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阳光明媚的清晨,洒水车经过绿荫掩映的城市公路,水雾在阳光下出现如图所示的道道光束。形成该美景的本质原因是
A.水雾是均一、透明的分散系 |
B.形成了分散质微粒直径约为 的分散系 |
C.发生了丁达尔效应 |
D.该分散系中的分散质微粒为水分子 |
A. ——制肥皂 | B. ——漂白剂 |
C. ——供氧剂 | D. ——造纸 |
A.0.1 | B.0.2 | C. | D. |
A. 为白色固体 |
B.当消耗 时,转移4mol电子 |
C.反应后剩余固体中阴、阳离子个数之比为1∶2 |
D. 与水反应会生成NaOH,所以 是碱性氧化物 |
选项 | 实验 | 图标(图标说明) |
A | 钠在空气中燃烧 | (进行化学实验需要佩戴护目镜,以保护眼睛) |
B | 试验物质的导电性 | (实验结束后,离开实验室前需用肥皂等清洗双手) |
C | 用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制备氢氧化铜 | (实验中用到或产生有害气体,或产生烟、雾,应开启通风设备) |
D | 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 (实验中会用到明火,要正确使用火源,并束好长发,系紧宽松衣物,树立牢固的消防安全意识) |
A.A | B.B | C.C | D.D |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A.焰色试验需要加热,所以焰色试验体现的是元素的化学性质 |
B.观察到火焰颜色呈黄色时,所测溶液中肯定有Na元素,可能有K元素 |
C.铜的金属性弱,可以用洁净的铜丝代替洁净的铁丝进行焰色试验 |
D.为了避免黄光的干扰,所以焰色试验都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 |
A.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
B.将少量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
C.将铁丝加入硫酸铜溶液中: |
D.金属钠与水反应: |
A.常温下, 稳定,易保存 |
B.低温水溶液中 比 稳定 |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 |
D.通常,漂白液和漂白粉在强碱性和强酸性环境中漂白效果一样好 |
A. 的 溶液中含有的 数为0.6 |
B.标准状况下,1.12L由 和 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总数为0.05 |
C.常温常压下,16g 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25 |
D.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He)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
A.由图1可知,光照时有物质发生了分解,分解产物电离出了 |
B.由图2可知,光照会使氯水中溶解的 逸出 |
C.由图3可知,光照时 的溶解度增大,氯水酸性减弱 |
D.实验可观察到光照时氯水的颜色变浅 |
A.需用量筒量取 的浓硫酸8.5mL |
B.稀释浓硫酸时,将蒸馏水缓缓注入浓硫酸中 |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导致配得的稀硫酸浓度偏高 |
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需补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平 |
A. | B. |
C. | D. |
A.Na和 均可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气体单质 |
B. 可用作膨松剂主要是因为其能与酸反应 |
C.等物质的量的Na和 分别与足量 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之比为1∶2 |
D.将等物质的量的 、 分别投入100mL水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不考虑水的蒸发) |
Ⅰ.牙膏主要由摩擦剂和一些可溶于水的物质组成。某牙膏摩擦剂的成分仅为CaCO3和SiO2,为测定该牙膏中CaCO3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
①配制1mol∙L-1稀盐酸和1mol∙L-1NaOH溶液。
②称取6.0g该牙膏,溶于水并稀释至30mL,过滤。
③用1mol∙L-1NaOH溶液中和过量的稀盐酸,记录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④对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
⑤将滤渣加入60mL1mol∙L-1稀盐酸中,充分反应。
已知:SiO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盐酸。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为①_______(填标号)。
(2)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④中过滤所得的滤渣中含有的_______(填化学式)为该牙膏中摩擦剂的成分之一,该物质属于_______(填“酸”、“碱”、“盐”、“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
(3)该实验需称量4次6.0g牙膏进行4次测定,若实验室现有250mL、500mL、1L等几种规格的容量瓶,在本实验中溶液均只配制一次的情况下,应选规格为_______的容量瓶配制NaOH溶液。
(4)某同学共称量了4次6.0g该牙膏进行了4次测定,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 1 | 2 | 3 | 4 |
10.1 | 9.9 | 10.2 | 9.8 |
Ⅱ.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杂质不溶于酸),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制备并提纯碳酸钙。
