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09届高三地理中心组第三次活动简报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0:57:10
文档

2009届高三地理中心组第三次活动简报

2009届高三地理中心组第三次活动简报为了及时总结、分析09届高三二模地理成绩,交流、学习第二轮专题复习的经验与做法,研究、探讨自然地理专题和人文地理专题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二轮专题复习质量与效益的提升,市教研室于2009年2月18日在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举办了全市09届高三地理中心组第三次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的大力支持,在此感谢石榴高级中学校领导与地理组老师为此次活动成功举办所付出的努力。本次活动共有57位高三地理老师和3位县高中地理教研员参加,东海县教研员因事请假,未参加
推荐度:
导读2009届高三地理中心组第三次活动简报为了及时总结、分析09届高三二模地理成绩,交流、学习第二轮专题复习的经验与做法,研究、探讨自然地理专题和人文地理专题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二轮专题复习质量与效益的提升,市教研室于2009年2月18日在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举办了全市09届高三地理中心组第三次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的大力支持,在此感谢石榴高级中学校领导与地理组老师为此次活动成功举办所付出的努力。本次活动共有57位高三地理老师和3位县高中地理教研员参加,东海县教研员因事请假,未参加
2009届高三地理中心组第三次活动简报

为了及时总结、分析09届高三二模地理成绩,交流、学习第二轮专题复习的经验与做法,研究、探讨自然地理专题和人文地理专题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二轮专题复习质量与效益的提升,市教研室于2009年2月18日在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举办了全市09届高三地理中心组第三次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的大力支持,在此感谢石榴高级中学校领导与地理组老师为此次活动成功举办所付出的努力。

本次活动共有57位高三地理老师和3位县高中地理教研员参加,东海县教研员因事请假,未参加活动的单位有锦屏高中、赣榆县青口二中、 赣榆县清华园学校、灌云县华英外国语学校四所学校,新海高中、厉庄高中、东海高中、灌南高中四所学校只派一位老师与会,未按规定要求满员参加。

本次活动由课堂教学观摩与评议、二模成绩分析与问题诊断、考试说明变动解读与应对措施、专题复习基本策略与教学建议四个内容板块组成,现将相关情况与内容要点简报如下:

课堂教学观摩与评议

为指导各校高质量的开展好二轮专题复习,给本届高三老师提供有借鉴价值的课堂教学模式,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的季小民老师和赣榆县赣马高级中学的董洪军老师积极承担执教研究课的任务,他们的课例引发了与会教师就优化二轮复习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使广大教师从“如何立足一轮基础,遵循学习规律,提高二轮复习效益”这一中心议题的交流中收获了有益的启示。

季小民老师执教的课题是工具板块中的小专题《等值线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意图上能够秉承求“精”、求“变”、求“活”的“三字经”,教学操作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思维主体即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对一道等高线综合性应用题多角度的解析与透视,深刻揭示了判读的程式、方法与技巧,引领学生运用所生成的一般法则去解决等温线、等压线等类型的图题,取得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本节课在结构架设上呈现出四个显著亮点:一是基于地图——自主思考、启发探究,二是基于案例——归纳提炼、迁移应用,三是基于交流——展示思路、点化疑难,四是基于规律——回顾奠基、典题导航,结构的优化展现出结构的力量,使得教学进程有机推进,教学问题得到高效解决。有关本课的改进建议是:首尾要与课下的学习指导与训练反馈相衔接;需进一步培养学生论述观点的答题习惯;等值线分类这一内容略显冗长,宜一带而过;对等值线弯曲处的数形走势特征的地理意义判定,分解有余,整体感知不足。

