计值:
对结构不利时
对结构有利时
半跨可变设计值:
3.3.3 全跨屋架和支撑自重+半跨屋面板自重+半跨屋面活荷载
全跨节点桁架自重设计值:
对结构不利时
对结构有利时
半跨节点屋面自重和屋面活荷载:
综合以上三种组合,故节点荷载取19.8KN,支座反力为。
3.4 内力计算
用电算法可解出全跨荷载作用下屋架杆件内力,
图2 屋架几何尺寸及内力图
图3 上弦横向水平支撑布置图
图4 屋架、下弦水平支撑布置图
图5 1-1、2-2剖面图
4 杆件截面设计
腹杆最大内力219.7KN,查表7.4,选用节点板厚度为t=8mm,支座节点板厚度10mm。
4.1 上弦
整个上弦不改变截面,按最大内力计算:
(取两块屋面板宽度)
选用
,(b类)
双角钢T型截面绕对称轴(y轴)应按弯扭屈曲计算长细比
故由,按b类查表,得
填板每个节间放一块(满足范围内不少于两块)。
4.2 下弦
下弦也不改变截面,按最大内力计算:
链接支撑的螺柱孔中心至节点板边缘的距离约为100mm(de节间),可不考虑螺柱孔削弱。
选用
填板每节点放一块,
4.3 斜腹杆
4.3.1 杆件B-a:
选用
,故由按b类查表得
填板放两块,
4.3.2 杆件K-g与g-e:
选用
填板各放两块,
4.3.3 杆件G-d:
内力较小可按[λ]选择截面
选用2L56×5,A=10.84cm2, =1.72cm, =2.61cm,填板放三块, =73cm, 略大于40i=40×1.72=68.8cm。但实际节点板宽度较大,故仍可够用。
其余的杆件截面选择见表1。需要注意的是连接垂直支撑的竖杆采用十字形截面,其斜平面计算长度腹杆计算长度。
表1 屋架杆件截面选用表
杆件
名称 | 杆件号 | 内力设计值(KN) | 长度计算(m) | 所用截面 | 截面积 A(cm2) | 计算应力 (N/mm2) | 容许长细比 | 杆件肢背和肢尖焊缝(mm) | 填板数 | |
上弦杆 | J-I J-K | 880.0 | 1.506 | 3.012 | 2L140×12 | 65 | 162.5 | 150 | - | 每节间1 |
下弦杆 | d-e | 424.5 | 3.000 | 15.000 | 2L180×110×10 | 56.8 | 74.7 | 350 | - | 每节间1 |
腹杆 | A-a | -10.7 | 2.100 | 2.100 | 2L63×5 | 12.3 | 8.7 | 150 | - | 2 |
B-a | -219.7 | 2.606 | 2.606 | 2L140×90×10 | 44.6 | 68.1 | 150 | 8-80 6-50 | 2 | |
B-b | 178.6 | 2.149 | 2.686 | 2L63×5 | 12.3 | 145.2 | 350 | 6-110 4-80 | 2 | |
C-b | -21.4 | 1.8 | 2.372 | 2L63×5 | 12.3 | 17.4 | 150 | - | 2 | |
D-b | -147.4 | 2.338 | 2.922 | 2L70×5 | 13.76 | 107.1 | 150 | 6-90 4-70 | 2 | |
D-c | 110.8 | 2.330 | 2.912 | 2L70×5 | 13.76 | 80.5 | 350 | 6-70 4-60 | 2 |
杆件
名称 | 杆件号 | 内力设计值(KN) | 长度计算(m) | 所用截面 | 截面积 A(cm2) | 计算应力 (N/mm2) | 容许长细比 | 杆件肢背和肢尖焊缝(mm) | 填板数 | |
腹杆 | E-c | -21.4 | 2.116 | 2.5 | 2L50×5 | 9.6 | 22.3 | 150 | - | 3 |
F-c | -85.9 | 2.528 | 3.160 | 2L70×5 | 13.76 | 62.4 | 150 | 6-60 4-50 | 2 | |
F-d | 58.0 | 2.520 | 3.150 | 2L70×5 | 13.76 | 42.2 | 350 | - | 2 | |
G-d | -21.4 | 2.334 | 2.918 | 2L56×5 | 10.84 | 19.8 | 150 | - | 3 | |
