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产业集群_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0:59:04
文档

产业集群_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收稿日期:2009-11-13作者简介:佘时飞(1971-),男,湖南岳阳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研究。摘要:产业集群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形式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可以对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成长发挥重要作用。地方应该对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深刻思考,充分利用产业集群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关键词: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F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348(2010)01-0058-04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
推荐度:
导读收稿日期:2009-11-13作者简介:佘时飞(1971-),男,湖南岳阳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研究。摘要:产业集群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形式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可以对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成长发挥重要作用。地方应该对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深刻思考,充分利用产业集群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关键词: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F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348(2010)01-0058-04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
收稿日期:2009-11-13

作者简介:佘时飞(1971-),男,湖南岳阳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研究。

摘要:产业集群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形式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可以对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成长发挥重要作用。地方应该对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深刻思考,充分利用产业集群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0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10)01-0058-04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0年1月第31卷

第1期

Jan.2010Vol.31

No.1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佘时飞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中山528402)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ing )是指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的地区的一种产业的成长现象,波特(Porter,1998)将之归纳为一组在地理位置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于某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同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马歇尔的研究表明了产业群集与外部经济规模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他因此而得出结论:产业群集是外部规模经济所致,并用随着产业规模扩大而引起知识量的增加和技术信息的传播来解释产业群集形成的现象。此后,经济学界将马歇尔关于产业群集的理论归纳为劳动力市场共享、专业性附属行业创新和技术外溢三个关键性因素[1]

。工业区位理论的创立者韦伯从工业区位理论的角度阐述了产业群集的现象,并将产业群集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本身的简单规模扩张而引起的产业集中化;第二个阶段是因为某大企业出现于某一区域而引发出更多的同类企业的出现。韦伯将产业群集归纳为四个因素,即技术制备的发展、劳动力组织的发展、市场化因素和经济性开支成本的降低。克鲁格曼则对马歇尔提出的技术外溢因素提出了挑战,认为这个因素只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产业集聚中产生作用,并借用萨缪尔森的天使的寓言

阐述了产业群集现象,认为各国的贸易优势并不来自于国家之间的产业区别以及由此引起的比较优势,而是来自于各国内部的地区产业分工和在此基础上达到的规模经济的程度。波特则从竞争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产业集群问题,他认为产业群集更多地发端于一两家创新性的企业,在这一两家企业的刺激下引致出其它同类企业的成长,并认为产业群集对企业竞争是高度重要的。施蒂格勒等经济学家却对集群内企业的规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结论表明:产业的区域化程度越高(假定产业规模不变),则单个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就越高,这在美国和英国经济的实证研究中都得到了证实。在施蒂格勒看来,产业集群加强了企业间信息的流动,并增强了企业间的信任,进而使得企业之间签订专业化上下游产业链条之间的合约变得简单[2]。所以,根据科斯理论,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企业内部组织规模因此而缩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产业集群作为突破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自身的有效组织方式已引起了学术界和经济决策部门的普遍关注。然而,这些关注还主要集中于产业集群所形成的知识外溢与信息共享等传统的研究领域。研究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文献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研究表明创新能力是内生的,即通过技术创新的外部性、协同性、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等方面从内部引致创新。在传统产业为主

二、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路径分析

本文以不具备内生型和外生型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地方作用下的技术创新组织市场化为特点的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观点,并以中山市小榄镇产业集群的创新实践来检验笔者的看法,旨在为我国产业集群中的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有关决策参考。

(一)地方充当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倡导者”

我国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已表明产业集群在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产业集群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集群都能发展壮大。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往往易陷入“囚徒困境”的被动局面,原因包括中小企业的资金规模不足以承担研发工作、研发的风险太大、技术研发过程中的经济外在性、产权保护程度不高和理性经济人固有的“搭便车”思想等。应该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从班加罗尔软件产业集群和“第三意大利”也许能得到启发:班加罗尔软件产业集群的发展得益于印度的大力支持;而“第三意大利”的壮大则有赖于非的公众和私人中介机构的参与[4]。我国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第三意大利”发展模式的条件尚不十分成熟,但班加罗尔软件产业集群模式却对我国的产业集群发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我国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赫瑞格尔的研究表明中小企业不可能同时承担自身发展的所有任务。因此,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外部力量的大力支持,在我国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地方充当产业集群的外部力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也就是说,地方除了鼓励社会自主型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外,更重要的作用是发挥的资源、信息和组织优势,建立主导型的专业化服务机构,从而使间接进入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当然,介入企业的运作中会对市场机制产生扭曲,但与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陷入“囚徒困境”相比,其代价是值得的,这也可以看作是“帕累托改进”的次优选择。而且,随着市场化的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研发服务的研发机构的日益成熟,也要在适当的时候逐步退出,使地方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创新的扶持渐渐消失。