董洪军老师执教的课题是人文板块中的小专题《农业区位》,教学设计上充分体现了“浓缩”和“精炼”的要求,紧扣农业地域类型方面的案例式试题材料,创设民主互动、和谐交流的学习氛围,在对话中引导思路,在展示中暴露症结,注重强化与突显农业区位分析模型的思维支架作用。为了能够在一节课中将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这两个内涵丰富的考点做高效与精当的处理,董老师一是精心设置具有铺垫性的基本问题,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温习与巩固;二是精心创设具有区域性的典型例题,突出了对核心能力的活化与提升。这节课在两个方面给与会的老师带来了有益的启示:1.注重思路的形成与梳理,对答案的结构组织与遣词造句要反复推敲,在对比中优化思路、锤炼语言;2.注重技巧的点拨与总结,把握并解决学生在审题、解题和答题三个环节上的主要问题,在评议中点化问题、强化技巧。有关本课的改进建议是:农业区位专题不能仅给一节课,课时不足会导致问题解析、思路构建与答案组织等活动开展的不够深刻、不够到位;选材再多点新颖性,设问再多点思辨性,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活跃起来。

二模成绩分析与问题诊断

观摩、评议课堂教学之后,市教研室地理教研员李水老师本着“及时诊断问题、合理调适目标、积极探寻对策”的目的,分别从我市08届高考地理成绩、09届高三地理一模成绩和二模成绩的纵向比较上和上述三次考试我市与苏北三市的横向比较上对数据作了比较分析,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校的一轮复习质量作了简要点评,要求各位任课老师要立足一轮复习的基本状态,科学合理的规划好二轮专题复习,主动思考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再接再厉,切实提高二轮复习的质量与效益。

考虑到当前省08高考方案微调意见多种解读版本给学校和师生造成的思想波动与负面影响,会上李水老师就如何理解与应对微调意见作了理性的分析,并对我市2009届高考学科教学质量评价公式作了简要介绍,与会老师进一步认识到两门选科在09高考录取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门槛作用,要加强抢抓双B的意识,纠正部分学生放松选科等级要求的错误做法。在学科教学上,面对地理选修班目标生三门统考科目成绩与两门选修科目等级吻合率较高的前提条件下,各位老师深刻的认识到提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地理单科过B率的重要性。

结合全市二模网上十校阅卷各题组提交的反馈意见,李水老师就学生答题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做了简要分析:1.概念掌握得不实,导致基础题失分较为严重;2.基本地理问题的思维模型构建得不牢,思维与表达混乱的现象较为普遍;3.对图示地理现象及其变化特征的阐释缺乏合理、严谨的逻辑思路,应用相关原理与规律进行推导、分析的能力还相当薄弱;4.审题上定性质、定方向、定要求的能力不强,答案的组织结构性与条理性不强,语言措词不够准确与精当;5.卷面书写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字迹潦草、随意涂改、不分要点序号、不按规定要求涂卡、一空多要点、不使用规定用笔作答等现象。

考试说明变动解读与应对措施

与08年考试说明相比,09年地理科考试说明在命题指导思想、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海洋地理》和《环境保护》的考点与要求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在占卷面分值85%的必考内容上出现了几处重要变动,为了深刻领悟变动的原由与影响,市教研员李水老师就地理考试说明主要变动及相关复习建议作了分析与说明:

1.在地理1中增加“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考点,将隶属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考点下的气候考查内容出来,不仅扩大了考查范围,而且提高了考查要求。复习中要加以系统梳理,对气候类型要加强图像特征判读、分布地图构造以及具体成因分析等方面的训练。

2.在地理3中增加“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考点,这一变化充分说明高考内容无法从根本上脱离区域地理这一载体,特别是区域发展与国土整治部分必然与中国分区地理紧密联系。省级行政区是构成中国不同区域的基本单元,教学中要关注图示省区识别、省区空间关联分析、宏观尺度的区域认定及其环境特征分析等方面的训练,尤其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的复习要扎实全面,像试题中出现中国东、中、西部以及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等大尺度的地理区域和大尺度的地理现象的考查离不开宏观区域地理背景的支撑。

3.在地理1中改变了对部分考点的表达,有关考点的内容与要求随之发生相应变化。①“洋流及其分布规律”改述为“世界洋流及其分布规律”,不再局限于对洋流分布模式与分布规律的考查,也包含了对世界主要洋流名称及其分布的考查;②“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改述为“主要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内容与要求变抽象笼统为具体实在,教学中要结合国情对主要的自然灾害加以分门别类的整理。

