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12.现代语言学流派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0:57:22
文档

12.现代语言学流派

现代语言学流派1.现代之前(1)语言学溯源:古印度、古希腊、阿拉伯古印度传统:方法:经验总结;著作:《梵语语法》(Pānini);词汇:词类划分(静词、动词、介词、小品词),构词法(词干与词尾),静词分七格;语音:发音器官、发音部位,元音作为语音成分;古希腊传统:方法:哲学思辨论题:词与物的关系:天然vs.规定(cf.Arbitrarinessvs.iconicity)词汇:词类划分(八类:静词、动词、形动词、代词、介词、副词、连词和成分词);提出格概念(斯多葛学派theStoics);区
推荐度:
导读现代语言学流派1.现代之前(1)语言学溯源:古印度、古希腊、阿拉伯古印度传统:方法:经验总结;著作:《梵语语法》(Pānini);词汇:词类划分(静词、动词、介词、小品词),构词法(词干与词尾),静词分七格;语音:发音器官、发音部位,元音作为语音成分;古希腊传统:方法:哲学思辨论题:词与物的关系:天然vs.规定(cf.Arbitrarinessvs.iconicity)词汇:词类划分(八类:静词、动词、形动词、代词、介词、副词、连词和成分词);提出格概念(斯多葛学派theStoics);区
现代语言学流派

 

1. 现代之前

(1) 语言学溯源:古印度、古希腊、阿拉伯

古印度传统:

方法:经验总结;

著作:《梵语语法》(Pānini);

词汇:词类划分(静词、动词、介词、小品词),构词法(词干与词尾),静词分七格;

语音:发音器官、发音部位,元音作为语音成分;   

古希腊传统:

方法:哲学思辨

论题:词与物的关系:天然 vs. 规定(cf. Arbitrariness vs. iconicity)

词汇:词类划分(八类:静词、动词、形动词、代词、介词、副词、连词和成分词);提出格概念(斯多葛学派the Stoics);区分三种人称、三种数(单、复、双);

句子:区分五种句式(直陈式、命令式、能愿式、从属式、不变式);三种语态(主动、被动、中动);三种时态(现在、过去、将来)

阿拉伯传统....

(2) 重要发展

17世纪法国唯理语法学派:

阿尔诺(A. Arnaud)、兰(C. Lancelot)

思想基础:语言与思想有内在联系;语法与逻辑有内在联系;语法正误遵从逻辑标准;

寻找“适用于一切语言的一般原则”;《普遍唯理语法》(Grammaire Générale Raisonnée):

洪堡特

(Karl Wilhelm von Humbolt, 1767-1835)

著作:《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观点:语言绝不是产品(Ergon),而是一种创造互活动(Energeria);

      语言是有限手段的无限使用;

          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它们的精神,一个民族的精神就是他们的语言;

(3)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

语言的发展历史(尤其是梵语研究);

各语言之间的关系;

前奏:威廉·琼斯(W. Jones):梵语与欧洲语言有共同的起源

奠基人:葆朴(F. Bopp, 1791-1867),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之间的比较关系(1816); 

雅克布·格里姆(J. Grimm):格里姆定律(Grimm’s Law,欧洲诸语言的语音对应规律);

施莱赫尔(A. Schleicher):1. 语言同其他自然现象一样受着相同的功能规律和发展规律的

支配,因此可以把自然科学中所制定的精确方法应用于语言发展过程和分类的研究。 

2. 提出印欧语言发展谱系树

2.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

《普通语言学教程》主要观点

1. 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

2. 言语与语言(parole vs. langue);

3. 语言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 

    能指与所指(signifier and signified); 

    催生符号学(Semiotics);

4.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arbitrariness);

5. 语言符号具有系统性

    语言是一个 仅仅以它的各个具体单位的对立为基础的系统;

    在语言里,每项要素都由于同其他各要素对立才能有它的价值;

    催生结构主义哲学(structuralism);

6. 语言研究回归语言本体(对历史语言学的反思)

    语言学唯一的、真正的对象是就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的语言。 

3. 结构主义语言学

(1) 布拉格学派 (the Prague School)

代表人:

特鲁别茨柯依(N. Trubetzkoy, 1882-1945)

雅克布逊(R. Jakobson, 16-1982) 

关注音位;强调语言功能

主要贡献:音位学构建(音位、音位学、最小对立体、区分特征...);

 

(2) 哥本哈根学派 (the Copenhagen School)

代表人:叶尔姆斯列夫(L. Hjelmslev, 19-1965)

语符学glossematics

特点:倾向于理论探讨,尝试建立统一的语言研究方;

主要观点:

提出把语言学建立在统一的符号逻辑的基础上(Whitehead,Russel,Carnap);

倡导演绎法:

