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
课题 | 人教版《春》 课时:一课时 | ||||
作者及工作单位 | 作者:陈天平 工作单位:云南省沧源县勐董中学 | ||||
教材分析 | |||||
1.《春》是一篇构思精巧,语言精美,富有诗意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给人的希望和力量。 2.能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春的喜爱、赞美之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 |||||
学情分析 | |||||
我所授访的班级:七(92)班,勐董中学的平行普通班,学生基础较差,探究能力不是很强,2011年,我校“五环教学法高效课堂”在全校铺开。因此,我授课以新课标“关注个体差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论为指导,以勐董中学课堂改革理念:“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中质疑、课后反思”为根本,通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形成态势的对话和交流,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 |||||
教学目标 | |||||
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能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春的喜爱、赞美之情。 能力目标: 1、能品味文中精妙语句的含义,学会赏析散文的一般方法。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
1、教学重点:朗读和品读。 2、教学难点:品读能力的培养。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见后面 | |||
一、课前导入 展示作品 | (多媒体播放以“早春”为主题的短片)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之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放声歌唱吟诗作文,挥毫泼墨。 请各兴趣小组到讲台前展示(多媒体投出各小组的展示顺序及要求) | ||||
二、反复诵读 整体感知 | 1.感谢朗读组为大家展示了精彩的课文朗读,在老师的指导下,请同学们先各自朗读品味,然后每个兴趣小组合作朗读。 2.选读文字3—7自然段,思考:文章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绘春---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人。 (随着问题的解答,打出字幕,并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意点击出景物)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第2自然段是对春天的总体描绘。 4.引导学生含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形成对文章结构的整体把握。 (多媒体展示:盼春、绘春、颂春) | ||||
三、读赏结合 美点寻踪 | 1.再读文章,找出你喜欢的画面或句子,按照以下句式,说出你喜欢的理由,并通过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多媒体展示) 我喜欢,因为: “以春草图为例,细致赏析文章写景特点和优美语言。 A:美的画面:我喜欢春草图:因为这幅画面写出了春草的特点,也写出了爱春的人们在碧绿的春的大地上尽情嬉戏的欢乐情态。 B:好的笔法:我喜欢春草图,因为在写春草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笔法,既从点上写出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春草萌芽时的动态及春草的质地美,色彩美,又从面上写出了“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一春草旺盛,生机勃勃的画面。 C:生动的词语:我喜欢春草图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的“钻”字,运用拟人手法,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旺盛的生命力等等。 小组讨论:自选其它几幅图,从以上三方面精读课文。 2.纵观全文,我们发现“人”活跃在一幅幅画面中,划出相关语句,按照 句式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并对春天的人做出评价。 草地上的人在( ),所以春天的人是( )。 笔下的人在( ),所以春天的人是( )。
| ||||
四、再读课文 强化体验 | 1.多媒体播放《春》配乐配画朗诵录音,再读文字,再次欣赏春天、思考春天,与自然对话,思考自然带给我们启示,可以充满情感地说,也可以 富有哲理的说。 春草告诉我: 春花告诉我: 2.结束语:让我们把握好人生的春天,一路攀登,一路欢歌,执着前行。 (多媒体展示)
| ||||
五、朗读小结 布置作业 | 1.熟读成诵(必选) 2.结合自己的日常观察,发挥想象,学习作者描写春草,春花,春雨等图的写景方法,将文字第二段简笔勾勒的春山、春水、春日任选其一,进行创造性,补白似的描绘。 3.各兴趣小组展示小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全方位的“春”朗诵组根据文章内容,有分有合,情感投入的朗读。(通过朗读指导和练习,学生自由朗读,合作朗读,与文本再次对话) | ||||
六、设计意图 | 1、合作交流设计意图: 学生小组合作中,每个小组对自己喜欢的画面进行多角度由粗到细的赏析,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分析,交流和讨论,自由畅谈探究成果,并及时批注。 2、朗读品味设计意图: 学生以一定的语气,语调停顿重音来处理朗读,表达情感,同时开展人生评价,共同赏析一幅春景图的的学生站出来朗读相关语段,然后朗读展示本组合作交流所做的批注,其他同学鉴赏。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由关注景到关注人,学生在这种角度的变化中积极思考深于发言,不断创造。 3、配乐录音设计意图: 学生欣赏朗读录音,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再次强化在阅读中获得体验。学生沉默思考,举手回答,这一环节使学生在准确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学习感性的体验上升到理性的哲思,由关注自然转向关注人生,从而获得人生的有益思考。 | ||||
板书设计 | |||||
盼春: (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春 绘春 春风图(风唱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颂春: (三个比喻、排比:新、美、力)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设计评价方案 组别 | 课前预习 | 课间交流 | 课中展示 | 课中点评质疑 | 精讲精练 |
一小组 | |||||
二小组 | |||||
三小组 | |||||
四小组 | |||||
五小组 | |||||
六小组 |
1、全班分为六小组,各组合作学习;2、在五环教学法中,凡参与学习的小组同学加一分,累计总分便是课堂学习中小组的总分;3、最后课程结束前点评。 | ||
教学反思 | ||
《春》的课后反思 教室四周都是黑板,学生分组相向而坐,教师由主演变成导演,学生由观众变成主角,课堂上有的在讲解,神态自如;有的展开辨论,面红耳赤,有的甚至在表演,惟妙惟肖……教室里笑声如潮,掌声如涛,气氛如浪,在这里,传统的满堂灌被彻底,取而代之的是师生用激情、智慧、和谐生成的高效课堂。 这本应该是我所追求的理想课堂,但在2011年1月1日的上午第二节课,我自感实现了。整天洋溢着幸福的感觉。 我校从本学期开始课堂改革,推行“高效”课堂。通过近段时间的教学,尤其是《春》的教学后,我感慨良多。我认为这种课堂模式对学生发展很有利: 1.它可以使学生相互帮助,可以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成绩。 2.它可以使学生相互沟通,增强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从而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 3.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能增强师生的相互了解。 4.它可使课堂变得更有激情与活力,学生会有更多的笑脸,每节课后,学生不会觉得疲倦和乏味,反而更有活力与精神。 5.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迎难而上的勇气,也充分张扬了他们的个性,使它们在校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我尽管加入到课改行列仅三个月,但每天都被许多事情感动着。我深信,这份感动会化为无限的潜能,为我在课改路上增大马力。我也深信:只有改变现在,积极课改,自己的语文教学会纷呈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