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50分钟;命题人:大联考命题中心
题号 | 一 | 二 | 总分 |
得分 |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一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O-16 Si-28 Cu-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大蒜根尖成熟区细胞与分生区细胞相比 ( )
A.对生长素更敏感 B.全能性丧失
C.原生质层伸缩性更大 D.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2. 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主要通过肽键连接
B.DNA、RNA分子中都可能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C.ATP分子中“T”代表每分子ATP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D.脱氧核糖核苷酸链上相邻碱基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3.下列有关酶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分别选用淀粉和H2O2作为底物
B.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时,可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
C.用H2O2作底物验证酶的高效性时,通过测定气泡或者氧气释放的多少可达到目的
D.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顺序:淀粉+淀粉酶→置于相应水浴温度5min→滴斐林试剂
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4.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的有关“一定”或“不一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DNA复制时一定要解旋,但DNA解旋时不一定是在复制
B.生命活动一定离不开细胞,但生物不一定都具有细胞结构
C.遗传病患者一定含致病基因,含致病基因者不一定是遗传病患者
D.正常生物体一个染色体组中一定不存在等位基因,一个单倍体基因组的DNA中不一定有
等位基因
5.下图是人体内局部组织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
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饥饿时,①处氧气和血糖浓度比②处高
B.当⑤处的渗透压升高,则会引起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C.分布于③、④、⑤的免疫反应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D.可抽取④或⑤液体检测人体内产生的各种激素的含量
6、“三分法”是一种常见的概念划分方法,可用如图所示表示某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对
此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A表示免疫系统的构成,骨髓属于B、吞噬细胞属于C、溶菌酶属于D
B.若A表示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B是基因突变、C是自然选择、D是生殖隔离
C.若A表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B是保护基因、C是保护物种、D是保护生态系统
D.若A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则B表示被动运输、C表示主动运输、D表示胞吞胞吐作用
7.下图表示夏季时半阴生高等植物——红掌在不同遮光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b点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c~d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基本不变
C.6:30左右,在不遮光的条件下适当增加该植物周围的CO2浓度,光合速率会明显增大
D.M点时,对红掌体内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来说,叶绿体消耗的CO2总量大于细胞呼吸
产生的CO2量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8分)
8.(10分)下列图甲为某反射弧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局部结构的放大图。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
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来研究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见下表。请据图表分析回
答下列有关问题:
刺激类型 | 刺激强度 | 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 (时长相等) | 产生的感觉类型 | 感觉强度 |
针刺激 | 较小 | 刺痛 | 较弱 | |
较大 | 较强 | |||
热刺激 | 较低 | 热感 | 较弱 | |
较高 | 较强 |
未给予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主要由 形成的。
(2)图乙称为 。受到刺激后,兴奋由4传递到6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功能。
(3)某种麻醉剂能阻断兴奋在②处的传递,根据图乙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2种即可)。
(4)某人在受到针刺激马上缩手的同时情不自禁的喊了声:“好疼!”,则该过程除了受大
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参与调节外,肯定还受大脑皮层的 中枢的调节。
(5)根据上表的信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若某人在接受热刺激后没有产生热感,可能是图甲中③受损的结果
B.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是因为效应器不同
C.不同强度的刺激改变了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频率而导致感觉强度有差异
9.(12分)四川某淡水湖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
图甲表示绿藻与蓝藻对N、P的吸收量及PH>8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示不同体
长鲤鱼的食性比例。
(1)在该湖泊中,体现每个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其中决定绿藻种
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 。
(2)从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该湖泊生态系统中循环的物质是 。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湖泊生态系统中沼虾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除排泄物外还
有 。
(4)请绘出藻类、沼虾和鲤鱼三者之间的食物关系图: 。
(5)假设该生态系统中只存在鲤鱼、沼虾、藻类三类生物,结合图乙,鲤鱼体长在4.2cm时,
鲤鱼要获得24kJ能量,至少需要藻类提供 kJ的能量。
(6)环保部门为了治理该湖泊中氮、磷等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提高鲤鱼产量,他们首
先选择 (藻类),随后再投喂体长 cm的鲤鱼以快速去除藻类。这
样做的理由是 。
10.(10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的兼性厌氧真菌,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下面是有
关酵母菌的一些问题,请分析回答:
(1)为了进行果酒的发酵生产,通常先分离纯化酵母菌,然后扩大培养、固定化酵母细胞,
最后才接种、发酵。
①在分离纯化酵母菌时,需要进行无菌操作,其中对培养皿通常采用 灭菌。
②在扩大培养时,使用 (“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培养过程中,并要不断进行
振动或者搅拌,目的是 。
③固定化酵母细胞常采用 法,若要使这些酵母反复利用,实验过程中一定
要注意 。
④用果汁发酵后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在酸性条件下用 检验,
如果出现灰绿色,说明产生了酒精。
(2)在家庭酿制米酒的过程中,需要在混匀酒药的米饭中间挖一个洞,目的是增加
含量,以利于酵母菌繁殖。
(3)通过筛选获得产胡萝卜素的酵母菌R生产胡萝卜素,其大致过程是:培养酵母菌R,进
行菌体裂解、离心、沉淀,用 法提取、过滤、浓缩,最后用 法
鉴定胡萝卜素。在鉴定过程中,需要用胡萝卜素标准品作为 。
11.(16分)下图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新品种草莓的流程图,请据图分析下列有关问题:
(1)以上培育流程中依赖的生物学原理有 。
(2)为了获得脱毒试管苗,过程Ⅰ中通常选取野生草莓的茎尖、芽尖等为外植体进行培养,
在此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两个关键阶段是 ,培养基中添
加的秋水仙素的作用时期主要是 。
(3)过程Ⅱ中必须用到的工具酶有 ;选择的目的基因(抗虫
基因)最可能是 (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蛋白酶激活剂基因)。
(4)自然条件下,过程Ⅲ中两不同品种的草莓因成熟期不同而无法完成有性杂交,说明两不
同品种之间存在 。
(5)正常发育的情况下,抗虫型凤梨草莓的体细胞中最多含有 个染色体组。
(6)为了确定用于杂交的抗虫型四倍体草莓中导入的抗虫基因A整合在几条染色体上,将所
培育的全部抗虫草莓自交,单株收集统计后代表型及其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情况)
①若抗虫基因A只整合在一条染色体上,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②若抗虫基因A整合在两条染色体上,有如下图甲、乙两种情况((图中“ ”代表抗虫
基因) 。
分析结果:
若为图甲,后代草莓有 种基因型,其中不抗虫草莓占 ;若后代抗虫草莓
占 ,则为图乙。