(二)加速技术扩散是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关键创新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须加速技术的扩散,这是创新组织得以生存和产业集群技术进步的必然要求。而其中扩大创新组织的有效供给和产业集群企业的有效需求是技术快速扩散的有力保障。所以,一方面,创新组织要加强自己的研发能力,提高技术产品的实用性和改善技术产品转让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创新组织要帮助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加强其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各种技能培训增加中小企业对新技术的兴趣,帮助中小企业尽快地掌握新技术,从而增强新技术设备和新产品设计的深层次开发和应用,并健全创新成果的售后服务以及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再开发项目。随着创新组织盈利能力的不断增强,产业集群的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设立自己的研发机构,从而使创新组织的功能发生结构性的调整。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和创新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一方面为创新组织带来了“市场”,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与自己单独研发相比,同创新组织合作会使自身的研发成本大大降低。创新组织和产业集群企业的长期互动使创新活动变得日益活跃:第一,当企业家感受到创新成果对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观察到创新组织盈利能力不断增强的事实后,将不断加强本企业的技术引进,并随着企业技术与资本的不断积累,企业进一步对新技术模仿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由此激发出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某种冲动。第二,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使处于竞争前沿的大企业越来越注重研发出本企业所特有的专用性技术,而以研发通用性技术为主体的中介创新组织越来越不能满足大企业的这种个性化要求,这就产生了大企业试图偿试研发个性化的技术,以确保本企业在竞争中的领先优势。第三,产业集群内形成的技术外溢与信息共享的创新环境也使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比产业集群外的企业更愿意从事研发活动,因为这种环境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5]。随着企业研发活动的不断深入,产业集群内的研发活动就慢慢地从创新组织自觉地转移进企业内部。总之,随着技术成果和信息资源的扩散,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在接受创新能力的同时,不但产生了对创新产品的更大的需求,而且也以极大的热情直接投入到研发的活动中。这样,一个创新组织就带动了一大批企业的研发兴趣和研发热情。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事本企业特有的专用性技术的研发时,创新组织就慢慢转变了角色——

—转变成了以传播信息、提供技术服务和深层次科研产品的机构。

三、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如何有效地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笔者认为,除了增大企业和产业中的研发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进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技术装备等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等一些战略性手段之外,产业集群也是一个有利于搞活我国企业创新活动的有效组织机制。

产业集群通过技术信息的外溢和共享,促进了企业的创新;通过行业、市场信息的外溢和共享以及通过增强企业间的信任,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了企业间的合作。创新能力的增强和企业间合作分工的提高,明显在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这使得产业集群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具体来讲,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如下:由于产业集群可以达到较高的专业化分工程度,因而可以形成几乎是最高的生产效率。在产业集群区,无论是主导产品的生产,还是附属行业的配套服务都有严格的分工,从而降低了因转换生产加工环节而必须支付的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信息畅通也是产业集群的一大优势。例如行业内部的上下游产业集中于一个地区,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充分化,无论是上游企业还是下游企业,都可以较为容易地获得本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或找到自己的买家,并保持较低的交易成本[6]。此外,产业集群内高度的竞争性也足以使该产业保持较高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国外的例子表明往往集聚程度较高的产业,其国际竞争力也较强;国内的例子(如中国温州的打火机和雨伞行业)也表明,产业高度集聚的地方该产业的竞争力也特别地强。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可以给予我们重要的启示:其一,产业集群所达到的产业效率边界比分散的产业要大得多,尤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关联度较大的制造业,产业效率的提高就更加明显。中国有些产业已呈现出较高的集群程度,如纺织业、服装业、制鞋业、打火机和雨伞业。但也有很多本可以集群发展的产业还没有达到基本的集群程度,这些缺乏基本集群程度的产业应该在打破行政区域障碍的前提下,通过市场的作用实现一定程度的产业集群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其二,在开放经济环境下,一定程度的产业集群有利于出口,有利于提高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国际产业发展的情况可以看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产业集群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因为产业集群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可以实现更好的资源配置,达到更高的产业效率。中国某些产业的出口要求日益迫切,因为这些产业已面临国内饱和的市场,改善这些产业出口的条件之一就是提高这些产业的集群程度。例如,中国彩电产业的生产能力已供过于求,而在目前各彩电企业独霸一方市场的情况下,难以出现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的机会,但如果它们能达到一定程度的集群,其产业集群内一定会出现强大的国际销售机构作为附属产业而集中,这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客观规律,产业内部的技术外溢效应也会发生重要的作用,促进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从而增强出口能力,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其三,开放经济可以改变产业集群的内容和所在地。原先在某个国家发展的产业,可能会逐步集群于另外一个国家,中国应该主动迎接这种产业集群的转移。这就需要我们在发展产业和利用外资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注重发展一些有利于集群的产业。另外,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效应往往比一般的制造业高,目前国内各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时却很少注意产业的集群效应,这严重违背了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其四,具有优势的产业集群可以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出现,在发展得当的条件下,一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得到迅速地提高。借助产业集群的优势,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可以使部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明显的改善。因此,对于中国的许多产业而言,无论是出口型加工业,还是以高技术为依托的制造业,通过提高产业集群程度可以更快地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我国的产业与其一般性地鼓励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倒不如引导一些地区形成几个有优势的产业集群区,并让市场去做出充分的选择。