4.在典型题示例中,更新的必做题和选做题都来自08江苏高考试题,且这些试题又全部源自中国地理区域案例材料,由此说明,江苏地理高考试题的编制强调源自真实的区域情境,强调学科价值在于研究与解释真切的现象与问题,但在呈现方式与考查方法上却是以“隐区域、淡背景”和“现图像、显特征”并重的手法来设计试题,考查方式由“重调取储备在大脑中的已有区域地理信息”改为“重提取呈现在试题中的已有区域地理信息”,印证并强化了新高考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这一能力的考核要求,复习中要进一步加强现场信息图的判读、提取、加工、处理的能力。

5.在典型题示例中,双项选择题的赋分要求改为“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结合08高考学生失分情况来看,08年新高考卷让双项选择题的分值与价值等值,即不再像以往那样:难题多布局在单选题中,双选题偏易,以此来提升分值。这对于原先计入总分参与录取的高考模式来说是有利于选修地理学生的一种做法,但现在改为以等级要求划定入围人群,加之09届高三物理地理选科组合学生的增多,整卷的难度可能会有所提高。不仅仅是双选题的赋分标准提高了,而且双选题自身的难度也有所提高。因此,建议平时练习要引入新的评分要求,同时,在综合训练阶段要分题型进行专项适应性训练,双选题要作为一重点来抓。

专题复习基本策略与教学建议

针对二模阅卷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以及考试说明变动带来的新要求,市教研员李水老师就做好下阶段二轮专题复习,从宏观的基本策略和具体的教学建议两个方面与参加会议的高三同仁做了交流。

二轮复习从本质上讲是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复习。忌简单机械重复和平面化的复习,要打破知识和技能固有结构的壁垒,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是这一阶段复习的目标。

总体来说,二轮复习阶段的教学要进一步削枝强干,摒弃细枝末节,强化主干知识,突出核心能力。以第二轮专题学案为蓝本,抓住各专题下的关键性知识结点,横向拓展要到边,纵向挖掘要到底;以综合性试题为训练载体,围绕中心结点重组、活化知识结构,打通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思维通道,提高学生灵活驾驭整体知识结构的能力。

二轮复习的特点是以小专题为载体,以转换视角为手法来引导学生重新进行知识的梳理与整合,在二轮复习中处理好基础过关与能力提升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让学生在训练中巩固所学的知识,也要让学生在训练中重构、活化知识脉络,即基于“内网”构建“”。

二轮专题复习时要遵循两条基本原则精心做好教学设计,以期通过“备”的有效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着眼于知识重组的原则进行设计和体现知识结构基础上的能力点提炼的原则进行设计。在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六个基本要求:1.突出整体规划,优化内容整合;2.突出知识联系,活化结构网络;3.突出双基训练,细化教学落实;4.突出图谱组织,强化析图模型;5.突出问题设置,深化思维模式;6.突出主体作用,显化表达活动。

在二轮复习中,要重温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品味课改理念,彰显过程方法。具体来说,要力求实现以下六点转变:

1.变“重知识点的讲解”为“重解题方法的梳理与归纳”。二轮复习要适当减少用于知识点讲解的时间,充实例题解题方法的解析环节,给学生思考、表达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来建构相应地理问题的一般性的解题方法,体现以题论道。

2.变“重盲目的题海训练”为“重有针对性的跟踪训练”。二轮复习中要淡化训练的数量,强化训练的质量,在精选习题的基础上,积极构建课堂即时反馈机制与问题跟踪反馈机制,不仅通过学生的表述来暴露思维过程,而且要敏锐捕捉学生思维的症结,针对主要问题不余遗力的做好跟踪训练,把疑点、难点、盲点和误区作为教学攻坚的突破口。构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遵循以“捕捉问题——剖析原因——暴露思维——及时评议——归纳总结——跟踪检测”为六个环节的问题解决模式,让问题暴露得更彻底、认知冲突表现得更深刻、问题分析得更透彻、问题反思得更明了、问题解决得更到位。

