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名称 | 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二) | |||||||||||||||||
学科 | 信息技术 | 授课班级 | 高中一年级 | 授课时数 | 两课时 | |||||||||||||
设计者 | 施琼霞 | 所属学校 | 泉州师范学院 | |||||||||||||||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 ||||||||||||||||||
本课是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学习的内容是Photoshop软件的界面的初步认识,掌握常见图像的类型和格式。重难点是运用Photoshop软件的图像加工工具,进行抠图,图片裁剪,图片的复合等,最后会简单的使用设计出自己的图像。学习本课让学生在处理图像过程中综合运用已学的技能,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张扬自己个性的风采。 | ||||||||||||||||||
依据标准 | ||||||||||||||||||
课程标准: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Photoshop软件的界面,同时学习并掌握图像处理能力。 | ||||||||||||||||||
本节(课)教学目标 | ||||||||||||||||||
知识和技能: 1.掌握常见图像的类型与格式 2.初步认识Photoshop软件的界面 3.懂得根据素材,选择恰当的工具加工图像,进行图像的设计 过程和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运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掌握图像的初步采集与加工。 2、运用自主、探究的创新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索、实践操作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 ||||||||||||||||||
学习者特征分析 | ||||||||||||||||||
一般特征: 这节课所面对的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电脑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求知欲强烈,具有一定的情感价值观和审美观。 初始能力: 学生已经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软件的打开方式,能够利用网络进行有效信息的检索,以得到学生想到的素材。 | ||||||||||||||||||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 ||||||||||||||||||
知识点 编 号 | 学习 目标 |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 ||||||||||||||||
1—1 | 掌握 | 掌握常见图像的类型和格式 | ||||||||||||||||
1—2 | 理解 | 理解位图和矢量图的概念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 ||||||||||||||||
2—1 | 掌握 | Photoshop软件界面的初步认识以及几项常用工具的应用 | ||||||||||||||||
1—1 | 运用 | 通过老师的实例讲解,能够根据既定的素材制作属于自己的特色卡片 |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
项 目 | 内 容 | 解 决 措 施 | ||||||||||||||||
教学重点 | 学生会用Photoshop进行简单的图像处理。 |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实例操作演示,运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学会进行简单的图像处理 | ||||||||||||||||
教学难点 | 熟悉Photoshop软件,可以自己动手操作图片合成。 | 学生通过老师实例操作,以及精彩图片的欣赏,掌握构图的相关知识,运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掌握这一技能 | ||||||||||||||||
教学环境设计 | ||||||||||||||||||
硬件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Photoshop CS3软件、ppt课件。 | ||||||||||||||||||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 ||||||||||||||||||
知识点 编 号 | 学习 目标 | 媒体 类型 | 媒体内容要点 | 教学 作用 | 使用 方式 | 所 得 结 论 | 占用 时间 | 媒体 来源 | ||||||||||
1-1 | 掌握 | PPT课件、文本 | 常见图像的类型和格式以及其对应的图标 | B | G | 学生对于日常中常见的图像的格式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缺少系统的讲解。 | 3分钟 | 自制 | ||||||||||
1-2 | 理解 | PPT课件、文本 | 位图和矢量图的区别 | C、H | C | 对于一些图像会出现马赛克效果的现象,学生有观察过,对于位图和矢量图的区别有一定的基础。 | 2分钟 | 自制 | ||||||||||
2-1 | 掌握 | Flash动画视频 | Photoshop软件界面的初步认识以及几项常用工具的应用 | B、H | C | 4分钟 | 下载 | |||||||||||
2—2 | 掌握 | Ps软件 | 课堂实例操作 | D | G | 学生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对于课堂的实例操作能够较好的理解 | 6分钟 | 自制 | ||||||||||
2-3 | 应用 | 学生动手操作 | 既定的三个主题的素材 | D、I | I | 学生通过实践体会归纳总结出操作要领,很快的就记住了直线工具的使用方法。 | 15分钟 | 自制 | ||||||||||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 ||||||||||||||||||