四、案例分析

下面以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为例,分析产业集群内地方如何有效地引进创新源、选择创新组织以及促进技术成果的有效扩散、使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创新能力得以提高和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中山市小榄镇一些具有企业家眼光的创业者抓住了国内市场球型锁制品短缺的机会,从国外采购了各式各样的球型锁制品开始其模仿式生产并赢得了丰厚利润。由于该行业的进入壁垒很低,小榄镇许多企业很快都加入到了球型锁制品的生产中,于是形成了小榄镇生产球型锁制品的一个高潮。然而,简单的模仿缺乏持续的竞争力,小榄镇以简单模仿为支撑的产品生产遇到了强有力的市场竞争的挑战。90年代后期,小榄镇球型锁制品的市场占有率开始下降,特别是一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合格率不高,退换率上升,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小榄镇球型锁制品的商誉。面对这种被动局面,当地将一些研制金属模具制品的科研院所引入到小榄镇,并从财政中拿出500万元资金,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设备,组建了研制开发各种五金模具为主的技术创新中心,该技术中心通过展示自己研制与开发的新品种模具样品与设计方案,承接了大量企业的产品外形设计、结构与功能设计等订单,并以成本价格帮助企业设计各种新型的产品模具以及提供技术服务。在全镇制造球型锁制品的企业中,大约40%的企业从技术开发与设计中心获得了生产模具的新样品和新设计。企业不仅使其产品的质量得以提高,而且企业的年利润率也不断上升。其结果是:一方面与生产球型锁相配套的五金企业、电镀、零部件、包装等企业都相继进入该产业集群中,从而形成了以生产球型锁具为主的产业链。另一方面,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自己设立研发中心,以追求企业个性化的生产和高质量的产品。2001年底,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大多数企业都设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10多家较大企业还与全国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共建了技术工程中心。随着研发部门在企业内部的广泛设立,由地方支持的技术中心逐渐向技能培训、设备维修及技术与市场信息服务转向。这进一步扩大了创新知识的外溢效应,促进了技术资源与信息的共享,降低了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研发成本,从而促进了中山市小榄镇当地经济的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克鲁格曼.地理与贸易[M].张兆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5-98.

[2]波特.未来的战略[M].徐振,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78-108.

[3]陈乃醒.中小企业成长案例评注[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55-93.

[4]王珺.产业组织的网络化发展[J].中山大学学报,2002(1):18-22.

[5]王珺.论簇群经济的阶段性演进[J].学术研究,2002(7):9-11.

[6]慕继丰,冯宗宪.企业簇与企业竞争力[J].工业企业管理,2001(1):12-15.

Industrial cluster Technological Innvovation and Region Economy Growth

SHE Shi蛳fei

(Zhongshan Institute,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Zhongshan528402,Guangdong,China)

Abstract:Industrial cluster boosts economic growth on the basis of economy of scale and economy of scope and government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cluster,technological invo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with a case study on Xiaolan Zhongshan City.

Key words:industrial cluster;technological innvovation;economic growth

(责任编辑:陈景增)

文档

产业集群_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收稿日期:2009-11-13作者简介:佘时飞(1971-),男,湖南岳阳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研究。摘要:产业集群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形式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可以对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成长发挥重要作用。地方应该对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深刻思考,充分利用产业集群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关键词: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F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348(2010)01-0058-04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