H-d | -40.7 | 2.722 | 3.403 | 2L63×5 | 12.3 | 33.1 | 150 | - | 3 | |
H-e | 21.6 | 2.714 | 3.393 | 2L63×5 | 12.3 | 17.6 | 150 | - | 3 | |
I-e | -32.1 | 2.553 | 3.191 | 2L63×5 | 12.3 | 26.1 | 150 | - | 3 | |
I-g | 11.23 | 1.674 | 2.093 | 2L70×5 | 13.76 | 8.2 | 150 | - | 2 | |
J-g | -21.4 | 1.277 | 1.596 | 2L50×5 | 9.6 | 22.3 | 150 | - | 2 | |
K-g | 63.44 | 2.291 | 4.582 | 2L70×5 | 13.76 | 46.1 | 150 | - | 2 | |
g-e | 50. | 2.291 | 4.582 | 2L70×5 | 13.76 | 37 | 150 | - | 2 | |
K-f | 0 | 0.9×3.4=3.118 | 2L63×5 | 12.3 | 0 | 200 | - | 5 |
5 节点设计
5.1下弦节点“b”
先算腹杆与节点板的连接焊缝:B-b杆肢背及肢尖焊缝的焊脚尺寸取
mm,
则所需焊缝长度(考虑起灭弧缺陷):
肢背 mm,取110mm;
肢尖 mm,取80mm。
腹杆D-b和C-b的杆端焊缝同理计算,其中C-b杆内力相对较小,焊缝尺寸可按照构造采用mm。
其次验算下弦杆与节点板连接焊缝,内力差
由焊缝决定的节点板尺寸,量得实际节点板长度是38.5cm,角焊缝计算长度,采用,肢背处的焊缝应力为:
下弦节点b的节点构造图6如图所示
图6 下弦节点“b”
5.2 上弦节点“B”
杆件Bb与节点板的焊缝尺寸和节点b相同,杆件Ba与节点板的焊缝尺寸可按照上述同样的方法计算得到。上弦节点B的节点构造图如图7所示。
图7 上弦节点“B”
杆件Ba的内力KN,肢背和肢尖焊缝mm和6mm,则所需要的焊缝长度为(按不等肢角钢短肢相拼的角焊缝内力分配系数计算):
肢背: mm,。
肢尖: mm,。
这里验算上弦与节点板的连接焊缝:节点板缩进8mm,肢背采用塞焊缝,承受节点荷载Q=259KN, mm, cm。
肢尖焊缝承受弦杆内力差KN, cm,偏心力矩, mm,则:
对:
对M: N/mm2
则焊缝强度为:
5.3 屋脊节点“J”
腹杆杆端焊缝计算从略。弦杆与节点板连接焊缝受力不大,按构造要求决定焊缝尺寸,一般可不计算。这里只进行拼接计算拼接角钢采用与上弦杆相同截面2L140×12,除倒棱外,竖肢需切去△=t+hf+5mm=12+10+5=27mm,取△=30mm,并按上弦坡度热弯。拼接角钢与上弦连接焊缝在接头一侧的总长度(设hf=10mm)
共四条焊缝,认为平均受力,每条焊缝实际长度:
拼接角钢总长度为:
屋脊节点“J”的节点构造图如图8所示
图8 屋脊节点“J”
5.4 支座节点“a”
杆端焊接计算从略。以下给出底板的计算。
5.4.1 底板计算
支反力KN,混凝土强度C20, N/mm2,所需底板净面积:
锚杆直径取d=20cm,锚栓孔直径为40mm,则所需底板毛面积:
按构造要求采用底板面积为,垫板采用-,孔径26mm。实际底板净面积为:
底板实际应力:
,查表得,则:
所需底板厚度:
用mm,底板尺寸为-。
5.4.2加劲肋与节点板连接焊缝计算
一个加劲肋的连接焊缝所承受的内力取为KN,
加劲肋高度、厚度取与中间节点板相同
(即-)。采用mm,验算焊缝应力:
对V:
对M:
5.4.3 节点板、加劲肋与底板连接焊缝计算
采用mm,实际焊缝总长度:
焊缝设计应力:
支座节点“a”如图9所示
图9 支座节点“a”
梯形屋架施工图见附图
参考文献
[1] 董军. 钢结构原理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8).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5]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6] 钢结构设计手册(上册)(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