板书设计 | ||||||||||||||||||
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二) 1、掌握常见图像的类型与格式 2、位图和矢量图的区别 位图(点阵图)
矢量图 3、Photoshop软件界面的初识 | ||||||||||||||||||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 | ||||||||||||||||||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营造一种自主、协作、探究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教师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协作,自主探究问题根源,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同时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方法,组织并指导学生分析鉴赏,形成文字,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任务驱动法:在引入新知识点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范例展示法:在学生自主创作时,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一些有关直线创作的优秀作品,及时把能力较强的学生创作的作品收集起来,用电子屏幕展示出来,供其他学生学习、借鉴、启发。并鼓励这些同学去帮助他人,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模式。 | ||||||||||||||||||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 ||||||||||||||||||
教学 环节 | 教师的活动 | 学生的活动 | 教学媒体(资源) | 设计意图、依据 | ||||||||||||||
课前准备 | 相关知识回顾,并且老师准备一系列不同格式的精彩宣传海报图片 | PPT课件 | ||||||||||||||||
情景导入 | 通过课件展示形式各样的图像,以及处理成特效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以美激趣,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 观看、欣赏PPT中的图片 | 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 |||||||||||||||
任务驱动 | 展示教学目标 (课件) 1、精彩图片欣赏 2、掌握常见图像的类型与格式 3、位图和矢量图的区别 4、Photoshop软件界面的初识 | 观看PPT |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点,这样学习更有方向性,目的性 | 任务驱动 | ||||||||||||||
新课讲解 | 图像的类型(课件) 位图(点阵图)
矢量图 (1)位图的概念 位图又叫点阵图。从名字我们可以想到,它是一种由许多点列合成的图像.这些点被称为像素点。一个像素点是图像中最小的图像元素。一幅位图图像包括的像素可以达到百万个,因此,位图的大小和质量取决于图像中像素点的多少,通常说来,每平方英寸的面积上所含像素点越多,颜色之间的混合也越平滑,同时文件也越大排。生活中常见十字绣类似于点阵图(课件) (2)位图的特点 文件容量较大,放大位图容易失真.(课件上给出图样)产生边缘锯齿,图像马赛克化想象 (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位图是以固定数量的像素来表现图像数据。放大以后,每平方英寸的面积上所含像素点就少了.所以就会失真 (4)矢量图的概念 矢量图也叫面向对象绘图,是用数学方式来记录图像内容。 (5) 矢量图的特点 文件小,放大或者缩小不会失真。但同时它存在一个缺点,不易制作色彩变化太多的图像。 图像的格式 常见的图像格式有:BMP、JPEG、GIP PSD、PNG、SWF 在课件中一一罗列出来,并且标注出不同格式图像的图标 | 通过讲授法让学生清楚基本概念.为下面动手操作打好基础 | ||||||||||||||||
老师引导 学生实践 | 课堂实例操作,制作特色卡片: 1.启动Photoshop软件,文件——新建——800*800像素的空白图像 2.把我们准备好的素材导入进来,文件——打开 把我们所要用的素材从不同的图像中抠取出来(讲解方法) 主要讲解“魔棒工具”和“磁性套索工具” 3.把已经抠好的图片移动到目标文档里面,进行大小、位置的调整。 讲解“移动工具” 4.通过已经移动到目标文档内的各图片调整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讲解图层的概念。 | 观看老师操作 然后进行操作实践 | 根据老师的讲解和引导提示,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并且深一步的探索Photoshop工具。完成美化自己的图像,有困难可以小组讨论,或者向老师求救。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是学习的伙伴,通过学生的实践,发现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在老师巡视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帮助。增强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 ||||||||||||||
教学流程图
| ||||||||||||||||||
个性化教学 | ||||||||||||||||||
对于学习需要帮助的学生,教师巡回检查进行针对性指导,同时让先完成好任务的同学充当“小老师”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帮助。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鼓励其继续深入探索,可以自己尝试用“图章”“滤镜”“钢笔工具”“魔术橡皮擦”进行抠图.自己试验看看Photoshop的其他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