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0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的时间是( )
A.1851年 B.1853年 C.1856年 D.18年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 )
A.《海国图志》B.《救亡决论》C.《天朝天田制度》 D.《资政新篇》
3.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人物是( )
A.奕诉 B.桂良 C.曾国藩 D.李鸿章
4.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5.1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资产阶级组织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岳王会
6.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的机关报是(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新民丛报》 D.《民报》
7.1911年夏,湖北、湖南、广东和四川爆发的民众运动是( )
A.拒俄运动 B.拒法运动 C.保路运动 D.立宪运动
8.1911年10月,资产阶级派发动了将辛亥推向高潮的( )
A.惠州 B.河口 C.广州 D.武昌
9.1920年,陈独秀等建立的中国党早期组织是( )
A.北京主义小组B.上海主义小组C.武汉主义小组 D.广州主义小组
10.中国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纲领的会议是( )
A.一大 B.二大 C.三大 D.四大
1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社会主义
12.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了党人和群众的( )
A.中山舰事件 B.整理党务案事件 C.四一二事变 D.七一五事变
13.中国党领导战争和创建人民的开端是( )
A.南昌 B.秋收 C.平江 D.百色
14.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 )
A.推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B.开辟农村根据地C.开展土地和武装斗争 D.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15.1930年1月,论述中国“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著作是( )
A.《井冈山的斗争》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反对本本主义》 D.《中国和中国党》
16.1930年到1931年,在红一方面军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的基础上形成了( )
A.鄂豫皖根据地B.左右江根据地C.湘鄂西根据地 D.根据地
17.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采取的是( )
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B.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重 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18.中国党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重要会议是( )
A.瓦窑堡会议B.洛川会议C.六届六中全会 D.六届七中全会
19.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总部宣言》正式提出的口号是( )
A.蒋介石,全中国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C.和平、民主、团结 D.将进行到底
20.1946年,决定将减租减息改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文件是( )
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
21.1949年6月,发表的系统论述中国党建国主张的著作是( )
A.《新民主主义论》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C.《论联合》 D.《论人民民主专政》
22.1948年秋,中国人民进行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3.1950年6月,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中心任务是( )
A.迅速消灭残余势力 B.完成新区土地改革
C.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 D.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24.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 )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没收民族资本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25.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党在党政机关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
C.反贪污、反受贿、反自由主义 D.反浪费、反行贿、反形式主义
2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7.《论十大关系》报告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 )
A.自主,艰苦创业
B.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8.1956年,在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 )
A.陈云 B. C.周恩来 D.
29.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是在( )
A.19年10月 B.1966年10月 C.1967年6月 D.1970年4月
30.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是( )
A.1949年 B.1966年 C.1971年 D.1978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1856年天京事变发生后,洪秀全为挽救危局而提拔的年轻将领有( )
A.萧朝贵 B.韦昌辉 C.陈玉成 D.李秀成
32.19世纪70年代后,洋务派兴办的官督商办企业有( )
A.轮船招商局B.开平矿务局C.天津电报局 D.上海机器织布局
33.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是( )
A.要不要变法B.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C.要不要实行民主共和 D.要不要废科举和兴学堂
34.辛亥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派的骨干力量是( )
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B.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C.民族工商业人士 D.民间会党人士
35.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制定的纲领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 D.平均地权
36.辛亥的历史局限性主要是( )
A.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纲领B.没有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
C.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D.没有建立坚强的政党及其领导核心
37.九一八事变后,派到东北领导抗日斗争的党员有( )
A.罗登贤 B.杨靖宇 C.赵尚志 D.赵一曼
38.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9.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宣布,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实现( )
A.农业现代化 B.工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40.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的对待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方针是( )
A.古为今用 B.洋为中用 C.百花齐放 D.推陈出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42.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4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44.巩固和扩大中国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主要条件。
45.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几种经济组织形式及其性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47.于1981年发表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全国2009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ADABA DCDBB CDACB DBBAC DADBA DCAAC
CD ABCD ABD AB ABCD ACD ABCD CD ABCD ABCD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答案:第一,它发生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第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步壮大起来。
第三,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42.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答案:(1)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开始确立了以为代表的新的的领导,成为中国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三个挽救,一个转折”)
(2)标志着中国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党同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自主地作出的。)
(3)证明中国党是具有自我净化(具有自身纠错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不断地把党及党所领导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
4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答案:(1)中国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取得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44.巩固和扩大中国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主要条件。
答案:(1)团结各阶层人民,处理好相互的关系
(2)农村生产合作社 社会主义性质
(3)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求得民族和人民;
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
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和人民,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既是反帝的民族,又是反封建的民主。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成为可能。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45.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几种经济组织形式及其性质。
答案:第一步,是简单的共同劳动的临时互助组,和在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实行某些分工分业,并有少量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互助组组员的生产资料仍旧是私有的,土地经营并不统一,但是劳动者联合起来,进行集体劳动,这一点就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因素,常年互助组则比临时互助组有着更多的社会主义因素。
第二步,是在互助组的基础上,进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初级合作社是在私有财产基础上,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收益按土地和劳力比例分配。土地报酬部分,按社员入股土地多少进行分配,劳动报酬部分,按社员参加集体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牲畜、农具及其他生产资料入社,则取得合理的代价。初级社比互助组又有了较多的公共积累,因而,它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是引导农民过渡到完全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很好的过渡形式。
第三步,是基本生产资料完全归集体所有,完全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也就是集体农庄)。这种高级社在土地改革之后,即在个别地区出现,1954年全国已发展到五百多个,到1956年冬,全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高级农业合作化。
2009年10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2)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和人民;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3)二者的关系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人民,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取民族和人民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7.于1981年发表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答案: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党的七大以来,对思想学习和宣传中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时期把思想简单化,庸俗化,绝对化, 神圣化的严重教训,对思想的科学内涵作出了新的论述和概括.决议提出:"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
的关于中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党集体智慧的结晶."1982年,十二大对上述概括的第二句话作了补充,加了"建设"两字,改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主要说明了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揭示了思想的理论本原和特点.正如决议所指出,以为代表的中国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思想."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主要说明了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原则在思想中的体现,说明只有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才属于思想.这样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毛的话句句是真理"和"两个凡是"的困扰,还思想以本来面目.正如决议所说:必须把思想同晚年的错误区别开来;思想中不包括晚年所犯的严重错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的理论和实践不属于思想." 思想是中国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说明了在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个人的作用与中国党领导集体之间的关系.说明思想并不仅仅是个人的思想,而且是代表了党和人民的思想.从不把思想看成是个人的产物,而看成是在党和人民长期的集体奋斗中形成的,是从群众那里学来的.19年3月,在谈到《选集》时说:《毛选》哪是我一个人的著作啊,《毛选》里的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的."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的论断还包含有中国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层含义.准确地理解思想的科学内涵,对于学习和把握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