     传统语言学所采用的归纳法只能找出不同语言中的差异,而不能引导研究者们得出他们所要追求的常数,因而不能建立语言理论。真正的语言学必须是演绎的。 

强调语言项目之间的关系,而非项目本身;

声音:

    按我们的意思,理论本身是于经验之外的。它本身丝毫不表明它有什么应用的可能性,也不表明它跟实验结果有什么关系。

     语言理论要适合于人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甚至永远不会遇到的根本不存在的语言。

 

 (3) 美国描写语言学(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代表人:

         鲍阿斯(F. Boas, 1858-1942)

         萨丕尔(E. Sapir,1884-1939)

         布龙菲尔德(L. Bloomfield, 1887-1949)

         海里斯(Z. S. Harris, 1909-1992)

观点:行为主义的语言观;

            重视形式,忽视意义(语言研究可以完全不考虑意义问题)

对象:印第安语描写研究

方法:

a.替换分析

      从一个语言片段中截去一部分,用另一个语言片段中的断片去替换,看新组成的片段是不是具体语言中存在的事实;如果是,就说明类似断片是该语言中的同一种现象或同一单位的变体,或具有同样的功能;

John broke the vase.

John liked the vase

John table the vase.           

b.对比分析

     对比两个或两个以上语言片段,找出相同部分和不同部分,进而确定这些部分的性质:

(1) /zəkartíihuu/ (我曾经回忆过他)

(2) /zəkartíihaa/  (我曾经回忆过她)

(3) /zəkartíikaa/ (我曾经回忆过你)

c.分布分析(distribution)

     一个单位的分布就是它所出现的全部环境的总和。在操作中,以寻找同类环境为语言单位归类原则:Xašavtikax (我这样想过)

Xašavtakax (你这样想过)

Xašavnukax (我们这样想过)

Xašavtemkax (你们这样想过)

Xašavukax (他们这样想过)

Xašavakax (她这样想过)

Xašavkax (他这样想过)

d.直接成分分析(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

   句子具有层级结构,每一个较低层级都是上一层级的直接成分:

The   mother   of   John   likes   the   vase  on   the   table

The   mother   of   John           likes   the vase   on   the table

The   mother    of    John          likes  the vase  on  the table

The   mother    of     John          likes   the vase   on   the table

 

4. 伦敦学派,功能主义语言学

代表人:弗斯(J. R. Firth, 10-1960)

                  韩礼德(M. A. K. Halliday, 1925-)

弗斯的观点:

    语言是一种社会活动,发挥社会功能;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实际使用中的语言;

    情境上下文(context of situation)的作用;

    语言包含系统和结构两个方面;

韩礼德代表作:

    《系统功能语法导论》

韩礼德的理论贡献:

●将情境上下文发展为语域(register:field,tenor,mode);

●语言三功能说:ideational,interpersonal,textual;

●将弗斯的语言系统结构说发展为系统功能(systemic-functionalgrammar);

5.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N. Chomsky, 1928-)

主要观点:

 1. I-language

     internal, individual, intensional

    内在语言观;

2. Universal Grammar

    S0 ----- SL

    UG-----PG    

3. 描写充分性与解释充分性(descriptive adequacy and explanatory adequacy)

    描写充分性:what do you know when you say you know a language?

    解释充分性:what enables you to know a language? 原则参数理论(the theory of 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4. 区分competence和performance,关注competence;

论题:句法学、音系学、生物语言学    

●生成语法的演进:

1957 早期理论

1965 标准理论(Standard Theory, ST)

拓展的标准理论(Extended ST)

1981管约论(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

1995最简方案(Minimalist Program)

6. 认知语言学

代表人:莱科夫(G.P.Lakoff,1941-)兰盖克(R.Langacker,1942-)

主要观点:

1. 否认存在的语言官能;

2. 语法是人对世界进行概念化的结果;

3. 语言知识本身体现着认知规律;

莱科夫代表作:

    Metaphors We Live By;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主要贡献:

     metaphors as a way of cognition, hence a way of life and the source of grammar;

兰盖克代表作: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主要贡献:

     事件认知结构与句法结构

主要论题:

范畴化(categorization)

认知图式(cognitive schemata)

隐喻(metaphor)

借喻(metonymy)

文档

12.现代语言学流派

现代语言学流派1.现代之前(1)语言学溯源:古印度、古希腊、阿拉伯古印度传统:方法:经验总结;著作:《梵语语法》(Pānini);词汇:词类划分(静词、动词、介词、小品词),构词法(词干与词尾),静词分七格;语音:发音器官、发音部位,元音作为语音成分;古希腊传统:方法:哲学思辨论题:词与物的关系:天然vs.规定(cf.Arbitrarinessvs.iconicity)词汇:词类划分(八类:静词、动词、形动词、代词、介词、副词、连词和成分词);提出格概念(斯多葛学派theStoics);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