3.变“重单纯的理论分析”为“重具体的区域分析”。高考命题愈发强调考查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运用原理、规律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而这一意识与能力恰恰是学生最为薄弱的地方。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特点,多以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区域为情境载体,创设应用平台,既要从审题技巧层面发展学生的问题化归能力,又要从表达技能层面发展学生的区域特征说明能力。通过直观具体、形象生动的经典案例材料的呈现,设置主题鲜明、梯度有序的探究性问题推动学生通过演绎、归纳的方法加深对理论的认识,让观念与意识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感悟,让理论与方法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活化重组。

4.变“重思路与语言的模仿”为“重思路与语言的优化”。从整体上来看,学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能力与高考要求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弥补这一缺陷的方法就是要在平时训练中坚持“活学活用”,重视例题与习题的讲评环节,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策略能力,引导学生评述他人思路与用语,引导学生对比最优思路与最佳表述,通过反思、感悟,不断重构知识,不断习得方法,使学生由死记硬背、机械套用的层次向具体分析、灵活迁移的层次跃升。平时教学中要渗透答题规范性方面的要求,要选取恰当的学生答案作为评判标靶,重在解决书写不工整、填涂不规范、条理不清楚、主次不分明、结构不合理、语言不精炼、表意不到位、措词不准确等诸多问题,让学生养成咬文嚼字、反复推敲的好习惯,切实有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变“重复习内容的全面性”为“重解决问题的针对性”。二轮复习要的不是画轴式的教学进程,不过分追求丰富性与复杂性,要的是五环式的教学进程,追求主脉分明与纲举目张之效,切忌拖泥带水,主题不明,主线不清。试想,当我们的复习立足学生在主干知识建构与核心能力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实实在在的问题上时,树立以解决问题为体现效益突破口的强烈意识时,其针对性与实效性必然得到彰显。目前,在解决地理教学宏观层面问题上,要关注三种教育对象的差异,形成相应的对策:体艺学生重习惯养成,重基础再现,强调基础过关;文科学生加大自然地理力度,重点在自然地理部分透彻理解原理和规律,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理科学生加大人文地理力度,强调以体验感悟、思辩交流、发现探究为核心的过程教学,把观点的表达、思路的梳理、方法的生成交还给学生。

6.变“重图像处理的单一讲析”为“重图像处理的互动导引”。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源泉,是地理信息能力培养的载体,精心选择、加工、组织、运用图像是提高学生解答地理试题素养的关键。地理情境的教学策略是“主体图像鲜明,辅助图像有机,变式图像灵活”,一节好的复习课,必然有一种递进合理的图谱结构,必然有一套配置合理的图问结构,是“以问导思、以思导图、以图导解”三者之间的有机互动。我们提倡大家在课堂中多采用以下做法:一是从图像结构入手,遵循读图程式,搭建析图模型;二是从变式图像入手,联想基础图像,扣准切图视角;三是从思维地图入手,绘制反映空间分布、空间关联的模式图,强化脑图刻痕;四是从看图说话入手,尝试角度综合解读图像信息,提取充分信息;五是从区域地图入手,改变区域地图训练模式,转变以往的背景式读图方略,不再是事实决定思路的要求,不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求,要实施前景式读图方略,图文结合,图问结合,以思路来选择材料,以思路来定向读图。

本次中心组活动的相关资料已发布在连云港教研网地理学科网页和连云港高中地理QQ群(85446901)上,具体内容请老师们登录后查阅。

文档

2009届高三地理中心组第三次活动简报

2009届高三地理中心组第三次活动简报为了及时总结、分析09届高三二模地理成绩,交流、学习第二轮专题复习的经验与做法,研究、探讨自然地理专题和人文地理专题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二轮专题复习质量与效益的提升,市教研室于2009年2月18日在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举办了全市09届高三地理中心组第三次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的大力支持,在此感谢石榴高级中学校领导与地理组老师为此次活动成功举办所付出的努力。本次活动共有57位高三地理老师和3位县高中地理教研员参加,东海县教研员因事请假,未参加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