(5)熟石灰与Na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6)参照图1,另设计实验提纯碳酸钙(如图2)。_______。(提供试剂:稀盐酸和Na2CO3溶液)
16. 侯德榜是我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将氨碱法制取碳酸钠与合成氨联合起来,形成联合制碱法他称侯氏制碱法),该法缩短了生产流程,提高了食盐利用率。侯氏制碱法过程中首先得到的是NaHCO3,再加热分解得到碳酸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
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溶于水后所得溶液呈碱性;二氧化碳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制取氨气的装置为_______(填“甲”或“丁”)。
(2)装置乙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为_______。
(3)装置丙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为了提高食盐的利用率应先打开_______(填“止水夹1”或“止水夹2”)。
(5)分析装置甲中的稀盐酸能否用稀硫酸代替,并说明原因:_______。
(6)取一定质量制得的NaHCO3固体置于坩埚中加热分解得到固体X。为了检验固体X中是否含有NaHCO3,该组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X配成溶液,然后向其中滴加某浓度的稀盐酸。产生CO2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①同学甲通过观察图像,得出固体X中含有NaHCO3的结论,你认为该结论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说明理由_______。
②固体X中NaHCO3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n(NaHCO3) : n(Na2CO3)=_______。
17. 重铬酸钾(K2Cr2O7)具有强氧化性,在实验室和工业中都有很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应用之一是配制铬酸洗液(重铬酸钾、水和浓硫酸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的溶液)。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K2Cr2O7中Cr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属于_______(填“酸”、“碱”或“盐”)。
(2)当铬酸洗液变绿[溶液中K2Cr2O7转化成Cr2(SO4)3]失效时,将失效的铬酸洗液进行加热浓缩,冷却后加入KMnO4粉末氧化,滤去MnO2后可实现铬酸洗液的再生,其中加入KMnO4粉末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用单线桥法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滤去MnO2时,可采用过滤操作,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
(3)当铬酸洗液变黑失效时,可在酸性条件下加入铁屑将残留的K2Cr2O7转化成Cr2(SO4)3,铁屑自身转化成Fe3+,再用石灰石将铬元素转化成Cr(OH)3沉淀,其中铁屑将转化成Cr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若黑色铬酸洗液中,则处理1L该黑色铬酸洗液时,所需的铁屑的质量为_______g。
(4)酸性 K2Cr2O7溶液还可以用来测定铁矿石中铁(以+2价形式存在,铁的含量为x%)的含量,称取铁矿石试样(含Fe2+,设其他物质不与K2Cr2O7反应)0.4g,若加入的酸性K2Cr2O7溶液的体积为x mL,则K2Cr2O7的浓度为_______ g∙L-1。
18. 次氯酸(HClO)消毒液高效安全,适用于一般物体表面消毒、手部消毒,以及地面、空间和环境消毒。如图,在装置D中制得颜色类似于氯气的气体,装置E中得到次氯酸(HClO)。已知气体在42℃以上会发生分解,与水反应生成HClO。
(1)图中,装置A是采用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的装置,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装置A为________(填标号)。
(2)在实验室通过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也可制取氯气,据此推断、、三种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利用足量和制备等量的时,分别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为除去HCl气体,则其中盛装的试剂的名称为________;装置C中盛装的试剂为浓硫酸,其作用为________。
(4)在装置D中用含水质量分数为8%的碳酸钠吸收制备,同时还生成NaCl和,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不考虑水与的反应);装置F中盛装的试剂为NaOH溶液,则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5)实验时,需持续通入干燥的空气,其体积大约是氯气的3倍,主要作用是________,同时通过气流降低温度,抑制的分解,保证实验安全。
(6)商业上常用“有效氯”来说明消毒剂的消毒能力。“有效氯”指的是一定质量的这种消毒剂与多少质量的氯气的氧化能力相当,其数值可以用此时的氯气的质量对消毒剂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例如,100g“84”消毒液与3.55g氯气的氧化能力相当,则该产品的“有效氯”就是3.55%。据此计算的“有效氯”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